关帝庙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9&A=13&rec=353&run=13

关帝庙,又名关帝祠、山西会馆,位于泰山南麓登山盘道起始点的西侧。东经117°07′19.9″,北纬36°12′31.8″,海拔229米。创建年代不详,明代重修,清康熙至咸丰时期又多次重修。主祀古代民间武财神关羽。清乾隆十三年(1748)赐额“神威巨阵”。1983年泰山文物管理部门曾进行一次大规模重修,基本上保持了清代的格局和风格。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帝庙门前有一大型影壁,青砖结构,单脊筒瓦硬山顶,长10米,高4.55米。跨路北为庙前的露台。现存建筑主要由前院、正殿、后院和西院组成。
前院由南山门、戏楼、拜棚、配殿、正殿等组成。山门为上下两层,山门进深7.80米,通高9.50米,下层为拱形门洞,两侧各开一方窗;上层阁楼3间,卷棚重檐硬山顶,南墙各开一圆形窗。戏楼南接山门,四柱方亭式卷棚歇山顶,四翼角飞起,西侧有台阶相连,系比较标准的古代庙堂戏台建置。拜棚在山门北台阶之上,3间,面阔9.56米,进深7.1米,通高6.4米,五架梁七檩前后廊式,单脊悬山顶,四角方形石柱,是祭拜场所。配殿位于拜棚的东、西两侧,均3间,面阔10.75米,进深7.7米,通高7米,五架梁七檩前后步廊式,五脊硬山顶。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创建。正殿作为主体建筑在拜棚北,3间,面阔12.05米,进深11.2米,通高10米,四柱五架梁九檩前后步廊式,五脊硬山顶,柱头及补头间施影作斗拱,为一斗二升交菊花头。
后院位于前院的偏东北方,由东山门、憩厅、东、西厢房、过厅、后殿等组成。东山门在正殿东侧与东配殿相连,紧临盘路,单间五架梁,五脊硬山顶,塞板门框,雕石门枕。憩厅在与东山门相对的盘道东侧,坐东朝西,阔3间,四柱五架梁九檩前后步廊式,五脊硬山顶。东厢房在东山门北,2间,五檩五架梁,单脊仰瓦硬山顶。过厅在东厢房北,西接正殿的东山墙,3间,四柱五架梁七檩前廊式,穿此厅可直达后院。后殿(堂)在此院正北,面阔10.15米,进深6米,通高7.3米,单脊仰瓦硬山顶。西厢房在后殿前西侧,四间。
西院原为山西会馆,占整个建筑群面积的二分之一,其大部分建筑已被后来(尤其1983年)陆续改造。

【附录】

关 公

关圣大帝,又名关圣、关公,即三国时期蜀汉的关羽,字云长。当时他与吴国作战而死被追封为壮缪侯,在当地建寺供奉。唐代以后视为人鬼。北宋以后封为公或真君,列为张天师的神将之一;宣和年间封武安王。明万历时封为关圣帝君。佛教神将其神化为伽蓝神之一。一般佛寺在十八伽蓝旁塑有关羽像,道教传说关羽为老龙化身,称关羽为关圣帝君。宋徽宗追封关羽为“忠惠公”,明万历年间加封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于是民间信仰日广。《陔余丛考》卷三十五:“本朝顺治九年,加封忠义神武关圣大帝。今且南极岭表,北极寒垣,凡儿童妇女,无有不震其威灵者。香火之盛,将与天地同不朽,何其寂寥,于前,而显烁于后,岂鬼神之衰旺亦有数耶?”后世假托其名编造不少通俗劝世文章,各地也大兴关帝庙,并是民间的重要信仰(宋兆麟《中国民间神像》,学苑出版社1994年版)。除此之外,关帝还作为传统的“文武财神”中的“武财神”,在中国民间、以及世界各国的华人中流行甚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