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寨遗址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9&A=13&rec=342&run=13

黄巢寨遗址,又称为黄巢营遗址,位于岱岳区道朗镇朱家庄西北的黄巢寨山上。北纬36°15′60″,东经116°54′37″。主峰海拔629米。唐代遗址。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黄巢寨山,又称为黄山,属泰山山脉。因唐末黄巢起义时,曾据守此山,故而得名。峰高谷深,山势险峻,易守难攻。在黄巢寨可往北鸟瞰省会济南,往东俯视山城泰安,往南是纵贯山东的古御道,东西两边是绵延的峻岭山川,是重要的军事战略要地。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修筑的齐长城,自西面肥城的窗户岭,逶迤进入黄巢寨山,再沿山脊折而向东北,进入济南市长清区境内。
唐中和四年(884),黄巢率部在此驻扎。遗址现存元帅府、旗杆窝、屯兵房、大石臼、点将台、擂鼓台、跑马场、龙头无字碑、刑场、一寨门、二寨门、西寨门等众多古迹。东北向的寨门处有高3.5米,宽2米,长约50米的残旧寨墙。遗址东部有乱石垒砌的半地穴式房基6间。遗址内曾发现古代金属兵器、碎陶瓷等遗物。南寨门内有一山崖巨石,高约3.5米,长约6米,其上镌有螭首摩崖一方,高1.48米,宽1.25米,上方已刻上“二龙戏珠”图案。但其框内未刻文字,俗称“龙头无字碑”。对此说法有三:一说石质不硬,字因风化剥落;一说黄巢效仿古代帝王寓意功德无量,无法用文字表述,因而没有刻字;一说因战事吃紧,未来得及刻完。此碑遗留至今,后人因不知内容而感到遗憾。但此无字碑,形象独特生动,已成为黄巢在泰山地区活动的重要遗迹之一。无字碑附近还有国画崖、熊猫石、仙人盆、红石崖等奇峰怪石。关于黄巢寨,据传说:当年黄巢聚众在此山,建寨扎营,利用他的万贯家财,大批收养各地投奔的人才,招募兵勇,操演训练,为起义反唐做准备。黄巢寨当时所在的黄山下,有座云台寺,寺边有甘洌山泉。黄巢在练兵间隙,经常到云台寺找主持僧人片律,喝清泉茗茶聊天,谈古论今,很是投机,成为好朋友。公元874年,也就是唐僖宗即位的那一年,农民起义首领王仙芝聚集了几千农民,在河南长垣起义。公元875年,黄巢响应王仙芝率众起义反唐。起义要进行祭刃典礼,根据谋士说杀和尚祭刃为好,黄巢因与片律是挚友,不忍杀害他。于是黄巢提前告诉片律,祭刃那天要让他躲避一下,以免被杀。片律和尚东躲西藏找不到地方,就躲进了寺中一棵枯柳树洞内。天到午时,黄巢要开始祭刃了,在寺内转了一圈,却找不到一个和尚。黄巢说:“既然找不到和尚,那就以树替代,斩树祭刃吧。”黄巢在枯柳树距地的1.5米高处,用力一刃,将枯柳斩断,却见片律的人头也一起从树洞里滚出来。黄巢后悔不迭,极为悲痛,厚葬片律僧人于寺内塔林中。说也奇怪,从此以后,云台寺东边河沟内的柳树长到1.5米左右,就只长疙瘩不长高了。黄山后来就改名为黄巢寨山,山下云台寺也就改名为黄山寺了。
相传黄巢寨,黄巢被叛徒朱温率领的数万唐军紧紧围困在山上,黄巢几次突围,都因敌众我寡而失败。黄巢苦思冥想,终心生一计,即命部将:午后率人马倒穿着战靴下山,然后再正穿战靴回到山寨。来回十趟,不得有误!第二天,朱温领兵来围山寨,只见满山遍野都是上山的脚印,不由大吃一惊,心想这定是黄巢援军已到。朱温正要下令退兵,只听战鼓如雷,杀声四起,义军冲下山来。唐军以为援兵下山,吓得四散而逃,自相践踏,死伤无数。黄巢则冲出重围,转危为安。“黄巢倒穿靴,吓走朱温婆”的故事,传遍了泰山一带。黄巢寨北侧因兵营驻扎,现有上营、下营(原兵营称呼)两个村庄,还有纪念“天补平均大将军”王仙芝的村庄——王仙庄。
现黄巢寨周围山岭,被治理成了层层梯田、果园。原云台寺下的山泉及“湖溪泉”“水流云在”的石刻痕迹清晰在目。山泉已被重修开发为大口井,平时清彻透明,水面如镜,到了夏秋雨季富水期,泉水便汩汩涌出,流向寺东面的山涧之中。
1996年6月,泰安市郊区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