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 山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9&A=13&rec=33&run=13

腊山,位于东平县西部银山镇卧牛山村之阳,东临东平湖,西距黄河6公里。东经116°07′48″~116°11′24″,北纬36°05′00″~35°58′36″。主峰海拔258.4米。总面积为5.4平方公里。腊山虽不高,却素有“山奇雄,峰奇秀,岩奇险,石奇美”之称,被誉为“小泰山”“小岱峰”。1994年3月18日,泰安市人民政府将腊山古建筑群公布为第一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腊山为前震旦系泰山群结晶变质岩系,盖层为古生代及新生代之寒武纪、奥陶纪及第四纪沉积物。地貌属鲁中山区的西南边缘丘陵。山脉属泰沂山区余脉,呈东西走向。山北坡缓冲,南坡陡峭,地表径流全部汇入东平湖。腊山属青石山区,基岩以石灰岩为主,土层以下的疏松母质一般10公分左右。土壤为林地褐土,质地多为轻壤质和中壤质,呈微碱性反应。土层厚度一般在10~25厘米。山坡中上部和山脊水土保持良好,山坡下部岩石裸露,植被稀少,冲刷严重。腊山属暖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3.3℃,1月最冷,平均气温-6℃;7月最热,平均气温31.6℃。
腊山植被属落叶阔叶林区。按植被划分,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暖温带北部落叶栎林亚地带,黄淮平原栽培植被区。由于海拔高度相差不大,植被的垂直分布特征不明显,仅因坡向不同而异。植被分布特点是山坡下部植被稀少,山坡中上部和山脊较密,郁闭度一般在0.4~0.6之间。主要是乔木侧柏、刺槐、国槐、白榆等14种,零星点缀乔木有合欢、榔榆、大叶朴、垂柳、板栗、青桐、火炬等。主要灌木有酸枣、黄荆、绣线菊、连翘,草本以狗尾草、白草、羊胡子草、地柏为主。
腊山早在西汉末即道教兴起,经唐而盛,成为远近闻名的道教名山,有如祥龙观、玉皇殿、碧霞元君祠等道家建筑及摩崖雕刻,其建筑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腊山名播四海、声闻天下,还因其与北宋末水浒英雄们有着密切的联系,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中所描写的梁山英雄晁盖、吴用、阮氏三雄聚义举事,打出“替天行道”杏黄大旗的首发地点就在腊山,山上聚义厅首建遗址犹在,山下石碣村英雄故里仍存。电影和电视连续剧《林冲》《晁盖》《阮氏三雄》都曾在腊山取景拍摄。
腊山森林公园 腊山于1994年被评为省级森林公园,1996年又晋升为国家级森林公园。为了更好地让游客饱览腊山的迷人风采,1998年以来投资900万元修建了索道;又投资1300万元修缮、修复了玉皇殿、太白庙、玉灵宫、古戏台、老虎洞等12处景点,兴建了聚孝堂、聚仙阁、老君堂、盘路、牌坊等十几处景点;维护整修了唐宋以来24处摩崖刻石和石碑;新铺、修复山间盘道500余级,架设高压电线路100余米;并开发了六工山、马跑泉新景点。自2005年开始,东平县政府对腊山森林公园开始实施新的管理体制,并对腊山实行新一轮开发,把梁山泊(东平湖)、聚义岛和腊山有机地融为一体,努力打造全国著名的水浒文化旅游区。腊山森林公园自然风光秀丽,人文景观丰厚,是东平县、乃至泰安市富有发展前途的重点风景名胜区。
腊山历史悠久,历史文化底蕴厚重,著名景观和主要历史文化遗迹有:老虎洞、平云桥、古乐台、祥龙观、玉皇殿、碧霞元君祠、药王庙以及古树名木等。
老虎洞 玉皇殿附近,有个天然的石洞,叫“老虎洞”。洞高2米,洞内面积约30平方米,洞中的卧虎依天然石形雕刻,刀法古朴流畅,造型憨态可掬,传说此即为药王救活之虎所化。洞壁上还刻有“阮世三雄”高浮雕造像。老虎洞下临绝壁深渊,站在洞口远眺,则林海翠色、平湖波光,尽收眼底。“前老虎洞”掩藏在绿树丛中,保存完好,洞口石壁上刻有明代诗人于慎行《游虎窟南洞》诗一首:“湖上青山俯画楼,春来登眺思悠悠。香台雨色千峰暮,曲洞松声万壑秋。落日遥悬平野树,浮云忽断大清流。共和康乐多豪兴,更见羊河接胜游。”
平云桥 位于仙游街东首的深谷幽壑之上,系一座石构桥梁。该桥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年(1711),重修于清乾隆二年(1737),距今已260多年。该建筑古朴浑厚,上有光滑的磨石栏杆,桥下水流潺潺,常年不断。桥南侧的万丈悬崖似刀劈斧剁般陡峭,有泉自峰巅跌落成瀑,这就是腊山有名的千叠瀑。每逢雨季,飞流直下轰轰然若雷鸣,茫茫然似云雾,雪浪激溅,跳珠啧玉,穿桥而下,恰如神龙见首不见尾。古桥、古树、悬崖、飞瀑汇集此处,极富诗情画意。
古乐台 位于腊山的北面,系一座平地石基起台的硬山式建筑物。创建于明朝时期,清代重修,已400余年的历史。乐台为腊山祥龙观全真龙门派十世祖、著名道教音乐家杨清荣所建。杨清荣,道号贵华,镇江丹徒人,明代赐进士出身,因仕途坎坷,弃官出家,云游四方,来到傍湖而峙的腊山,遂落居于此。杨清荣擅长音律,精于管弦,常自谱曲,率众演奏。凡做其弟子者,必娴熟一种乐器,方可入山问道。杨清荣还倡导腊山清明节庙会,吸引远近百姓赴会听乐,以广宗教艺术之传播。庙会期间,道士登台献艺,盛况空前,成为传统,并由后世道人继承下来。乐台楹联“声遏行云一曲升平千圣乐,歌翻白雪五音调谐万民欢”,正说明了当时的盛况。腊山“梧桐大管子”,是道门颇负盛名的管乐器。传说民国初年,道长杜永奎月夜漫步山林,忽闻乐音绕耳,遂循声觅去,来到仙游街,听得乐音发自悬崖上的一株梧桐树,急忙攀岩折枝,以桐木作管,芦根为哨,制成梧桐大管子,吹奏起来,乐音果然浑厚悠扬,清越无比。从此,腊山道乐更加声名大震、冠盖齐鲁,“梧桐大管子”也成为全真龙门派的传家宝。20世纪80年代,当地文化部门曾组织专业人员对腊山道教音乐进行收集研究,整理出了一批较为完整的作品。其中“小拜门”“清河会”“雅乐”等15首精品曲子,被编入《中国民间音乐集·山东卷》,作为道教音乐的代表性作品传世。2006年,泰安电视台还拍摄了东平道教音乐专题片。蜡山道教音乐,200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玉皇殿 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乾隆二十年(1755)曾两度重修。玉皇殿墙体为全石结构,殿顶为传统木架结构,斗拱交错,檐下木椽彩绘华丽。殿前古柏高耸,碑石林立。殿内有彩塑玉皇大帝像一尊,两边对列配祀金童玉女、四大天师塑像。殿内每年举行盛大的祝寿道场。道教徒根据古人所谓“天地之姿数,始于一,终于九”之说,确定玉皇大帝诞辰为正月初九,是日祝寿,诵经拜忏,祈祷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山门鼎盛,道法兴隆。
碧霞元君祠 俗称“奶奶庙”,又叫“泰山行宫”。创建无考,明崇祯六年(1633)、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曾两次重修。碧霞元君祠内奉祀碧霞元君神像,左右配祀彩塑金童玉女、送子娘娘塑像。传说碧霞元君神通广大,且颇为灵验,能使妇女生子,保佑儿童,延及农耕、经商、旅行、婚姻、疗病等,可谓有求必应,在当地民间影响极广。祠前护栏处镶嵌着一块画像石,名为“麒麟送子”,为汉代遗物,其图案描绘简洁,雕刻刀法流畅。
药王庙 药王庙在西云梯之侧,依陡崖凿岩为庙。庙内供奉着药王孙思邈塑像。庙门前有一圆形石坑,为药王舂药之用。每年清明庙会时,常有人焚香祭祀,祈福求安。
古树名木 腊山珍稀树种和古树名木众多,初步统计共有一千余株,主要有:小叶朴,为鲁西南稀有树种,当地人称“疙瘩树”,因发芽时从叶针上长出一串串的疙瘩似糖葫芦而得名。黑枸叶,本属灌木,而在腊山却长成了乔木,高不到3米,而粗仅盈握。叶对生呈椭圆形,夏初开花似小米粒,据专家考证,其树龄当在500年以上,此树省内极为罕见,故有“山东第一树”之誉。车梁木,木质坚硬,光滑耐磨,看上去其貌不扬,但属稀有树种,每年春天开一次淡黄色的花,秋天结果,其果在古代可用来榨取润滑油。传说孔子周游列国时,所乘坐车子的车梁就是由此木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