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书房遗址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9&A=13&rec=329&run=13

作书房遗址,古称竹溪庵,位于徂徕山北麓岱岳区徂徕镇徂徕村。北纬36°4′9″,东经117°14′33″,海拔206米。宋金书院遗址。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遗址位于徂徕山秋千峰西北、徂徕村东南方向3公里处。这里山坞峻秀,地势奇伟,怪石兀立。遗址南北长50米,东西宽30米,占地1500平方米。自隋唐以来,历代名流隐士不断至此隐居著书立说,故名作书坊。唐朝大诗人李白曾携五友隐居于此,创“竹溪六逸堂”(竹溪庵)。当地相传为金代著名文学家党怀英著书处,党怀英在此曾著《竹溪集》30卷等。
党怀英(1134—1211),字世杰,号竹溪,祖籍冯翊(今陕西省大荔县)人。因随父党纯睦(时任泰安军录事参军)宦居泰安,故史称其为“泰安州奉符人”,《金史·文苑》有传。民国《重修泰安县志》卷三《舆地志胜概》云:“党怀英故里:徂徕西北麓,相传在邓、许两村间。”其地即今徂徕镇许家庄之南城,俗称“怀英城。”怀英少与辛弃疾同师亳社刘瞻(一说蔡伯坚)。后辛氏南渡归宋,而党怀英则显于金朝。党怀英于金大定十年(1170)中进士,任莒州军事通判,后累迁汝阴县令、国史院编修官、应奉翰林文字、翰林待制兼同修国史、国子祭酒、侍讲学士、翰林学士,摄中书侍郎、兖州泰宁军节度使等职。党怀英在任上恤民施恩,颇有政声,还曾出使南宋。
金明昌四年(1193),他联合朝中官员反对开边防壕堑,金章宗准奏,后任其为翰林学士承旨,故世称“党承旨”,卒谥“文献”。《大明一统志》卷二十二云:“党怀英墓,泰安州南四十里。”其地即今高新技术开发区北集坡镇大西旺村之北,俗呼党家林。旧墓前有石翁仲、石羊、石马等,今悉被风沙所掩。又清聂剑光《泰山道里记》云,徂徕山“攒石崮北崖篆刻‘竹溪’二字(传为党氏篆书),水西北流经竹溪庵南……案竹溪庵,金党怀英所居,著《竹溪集》三十卷。”以上都是党怀英在徂徕山及其周边的遗迹。
金代学者赵秉文称党怀英“诗似陶(潜)谢(灵运),奄有魏晋;篆籀入神,李阳冰(唐书法家)之后一人而已”。著名文学史家、文物考古学家郑振铎(1898—1958)曾说过:党怀英是金明昌间“掌一代文柄者”。党氏诗文不尚虚饰,因事遣词,对金文学发展有一定影响。所作诗歌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娴熟的表达技巧,如写淮南景色“潮吞淮泽小,云抱楚天低”,写行舟所见“岸引枯蒲去,天将远树来”(《奉使行高邮道中二首》),极力锻炼而能不见斧凿之痕。其文平实畅达,不为尖新奇险之语。其书法艺术被称为“独步金代”,泰山上的《大金重修东岳庙碑》《金重修天封寺碑》《谷山寺碑》皆由他书写或篆额。
据《补辽金元艺文志》记载,党怀英著有《竹溪集》十卷,今已佚失。金人元好问所编《中州集》中存录其诗65首,《全金元词》存录其词5首。
现今作书房遗址处,北崖有金党怀英篆书石刻“竹溪”。西北为党怀英读书处,额为隶书“竹溪庵”,党怀英曾在此著《竹溪集》。在作书房遗址旁的山崖巨石上面,有清人许应元登徂徕山题刻“嘉靖十二年(1533)到”。在作书房遗址西山崖上有摩崖刻石七处:“徂徕千秋”“作书房”“夕照奇观”“走神洞”“讲易处”“法云寺”“崆孔山庄”等。
作书房遗址东300米处为独秀峰,有“独秀峰”石刻,相传为李白所书。其南1000米处为秋千峰,系徂徕山著名景点。
遗址附近还遗存有清代康熙三十三年(1694)三月建成的玉皇阁:坐北朝南,为上下两层,每层3间,共有房屋6间。每间长6.3米,宽3.7米,高6米,墙厚98厘米。下层3间,墙体为块石垒砌,中间券门上方有方形石刻额题:“玉皇上帝。康熙三十三年三月二十一日立,会首程秉进。”上层3间为青砖石条砌成,上覆青瓦,为砖瓦、木、石结构。玉皇阁的顶部现已坍落。另外还有房基6间,每间长6米,宽3.3米,墙基厚62厘米,房壁残高1.1~1.5米,石头垒成,院落规整。属清代建筑遗存。
作书房遗址处,有元“竹溪庵碑”,立于元大德四年(1300),“文化大革命”中被推倒砸断,现今仍仆于原处。其碑文曰:
泰安州儒学教授时震撰,泰安州儒学教授刘绂书。竹溪旧为名区也,尚矣。粤自隋唐辽宋,贤士大夫欣慕歌咏之作,所以志其盛者,不为不备。及乎名姓刻列于碑阴,失世其旧,剥落而不存者多。金□□党公一时修举,犹多□灭,不能完复,可胜叹哉!其兴废之由,固有关必无□□不可数计,亦由夫宏继者,或非其人,安措失宜,张而复驰,卒无成效者有耳。比得庵主□道源□□□李之高弟,李公尝以宾道□重其能,道源洎进徒刘进童,踵成其事。二师皆性行修洁,志务勤苦,己不□□难强人,深为远迩敬信,故当初弊,难祈更兴。□积数年间,虽未能复还旧基,而殿廊斋舍,抑次第而合时完矣。其不附徂徕芳游者,夫岂偶然哉!越大德戊戌岁,□□刘公学而爱敬之,由上考来,为奉符尹。公久于国政,克勤吏职,受任伊始,量时敷治,境内赖安一时。行旅过此,追忆是庵,为移时之留,因□二师辅□□军居此,晨夕起奉香火,凡耗灭无一不复焉。即其所恢拓书社,振起文明,为此境镇□□□□□□□,且告以成败之由,毅然为之倡首,从而助之者,皆不惮□□。刘公喜而和之,愈靡已焉。□□匠会,未阅月,工已告厥成矣。而□于是择吉日,会乡老,升堂共治成之。二师既感其诚,不吝有所乐施者众,苟非刻石以志,将毋以助施□。遂征文于仆,任□□职,义难固辞,乃总其始末,并编次助施姓名,庸纪是岁月云。大德四年十月己卯日。
作书房遗址处,现还存有元、明、清、民国石碑十余块。其中残碑一块,“大明正德十三年二月”立。较完整碑:《重修玉皇楼记碑》,“嘉庆三年正月二十六”立;《重修碑》,“民国九年癸申端月上浣”立;《重修作书坊栽树记碑》,“民国二十二年岁次癸酉桐月上浣”立。
作书房之南还有天平后寨,即樊崇聚兵之地,今有演武场、柱窝等遗迹。
在作书房东南近公里处,玲珑山西面有走神洞(又称野人洞)。抗日战争时期1938—1939年间曾为中共泰安县委办公地址。现走神洞口处,有著名抗日干部于秀泉墓,以及1978年7月7日建立的墓碑、秀泉亭。于秀泉(1890—1978),女,岱岳区徂徕镇徂徕村人,1937年参加革命。193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村妇女救国会会长,其家被人们称为“战士之家”。1939年仲秋节,日伪军对徂徕山根据地发起进攻。她将事先侦知的消息报告中共泰安县委,县委预先准备,与日伪军激战一天,无一伤亡。新中国成立后,她积极带领群众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经常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1978年8月病逝,人们为她建墓立碑并修建“秀泉亭”。
2003年8月,泰安市岱岳区人民政府将作书坊遗址公布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徂徕村委已修通了从村中通往作书房的道路,并委派护林员看护。

【附录】

宿旧县四更而归,道中摭所见,作行路难
金·党怀英
三星排空山月明,思归客于夜半行。
单衣短褐风凄清,响踏黄叶栖禽惊。
匆匆晓转沙岸侧,枯蓼寒芦鸣索率。
山月欲随山烟黑,前途无人脚无力。
行路难,堪叹息。

世华将有登州之行,作是诗以送之
金·党怀英
少陵兄弟盖三人,坡老相知只卯君。
五亩有期将共隐,一尊何易便轻分。
秋鸿渺渺看孤往,夜雨潇潇忍独闻。
他日书来问无恙,我应深钓竹溪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