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墓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9&A=13&rec=276&run=13

范蠡墓,位于肥城市湖屯镇陶山幽栖寺遗址西北约百米处,东经116°34′,北纬36°16′。1989年12月肥城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代著名学者唐仲冕所著《岱览》载清顺治十六年(1659)《重修陶公幽栖祠诗刻并记》:“公自霸越后扁舟至齐,止于陶,号陶朱公,即今肥城陶山也……旧有祠,创于秦,在公之旧居处,名陶公幽栖祠。有篆碑曰:忠以事君,智以保身,千载而下,谁可比伦……斯从上封泰山还,闻蠡墓在此,吊书。斯者,丞相李斯也。至汉,于祠前建佛殿,去‘陶公’二字,改为‘幽栖寺’。即于寺内立祠祀公……隋时,则移祠于冢右,以秦碣石“忠智”字,名曰‘忠智幽栖祠’,即今之遗址是也。然《秦碑》《汉赞》皆残断剥蚀,无复完好。至唐贞观元年四月二十日,有好事者重刻于石,并刻《邸夷歌》于额,立之冢上。”
范蠡墓于1967年“文化大革命”时被挖掘,未见随葬物。墓壁为粗石砌成,后又填平,保留遗址。现墓为1996年重修,墓高五尺,围墙高1米,南北长15.10米,东西宽15.30米。
范蠡墓三面环山,山势犹如一把太师椅。原墓四周砌有一米高的围墙,围墙内八棵千年古柏遮天蔽日。墓前曾有三块碑,正前一块,上刻正楷大字“越大夫范蠡之墓”,为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所立;中间一块碑,乃唐贞观元年(627)所重立,上刻秦相李斯篆文赞语“忠以事君,智以保身。千载而下,孰可比伦。”碑阴刻汉代青松子,即丞相张良的笑赞句“霸业朽,忠名在。此堆土,黄金块。传万古,人人爱。纲常维,宇宙赖”,这即是所说的“秦碑汉赞”。此碑毁于1964年,现墓前的三块碑为1996年重立。围墙前的两块碑,是日本友人酒井甫于2002年所立。
现墓左前方200米处建有范蠡祠,此建筑保留清顺治十四年(1657)重建时的原样,后多次维修。1997年维修时,制作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书“范蠡祠”匾悬于门上。在范蠡祠的左前方,建有陶公幽栖寺,俗称西幽寺,该寺近年得以重修。目前,范蠡墓、范蠡祠和幽栖寺已成为陶山风景区重要的旅游景点,吸引着众多游人到此参观。

【附录】

范蠡,字少伯,生卒年不详,春秋末年楚宛三户(今河南南阳淅川县)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和大商人,民间尊称“陶朱公”“商圣”。范蠡与越王勾践深谋20余年,灭吴雪会稽之耻,封为上将军。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范蠡浮海出齐,变姓名,自谓鸱夷子皮。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产。居无几何,致产数千万。齐人闻其贤,以为相。范蠡喟然叹曰:‘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乃归相印,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而怀其重宝,间行以去,止于陶……”这里的“陶”即肥城的陶山。范蠡既能治国用兵,又能齐家保身,是先秦时期罕见的智士,史书概括其平生“与时逐而不责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