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圣墓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9&A=13&rec=270&run=13

和圣墓,又称为柳下惠墓,位于柴汶河北岸天宝镇郭家庄。墓呈方形,占地400平方米,四周石基高3米。北纬35°55′45″,东经117°21′55″,海拔128米。春秋时代古墓葬。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和圣,即春秋名臣柳下惠。柳下惠(生卒不详),姓展,名获,字禽,又字季,春秋时鲁国大夫,曾为士师(掌管刑狱的官)。因食采柳下(今新泰市宫里镇西柳村),遂姓柳氏,谥号惠,称柳下惠。柳下惠辅佐鲁君,法不避贵,虽直道三黜,却不肯背离祖国。他博文达理,外和内介,以善于讲究礼节著称于世。孟子把他和伯夷、伊尹、孔子并提,称赞他是“圣之和者也”(《孟子·万章下》),“和圣”也就成了柳下惠的美称。《荀子·大略》还记载了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故事,于是后人将其誉为作风正派、品德高尚的男子。柳下惠死后,葬在故里柳下村北,柴汶河北岸。
和圣墓在先秦时便已闻名于世,后历代对其墓妥为保护,多有修葺之举,至清代,墓犹高如山陵,俗称“王坟”。清代嘉庆年间,山东按察使孙星衍篆书“柳下委垄”,泰安知县蒋因培刻石立于墓前。道光年间,泰安知县徐宗干又整顿祭田。光绪年间,毛澂出知泰安,见和圣墓“因山河改道,遂冲啮”,“享堂祭田,均已废失”,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捐银千两,委派泰安士绅钱奉祥、杨玉成督工修建,“经始于壬寅(1902)十月,竣工于癸卯(1903)三月”(《毛公德政碑》)。工竣,毛澄亲题“和圣墓”三大字,刻石立于墓前,碑高3米。时人誉之“崇柳下之名祠,万家顶礼;识时务即为俊杰,洒来热血一腔”。并于此立《泰安知县毛老父台德政碑》,纪其修墓惠政。
和圣墓自毛公重修后百年间,凄风苦雨,战乱频仍,渐趋衰飒破败。“文化大革命”期间,摧残尤烈。毛澂亲书墓碑不知去向,封土凹陷,荒草萧索,一片凄凉。1978年2月新泰县革命委员会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毛澂曾孙、时任台湾中国统一联盟主席毛铸伦,到和圣墓前拜谒。见墓仅存遗址,深以为憾。返台后,遂与其父毛登沂捐助美金万元,赞助修复和圣墓。新泰市政府及天宝镇人民群众也踊跃捐助支持,历时一年,修复完成。墓以料石砌之,并于墓前建牌坊碑亭各1座。牌坊巍峨壮观,古朴典雅,额题“和气弥纶”,正面镌刻毛登沂撰联:“于今已四海为家矣,幸文物重光,丘垄尽复,亿载圣哲延道统;当年止一行作吏耳,乃去思永怀,丰碑无恙,百年陌巷续讴歌。”石亭中有《毛公德政碑》等。
近年来,山东泰山染料股份有限公司(新泰市染料化工厂)投资1600万元,对和圣墓南边、位于柴汶河南岸宫里镇西柳村的和圣故里进行修葺,建立了“和圣园”:包括和圣故里坊、和圣像、和圣湖、碧霞元君庙、和圣礼祠等主要景观;并建有度假别墅、水上餐厅等游乐服务设施,为国家2A级旅游景点。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都要在和圣园内举办大型元宵灯会;三月十五日举办和圣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