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建德墓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9&A=13&rec=265&run=13

窦建德墓,位于岱岳区山口镇驻地西北2.5公里,西官庄村北约1公里,东临卸甲河,背靠翔凤岭。北纬36°15′36.93″,东经117°15′19.54″,海拔166米。隋唐时代古墓葬。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墓丘坐落于王坟峪山凹中,呈黄土丘状,因连年用土,破坏严重,现墓丘封土残高7.5米,占地513平方米。墓丘系黄粘土堆积,土质坚硬,曾发现铜箭头、泥质红陶片、饰粗绳纹附加堆纹的灰褐陶片、商周类型的粗绳纹陶鬲足、汉代的灰布纹瓦等。
窦建德(573—621),隋末贝州漳南(一说今河北省故城东北;一说今山东武城东北)人,隋末唐初河北农民起义军领袖。
窦建德领导的隋末农民起义军曾在泰山一带活动。一次同隋朝军队在王坟峪附近(今在的岱岳区山口镇张家户村西)的一块低洼地作战,由于寡不敌众而失利,窦建德身负重伤,曾在一小村解甲养伤。后来,窦建德兵败遇害后,将士们将他的尸骨埋在了翔凤岭下。坟墓封土,是窦建德部下士兵每人用衣裳包一包土堆积而成。当年作战的洼地,至今叫做“交兵洼”,附近的小河从那时起就叫“卸甲河”。
1956年文物普查时发现。1957年7月,泰安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应保护文物古迹”,定名为“窦建德坟”,对此学术界存有争议。1979年12月,泰安县革命委员会公布“泰安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时,将其定名为“王坟,商周时期墓葬”,并由山口公社王坟峪农场负责保护。由于长年雨水冲刷及修路,墓葬封土逐渐缩小。
2009年4月1日,泰安市史志办组织考古工作者到现场考察,在王坟峪区域内,仅此1座墓丘,当地相传为窦建德墓,因无据确定,又称其为商周时期的王坟。经现场仔细寻找勘察,墓周围较大范围内并未发现有任何历史文化遗迹遗物,此土丘究竟何属,有待详细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