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天裔墓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9&A=13&rec=263&run=13

清朝巡抚施天裔墓,位于泰安城东南部的利民小区(泰山区施家结庄)内。北纬36°10′31″,东经117°8′7″,海拔134米。清代古墓葬。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清乾隆《泰安府志》卷四《古迹》载:“施天裔墓,城东南三里,寄驾庄,巡抚。”
施氏墓由施天裔墓及彰其祖、父的褒封牌坊、石碑组成。现存施氏墓林石坊1座、墓碑两通。石坊为四柱三间三层,上额“恩荣”二字,中额“龙章褒赠”四字,下额“诰赠通奉大夫山东布政使司布政使施所学施可兴”。两碑在坊北,形制为龟趺螭首,为清康熙四年(1667)立。
施天裔(1614—1690),字泰瞻,号松岩。先世章丘人。明洪武期间,其始祖迁泰安,定居泰安寄驾庄(今泰城南郊施家结庄)。施天裔幼年丧母,家世贫寒,依外祖家,长大始归。明崇祯十二年(1639),被清兵掳往辽东,途中生病,被原任江右道官员周曰宣收留,随改周姓,居盛京辽阳,列为族人,隶清军镶红旗,后应试成贡生。清室入主中原后入关,清顺治二年(1645)归泰安。清顺治四年(1647)任睢州知州。任上廉正而有才干。清初征税无定额,施丈量土地,减轻赋税。后迁任上谷知府、东祥知府。顺治十六年(1659)任陕西右布政使,顺治十七年(1660)任山东左布政使,在任23年。清康熙四年(1665)皇帝准许恢复本姓。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任广西巡抚。康熙二十四年(1685)罢归故里。康熙二十九年(1690)卒,葬于施家结庄。
施天裔为官清正廉洁,率直耿介,深得百姓赞誉。任山东左布政使期间,主持编纂《山东通志》。清顺治十八年(1661),主持重修泰山顶碧霞祠大殿、东西配殿、钟鼓楼、山门、御香亭;创建东西石阁、戏楼、神门;重修南天门、灵侯殿、白衣阁等。今岱顶的主要建筑均保持了此次修建规模和风貌。康熙七年(1668),泰安地震,岱庙(古称东岳庙)毁坏严重,施天裔发起并主持重修,委任张所存督工,历时10年竣工。施天裔于清康熙十七年(1678)撰《重修东岳庙记》碑,今存于岱庙。施天裔对泰山文物古迹保护做出了重大贡献。
施氏墓,1957年7月4日,泰安县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应保护文物古迹。1979年,泰安县革命委员会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现施氏墓坊表、墓碑,保存完好。
【附录】

重修东岳庙记碑文

岱宗长五岳,为古帝王巡封柴望处,其载在《诗》《书》《史传》者已详。登封有台,肆觐有堂,记功德有碑,周、秦诸遗址,历历可绪,至为庙以祀,莫详所始。《风俗通》所称“在县西北三十里,山虞长守之”者,疑自汉以前事。唐庙已在岳之南麓,而宋则改置今地,历金、元、明代加崇饰,各有记。盖自宋东封驻跸来,历代祝厘率于此,凡朝廷祭告册书,亦必刻石庭中,我皇朝末之有易。其规模宏丽,俨若王居,固其所也。明之季,兵饥荐臻,四方祈报,由辟之氓,不至于是,崇宫□阁,繄于榛莽。风雨之所摧,鸟鼠之所窜,榱桷浥腐,丹碧渝败,倾圮秽杂,实为神羞,守土者为所以更新之而不能也。国家声教四讫,民用大和,操香币、望石闾而来者无间远迩。天裔切念管缮之役,宜以时举,以告抚君,以诹同列,佥曰可。武举张子所存有智计,可任,进而俾之。量力程工剂多寡,定期会,岁有所营,月有所构,以底于成。自殿、庑、斋、寝、门、熟、堂、□以至垣堞、楼观,□为更新,迨夫榜题、铭刻、庭植之属,咸厘整涤濯,俯仰瞻顾,耳目为易。天裔稽首庭下而扬言曰:“此皆神明幽赞之力也,实皆圣天子仁恩远被之所致也。守土下臣得藉以释惭负,幸甚。愿伏谒游览于斯者,务自砥砺,以承神庥,以承帝德于无疆。”是役也,始于康熙戊申年春二月,告成于康熙丁巳年夏五月。其出教倡始及捐俸赞成诸公,俱刻于后。
康熙十七年岁次戊午孟夏月吉日旦
施天裔熏沐拜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