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放故里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9&A=13&rec=251&run=13

放城村,为孔子弟子林放的故乡,位于新泰市放城镇放城村。东经117°35′3″、北纬35°40′50″,海拔167米。春秋时期遗址。
林放,字子邱,春秋时鲁国著名学者,是商代重臣比干的后裔。林放曾从学于孔子门下。《论语·八佾》记载林放向孔子问“礼之本”,孔子曰:“大哉问”,赞扬他“你这个问题提得真大!”又指出:“作为礼可贵的是分寸得当,仪文不可过于周到繁冗,使之流于形式;亦不过分俭约,而忽略形式,失之于无仪。”鲁国贵族季氏曾僭越礼仪,“旅(一种祭礼活动)于泰山”,孔子喟然叹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意即难道泰山还不如林放知礼,会接受季氏非礼的祭祀吗?这既是对季氏僭礼的抨击,又是对林放知礼的赞许。南宋高宗赵构有诗赞曰:“礼之有本,子能启问。大哉斯言,光照明训。德辉泰山,诬祭莫奋,崇兹祀典,盖云令闻。”宋真宗追封他为“长山侯”。
清代泰安知府颜希深《林放故里考》论证:放城相传为林放故里,其可信者有三:刁衎所作《长山侯林放公赞》中有“东岳称美,长山表封”之句,“一记其所生之地,一记其所封之地,其可信者一也”。《论语》有“泰山不如林放”语,鲁多知礼者,而孔子独取林放,“当时必就其近者言之耳,其可信者二也”。最可作证者,乾隆二十四年秋,民众在放城发现一块唐太和年间的残碑,字划俱已磨灭,唯见隐隐‘林放’及‘大唐□和□年甲□春’款识,为唐太和八年(834)林放祠故物,这一古碑的发现,证明林放故里确在放城。
1994年11月12日,在放城镇放城村学校内(原静林禅寺遗址),又发现了一块残碑,文有7行,46字,文中有“世传鲁贤林放居”,“夜寐淬厉奋发”等文字。说明林放故居在静林禅寺遗址(该寺始建于金之明昌年间,至今有800余年)。清代拔贡郭璞山有咏放城诗云:“山城古木郁苍苍,父老争传姓(林姓)字香。不识残碑何处所,几回挠首问斜阳。”这说明郭璞山知道有残碑,但不知存在何处;只知林放故里在放城,不知林放故居在放城村内何处。这一古碑的发现,解开了这个谜团。
林放生活的时代已过去2000余年,所以林放故里遗迹难以保存至今。相传放城南阁子、北阁子、花园等均为林放遗迹,但均已废弃,现只留下地名。清道光年间,泰安知县徐宗干赋《放城》诗赞叹:“乡留名崇礼,人皆慕鲁风。长山封自昔,阙里典犹隆。未附颜曹列,先传答问功。村墟应似昨,烟村接东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