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昌故城址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9&A=13&rec=201&run=13

须昌故城,位于东平县城西北原埠子坡村西(今东平湖中),距离县城20公里。东经116°16′,北纬35°59′。为商周至宋代时的古城址。现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须昌故城,亦即“须句故城”,夏商时期为太昊后风姓国之一的须句国国都。周代,须句为鲁之封内属国。《左传·僖公二十一年》:“任、宿、须句、颛臾,风姓也,实司太昊与有济之祀,以服诸夏。”古须句国,春秋灭于邾国。《春秋地理考实》亦云:“须句,今兖州东平州东南有须句故城。”《续山东考古录》卷七:“东平州,须句国故城,当在今州西。”又据《春秋左传·僖公二十一年》注:“须句……杜注,‘须句,在东平须昌县西北’,则在今山东省东平县东南。”《水经·济水注》:“济水又北经须句城西,城临侧济水,故须句国风姓也……又北过须昌县西。京相璠曰:须朐一国二城两名,盖迁都须昌,朐是其本,秦以为县。”《郡国志》:“东平国须昌故属东郡。”《读史方舆纪要》:“古须句国地,秦置须昌县,属东郡,故城在东平州西北十五里。”《大清一统志》卷一七九:“须昌故城在今(泰安府)东平州西北。”
西汉时期须昌仍属东郡,东汉属东平国。西晋时东平国都由寿张迁至须昌,改东平国为东平郡。南北朝的北齐时期,废东平郡,须昌县移治宿城。隋开皇十六年(596),须昌县治从宿城迁回须昌城,属郓州。唐贞观八年(634)郓州治所从郓城迁至须昌,曾一度成为天平节度使使治机关、郓州州治机关、东平郡郡治机关,这一时期因此成为须昌城难得的繁荣期。许多著名诗人、文学家先后在这里留下他们的足迹和不朽诗篇,如诗人李商隐曾任郓州参军、李白留有《送梁四归东平》诗文、高适住东平时写诗《东平路中大水》、文学家韩愈写下《郓州谿堂诗序》、柳宗元写出《贺东平表》的奏文。
五代后唐同光元年(923),因讳庄宗祖父李国昌的“昌”字,改“须昌”为“须城”。北宋咸平三年(1000)黄河决口,水势悍激,浸进须城,知州姚铉奏报,遂迁须城于王陵山前5里平原处,即今州城,须昌城遂废。至此须昌故城前后共历经了2000余年的历史。
须昌故城,今被淹没于东平湖中,已难见到其旧址。民国《东平县志》载:须昌“距须句三十里”,“沦没陂泽中旧址无存。埠子头东岳庙其东关也。西南陂中有石刻‘南门’二大字,为南门遗址。遗址今淤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