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城遗址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9&A=13&rec=198&run=13

遂城遗址,位于东平县接山乡上遂城村南250米处,东经116°33′,北纬36°00′。该遗址系春秋时期古遂国的都城址,现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遂国。妫姓,虞舜之后。《世本·氏姓篇》载:遂国,“商封舜之后于遂。”《左传·昭公八年》载:“舜重之以明德,寘德于遂,遂世守之。”遂国历夏、商、周三代,周代为齐国之附庸。春秋时,遂国被齐所灭。《春秋·庄公十三年》曰:“夏六月,齐人灭遂。”杜注:“遂国在济北蛇丘县东北。”《汉书·地理志上》曰:“隧乡,故隧国。《春秋》曰‘齐人歼隧’也。”现遂城遗址呈台状地形,高出地面3米左右,其北临一条东西交通土路,南有一条水沟,现遗址范围为东西300米,南北280米。地表层20厘米黄土以下即是文化层,文化层堆积厚约0.6米,土呈褐色。从遗址北部、南部、西部断面上都能看到一些灰色器物陶片,主要有罐口、豆盘、豆柄、鬲口沿器物陶片,以及饰绳纹的灰黑色陶砖等。从遗址拣选的标本看,此遗址应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一处城址。
关于遂城遗址的地理位置,古代典籍和史学界尚存在一定异议。《春秋大事表》云:“遂,妫姓,今在兖州宁阳县北有遂乡。”《国策地名考》亦云:“遂,《地理志》泰山郡蛇丘县有遂乡,古遂国……今兖州府宁阳县西北三十里有遂乡,与肥城接界。”《世本》亦云:“遂,妫姓。其地当在今山东省宁阳县西北,与肥城接界。”逄振镐先生的《山东古国与姓氏》(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山东大学教授刘敦愿均认定遂国故地在今山东省宁阳县西北,但据宁阳县文物部门的田野调查,至今仍未发现故城址。

【附录】

三个遂城村

商汤灭夏后,封虞舜之后于遂地,随之建立了遂国。由于遂国的国君治国有方,遂国很快社会安定,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但好景不长,它的邻国齐国于公元前684年,在一举灭掉谭国后,便把矛头对准了遂国。遂国的国君几次派使者讲和,都没有奏效。遂国被灭的导火索便是宋国事件,公元前681年,宋国闹内乱,齐桓公于是召集鲁国、陈国、蔡国等国家的国君会商,遂国也在其中,商量出兵宋国的事,遂国国君因事不到,这使齐国找到了一个借口,公然出兵讨伐遂国。遂国当然不是齐国的对手,没几战,国君被捉,遂国被灭。
遂国被灭后,齐国即派兵镇守遂城,这些官兵在那里整日花天酒地、胡作非为,遂国百姓对此恨之入骨,时刻图谋复国。他们经过精心密谋,以慰劳齐人为名,挑选了一百位美女,把镇守遂国的齐兵全部灌醉杀死,并推选出自己的国君,决心与齐国血战到底,不当亡国奴。
齐桓公因此暴跳如雷,立即下旨,再派兵攻打遂国。但新上任的遂国国君是一位有勇有谋、智勇双全的人,他招兵买马,动员全国的百姓备战,并高筑城墙,备足擂木,在二十里之外齐人经过的地方挖了陷马坑,城外深挖了护城河,并在护城河内灌满了水。当齐国的军队攻至离城二十里的地方时,其前队人马统统陷入了土坑里,后队人马立时乱了阵脚。遂国的将士随之挥戈上阵,齐国的几千人马便成了瓮中之鳖。
第二年春天,齐桓公又亲自率领十几万军队,浩浩荡荡开赴遂地。在强大的敌军面前,遂国的百姓并没有被吓倒,他们宁肯战死也不当亡国奴。因此,在与齐军的激烈战斗中,他们浴血奋战,顽强抵抗。但终因力量悬殊过大,寡不敌众,遂国的国君被杀,族人被捉,有一半的百姓死于战乱。遂国被灭后,为了防止遂国百姓造反,齐桓公便把遂国的百姓作为奴隶,分散到了齐国各地,从此遂国在历史上彻底消失了。后来搬迁到遂国一带居住的人,为了纪念古遂国,仍把自己的村子叫“遂城”,于是就形成了现在的北遂城、上遂城和下遂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