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姜城遗址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9&A=13&rec=180&run=13

文姜城遗址,位于岱岳区大汶口镇和平村东北100多米处,南边、东边近临汶河。遗址之南紧邻著名的“大汶口遗址”。北纬35°57′9″,东经117°6′1″,海拔102米。春秋战国时代古城遗址。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水经注》载:“今汶上夹水有文姜台。”文姜,姜姓,春秋时齐国君僖公之次女,鲁国君桓公(前711~前694在位)夫人。文姜城位于大汶河西北岸,是春秋时期齐鲁两国交界处。鲁桓公为便于其夫人文姜回齐国省亲,特在两国交界处修建此行宫,名文姜城。后来成为齐国、鲁国诸侯相会的行宫。该遗址曾给世人留下许多传奇的故事。
文姜城,在明清时地上建筑物已荡然无存。现存文姜城遗址为高出地面的土台子,西边高约2米,东边高约1.5米,长宽各约150米,面积2.25公顷。其具体位置:南至东西向生产路,东距大汶河100米,西边、北边到高土台边沿。遗址地表及其周围为农田,由和平村管理使用,土呈黄色。文化层堆积平均厚度1.8米,采集标本有陶盆、罐、壶、瓮、豆、板瓦等,多具战国器物的特征,属春秋至战国遗址。目前,遗址四边土台暴露有陶片、板瓦片、汉砖块等。
1956年,泰安县文物部门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并把这处遗存划为保护单位。1957年7月4日,泰安县人民委员会公布其为第一批应保护文物古迹。1979年12月,泰安县革命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3月,泰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56、1978、2002年上级文物部门曾先后三次对其进行调查研究。泰安市人民政府于2007年6月14日对其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进行了界定:“以文姜城本体为中心,南北、东西各270米内的区域为保护范围。保护范围四周向外延伸40米为建设控制地带。”
在开发大汶口文化、做好“大汶口遗址”保护的总体规划时,文姜城也作为一处景点列入了规划之中。规划要求按照古建筑样式设计复建宫殿、楼阁、亭台、假山、水榭、花园等,院内还将以碑刻、书画、楹联等形式,引导人们回味文姜公主韵事,追寻当年齐鲁会诸侯时的壮观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