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帝成都处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9&A=13&rec=159&run=13

舜帝成都处,位于肥城市石横镇南8公里处的衡鱼村。东经116°31′,北纬36°13′。
早在远古时期,衡鱼就已经有了人类活动的踪迹,传说大舜帝曾在此捕渔、打猎、耕稼。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号有虞氏,故称虞舜,是远古“三皇五帝”之一。《石横镇志·人物》记载:“虞舜耕于历山(今济南),作什器于寿邱(今曲阜东),后渔于陶河滨(陶河,源于陶山,后称为衡鱼河、汇河,陶河滨为一小渔村,即今衡鱼)。”舜帝来到此处后,耕者让畔,渔者让泽,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后虞舜被尊为“都君”,陶河滨亦被更名为“都君庄”。衡鱼唐代《重整庙会碑记》记载:“衡鱼,古都君庄也,是处旧有都君祠由来已久,迄东竟为隙地。”清康熙《肥城县志·古迹志》亦记载:“都君庄在城西南四十里衡鱼,即虞舜成都之处。”
舜帝仁孝感后母、以孝治天下的动人故事世代在衡鱼村流传。百姓为纪念舜帝,曾建都君祠、都君庙,现在遗迹无存。
2004年,在衡鱼村东南处发现了舜王冢,舜王冢墓径30米,高10余米。从墓的堆土以及附近农田中发现了大量灰陶、红陶、白陶、黑陶残片,还有用于货币的贝壳等文物遗存,据有关专家考证,该地应是龙山文化时期到商周时期的古遗址。舜王冢的发现,和附近的都君庄、都君祠以及周围许多古老的村落,构成了较为完整的证据链,为舜帝曾在衡鱼成都,故后又葬于此地找到了有力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