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坛大汶口文化遗址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9&A=13&rec=154&run=13

北坛大汶口文化遗址,位于肥城市老城镇北坛村南0.5公里处,东经116°46′,北纬36°15′。肥城市文物保护单位。
北坛遗址西起济兖公路、北至砖瓦厂、东至群英水库北端、南至老肥城护城河,南北约400米,东西约300米,面积1公顷,文化层堆积厚约1~3米。从出土的器物考证,该遗址属大汶口文化晚期到西汉时期的文化遗址。
1973年冬,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陆续出土一批大汶口文化晚期的遗物,石器主要有磨光石铲、石斧、石刀、石凿、石簇、励石、砍砸器等;出土的陶器主要有红陶鬹、鼎、杯、背水壶、白陶鬹、大腹罐、灰陶杯、豆、觚形器、加砂黑陶壶、罐、高脚杯、镂孔器等;还有年代较晚的战国至汉代的灰陶鼎、青铜剑、簇、镜、戈、铁剑、佩饰玉器、骨器等。各种遗物达百余种。
陶器是大汶口文化时期最有特点而又常见的生活器物,是当时人们最重要的生活用具,也是这一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代表物。北坛遗址出土的陶器,在制作工艺上,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如细加砂陶鼎火候高,细腻光亮,造型优美;白陶鬹,口流高抑,造型规整生动;泥质灰陶杯,轻薄雅致,工艺精细;各式豆盘比例协调,造型美观;黑陶罐光亮如漆,薄如蛋壳。这些都充分显示了先人的聪明才智。大汶口文化时期原始农业已很发达,主要生产工具以石器为主,遗址中出土的各类石器石质硬度高,造型注重实用,刃部敏锐锋利,通体磨光。从出土的陶纺轮推断,那时的人类已掌握利用动物的毛或野生纤维进行纺织。从大量的陶鼎、鬹、杯等器物看,这一时期粮食出现剩余并被用来酿酒。还有细长的骨锥,除了用作缝制兽皮外,还可能用于原始医疗针刺。从出土的铜器、铁器等年代较晚的出土器物看,该遗址应是自大汶口文化至汉代的古文化遗址。此遗址是肥城发现最早的原始社会人类文化遗址,也是肥城市、乃至泰安市域内的一处重要古代文化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