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山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9&A=13&rec=15&run=13

莲花山,位于泰安城东南70公里,新泰城西北17公里。因山形如莲花,故名莲花山。山体为东西走向,轮廓呈枣核形,跨新泰市、莱芜市,为两市界山。主体在新泰市泉沟镇境内,东西长约15公里,南北宽约6.6公里,总面积100平方公里。莲花山,地形具有中间高四周低,南面陡北面缓的特点,相对高差达800余米。有大小山脉10余条,大小山峰20余座,主峰莲花峰(天台峰),东经117°40′0.4″,北纬36°2′49″,海拔999米。
莲花山,古称新甫山、小泰山、宫山、义山等。新甫得名,源于西周,据考,当时失国的甫国(古吕国,夏禹封大岳为吕侯)人东迁居此,故称“新甫山”。此山雄伟秀美,极肖岱岳,山峦、奇石、溪涧、道路乃至古树名木均可窥见泰山影子,秦汉前又称“小泰山”。至清初因奉祀观音,加之“九峰环抱,状似莲花”而始称为“莲花山”(清唐仲冕《岱览·新甫山》)。汉武帝在山上进行封禅活动,修筑行宫,改名为宫山。宋朝常曾《新甫山记》文记载:“汉武帝易小泰山为宫山,封三峰为义山。其义山之地曰黄岭,下有洞,深远不可测。”
莲花山,属于泰山东麓山脉,形成于25亿年前的太古代,随泰山经历了各个地质时代的演变过程。莲花山主体为太古代形成的变质表壳岩系—泰山岩群以及晚太古代和早元古代形成的各种闪长岩类和花岗岩侵入岩。发育了典型的具有鬣刺结构的科马提岩,为太古宙超基性喷出岩,年龄为27亿~29亿年,是地球早期原始陆壳的记录。是亚洲唯一的具有鬣剌结构的太古宙超基性喷出岩,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全世界只有南非、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发现有这种岩石,具有特殊的科研价值。莲花山盖层多是古生代寒武系、奥陶系石灰岩及中、晚石炭系的海陆交互沉积地层。莲花山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经受了泰山运动、加里东运动、华里西运动、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山运动等5次大地壳运动的强烈变革,今日莲花山是一个中新生代的掀斜断块凸起,燕山运动奠定了山体的基础,喜马拉雅山运动造就了山体的基本轮廓,莲花山断裂活动塑造了莲花山今天的自然景观面貌。莲花山园区集地质遗迹、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于一体,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和人文历史价值。
莲花山,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具有风多雨少、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变气爽、冬季少雪多干寒的特点。年平均降雨量753.8毫米,年平均气温12.6℃,比山麓低1℃,山顶与山下气象因子的综合变化相差一个节气(15天)。
莲花山共有蕨类和种子植物115科,近400种。树种繁多,古代即以“新甫之柏”著称,形成了“新甫拥翠”的著名景观。现在莲花山以赤松林最多,占林地面积的72.2%,麻栎、刺槐、侧柏次之。森林覆盖率97%。
由莲花山阳北眺,只见九峰攒翠,莲靥半吐,顿感古人以“莲花”名之的精妙。进入深山,观层峦曲涧,百折不穷,秀峰插天,排空横铺,可尽览“小泰山”雄浑秀美的风姿。山下为观音院,有汉武帝所筑侯城、行宫。主峰新甫顶下有齐鲁名刹云孤寺,为秦始皇封禅泰山东巡驻跸故址。汉武帝曾在此举行封禅活动,在莲花山极顶修筑望仙台,封新甫顶、灵宝、天台三峰为“义山”。置身仙台,听风生万壑,见云起诸峦,如登天然。莲花山有新甫拥翠、仙台夕照等自然景观以及云孤寺、观音院等旅游景点60多处,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
莲花山地质遗迹园区 莲花峰(天台峰)及其以南的通天河峡谷两侧,面积约8平方公里,是莲花山地质遗迹园区。它是泰山世界地质公园八大地质遗迹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9月18日,在英国贝尔法斯特城,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召开的第二届世界地质公园大会上,莲花山地质遗迹园区作为泰山地质公园的重要部分入选世界地质公园。莲花山晚太古代形成的变质表壳岩系——泰山岩群,晚太古代和早元古代形成的各种闪长岩类和花岗岩类侵入岩,以及中新生代形成的断裂构造等重要地质遗迹保存完好。园区内新构造活动明显,侵蚀切割作用强烈,地形起伏较大。断层、构造节理和侵入岩的风化、侵蚀等综合作用形成的地貌景观多样;像形石耸立,以观音石、风动石最为著名。此外,多期侵入岩体接触关系、泰山岩群的残余包体以及伟晶岩脉的穿插关系也十分清晰。境内群峰突起,沟壑纵横,山势陡峭,沟深谷幽,地形起伏大,地势差异明显。特别是主峰周围,地形险峻,奇峰林立,深沟峡谷,迭潭迭瀑和悬崖峭壁举目可见。
新甫拥翠 “新甫拥翠”是莲花山著名景观,为古新甫八景之首。在莲花山半腰,有清末民初时的“新甫拥翠”石刻。此景主要指山上的柏树。《诗经·鲁颂·閟宫》载“徂徕之松,新甫之柏”。2500年前,新甫之柏即名噪于世。“新甫拥翠”,因妙用一个“拥”字而形象生动的描绘出漫山翠绿、层叠不尽、相拥而来的美景。莲花山植被繁茂,松柏参天,溪瀑遍谷,历史悠久,古迹众多,现有国营林场2万多亩,有古树名木120多株,多为美松翠柏,柏树四季常青,新甫拥翠景观可常年欣赏。莲花山,1993年被省林业厅公布为“省级森林公园”,2005年12月,国家林业局公布为国家森林公园。
仙台夕照 是古新甫八景之一。“仙台”,即位于峰顶的平台,又称为“望仙台”,明万历《新泰县志》记载,汉武帝在此处看到仙人踪迹,即筑台等待仙人出现。这是汉武帝在莲花山寻仙访道的重要遗迹。清乾隆《新泰县志·古迹·八景》载:“仙台夕照,按台在县西北宫山之上。汉武东巡驻跸新甫,见仙人迹,因筑台以望之。台上有石长可三尺许,日夕,其明如鉴,照人须眉了然。”游人若下午来到望仙台,可欣赏夕阳西下、余晖尽染群峰的壮丽景观。明代诗人高如山以《仙台夕照》为题,赞美了这种景致:“万山绝顶起高台,遥看仙人海上来。苍翠明霞残照里,旌旗犹带五云开。”清代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记载:“望仙台,在新甫山绝顶。汉武帝东巡,建行宫于上,因为此台,以望东海仙岛。”
莲花山行宫 古名为云孤寺,始建于秦代,现寺院为清代重修建筑,是一片高山建筑群。它处在莲花山的东西两座高峰之间的山谷中(详见《莲花山行宫》条目)。是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观音院 是莲花山第二大建筑群,位于莲花山之阳。观音院最早为汉武行宫,自唐代后成为佛教场所,后被辟为观音道场,为齐鲁著名佛教寺院。主要有:观音圆通宝殿、九莲菩萨殿、子存殿、准提楼、韦驮殿、天王殿、三皇殿、药王庙、火神庙、灵官庙、三官庙等。寺院主体建筑钟鼓楼、天王殿、准提楼、圆通宝殿,呈中轴线依次层层升高,子存殿、九莲菩萨殿向左右对称展开,整体层次分明,鳞次栉比,俯仰相应。这些建筑均用黄色琉璃瓦盖顶,在阳光映衬下,泛出道道光芒,常能呈现“佛光普照”的绮丽景观。号称“观音胜境、北方普陀”。每年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的莲花山观音圣诞、得道、出家三大香会,及六月初六莲花山民间庙会,从观音院到云谷寺,香客如涌,秩序井然,场面蔚为壮观。
近年来,新泰市政府对莲花山的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进行了保护开发,自2004年至2005年,先后投入资金1.2亿元,进行修复新建。2005年9月30日,对外开放。开放后的第一个“十一”黄金周即接待游客5.59万人次,被评为山东省“十佳”自驾车旅游区第一名。现已成为山东独具特色的宗教文化旅游区和生态休闲度假地。

【附录】

诗经·鲁颂·閟宫
泰山岩岩,鲁邦所瞻。
奄有龟蒙,遂荒大东。
……
徂徕之松,新甫之柏。

春日登新甫山
明·赵希抃
春山春望郁葱葱,矫首层峦切太空。
问俗久传秦禅地,逢人争道汉离宫。
三峰时吐嵯峨月,万木长交淡荡风。
最是凭凌情不厌,樽前青眼更谁同?

新甫山
清·乾隆帝
传闻新甫易宫山,汉武求仙遇此间。
何事长生无大药,茂陵秋树锁孱颜。

登新甫山步高公原韵
清·张相汉
远山苍莽淡如秋,跻胜情从屐齿留。
鲁柏传来空吊古,汉云飞去若为愁。
岚光翠润盈盈滴,苔藓斑痕处处幽。
我欲凌峰还自问,年年山色可同不?

新甫顶
清·蒋大庆
具体岩岩势,漫从丘壑论。
浓攒三面翠,幽逼一天昏。
日上峰全活,云来树半吞。
更怜五松处,别有小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