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泉古泉群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9&A=13&rec=105&run=13

上泉古泉群,是一处大型泉群,位于泰山、汶水之间的岱岳区大汶口镇上泉村。古泉群东面是104国道、京福高速公路,南面是著名的“大汶口遗址”,北面距泰安城市政中心15公里。北纬35°59′49″,东经117°03′36″。海拔93米。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乾隆皇帝南巡回銮曾路过此地,驻跸于龙王庙,见泉水晶莹可爱,酌泉畅饮,脱口说出御言:“上乘之泉也!”上泉村及上泉古泉群因此而得名。
上泉古泉群处,古代有龙王庙,现存遗址,并已改建为小学。清代孔尚任仰慕这里的泉和幽怡的环境,曾隐居上泉。上泉村灵就泉东约5米处,旧有孔尚任碑。碑高约130厘米,宽约70厘米,厚12厘米,碑石圆首,字为隶书,直径约12厘米。竖列两行。其碑文为:“基壤寰,灵应泉;流地脉,护千秋。东塘孔尚任。康熙三十四年(1695)荷月上浣立。”康熙三十二年(1693)秋,孔氏曾因曲阜圣庙工役,过上泉,因爱灵应泉泉源之盛,为之题铭,后乡民为刻石泉旁,现碑已佚。
上泉古泉群现主要由泉水井、五大主泉和数十个小泉组成,大致呈五角星状分布,分别称为“驴带泉”“龙泉”“灵应泉”“京抄泉”“郑家泉”、另外还有“宝升泉”“灵液泉”“不老泉”“白鹭泉”等众多较小的泉眼,泉水星罗棋布,随处可见。在泉群源头,有几块清代石碑记载着上泉古泉群的历史。其中一通石碑写道“此屯名泉清澈,澄河潺流,突石奇秀,苍柏茂盛,一胜地也。”泉水井在小学南数十米处。井口面积约28平方米,垒砌规整,卫生清洁。泉水涌流向北,通过龙王庙遗址即现今小学前拐向西,形成河道,冲出一个大湾。几大泉水相汇成河,奔流西去,成为槽河上源。
该泉群形成于第四纪早期,距今300万年左右,为上升泉,据初步调查测算,水域面积达800亩,枯水季节泉群流量为每日3万立方米,丰水期流量可达每日4万立方米以上,水质甘冽,昼夜不息,四季常涌,长年奔流不息,从未间断,为泰山南麓第一大泉群。
上泉古泉群北依泰山,东邻泰山支脉云亭山,西靠大汶口盆地,是一个独立的地下水单元。其上游云亭山为小流域分水岭,山上出露的花岗岩与泰山一脉相承,微量元素含量丰富。大气降水渗入云亭山——胜利水库一带强风化花岗岩后,沿岩层裂隙顺地势而下,通过南留断层接触带进入方圆20平方公里左右的石灰岩含水层。由于石灰岩含水层地下水头比较高,具有承压性,在上泉遇到大汶口盆地第三系不含水泥岩阻隔,受地下水压力作用,沿F6断层破碎带冲出地表,形成了大小不等的上升泉。此处古泉的形成特征与济南趵突泉相似,但泉水的物质来源比趵突泉更丰富,微量元素种类更多,有利于形成地方特产。
上泉古泉群的水质,经山东省第五地质矿产勘查院取样检测得出的结果是:上泉泉群水质类型为Hco3-Ca型,总硬度为345.31mg/L,矿化度为493mg/L,pH值为7.11,水质良好。尤其泉水上游流经泰山岩群花岗岩及片麻岩,岩石中的锗、锶、硒、锌、铜、钼、铬、钒、钴等微量元素蕴涵丰富,多种有益矿物成分通过雨水淋滤及化学溶解作用,以离子或胶体形式进入地下水,使上泉古泉水具有了天然矿泉水的品质。泉水温度,无论冬夏,长年保持18℃,含人体需要的多种矿物质及微量元素,有很高开发利用价值,发展前景广阔。
优质的上泉水培育了许多地方名产,其中“上泉鸭蛋”因微量元素多、营养丰富、醇香浓郁,早在清朝就被封为贡品。
2010年12月泰安市政府将上泉古泉群公布为第三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方政府规划将上泉泉水开发和大汶口文化开发连成一片,统筹安排,利用独特的泉水资源,为经济发展和旅游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