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经石峪周边题刻新考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9&A=12&rec=8&run=13

泰山经石峪周边题刻新考
□周郢
泰山经石峪中除镌有北朝刻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之外,附近还刻有宋至民国历代题刻40余处,形成经石峪石刻群。但历代金石专家大多只注重于《金刚经》摩崖之考释,对周边刻石内容少有涉及。民国李东辰《丙戌游记·经石峪》及当代山东省石刻艺术博物馆与德国海德堡学术院联撰《山东泰山经石峪摩崖刻经及周边题刻的考察》(《考古》2009年第1期)对各项题刻逐作考察,较为细密,惟间有遗漏。今对题刻七种新作补证。
  一、“乾坤清趣”亭额与宦官白忠
  高山流水亭内有横额,大书“乾坤清趣”。上下款各书多未著录(或录非全璧)。今藉强光手电照其字划,得辨上下款分别为:“御马监太监白忠”,“万历戊戌秋八月日题。”不仅字释悬疑,而书者白忠事亦约略可考。
  据明刘若愚《酌中志》卷十六《内府衙门识掌》载:“神庙初,欲选宫女数十人,令习玄教,为女道士,而掌坛内臣李昇、白忠、林朝执奏曰不可。”知白忠其人,为明万历朝御马监太监,而专掌道经坛事。万历朝颁经致祭,多遣白充使。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赐北岳道经五百一十二卷,即遣其送至恒山,神宗手敕称:“敕谕恒山北岳庙住持道士:朕发诚心,印造道大藏经,颁在京及天下名山宫观供奉。经首护敕,已谕其由。尔住持及道众,务虔洁供安,朝夕礼诵,保安眇躬康泰,宫壸肃清。忏已往愆尤,祈无疆寿福。民安国泰,天下太平。俾四海八方,同归清静,善教朕成恭己无为之治道焉。今特遣道经厂副掌坛、御马监少卿监白忠,赍请前去彼处供安,各宜仰体知悉。钦哉,故谕。”(《恒山志》,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99页)又万历二十七年(1599)遣赴四川云台观颁施藏经,诏敕今存(《云台胜纪》)。万历二十八年(1600)再遣赴河南省方城小武当山颁大藏经20柜,敕谕礼诵。竖碑亦存。又《明神宗实录》卷三八四:“万历三十一年(1603)五月丙辰朔,直隶巡按何熊祥参内使白忠送武当神象,骚扰驿递诸不法状。不报。”则其人深为神宗宠眷可知。白忠题额之万历戊戌为万历二十六年(1598),此行必为奉诏诣泰山行道,其事史书未录,幸“乾坤清趣”题款尤存,留此明季大珰遗事。
  二、高山流水亭钱岱联语与《笔梦》故事
  高山流水亭柱镌楷书联曰:“天门倒泻一簾雨,梵石灵呵千载文。”款曰“海虞钱岱书。”钱岱(1541—1622)字汝瞻,明直隶常熟人。隆庆进士,历官山东巡抚。联以“梵石灵呵”喻坪上佛典,语极尊崇。与同时邦珍、汪坦诸人排佛之论持议不同。此或基于当世所传泰山僧转世之说。
  按谢国桢《增订晚明史籍考》卷二十二《杂记下》著录《笔梦》之书:“《笔梦》一卷,姚星岩写本作《笔梦录》,《虞阳说苑》甲编本,苏州文物保管会藏旧钞本。不著撰人名氏。按:是书记邑绅钱岱事。岱字汝瞻,后为山左巡方使者。据是书称:‘岱生时,父龙桥梦一老僧自泰山来,因名曰岱。’又云:‘侍御中隆庆辛未进士,出江陵相公门,江陵爱其才,擢御史,三持斧代巡,四典乡会试,而门生故旧,自此盛矣。’”谢氏所说系据《笔梦叙》,原叙云:“侍御(钱岱)之生也,父龙桥公梦一老僧,丰颐大耳,径造其家。云:‘自泰山来,欲借此了缘。’觉而夫人生男。因取名岱,字汝瞻。后汝瞻为直指,奉使泰安州,诣一寺,见僧堂有一小照,宛如己貌也。问之,有僧对云:‘此先师为某乡宦所辱,一笑而逝。’其年月日,则侍御所生之月日也。已侦知乡宦实肆横乡里为不法,欲题参。不五日,而家书至。盖乡宦闻而恐,急赴常求救于龙桥,愿重建此寺,为封翁祝厘。龙桥性仁厚,好奉佛,作书宽解之。后此寺鼎新巍焕,重振宗风,如老僧时云。”另清人完颜崇实自述其生,也有一段相类故事:“祖母恽太夫人(珠)梦泰安公(廷璐)偕一行脚僧入内室,方侘询间,泰安公曰:此东岳头陀,吾再三邀之乃肯来,勿轻视也。寤而家人报余生。故命乳名曰岳保。”(《惕庵年谱》,《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本,文海出版社,第2页)附述于此。
  三、高山流水亭联语作者文陆
  高山流水亭柱除钱岱联外,亭内柱亦镌一联语。民国李东辰《岱联拾遗》载:“文陆题刻亭内北柱联云:晒经石上传心诀,无字碑中写太虚。”近代日本学者宇野哲人《中国文明记》中也提到此联:“旁有高山流水亭,题曰:晒经石上传心诀,无字碑中写太虚。”(日宇野哲人著,张学锋译《中国文明记》,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年1版,第70页)此联今已漫漶。
  联撰者“文陆”,向不知何人?今考其即明人钟化民。化民字维新,浙江仁和人。万历进士,历官至河南巡抚,《明史》卷二二有传。据明郭元桂《白水石路记》,化民之号为文陆:“直指钟公……号文陆,浙之仁和人,立心操行,以古圣贤为标准。初令闽之惠安,再令江右乐平,俱有异政,天子拜侍御史,钦取实授为天下第一。”(嘉庆《汉中府志》卷二十六《艺文中》)万历十七(1580)至十八年,钟化民任巡按山东监察御史,时曾至泰安。其在岱之活动,见于明宋焘《泰山纪事》卷一《天集·人物志略》还朴李先生条:“钟文陆先生闻其(泰安儒士李汝桂)名,观风岱下,则造庐而请焉,为手书‘海岱儒宗’一匾,揭之先生斋中。”题“晒经石上传心诀”联当为同时之事。
  四、汪坦《和中翰立庵崔公》诗刻与崔桐
  在刻经石坪东约20米,有明嘉靖末汪坦《和中翰立庵崔公》诗刻。《山东泰山经石峪摩崖刻经及周边题刻的考察》称“不见于金石著录”。按民国李东辰《丙戌游记》中已著录此刻:“汪坦和立庵崔公诗,系大字草书,分写六行。全诗高一百五十五公分,宽九十五公分,兹录于后:闻道金刚传,深镌岱岳垠。女娲留片石,苍颉有遗文。天上螭头重,人间鸟迹新。清水来万壑,举手向丝纶。识环汪坦。”其识录多处与《考察》不同。崔中翰之名,见于《朱镇山先生集》(明万历岭南陈宗愈婺源刊本),卷六七言律诗《崔中翰使齐兼得省觐赋赠》,当即其人。此人或为崔桐,桐字来凤,号东州,直隶海门(今江苏海门县)人,正德十二年(1517)一甲第三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疏谏正德皇帝准备南巡,受杖夺俸。嘉靖十年以翰林侍读出为湖广布政使右参议,升国子监祭酒,礼部右侍郎,有《东州集》。其咏经石峪原韵尚待考索。
五、“鼓琴深趣”题者为白宗哲
  在经石峪试剑石崖壁上,有一“鼓琴深趣”题刻,款为“关西愚斋白生题”(其中“鼓琴”二字后被崇祯朝陈昌言“水石阴森”题款所压)。题刻作者、年代旧皆末详。按红门盘路东侧墙壁上嵌有明万历二年(l574)《红门验单亭题名记碑》,文中云:“愚斋白翁奉上而监斯亭也,纳风云冰霜之气,吾心之泰山也;佩‘苛政猛虎’之训,吾心之圣人也;又刊‘鼓琴深趣’于山峪之上,吾心之经文也。题名之义,其在兹乎?若夫神母之说,则非游士之所知也。翁讳宗哲,字濬夫;游士姓李,名邦奇,俱秦之清涧□也。……章丘县主簿白宗哲,陕西延安清涧人,贡。时万历二年闰十二月望日立石。”则“鼓琴深趣”即白氏所刊。白氏之名,《泰山石刻》、《泰山石刻全解》皆著录作“宗誓”,复校原碑,当为“宗哲”。清顺治《清涧县志》卷四《选举志·岁贡》明:“白宗哲:行顺曾孙,章丘主簿。”(按行顺,正统进士、湖广巡抚)(页二十七)又康熙《章丘县志》卷四《仕宦·主簿》:明:“白宗哲:陕西清涧县人。隆庆。”(页十四)据此,宗哲于隆庆间任章丘簿,时逢上官附近州县佐员司掌泰山香税,因来岱主红门验单亭(入山验票处),感山水清音,遂有刊石经峪之举。
  六、程守训诗刻为帅众镵灭
  经石峪刻经上之方断崖间有“枕流漱石”题刻,为“甲戌春,南州帅众题”。其下覆一残刻,民国李东辰《丙戌游记·经石峪》云:“又西刻文一段,为‘枕流漱石’四字凿毁,石花罗列,糢糊难辨。”按此刻面高75厘米、宽99厘米。行书。现存29字,共8行。据拓本辨其残文曰:“□□□此行□□,□能□□□□□。□□流水□(濯)缨□,□□平开法藏台。贝叶□风时呈逸,天花带雨□□哀。西游□□□□□,□□箕踞雄□□。”末署“凤池旧史程守□(此缺字有言字偏旁)”。考此人当即万历朝之程守训。盖凤池(凤凰池)是禁苑中池沼,后借指中书省,程守训曾“特授中书舍人,直武英殿”(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六“陈增之死”条),自可题称“凤池旧史”。又此题西南另有一刻曰“铭心淘虑”,行楷书,右刻“癸卯孟冬之吉”,左刻“佛子无舍守训”。此“佛子无舍”亦程守训之别名,三阳观《昝云山炼师碑记》后识“武英殿中书舍人佛弟子无舍程守训撰”可证。乃知七律题者为程守训无疑,其诗镌年代当与“铭心淘虑”同时,即万历三十一年(1603)十月。
  程守训诗刻之残佚,非自然风化漫漶,乃为帅众有意镵灭。而此镵刻非关石版位置,而是与当日政治斗争相关。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六“陈增之死”称:“税流毒,宇内已无尺寸净地,而淮徐之陈增为甚。增名下参随程守训者,徽人也,首建矿税之议。自京师从增以出,增唯所提掇。”程守训系徽州盐商,依附大宦官陈增,借总理山东矿税为害一方,以致“徽人恨守训切骨,思磔其肉”(张岱《王谑庵先生传》,《琅嬛文集》卷四)。最后“凤阳巡抚李三才劾守训奸赃。增惧,因搜得守训违禁珍宝及赇银四十余万,闻于朝。命械入京鞫治,乃论死”(《明史》卷三○五《宦官传二》)。而镵其字之帅众,乃反阉党之诤臣。众(1567—1640)字我一,江西奉新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历知淳安、金华县,擢浙江道御史,后历福建道御史、太仆寺少卿、陕西巡抚、左副都御史等职。在任洁己爱民。天启初奏劾魏忠贤,不纳,弃职归,风节为世所称。其题年之“甲戌”,为崇祯七年(1634)。时帅众游经石峪,睹阉党程守训之诗刻,心恶其人,遂磨其秽迹,易以“枕流漱石”之隽辞。明季阉党与廷臣争斗激烈,李三才、程守训、帅众皆其中关键人物,而诸人竞留题于经石峪,洵为巧合,虽正邪判然,却使经峪群刻成为晚明党争案之投影。
  七、“人不点头空说法”联作者为张有光
  经石峪有“人不点头空说法”刻联,民国赵正印《新儒联语录·泰山金刚经考》:“又石坡西偏一石独立,有明人张有光题:‘人不点头空说法,石能暴腹也传经?’十四字。”又李东辰《丙戌游记·经石峪》:“亭之南钜石矗立,傍倚涧水东面平滑处,刻辛丑暮春由拳张有光正书联语为:‘人不点头空说法,石能暴腹也传经’。”今孤石已倾,联刻无觅。
  联作者张有光,或据《明监国鲁王圹志碑》,谓其为南明鲁王朱以海之岳父。并言“朱以海的藩地在兖州,以此推之,《岱览》将本题刻书者定为张有光,应无误。而兖州城毁于崇祯十五年,故‘人不点头’题刻应不晚于崇祯十五年”(《山东泰山经石峪摩崖刻经及周边题刻的考察》,《考古》2009年第1期)。
  按:此说非是。据《泰山石刻记》与《丙戌游记》载张有光名上有“由拳”二字,由拳系古地名,秦置。《汉书·地理志上》会稽郡下有由拳县。其县东境即今上海青浦县。明清之际青浦有张有光(1633—?),字星灿,号揆原。清顺治八年(1651)举人,十二年(1655)进士,授工部主事,擢员外郎,转南旺河道,未几以奏销案降级归里。《清平初选后集》著录词一首(《全清词·顺康卷》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2844页)。依时地核之,题经石峪“人不点头”联者当即此人,而非鲁监王岳父。所系之“辛丑”则为清顺治十八年(1661)。《岱览》著录作明人作,不确。
(作者单位:泰山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