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文化名人虞世南与肥城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9&A=12&rec=11&run=13

唐代文化名人虞世南与肥城
王庆吉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唐越州余姚人。隋朝官位秘书郎。入唐,官至秘书监。太宗称其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五绝兼具。善书,师沙门智永,妙得其体。偏工行草,而晚年正楷,与欧阳询齐名,并称“欧虞”。卒谥文懿。纂辑《北堂书抄》173卷,新旧唐书皆有传,相传为唐太宗的书法老师。
贞观年间,虞世南东游泰山还,取北官道西行。游历了肥城的牛山、陶山,并拜访了范蠡墓。然后欲往西到衡鱼拜谒文宗史祖、君子圣人左丘明之祠墓。途经杨野村(今肥城隆庄),庄前有昔日关云长,保甘、糜二驾嫂子寻访兄长刘备时,曾避过雨的紫云桥。相传关公在桥下避雨时,因见河岸有数竿绿竹随风雨起舞而受启发,即用青龙偃月刀在石板上雕刻了一棵凤竹,一棵雨竹,后人称“风雨竹”。风雨竹是用四句诗组成:“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观赏者乍看是风中、雨中两棵竹子,细看才看出是四句诗。
桥西侧有一座关帝庙。虞世南进庙瞻仰了关公和关平、周仓塑像,随即又观赏了壁画。最后他看到了关公雕刻的“风雨竹”,细细观赏了一番,觉得风雨竹画由字组,耐人寻味,妙趣横生。当住持道人知道虞世南的身份,并知道他是驰名华夏的大书法家之后,决定请虞世南题字留念。想到这里,就向虞世南敬了香茶,然后说明求字之意。虞世南饮茶提神,精神奕奕。听了主持道人的请求,欣然同意,并让人磨墨。他铺展宣纸,稍加思索,挥毫泼墨,书写了赞颂关公的三字经:“利不动,色不悦。威不屈,害不折。忠耿耿,义烈烈。伟丈夫,真豪杰。纲常备,古今绝”。他作的诗句简洁明快、铿锵有力,短短三十个字,刻画出了关公栩栩如生的形象。他的书法有王羲之艺术神韵,苍劲有力,格调高雅。潇洒自如,自然天成。形神兼备,堪为一绝。可谓写作俱佳也。虞世南的作品博得在场人的一片赞誉。因虞世南对关公敬仰,慷慨捐出资金购地百亩,让人耕种,租金用作祭祀关公之用。又出资在庙外南北大道东侧建石碑楼一座,将风雨竹石刻放置碑楼以内。之后不久,关帝庙主持道人请来能工巧匠,将虞世南写的字刻在了一个大石鼎上。此鼎曰乌磁鼎(清嘉庆二十年《肥城县志》有载),实际上就是一个大型石香炉。关帝庙主持将乌磁鼎也放在石碑亭下供人瞻仰。
杨野村是先贤冉子故里,关帝庙东北四百米有冉子之父母墓,庙东三百米有康王墓。其东北二十里有范蠡墓,之南四里都君庄即衡鱼村有舜帝都君祠和文宗史祖左丘明祠墓。该村地处东西南北交通官道交叉处,过往客商络绎不绝,大多都进庙歇歇脚,饮杯茶,逛逛庙,文人墨客前来逛庙,总是忘不了观赏关公风雨竹和虞世南写字的乌磁鼎。
千余年平安度过,哪知天有不测风云,明末清初,“风雨竹”石刻被肥邑一位县令移到县文庙东壁,“大跃进”或“文革”时期湮没。带有虞世南题字的“乌磁鼎”也在“文革”时被当作四旧砸了个粉粉碎,文化瑰宝瞬间化为尘烟,成为千古憾事!
令人欣慰的是,明代天启年间,肥邑知县王惟精在关帝庙留下了一块大方碑。碑阳是他酒后用炊帚书写的蜀汉丞相诸葛亮评价关羽“超群绝伦”四个行书大字,苍劲古雅,风神灵动。他雅意未尽,又在碑阴用草书写了虞世南评撰关羽的赞语,即三十个字的“乌磁鼎赞”,笔走龙蛇,自然流畅,如行云流水,似江河翻腾,参差错落,节奏鲜明。两侧又写了“风雨竹,真笔迹”六个行书大字,指关公刻的风雨竹是真的,不是赝品。后款为“唐弘文馆学士虞世南撰。”这块大碑至今近四百年,仍然巍然屹立,稳重端庄,异常壮观,成为肥城的珍贵文物,奇珍异宝。至今到庙里参观考古的学者络绎不绝,总是乘兴而来,赞叹而去!
每当我路过这座关帝庙,或想起此事,总是抚今思昔,感慨万千。千余年风云变幻,历史沧桑,文物古迹,时建时毁,毁了再建,几成定律。一些珍贵文物因战乱及政治运动几乎毁尽,思之令人心寒,叹息遗憾而无可奈何!前几天,在网上看到斯里兰卡一个小国,数千年的文物比比皆是,几乎完美无缺。还有非洲埃及、欧洲希腊等国家亦是如此!令人羡慕,令人反思,令人赞叹!
文章结束的时候,写两首打油诗以作留念:

唐代学士虞世南,途经肥城访道观。
赞扬关羽作诗句,歌颂武圣写鸿篇。
石鼎题字前贤作,名人留迹后人观。
一锤砸碎方成梦,不知何时再重镌!

饱学知县王惟精,弘扬文化立奇功。
饮酒挥帚书大字,乘兴借词颂关公。
超群绝伦千秋颂,乌磁鼎赞万代铭。
文革若非当门市,大碑存否难讲清!

注:门市——文革时期,关帝庙为石横供销社隆庄门市部,可谓经济重地,造反派不敢擅入,故庙宇、石碑侥幸存留。
  肥城市文管所所长王新华在博客上写道:
2013年5月,文管所搬迁,偶然在众多石刻中发现了《关公风雨竹志》石刻。以前未曾听说,今发于博客,以飨各位博友。

関公風雨竹誌
□解州誌云,又考王有風雨竹□□□□□中陶山煬野村内。葢王尋兄□□□□,雨止宿内,囙河濵有竹故感而□。□□□時虞世南逰太山歴覽至此,□□□□□上以覆之,號曰“関公風雨竹亭”。亭内□造烏磁鼎,其鼎有讃十句曰“利不動、色不悦、威不屈、害不折、忠耿耿、義烈烈、偉丈夫、真豪傑、綱常偹、古今絶”。世南又購田百□,使土人耕之,四時奉祀。其亭東至太山有百餘里;西至濟水三十餘里;南至汶水五十餘里;北至陶山二十餘里。其亭南五里許有大舜都君祠、左丘明墓祠;其西南八十里餘有唐堯墓;其北二十里餘有范蠡塚、西施洞,其宻邇於此;
亭者東南五十餘步有康王墓;東北五十餘步有冉伯牛公先塚。夫此片然一石,東西南北□聖賢遺跡叠叠相望,可見此石、此亭信□偶然。

(作者地址:肥城市河西小区20号楼4单元2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