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红嫂苏英进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9&A=10&rec=19&run=13

抗日红嫂苏英进
韩庆伟
苏英进(女,1895—1991),193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担任莱芜市苗山镇南古德范村妇救会长、文字乡第一任妇救会长。在战争年代里,舍生忘死,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全民族的解放事业,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抗日战争时期,苏英进等一些在旧社会深受“三座大山”压迫和“三从四德”、“三纲五常”封建礼教精神枷锁束缚的妇女,在共产党的教育下,思想获得解放,个个扬眉吐气,成为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作为妇救会长的苏英进更是积极宣传新思想,全力支持抗战,唤起了民众的抗日救国意识,使许多青年妇女,冲破封建势力的阻挠报名参军。在抗战最艰苦的时候,她掩护北海银行、关心爱护革命同志、救护八路军伤病员,为全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参加革命,担任妇救会长。1895年农历四月初八,苏英进出生在莱芜市苗山镇苏上坡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她自幼聪慧,有一手好的针线活,家庭的教育使她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苏英进没有文化,是个农村家庭妇女,她从小就受父母的教育与影响,老实忠厚,深明大义,对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深表赞同。1917年,苏英进与常庄乡南古德范村张印珠结婚,婆家是一个大家庭,公公婆婆都是深明大义的人,经常与一些思想进步的人士接触,丈夫是1936年、1937年莱芜县农民协会的委员,是个有文化的进步青年。他积极响应党武装抗日的号召,并且积极支持苏英进走出家门,参加抗日救亡工作。苏英进夫妇接受了党的抗日宣传教育,思想进步很快,样样工作都跑在前头。
  1937年12月,日寇占领济南后,又将魔爪伸向全省其他城市与农村。为了抗击日寇的侵略,1938年1月1日,在中共山东省委领导下,举行了著名的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不久,党组织就派徂徕山起义的干部到莱芜常文一带山区农村,宣传党的抗日主张,组织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工作。当时莱芜的斗争环境十分险恶,日军到处“扫荡”、抢粮、杀人、放火。在这民族的危亡关头,中国共产党提出全民抗战的方针,在常文一带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使这一带成为泰山地区最早的抗日根据地之一。1938年春,苏英进由区妇女干部赵玉南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被选为本村的妇救会长。入党后,她发展党员,成立了党小组,担任了党小组长。由于南古德范村的妇女抗日救亡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苏英进成为当地群众中的抗日楷模。在文字乡建立妇救会时,她又被推荐选为乡妇救会长。不久,被评为模范妇救会长。上级领导让她在纪念“三八”妇女节大会上发言,介绍全乡开展妇女抗日救亡工作的经验。1940年2月并被选为妇女代表,参加了中共泰山地委七县联合妇女代表大会。
宣传新思想,全力支援抗战。抗日战争爆发后,最紧迫的任务,是动员青年参军、参战。苏英进率先垂范,在丈夫张印珠的积极配合下,1938年春,首先动员小叔子张爱竹带枪参加八路军,接着又动员大儿子张俊杰参加八路军、二儿子张会芬参加青年抗日救国联合会,在苏英进带动下,全村青年踊跃报名参军。
  苏英进任妇救会长后感到,妇女工作与其它工作相比更有难度。她经常到附近村庄搞宣传、做演讲,由于她是小脚,再加上附近的村庄都是山区,走山路相当困难,她就骑上自家的小毛驴,走街串巷,宣传抗日。因为妇女们受几千年封建礼教的束缚,封建思想意识浓厚,要发动妇女参加抗日救亡工作,必须解决好妇女的自身解放问题。于是在党组织领导下,针对妇女们小脚、无文化、家务负担重等问题,利用夜校识字班这块阵地,组织妇女们学文化,向她们进行反封建、反压迫,破除迷信,自己起来解放自己的宣传教育。同时,积极向她们宣传党的抗日主张,使她们认识到,参加抗日救亡工作,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每当在一处演讲后,经常有人问:“这是谁家的小媳妇?”“这不是印珠家的吗。”
  为了带好头,苏英进主动送自己的儿媳、闺女、侄媳、侄女上夜校识字班学文化,让她们带头放脚、剪短发,参加秧歌队跳舞,演出反封建、反压迫的话剧等,活跃村里的文娱生活。妇女们亲眼看到苏会长家的人,剪了发,放了脚,下地干活,推碾推磨,走起路来方便、利索,也都纷纷自觉效仿去做,并逐渐形成习惯,每天吃完饭,安顿好老人与孩子,就主动去夜校识字班学文化。为此,曾有人编顺口溜赞扬识字班:识字班真模范,教俺认字把书念。上学识字真是好,妇女地位大提高。能看书会读报,还能认那“北海票”。
  苏英进还组织妇女们参加妇女自卫队,站岗放哨,传递情报,掩护八路军干部。部队来了,苏英进就带领妇女们为部队扫房子,洗衣服,备给养,给部队摊煎饼、做军鞋,别人摊10斤,她摊20斤,别人做一双军鞋,她得做两双,总是超额完成任务。伤员来了,她又带领妇女们给安排食宿,包扎伤口,熬药,喂饭喂水,端屎端尿,昼夜服侍,精心照料。为了鼓励子弟兵英勇杀敌,她还发动群众捐鸡蛋,凑钱买慰问品送到前线。在她带动下,凡是上级布置的任务,无论时间多紧,任务多重,每次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并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扬。
掩护部队干部,帮助北海银行建立办事处。从1942年春开始,斗争形势一天比一天残酷,日寇对我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推行第四次“治安强化运动”。泰山地委、专署、军分区及莱(芜)东县机关干部,往往到山沟里的一些村庄去隐蔽,南、西、北古德范及栾家庄等村几乎家家都住有共产党的干部。特别是苏英进家,好多党政军领导干部,都愿意到她家住。这不仅因为苏英进夫妇是抗日骨干分子,而且她家又是有名的抗日堡垒户,大家住在这里感到安全可靠。因此,在八年抗战期间,她家人来人往,从未间断。如,泰山地区妇救会长刘军、梁超,还有赵育南、鲁宝瑢、董云、范琳、王淑贞、夏红等妇女干部,县长翟翕武、军分区房众夫、单洪、武中奇、张秉玉等首长,同志们不仅住在这里,而且吃饭、开会、研究工作,都在这里。苏英进对待同志们,亲如家人。把同志们当成自己的亲兄弟、亲姐妹、亲儿女看待。每次同志们开会,研究工作,她都坐在大门过道里,一边做针线活,一边放哨。一有情况,立即发出信号,屋里的人就立即散开,隐蔽起来。虽然这里离敌人的据点只有短短的几里地,但是只要在苏英进家里,就像进了保险柜,从来没有发生过危险。
  1941年冬,泰山区专署在苏英进家建立了北海银行泰山区办事处,主任金波。当时专署领导考虑,办银行不同别的工作,必须设在政治上绝对可靠的抗日堡垒户才能放心,所以,就选择了苏英进家。当时,金波主任带去王金臣、罗祥林、刘军山、郑竹林等工作人员。为了便于他们开展工作,苏英进把自家的房子腾出来,让给同志们住,并且在屋子里挖了地窖,做金库。金条、元宝、银元、票子也都放在这里。她与家人搬到大门过道的配房和场院屋子里住。那时,鬼子“扫荡”频繁,为了保护好公家的财物,她与丈夫有时把金条、元宝埋在地里,有时埋在园子里。如有一人遇上不测牺牲了,活着的也知道藏在哪儿。如两人不能一起去藏,就按事先定好的暗号做上记号,以防万一。为了确保同志们的安全,她们在院子里和场院边上挖了地洞与地窨子。鬼子来了,一部分人钻进地洞与地窨子,一部分人到山里藏在堰屋子里。由大女儿张秀莲给送饭送水,传递情报。有一次,突然从东路邢家庄方向来了一队鬼子“扫荡”,金库的金、银与票子因来不及转移,苏英进就急忙装到布袋里,让丈夫与大女儿背着往山里跑。他们跑到北古德范村北的大桥时,丈夫张印珠急中生智,让女儿爬进一个暗水沟里趴着,自己躲在桥洞底下,机智地躲过了敌人。一家人反反复复与鬼子周旋,也记不清有多少次了。从1941年冬建行至1945年抗战胜利,无论形势多么险恶,银行金库的金、银、票子,分文未受损失。同志们的安全也没受到一点影响。
  关心同志,救护伤员。苏英进关心同志,胜过关心家人。1938年冬,她到县里参加训练班,看到工作人员董云有病,就主动照顾她,把她安排到训练班驻地一个妇救会长家里,用自己纺线挣的钱给董云买补养品,并亲自为她做饭调养,使她的病很快好转。1941年董云生孩子,党组织把她送到苏英进家,她精心照料董云娘俩,一个多月后,她让董云穿上儿媳妇的衣服,戴上假发,化妆成农妇,回到工作岗位。接着苏英进就找了一个可靠的寄养户(奶妈),代养了董云的孩子。有一次孩子生病了,很厉害,她就接到身边,精心照顾抚养,当把孩子交给董云时,董云感激地说:要不是张大娘,这孩子就没了,张大娘比俺这个亲娘还亲,俺一定要好好工作,用实际行动报答她老人家。
1942年是抗战最艰苦的一年,生活也十分困难。为了保证银行同志们的生活,苏英进把家里仅有的高粱面掺上糠、菜,做团子给同志们吃。自己却背着同志们用榆树皮面、粗糠做菜团子给家里人吃。她还在夜里纺线,做鞋卖,挣钱买粮给同志们吃。就这样,她和同志们一起,渡过了难关。银行的工作相当艰苦,白天躲避鬼子“扫荡”,到夜晚关起门来数钱点票子,一直到天亮。每逢这时,苏英进就为他们准备好饭菜和水,让同志们吃。由于工作劳累,金波主任得了疟疾病,经常发作。一发作,不分白天黑夜,在炕上直打滚儿。有一次犯病,他身上带的金条、银元、手枪等物,甩得满地都是。苏英进发现后,一一捡起来,如数交给他。那时,农村缺医少药,苏英进就四处找偏方,为金波主任治病。王金臣患病时,鬼子突然来“扫荡”,苏英进怕鬼子认出他是八路军干部,就让他穿上儿子的衣服,躺在炕上,她坐在旁边做针线活。鬼子问是什么人?她说:“这是我儿子,得了伤寒病,怕传染,别人都不敢靠前。”就这样,把鬼子应付走了。苏英进为王金臣熬药、喂药,家里有一点好吃的,也舍不得给孩子吃,都给王金臣留着,想方设法,为他调剂生活。王金臣在苏英进家,经过一年多的治疗养护,终于痊愈。他感动地说:“张大娘对我的关心,胜过我的亲娘,她的恩情我永世不忘。”罗祥临胳膊上长疮时,疼得吃不好,睡不好。苏英进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她千方百计的打听偏方,用盐水洗,用毛巾热敷。还叫丈夫张印珠到附近的磨石峪村找中医大夫抓药,她亲自熬汤药,为罗祥临很快治好了疮。同志们为表达感激之情,编顺口溜说:“张大娘好心田,真心实意疼爱咱。为给治病跑断肠,不是亲娘似亲娘。”
发扬民主,全家动员,帮助困难家庭搞生产。 抗日工作是大家的事,不能搞封建家长式领导,要发扬民主,有事大家商量,既不能主观武断,也不能包办代替。她坚持对全家人进行宣传教育,克服男尊女卑思想,树立男女平等、人人当家作主思想,使大家及时明了党的抗日主张、方针、政策。每次上级下达任务后,她都召集全家人开会讨论,贯彻落实。比如:动员男青年参军、教育妇女放足、剪短发、上夜校识字班学文化、反对封建、破除迷信等,都是经全家人开会讨论后,根据各自的情况,自觉去做的。
经过一段尝试后,家庭民主气氛大增,人人积极性高涨。为了经常坚持,不流于形式,她们根据本地五天一集的习俗,决定家庭民主会议逢集开一次(即五天一次),由苏英进当主席,并形成制度,坚持下去。有一次开会,大儿媳妇徐桂兰发言说:“报告主席,俺有意见要讲:现在村里的男青年几乎全都参了军,壮劳力缺乏,无人种地,影响(下转第33页)(上接第36页)了生产。”其实这一问题,驻村的干部及苏英进夫妇早已感觉到了,但仍没想出什么好办法来解决。经儿媳妇这么一讲,苏英进更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经全家共同讨论,决定首先帮助无劳力的军、烈属种好地。她们先把与自己临近的几户组织起来,开展互帮互助。然后,再根据各户住的远近及劳力状况,分片成立换工组,调剂使用劳力,这样虽解决了部分有困难的家庭。
  苏英进在战争年代,舍生忘死,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革命。她一生忠心为党为民,她的高风亮节,党和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我们要永远怀念这位为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无私奉献的老会长、老党员、老模范!
(作者单位:泰安市党史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