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8&A=9&rec=58&run=13

【概述】 济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挂济宁市外国专家局牌子),设20个
职能科室, 行政编制73名;直属事业单位13个,其中正县级建制1个(市社会保险事
业局) 、副县级建制8个(市劳动监察支队、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市人才服务中
心、市人事考试中心、市转业军官培训中心、市人才市场、市就业办公室、市职工教
育办公室) 、科级建制4个(市国际人才交流协会办公室、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市
职业技术培训教研室、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中心)。
2011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紧紧围绕“民生为本、人才优先”两条主线,
突出就业、社会保障、人才工作三项重点,深入扎实地推出了系列重点工程项目,办
成了一些惠民利民的好事实事,圆满完成了省厅和市委、市政府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
顺利实现了“十二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良好开局。
就业工作 2011年,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1.6万人,完成年度计划的161.45%;
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5万人,完成年度计划的119.75%;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
低于全省4%的控制目标。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被省政府授予“全省就业工作先进
集体”荣誉称号。一是加大就业政策宣传和落实力度。组织开展了“就业政策宣传月”
活动,在济宁日报开辟专栏集中解读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强化督导检查,定期通报政
策落实情况,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推动就业的作用。全市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08亿元,
同比增长207%; 支出职业培训补贴、社会保险补贴等各项就业资金1.8亿元。二是创
业带动就业取得新成效。扎实推进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组织开展了创业型乡
镇创建活动,全市首批入选乡镇(街道)29个。启动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
建设大学生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18处,对650名大学生开展了三段式(意识教育+能
力培训+模拟实训)创业培训,新增创业大学生212人,带动3122人就业。三是重点群
体就业保持稳定。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组织9000余名高
校毕业生参加就业技能培训、重点项目人才培训、创业培训;新增高校毕业生就业见
习基地35处,接收见习毕业生1286名;开发公益性岗位23个、安排高校毕业生988人;
全市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3.65万人, 完成全年计划的157.44%。加强就业指导和政策
扶持,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外出务工和就近就地转移就业。深入实施就业援助工程,
帮助7485名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完成全年计划的124.75%,城镇零就业家庭全部实现
动态消零。四是公共就业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实行人才市场和人力资源市场联动,搞
好用工需求调查和信息收集发布,精心组织开展了就业春风行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
务月、再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周、退伍军人和残疾人招聘专场等就业服务专项
活动。全市共举办各类招聘会687场次,促进就业8.6万人。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社会保险工作扎实推进,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一证通”作为市政府2011年为民所办十件实事,提前完
成、全部兑现。一是社会保险扩面征缴稳步推进,基金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为减轻
企业负担, 稳定就业岗位,根据上级部署要求,企业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由19%降
低为18%;参保单位和职工个人失业保险费率分别降低50%,两项共减轻企业负担9000
万元。突出重点区域、重点企业和重点群体,不断完善“一票征缴”制度,实行任务
包干、上门服务,切实推进参保人数和基金收入同步增长。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
险参保人数达到88.1万人、完成全年计划的101.73%,城镇基本医疗保险205.6万人、
完成全年计划的100.29%,失业保险61.2万人、完成全年计划的101.89%,工伤保险78
万人、完成全年计划的100.33%,生育保险56.3万人、完成全年计划的100.51%,五项
社会保险共征缴基金69.6亿元、 完成全年计划的107.52%。在企业养老保险省级统筹
的基础上,在全省率先完成医疗、工伤、失业保险市级统筹,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
得到进一步强化,基金整体运行平稳,保障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二是新农保
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 经过积极争取,2011年7月,全市12县市
区新农保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部纳入国家试点。截止2011年底,全市新农保和
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22.5万人, 参保率分别为96.5%、97.3%,分别
完成全年计划的126.26%、122%;征缴保费共计11.8亿元,为100.6万名60岁以上的城
乡居民发放养老金4.55亿元,发放率100%。三是医疗保险“一证通”全面实施。全市
205万参保人员持《医疗保险证》,在全市167家定点医疗机构和11家省直医院就医,
医疗费用统一结算、即时报销。四是社会保险待遇水平稳步提高。为全市14万名企业
退休(职)人员提高养老金待遇,人均月增加191元(全国平均水平140元),全市年
增加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3.1亿元。 城镇参保居民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由每人每
年120元提高到200元,报销比例达到70%。将1.3万名“老工伤”人员全部纳入统筹范
围,切实解决了企业“老工伤”人员待遇遗留问题。失业保险金标准在原来的基础上
增加120元。全年共支出各项保险资金74亿元。
人才工作 一是人才资源开发成效明显。 认真贯彻落实《济宁市中长期人才发展
规划纲要》,制定出台了“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两个中长期发展规划,
明确了两类专项人才的发展目标和推进措施。 继续实施海外人才引进“511”计划和
国内人才集聚“百千万”工程,组织开展了“孔孟文化圣地,创新创业之城—山东济
宁” 走进名校系列人才招聘活动,全年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217人,其中“三领”型
人才33人; 引进国内高层次人才1322人,其中博士69人;实施引智项目19项、214人
次。召开了全市职业能力建设暨加快技工教育发展工作会议,出台了《济宁市高技能
人才评选表彰办法》,组织开展了第四批济宁市首席技师评选表彰,设立了18家济宁
市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和11家济宁市技师工作站,继续扩大技能人才评价试点,
全市新增高技能人才9852人,其中新增技师、高级技师2195人。二是人才平台建设深
入推进。扎实做好博士后工作站、专家服务工作站建设与管理工作,全市博士后工作
站达到6处,专家服务工作站12处、开展专家服务基层活动5次。校地企人才智力合作
不断深化,25名清华大学博士在全市13家企事业单位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帮助科研攻
关、解决技术难题26个。整合系统内网站资源,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提供了更加方便、
更多渠道的信息服务,实现了网络人才招聘常态化。三是人才评价机制不断健全。全
面推行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异地评审制度, 新增高级职称740人、中级职称1510人。新
增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市有突出贡献中
青年专家51人。 职业能力鉴定质量不断提高,全市共组织开展鉴定270批次、3.78万
人,新增高级职业资格人员6050人。提请市政府出台了《济宁市人事考试规定》,人
事考试安全运行,全市共组织各类人事考试28项,参加考试人数达10万余人。
劳动关系 一是劳动关系协调机制进一步健全。 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劳动用工备案
工作,共涉及2314家企业、16万名职工。深入推进小企业劳动合同制度实施专项行动
计划和集体合同制度实施彩虹计划, 积极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及时发布了
2011年企业工资指导线,调整了全市最低工资标准。二是劳动监察执法力度不断加大。
积极推进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建设,开展城乡一体执法。先后组织开展了农民工
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用人单位遵守劳动用
工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情况专项检查,对5448户用人单位进行了劳动年检,涉及劳动
者47.84万人, 对19家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规范化企业进行了表彰;受理结案群众
投诉举报223件,追回拖欠工资1525万元;检查职业中介机构94户,相关用人单位197
家, 取缔非法中介8户。三是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工作进一步加强。积极推进劳动人事
争议预防调解体系建设, 全市共设立基层调解组织2172个, 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
1534件,当期审结1518件,结案率98.9%。
人事制度改革 一是公务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2011年,市、县、乡三级共考
录公务员471名。 严格执行部门科级干部竞争上岗报批备案制度,组织开展了公安机
关执法勤务机构警员职务套改工作。出台了《济宁市行政机关公务员“十二五”培训
规划》,培训公务员6385人。公务员档案数字化建设扎实推进。二是事业单位岗位设
置和聘用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全市完成岗位设置的事业单位达到5420家,占91.12%,
人员聘用率达到87.8%。全市149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顺利完成核编定岗、人员聘用和
绩效考核等工作。三是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在义务教育学校、基层医
疗卫生机构和其他事业单位全面推行了绩效工资。圆满完成事业单位津贴补贴清理核
查工作,科学核定了市直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四是军转安置任务圆满完成。2011
年全市接收安置军队转业干部90人,其中计划安置71人、自主择业19人,安置随调家
属15人。组织开展了转业军官岗前培训、适应性培训和自主择业培训。积极做好企业
军转干部解困维稳工作,市县两级投入解困资金4800多万元。
自身建设 围绕打造人民满意的政府工作部门, 以干部作风建设为抓手,扎实推
进机关建设各项工作。一是加强作风建设。在全市人社系统开展了“民生优先促发展,
立足服务作表率”作风建设活动;开办“干部大讲堂”,邀请有关专家作社会保险法、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等专题讲座;开展了“创建人民满意部门,我该怎么办”主题
演讲比赛,启动了机关科室网上大评议活动,营造了加强作风建设的浓厚氛围。二是
强化督导考核。针对市局机关科室、局属事业单位和县市区局不同特点,分别制定出
台了具体的年度考核办法,重点就业务目标、工作创新、作风建设等情况进行考核,
将能够量化赋分的工作都进行量化赋分,有效提升了工作创新能力。三是建立廉政风
险防控机制,健全日常管理规章制度。作为市直部门14个试点单位之一,组织开展了
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采取“自己查、单位报、领导点、组织定”的方式,
共查找岗位廉政风险点137个,一对一制定防控措施475条。为堵塞日常管理风险漏洞,
修订完善了《工作规则》、《会议制度》、《重大事项办理程序规定》和人事、财务、
资产管理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实现靠制度管人管事管权。在市直部门承诺践诺网上评
议活动中,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48个部门中位居第一。
(蒋红星 郭召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