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民族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8&A=7&rec=23&run=13

【人口】 2009年全市年末总人口(户籍)831.31万人。其中男性人口425.97
万人,女性人口405.34万人;农村人口578.78万人,城镇人口252.53万人。
全年出生人口11.73万人, 出生率为11.37‰; 死亡人口4.46万人, 死亡率
5.59‰;全年净增加人口7.27万人,自然增长率为5.78‰。
【民族】 济宁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除汉族外,有38个少数民族,人口约
为5万人。其中回族最多,达4.2万人。此外,还有满族、布依族、壮族、
朝鲜族、蒙古族、彝族、苗族、白族、黎族、藏族、土家族、俄罗斯族、畲
族、瑶族、侗族、纳西族、仡佬族、哈尼族、维吾尔族、傣族、哈萨克族、
傈僳族、佤族、拉祜族、水族、土族、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
锡伯族、普米族、怒族、鄂温克族、德昂族、独龙族、鄂伦春族等。少数民
族分布在全市12个县市区的90多个乡镇、180多个村庄。总的分布特点是“大
分散、小集中”,约一半聚居在城镇街道和交通沿线。市中区最多,仅回民
就有1.68万人。兖州市次之,回民有6千多人。邹城市有回民5千多人。鱼台
县有回民2千多人。全市有回民聚居村35个。

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

【综述】 2009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面对国
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和挑战,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深
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国家、省、市扩内需保增长的各项重大决策部
署,紧紧围绕“三保三促和一个高于”的任务目标,提振信心、克难攻坚,
全力以赴保增长,较快地扭转了经济增速下滑势头,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呈现
前低后高、逐季回升态势,经济持续向好趋势不断巩固,经济社会发展整体
好于预期。
国民经济实现回升向好。初步核算,200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279.19亿
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7%,增速比上年回落0.4个百分点,比
全省增幅高0.8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70.41亿元,增长5.1%;
第二产业增加值1264.81亿元,增长14.8%;第三产业增加值743.97亿元,增
长11.4%。三次产业对生产总值贡献率分别为4.1%、67.1%和28.8%。三次产
业比例为11.9:55.5:32.6,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占比下降0.2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占比下降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提高0.5个百分点。人均生产
总值28492元(按2009年平均汇率折算为4171美元),比上年增加1771元,按
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1.9%。地方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9%,
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经济运行质量有新的提高。
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稳步发展。全市农林牧渔及服务业实现总产值529.15
亿元,比上年增长5.7%。农林牧渔及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70.41亿元,比上年
增长5.1%。其中种植业增加值173.08亿元,增长3.4%;林业增加值4.41亿元,
减少7.1%; 牧业增加值69.06亿元,增长6.8%;渔业增加值16.4亿元,增长
19.6%;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7.45亿元,增长10.2%。农、林、牧、渔及农
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比例为64.0:1.6:25.5:6.1:2.8。
粮食种植面积扩大,粮食连续六年增产。全年粮食播种面积962.26万亩,比
上年增加70.8万亩。粮食总产量446.2万吨,比上年增长7%;单产464公斤/
亩, 减少0.9%。 其中夏粮总产224.35万吨, 比上年增长10.1%;秋粮总产
221.88万吨, 比上年增长4.1%。
经济作物有所减产。棉花总产量14.05万吨,减少15.1%;油料总产量22.6万
吨,减少20.5%;瓜菜总产量918.49万吨,减少0.1%;水果总产量29.39万吨,
增长4.9%。
畜牧业趋稳转好。 全市生猪出栏522.8万头, 比上年增长14.8%;出栏家禽
16775.7万只,增长12.7%;出栏牛30.8万头,增长15.1%;出栏羊478.8万只,
增长5.1%。2009年末,生猪存栏271.2万头,增长14.4%。家禽存栏6571万只,
增长15.2%。羊存栏259.5万只,增长2.4%。肉蛋奶产量140.8万吨,增长10.2
%,其中肉类总产量72.0万吨,增长10.3%,禽蛋产量52.3万吨,增长11.1%;
奶类产量16.5万吨,增长7.5%。
林业生产继续扩大。全市共完成造林面积21.69万亩,较上年增加3.24万亩,
年末实有林地面积26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6.5%,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
点。新增农田林网面积18.23万亩,四旁植树1759.6万株,当年育苗2.65万亩。
渔业持续稳定发展。全市水产养殖面积达到67万亩,增长9.8%。水产品产量
达到32.2万吨,增长5.9%。
农业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869万千瓦,增长8%;
农用拖拉机10.69万台,增长3%;大型联合收割机2.04万台,增长18%。小麦
机播面积332.86千公顷,机收面积307.86千公顷,占小麦收获面积的97%。农
用化肥(折纯)施用量441.77万吨,增长8.2%。农村用电量13.28亿千瓦时,减
少12.7%。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累计达到655.55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3.8%。
机电井累计达到13.69万眼,其中已配套11.86万眼,配套率达到86.7%。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企稳回升,结构不断优化。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由上年的3213家发展到3763家,增加550家。完成工业增加值1076.7亿元,增
长14.7%。 其中国有企业106.0亿元, 增长12.0%;集体企业7.4亿元,下降
0.7%;股份合作制企业14.9亿元,增长13.1%;股份制企业721.8亿元,增长
15.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19.1亿元,增长16.6%;其他经济类型企
业107.8亿元,增长12.8%。
轻工业增加值301.8亿元,增长13.2%;重工业增加值774.9亿元,增长15.3%。
轻重工业增加值比例为28.0:72.0。
制造业完成增加值667.2亿元,增长17.3%;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62.0
%。 煤化工、 装备制造、 能源工业、食品工业四大千亿级产业完成增加值
814.5亿元,增长14.1%,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75.7%。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快,实现总产值1183.1亿元,增长19.5%,占规模以上
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3.2%,比上年增加2.4个百分点。
企业效益逐步转暖。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378.4亿元,
增长10.0%;利税413.34亿元,增长0.5%;其中利润255.2亿元,下降1.4%;
亏损面为5.1%,上升0.6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10.7亿元,下降58.1%。
全员劳动生产率16.6万元/人,增长3.1%;产品销售率98.33%,提高0.23个百
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33.95%,下降9.24个百分点。
工业利税超千万元的企业达到265家,增加21家,其中超亿元的企业达到48家。
建筑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全市资质以上建筑企业375家,新增33家,完成建
筑业总产值202.2亿元,增长23.8%;实现利税4.5亿元,增长15.4%。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突破千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00.6亿
元,增长25%。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85.6亿元,增长24.7%,其中城
镇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861.5亿元,增长28.3%,农村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
资224.1亿元,增长17.1%。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在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48.2亿元,
增长5.2%;第二产业投资624.5亿元,增长25.8%,其中工业投资594.6亿元,
增长27.9%;第三产业投资412.9亿元,增长27.3%。在建项目4186个,新开
工建设项目3491个,其中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205个;竣工项目2522个,其中
亿元以上竣工项目15个。
服务业投资快速增长。全市服务业投资412.9亿元,增长27.3%。其中交通运
输仓储邮电通信业投资61.6亿元,增长27.5%,批发零售餐饮业投资45.7亿元,
增长34.1%,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投资4.1亿元,增长38.3%。房地产业、环境
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分别增长39.2%、112.7%。
房地产开发平稳回升。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82.4亿元,增长20.1%。全市房
屋施工面积1251.1万平方米,增长16.4%;房屋竣工面积212.3万平方米,增
长30.8%;商品房销售面积258.4万平方米,增长40.6%。其中商品住宅销售
面积242.3万平方米,增长38.9%。房屋空置面积32.9万平方米,增长68.9%。
国内贸易、 民营经济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867.4亿元,增长19.1%。其中县及县以上城镇消费品零售额646.3亿元,增长
18.6%;县以下农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21.1亿元,增长20.5%。批发零售贸
易业零售额731.9亿元,住宿餐饮业零售额98.7亿元,分别增长19.5%和18.0
%。在全部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私有经济零售额755.9亿元,增长18.6%,所
占比重达到87.1%。
民营经济呈现复苏态势。2009年底,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到33.0万户,增长2.1
%。其中民营企业2.9万户,增长9.9%;个体工商户30.1万户,增长1.4%。从
业人员达到187.3万人,增长3.9%;注册资金486.3亿元,增长14.1%;上交
税金151.2亿元,增长17.2%。
对外经济贸易与合作、旅游业 对外贸易降势趋缓。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28.9
亿美元,下降9.8%,降幅比年初缩减2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6.03亿美元,
下降10.7%,降幅比年初缩减9.4个百分点;进口12.83亿美元,下降8.6%,
降幅比年初缩减46.8个百分点。贸易顺差3.2亿美元。分区域看,对亚洲出口
58669万美元,下降13.1%;对欧洲出口29198万美元,下降34.8%;对北美洲
出口26364万美元,下降15.4%;对非洲出口24558万美元,下降5.6%;对南
美洲出口13015万美元,增长4 %;对大洋洲出口4384万美元,增长39%。分
产品看,轻纺产品出口45819万美元,下降8.8%,机电产品出口25083万美元,
下降58.2%,药品出口7293万美元,增长14.5%,农副产品出口44166万美元,
增长33.3%,工矿产品出口14823万美元,下降8.4%。
利用外资水平有新提高。全市新批外商投资项目61个,合同外资4.46亿美元,
实际到帐外资4.16亿美元,增长7.3%。全年来济宁市投资的国家和地区达到
14个,其中香港、日本、马来西亚、美国、英属维尔京等国家和地区投资大
幅度增长, 香港投资23702万美元, 增长1倍; 日本投资1070万美元,增长
0.56倍; 美国投资1899万美元;马来西亚投资1600万美元;英属维尔京投资
2788万美元。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步伐加快。新签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额6954万美元,完成营
业额10972 万美元。外派劳务4760人次,其中对外承包劳务企业自营1404人
次。全市新核准境外投资企业(机构)11家,中方协议投资金额23287万美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10%和36倍。
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2009年接待国内游客2444.02万人次,同比增长18.7%,
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76.88亿元,同比增长20.7%。接待境外旅游者24.48万人
次,增长28.3%。旅游创汇12102.86万美元,增长98.2%。全年实现旅游社会
总收入185.11亿元,增长22.8%。
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 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运输生产稳步增长。全年公路
建设投资21.94亿元, 新建改建公路1034.3公里, 年末公路通车里程达到
15354.3公里, 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23.7公里。全市公路运输完成货运量
1.7亿吨,比上年增长33.2%,货物周转量373.5亿吨公里,增长36.3%;公路
客运量8184万人,增长6.1%,客运周转量55.2亿人公里,增长10.4%。内河
航运完成货运量4196万吨,增长4.6%;货物周转量225.3亿吨公里,增长4.5
%。
邮电通信业结构调整加快。全市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41.3万户(包含小灵通用
户),比上年减少7.3万户。其中市内固定电话用户69.1万户(包含小灵通用
户),减少0.5万户;农村固定电话用户72.24万户,减少6.8万户。移动电话
用户414万户,新增67.6万户。全市互联网用户39.8万户,增加9.4万户。全
年邮电业务总量46.37亿元,增长6.2%。其中电信业务量42.7亿元,增长5.9
%,邮政业务量3.67亿元,增长9.8%。
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收入平稳较快增长。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
成134.66亿元,增长12.7%。地方财政支出完成198.42亿元,比上年增长13.6
%,财政收支保持平衡。国税、地税实现两税收入254.7亿元,同比增长7.8%。
其中国税收入155.4亿元,增长8.0%,地税收入99.4亿元,增长7.7%,两税
收入占GDP的比重达到11.2%。
金融支撑能力增强。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895.6亿元, 比年初增加
436.31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073.0亿元,比年初增加184.83亿
元;企业存款余额478.59亿元,比年初增加165.18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
余额1128.71亿元,比年初增加264.1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586.63亿元,
比年初增加82.34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461.99亿元,比年初增加178.09亿元。
保险事业蓬勃发展。2009年末,全市累计保险金额3842.23亿元,增长14.2%。
其中人身险保险金额924亿元,增长40.8%;财产险保险金额2918.23亿元,增
长7.7%。 全年各类保费收入53.72亿元, 增长32.3%,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
12.63亿元,增长19.1%;人身险保费收入41.09亿元,增长36.9%。全年累计
支付赔款和给付保险金14.04亿元,增长1.9%。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6.87亿元,
增长6.1%,赔付率54.4%;人身险赔给付金额7.17亿元,下降1.8%,赔付率1
7.4%。
市场物价 市场物价总体平稳。全年市区居民生活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0.4%,
低于上年涨幅4.9个百分点。食品价格上涨5.1%,其中粮食上升4.1%,肉禽
及制品下降2.8%,蛋类上涨4.8%,鲜菜上升28.2%,油脂下降1.8%,水产品
上涨5.0%,干鲜瓜果上涨15.2%,液体乳及乳制品下降6.0%,在外用膳食品
上涨2.8%。烟酒及用品上涨3.5%,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下降0.4%,医
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下降0.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1.4%,居住
价格下降1.2%。衣着、交通和通讯分别下降4.3%和3.3%。商品零售价格总
水平下降1.1%。
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分别下降
5.8%、下降4.4%,创下了近几年的新低。
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科技事业获得较大进展。全市实施科技计
划项目485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8项,省级164项,市级293项。技术创新成果
丰硕,取得重要科技成果195项,引进、转化科技成果350余项,为历年来最
多。有128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省、市科技进步奖,其中3项获国家科技进
步奖,29项获省科技进步奖,96项获市科学技术奖。全市申请专利3342项,
专利授权2961项。12个县市区全部通过全国科技进步县市区考核,济宁市荣
获科技部“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
教育事业取得新成就。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943所,在校生129.1万人。其
中普通高校6所,研究生在校生2805人,普通本专科在校生7.4万人;成人高
校2所,成人本专科在校生2.2万人;中等职业学校50所,在校生7.5万人,其
中普通中专10所,在校生1.6万人,职业中专31所,在校生5.5万人,成人中
专9所,在校生3502人;普通高中51所,在校生13.1万人;普通初中259所,
在校生29.3万人;小学1306所,在校生54.0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3所,在校
生1449人;幼儿园1256所,在园幼儿15.2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
毕业生升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88%。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12个,艺术表演场所10
个,公共图书馆11个,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12个。广播电视覆盖面继续扩
大,年末全市有线电视用户达到86.19万户,广播人口覆盖率92.7%,电视人
口覆盖率94.5%。
卫生事业平稳发展。全市现有各类卫生机构1182个,其中医院115个,卫生院
141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5个,疾病防控中心14个,妇幼保健机构13
个,高等医学院校2个,中等医学教育机构6个。年末各类卫生人员37938人,
其中卫生技术人员31886人;医疗床位26932张。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竞技体育水平有新的提高。在国际比赛中,获银牌1枚,
铜牌1枚;在全国比赛中,获金牌9枚,银牌3枚,铜牌4枚;在全省比赛中,
获金牌9枚,银牌11枚,铜牌17枚。群众体育活动深入开展,在全省继续保持
较好位次。
城市建设、 环境保护 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明显提高。全年园林绿化完成投资
31579万元,新增园林绿地面积157.94公顷,建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1.17%,绿
地率达39.63%, 人均公共绿地达9.8平方米。 市政道路设施建设完成投资
76567.2万元,全年新修道路18条,新增道路长度28.92公里,面积121.92万
平方米。 济宁市区公用事业发展迅速, 新增燃气用户8400余户, 供水管网
46.4公里,城市供水普及率达到99.5%。城区完成新建和改造供热管网23公
里、分支管网20多公里,新增供热面积300万平方米,达到1207万平方米,集
中供热热化率达到58%。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全面投入生产运营,共处理
生活垃圾13.5万吨。全年新增公交车辆100辆,增加延伸路线4条,为市民出
行提供了方便。
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市共完成环保投资37.26亿元,其中城市建设环
保投资29 亿元,“三同时”环保投资1.61 亿元,老污染源治理投资6.15亿
元,环南四湖流域湿地生态建设投资0.5亿元。环境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建
设项目环评审批率和“三同时”执行率均为100%;完成限期治理项目42个,
关停污染重、能耗高、浪费资源的企业3家。环境污染得到进一步控制,全
市地表水水质明显改善,各主要河流COD浓度较上年下降1.41%,城市饮用
水源达标率达到100%;市区空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大气污染指数为82,全
年达到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天数为333天。
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据抽样调查,全市城
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63元, 增长11.2%, 人均消费支出9289元, 增长
13.2%。济宁市区人均可支配收入16978元,比上年增加1361元,增长8.7%;
人均消费支出10387元,增长9.5%。城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7%,下降0.9
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470元,比上年增长8.5%;人均生活消费支
出3895元,增长4.3%。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6.7%,降低0.1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30.96平方米,比上年增
加0.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4.4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4平方米。
劳动就业保持稳定增长。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8.74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
员再就业4.4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全市企
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9.92万人,征缴养老保险费22.43亿元,为11.5万
名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16.44亿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9.99
万人,征缴养老保险费16.16亿元;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75.32万人,养老
保险费收入1.64亿元。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成效显著,初步建立起多层次的医
疗保障体系,全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82.3万人,征缴基本医疗保
险费11.15亿元,支付医疗保险待遇9.9亿元。失业保险参保人数59.04万人,
征缴失业保险费2.51亿元,发放失业保险金11695万元。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2009年末全市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18526张,收
养各类人员16449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568个,社区服务中心22个。
全年接受社会捐赠 6997.2万元。
社会救助制度逐步建立。全市已初步形成了以低保为主体、临时救济为补充、
社会互助为辅助、优惠政策相配套、基层社区组织为依托的“五位”一体社
会救助体系。 2009年全市城市低保对象21684户、 44777人, 发放低保金
9916.4万元;救助农村低保对象8822户、178457人,发放救助金14161.5万元;
供养农村五保19632人,投入供养资金4701.2万元。
注:本文所列地区生产总值(简称GDP)、增加值指标为当年价格计算,增
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徐 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