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工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8&A=7&rec=175&run=13

【综述】 济宁市科学技术局是主管全市科技工作的市政府工作部门,
内设办公室、人事科、政策法规科、计划财务科、合作交流科、高新技术发
展及产业化科、 农村与社会发展科、科技成果科等8个科室,机关行政编制
22名,工勤人员编制2名。
2009年,全市科技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深入开展学习实践
科学发展观活动为总揽,以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为目标,以推进自主创新为
主线,坚持科技经济一体化推进,围绕市委、市政府推进经济转型,打造产
业集群的发展思路,实施科技创新驱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
转变,为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科技创新环境进一步优化
一是把科技工作摆到突出位置来抓。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高度重
视科技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别就科技创新与人才、高新技术产业
发展工作进行专题调研,共同主持召开了全市科技创新与人才工作座谈会,
对科技工作提出了重要的指导意见;市人大、市政协分别对科技工作进行了
执法检查和视察;调整了科技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抓第一生
产力目标责任制。二是通过举办各类活动优化科技环境。5月份,山东省科
技活动周开幕式暨全省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启动仪式在济宁市举行,活动
期间,邀请了国家科学技术部副部长刘燕华和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厅长翟鲁宁
来济宁作科学发展观及科技创新专题报告,增强全社会的科技意识,进一步
营造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的良好环境。三是全市12个县、市、
区全部通过2009年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调动了县、市、区依靠科技
进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性,增强了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四是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舆论环境。出台了《济宁市科技局关于进一步加
强科技宣传工作的意见》。在中央、省、市新闻媒体、刊物报道济宁科技工
作稿件达到530余篇。在《济宁日报》开辟了科技专版,系统报道宣传科技
创新工作。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结合济宁实际,制定了《2009年济宁市高新技
术产业发展指导计划》。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183亿元,同比增长20
%;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33%,比年初提高了
2.35个百分点。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统计的35个行业中,有30个增长,10个支
柱行业全部实现增长。
科技兴农与民生科技进展顺利 全市引进培育农业优良品种300多个,农业良
种覆盖率达到98%。济宁市承担的“国家粮食丰产工程”项目进展顺利,核
心区、辐射区小麦丰产丰收。科技特派员队伍稳定发展,并逐渐向工业企业
延伸。紧急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项目,从研发经费中拨出80万元,开
展甲型H1N1流感综合防治联合攻关等,取得明显效果。突出抓好资源节约专
项计划,针对节能环保、南四湖生态带建设及生态修复、可持续发展等开展
技术研究。星火培训工作向规范化、系统化、制度化推进,培训农民40余万
人次。启动建设“12396”星火科技信息服务热线平台,加速科技信息进村入
户。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一是科技成果取得历史性突破,全市取得重要科技
成果195项,引进、转化科技成果350余项。获省级以上科技奖励32项,其中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3项,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获奖励级别和获奖数量取得历史性突破。
如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完成的“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及其产业化”
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济宁市第一个国家科技进
步奖一等奖。二是列入国家、省重大项目取得重大突破。争取国家和省级项
目192项,其中国家和省级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科技发展计划62项,落实资金
5555万元。三是加大了市级科技计划项目支持力度。加大力度实施市级自主
创新成果转化、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产学研合作、中小企业创新、民生
科技等重大科技专项计划,全年共实施280余项。
产学研合作创新增添新亮点 一是启动千名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市政府
出台了《关于动员千名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实施意见》,在全省范围内率先
启动了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有270家企业主动和国内的80余家高等院校、
科研单位对接。二是开展高层次产学研对接活动。济宁市人民政府分别与山
东大学、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举办了对接洽谈、科技合作推进、市地合作
交流会议,与山东大学签订了共建山东省鲁南工程技术研究院协议和共建山
东大学国家科技园济宁分园协议,与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签订科技合作协议,
与浙江大学签订市校加强产学研合作协议和共建济宁中心协议。全年有100
多名专家、教授到济宁市开展对接洽谈,与全市200多家企业对接项目,签
订技术合同42项,达成协议、意向106项。山东大学选派了6名专家、教授到
县、市、区挂职科技副职。三是举办首届科银企对接洽谈活动。正式签约项
目16个,市科技专项计划补贴资金169万元,拉动贷款总额2.6亿元,实现了
科技项目、企业需求与金融资本有效对接。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力度加大 9月份,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山东省民政厅批复
济宁市规划建设山东省鲁南工程技术研究院。10月份,鲁南工程技术研究院
与中科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共建济宁数控技术研发中心,成为全市引进的
第一家国字号研发中心。12月份,建设了浙江大学济宁技术转移中心。企业
创新平台建设取得突破,全年新建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
家,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3家,院士工作站5家;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
业达到49家,博士后工作站达到6家。全市园区有6家已建或在建科技创新平
台,孵化器面积总数达到45万平方米,在孵项目达到650个以上。全市科技中
介机构达到420家。全市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46家,占全省总量的
10%以上。
知识产权工作再上新台阶
举办了“2009年济宁市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成立了济宁市知识产权工作
领导小组和济宁市发明协会。12月,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济宁市为“国家知
识产权示范创建市”,批复设立“中国(济宁)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
顺利通过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验收。2009年,全市5项专利荣获“第十届山
东省专利奖”,5位发明人获“山东省第四届发明创业奖”。2009年,全市申
请专利3342件,其中发明专利327件。授权专利2961件。
机关自身建设得到加强 一是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把理论学
习摆在学习实践活动的突出位置,先后10次组织局党组中心组学习,学习时
间30小时以上。二是深入调查研究,改进工作作风。出台了《济宁市科技局
领导干部联系基层制度》,先后组织6个调研课题组走访了12个县、市、区
和4家高校院所,考察了80多家企业、10多家研发机构和创新服务机构,形成
了9篇高质量的专题调研报告。三是健全制度,规范行为。修订完善了《济
宁市科技局工作规则》《济宁市科技局行政财务管理制度》等4个科技局内
部管理文件。把机关各项管理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10月份,在济宁社
会各界代表公开评议市直部门100个窗口单位的活动中,高新技术发展及产
业化科在经济管理类窗口单位评议中获得第二名,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建设了着眼于转变科技服务职能的“一站式”服务大厅,设立10个服务窗口,
把科技工作流程置于公开、透明之中。四是大兴廉洁勤政之风,建设廉洁型
团队。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切实加强廉
洁从政教育,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各项任务的
落实,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提升了全市科技系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付贵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