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8&A=7&rec=102&run=13

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多年不遇严重干旱和国内外农产品市
场异常波动的复杂局面,市农业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牢牢把握
“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总基调,围绕“三保三促、一个高于”的任务目标,
把“保供应、提质量、拓市场、促增收”作为工作重点,紧贴全市工作大局,
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各项任务,巩固和发展了农业农村的
大好形势,为繁荣农村经济、统筹城乡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全年粮食总产
446.2万吨,种植业增加值173.0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470元,分别较上年
增长7%、3.4%和8.5%。
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增长
全市农业总产值完成529亿元,比上年增长5.7%,实现农业增加值270亿元,
比上年增长5.1%,其中种植业增加值173亿元,增长3.4%;农民人均纯收入
6470元,比上年增加450元,增长8.5%。
粮食丰产丰收 全市夏粮收获面积520万亩,单产431公斤,总产224万吨,比
去年增长10.1%,创历史最高水平;秋粮播种面积441万亩,总产达222万吨,
比去年增长4.1%。全年粮食总产446万吨,比去年增长7.0%,实现了建国以
来首次连续六年增产。
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全市花生种植面积发展到72万亩,棉花种植面积160万亩,大蒜、圆葱种植面
积140万亩, 马铃薯、 西瓜、甜瓜等早春瓜菜种植面积38万亩,食用菌栽培
800万平方米,新发展大中拱棚、冬暖大棚8万余个、近6万亩,棉花、大蒜、
食用菌产量均居全省前列。
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全面提升 全市各类农业标准化基地发展到348处、327万
亩; 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151处、 74万亩;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达
711个,认证面积达321万亩;在全省3次农产品质量例行检测中,济宁市平均
抽检合格率达到98.7%,在全省农产品安全检查量化考核中,名列第三位。
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产品出口好于预期 全市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544
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3家、省级24家、市级277家,全市农民专业合
作经济组织达1078家,带动种植基地450万亩;全市实现农产品出口4.68亿美
元,同比增加1.01亿美元,增长27.5%,其中大蒜出口3.36亿美元,同比增加
1.22亿美元,增长57%。
生态农业建设稳步推进
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探索推广低碳经济模式,全市年内新增“一池三改”
户35879户,建立农村沼气服务网点387个,新建大中小型沼气工程61个,完
成总投资1亿多元;推广太阳能热水器49万平方米,小型风力发电机573台,
风力提水机120多台, 每年可为农民节电8000多万度, 节煤5万多吨, 增收
5000多万元;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
590万亩,大幅度减少了化肥、农药使用量,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农业循环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明显提升。
农业执法活动深入开展
全年开展农业执法活动720次,出动农业执法人员8463人次,检查农资生产经
营企业1931家,整顿农资市场650个,查处违法案件697起、立案625起,查获
假劣农资2260吨、货值605万元,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2474万余元;受理假劣
农资等投诉案件69起并全部办结,其中回访38起,群众满意率100%。
党的强农惠农政策得到全面贯彻落实 全市落实各类政策性补贴资金6.52亿元。
其中粮食直补资金8722万元;农资综合补贴资金4.4亿元;良种补贴资金1.3
亿元。完成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项目68个,总
投资2.3亿元。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进一步稳定和完善 全市6012个行政村152.6万农户完成了
土地第二轮延包和换证工作。加强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工作,
52个乡镇成立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中心,建立了服务大厅,土地承包
经营权流转面积达到35万亩。
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有了新突破 建立了国家产业技术体系玉米试验站、
大豆试验站、甘薯试验站;获得省科技进步奖4项,省农牧渔业丰收奖10项,
市科技进步奖12项;粮食丰产工程稳步推进,优质专用小麦济宁16农业部科
技跨越计划顺利完成;县乡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改革试点工作进展顺利,
鱼台、金乡、曲阜三个县市试点工作基本完成。
农民培训教育广泛开展
完成农民创业培训670人,农业龙头企业负责人培训1072人,农村劳动力转移
阳光工程培训20380人,转移就业15550人;组织实施科技入户和新型农民培
训工程, 培训科技辅导员2800人,培养指导科技示范户6500户,举办培训班
260期,参训农民达12.8万人,推广实用技术41项;利用农广校开展学历教育,
完成大中专招生1600人,毕业1900人。农民素质显著提高,致富能力明显增
强。
(刘奇志 蔡文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