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8&A=6&rec=62&run=13

政协济宁市委员会第十一届市政协委员规模为520名,设置24个界别。市政协
十届二十七次常委会议协商通过了十一届市政协委员名单,经过协商,十一
届一次会议委员515名。2008年1月7日,政协第十一届济宁市委员会第一次会
议经过民主协商,选举产生了十一届市政协常委会,共103人,其中主席1人、
副主席8人、秘书长1人、常务委员93人。2008年12月31日,市政协十一届五
次常委会议增补委员16名, 因工作变动辞去委员资格6名、常委2名。截至20
08年底,实有委员525名,常务委员91名。
内设10个委室,即提案委员会、经济委员会、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教科文
卫体委员会、社会法制委员会、港澳台侨外事和民族宗教委员会、文史资料
委员会、办公室、研究室、委员活动工作室。各专门委员会分别下设工作室,
均为处级建制。工作室为市政协的专门办事机构,同时为专门委员会履行职
责提供服务。各专门委员会工作室分别下设秘书科(科级),其职能是为本
专门委员会工作室服务,同时完成市政协机关安排的其他任务。7个工作室
即提案委员会工作室、经济委员会工作室、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工作室、教
科文卫体委员会工作室、社会法制委员会工作室、港澳台侨外事和民族宗教
委员会工作室、文史资料委员会工作室。办公室设秘书科、人事科、行政科
3个科和老干部处(副县级)、机关后勤服务中心(科级)2个事业机构。研
究室、委员活动工作室分别下设秘书科。市政协机关人员编制总额50名,其
中行政编制40名,工勤人员编制10名。市政协主席、副主席编制单列。
2008年,市政协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贯彻中共十七大、十七届
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紧紧围绕科学
发展、共建和谐、关注民生三大重点,按照“五讲五重”的工作思路(讲政
治、重学习,讲大局、重服务,讲团结、重民主,讲务实、重民生,讲作为、
重创新)和“3521”年度重点工作布局(三大重点调研、五大重点视察、两
项工作创新和一项文化工程),以开展“学苏北精神,促济宁跨越”活动为
动力,充分发挥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作用,为全市
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做出了新的贡献。
【切实加强学习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坚持把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作为思想政
治建设的重大任务放在首位,通过召开党组扩大会议、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
会、主席会议和常委会议,完善委员小组和机关干部学习制度,深入学习邓
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学习中央和省市委重要会
议精神,确保政协工作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把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与
解放思想解决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开展了“三学三创”、“学苏北精神、促
济宁跨越”和“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跨越发展大讨论”活动,有针对性地进行
“三查三看”,对存在问题制定措施认真整改。积极推进“学习型”政协组
织建设,有计划地组织安排读书学习活动,通过举办各类讲座、报告会等形
式,形成人人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的新气象。
【服务中心工作 政治协商扎实有效】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眼全市
改革发展中一些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重大问题,不断完善民主协商的有
效形式,为促进济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贡献力量。围绕推进全市经济社会
又好又快发展、“学苏北精神、促济宁跨越”、落实省委关于“济宁要努力
打造区域发展新高地”的要求和重点工程、重大项目、重要事项的实施,采
取召开专题协商会、咨情议政座谈会、登门走访面对面讨论协商、开展专题
调研视察等形式,向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一批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先后召
开9次主席会议、5次常委会议,围绕全市重要部署、重大决策及社会关注的
重要问题,广泛听取各党派、社会各界人士意见,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
参考。各专门委员会切实加强与党政职能部门的联系,经常互通情况、交换
意见,相互邀请参加有关会议,促进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健全工作机制 民主监督深入开展】 重点在知情环节、沟通环节、反馈环
节等方面下功夫,拓宽渠道、健全制度,认真履行民主监督职能。一是全面
加强提案工作。通过座谈、考察、视察、调研等形式,让委员更好地“知情
议政”,有效提高提案质量;通过与党委政府有关部门联合督办、主席会议
重点督办、各专门委员会对口督办等方式,进一步加大督办力度,435件提
案全部办理完毕。二是推进专项民主监督。通过加强专委会与人大、政府有
关部门的对口联系和交流,参与事件处置过程,实行公开性民主评议和选聘
部分政协委员担任特邀监督员、检查员等方式,加强对有关执法部门的民主
监督。三是探索新的有效监督形式。制定《关于组织政协委员开展特别视察
活动的试行办法》,分别对“中华文化标志城九龙山区生态建设及环境整治
情况”和“重点工程、重大项目、重要事项”进行了特别视察。四是充分反
映社情民意。制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的意见》《加强
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实施办法》和《市政协特邀信息员聘请管理办法》,
采取召开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座谈会、举办信息员培训班、定期发布社情民意
征集要点、完善政协领导约谈委员制度等办法,为党委政府提供了大量实际
情况和民意信息。
【加强调研视察 参政议政活跃有序】 深入开展调研视察、咨询论证活动,
积极向党委政府建言献策。主席会议成员带头承担重点调研课题,先后就推
进全市服务业发展、进一步加快全市生态环境建设、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进行专题调研,形成《关于发挥大运河优势,加快全市沿河服务业发展的调
查报告》 、 《关于加快生态环境建设,提升我市绿色竞争力的建议案》、
《关于推进我市文化建设重点突破跨越发展的建议案》报送市委、市政府。
组织委员“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现场”,围绕大项目建设、园区建设、
民营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农村卫生室建设、职业教育发展、妇女儿童工
作、农村五保供养和敬老院建设、关心下一代工作等专题开展视察活动20余
次,提出了许多针对性较强的建议。编发《学习与通讯》、《政协信息》,
开通市政协网站。全市政协系统多次在《人民政协报》重要版面、《联合日
报》头版头条发表宣传全市政协工作的新闻消息,有多篇稿件在省宣传人民
政协好新闻评选活动中获奖。启动《济宁历史文化丛书》编纂策划工作,深
化大运河济宁段历史文化研究工作,组织开展了《大运河画册》和《运河名
城·济宁卷》的资料征集、编写工作。
【扩大合作交流 增强团结凝聚力量】 积极做好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凝聚
人心、促进和谐的工作,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共同为推进济宁科学发
展、跨越发展贡献力量。市政协领导成员不定期走访民主党派、工商联和人
民团体,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鼓励各党派团体通过提案、反映社情
民意、大会发言等形式参政议政,为济宁发展建言献策。加强对界别工作的
组织领导,完善界别工作机制,创新界别活动形式,注重发挥界别民主渠道
优势,扩大各界群众有序政治参与。加强与各族、各界群众的联系,增进了
解,加深感情,为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社会和谐发挥应有作用。配合全国
政协、省政协在全市进行了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增强文化软实力、农村养老
保险制度建设、采煤塌陷地治理、高新技术在节能减排中的应用等调研视察
活动。邀请县市区政协参加有关会议、参与重大调研视察。先后参加晋冀鲁
豫4省13城市政协联谊会、苏鲁豫皖接壤地区21城市政协工作联系会和山东省
17市政协工作联谊会。为驻济港澳委员排忧解难、搞好服务,组织海外企业
高管到有关县市区进行实地考察,建立全市外资企业发展情况、海外人才情
况以及引智工作信息库,为招商引资提供有效服务。
【强化自身建设 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年”和“素
质提高年”活动,使加强自身建设成为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举办新委
员培训班,建立和完善情况通报制度,坚持全委会、常委会政情通报,充分
利用咨情问政会、专题学习会、报告会、编发学习资料等,使委员及时掌握
时事动态和重大方针政策。出台《政协济宁市委员会委员活动小组工作细则》,
主席会议成员、常委、专委会负责人编入各小组参加活动。以委员活动日为
有效形式发挥委员日常性作用,深入开展“爱济宁、献良策、做贡献”活动。
“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迅速组织开展“我为灾区献爱心”活
动,全市各级政协委员为抗震救灾捐款2800多万元。建立健全专委会工作职
能,配强、配齐了组成人员。制定了主席会议工作规则、常委会关于加强自
身建设的意见和常委会工作规则,出台了《关于加强市政协委员管理的暂行
规定》、《关于对市政协委员履行职能情况进行考评的意见》,有效提高了
机关工作质量。2008年,市政协办公室被评为省级文明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