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济宁市委员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8&A=6&rec=30&run=13

综述

2008年,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中共济宁市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
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各
项工作迈出坚实步伐,经济社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组织概况与党的建设】 全市共有党员42万名, 基层党委638个, 党支部
18513个。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
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努力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是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以提高执政水平和领导能力为核心,
努力建设“政治坚定、开拓创新、团结和谐、亲民为民、清正廉洁”的坚强
领导集体。加大干部培养培训力度,深入实施“领导干部素质提升工程”,
启动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全年共培训各级各类干部17万多人次,依
托国内知名高校,相继举办了外经贸、文化旅游、财税金融等“双高双强”
系列干部专题培训。实施“千名优秀人才引进计划”,面向全国重点高校一
次性引进800余名硕士研究生以上人才。在全市公开选拔了197名优秀年轻干
部到市直部门和乡镇进行“双向挂职锻炼”;从市直机关选派了200多名优
秀年轻干部挂派到14个省级经济园区脱产招商,在经济建设一线发现、培养
和锻炼干部。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开展了“两推一述”、“两公开
四差额”工作试点;对市直一些重要岗位和县市区党政正职拟任人选,试行
了署名推荐和市委全委会票决制;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公推公选乡镇长工作。
集中开展了“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大调研活动,围绕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
题深入研讨交流,努力提高班子理论政策素养、辩证思维能力和科学决策水
平。
二是大力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建立健全抓基层党建工作的责任制度,出
台了《关于健全落实县乡党委和部门党组(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
意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深化和拓展“三级联创”活动,
以社区党建“网格化管理”为载体进一步加强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强化机关、
学校、新型经济社会组织等党建工作。不断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
有3个县(市)被评为全省基层党建工作先进县。投入资金2458万元,解决了
全市447个村的村级组织“无活动场所”问题。启动了“一村一名大学生”
计划。在对10年新农村帮扶工作进行全面总结的基础上,又抽调5098名干部
驻村帮扶新农村建设。
三是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把反腐倡廉纳入整
体工作格局,始终紧抓不放。按照“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
预防”的方针,认真落实中央《工作规划》和省委《实施办法》,加快推进
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制定了《市管领导干部党内监督管理办法》,加
强对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制约监督。加大源头防腐力度,着力创新体制机
制,相继推行了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清理整顿社团中介机构、创新医
保监管、建立电子监察系统等八项改革措施,有效规范了重点领域和重点部
位用权行为。围绕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开展了落实国家价格调
控政策、维护食品药品安全、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等方面的专项监督检查,切
实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书,
把反腐倡廉任务细化落实到具体岗位和具体责任人。加大案件查办力度,严
厉查处腐败分子。 2008年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1005起, 给予党纪处分
1072人、政纪处分108人,移送司法机关48人,收到良好的社会政治效果。
四是着力强化干部作风建设。坚持“从严带队伍、从严管干部、从严抓作风”
的要求,在干部队伍中弘扬“科学、精细、务实”作风,制定了《济宁市国
家工作人员十个不准》,加大了治庸、治懒、治散力度。推行了市县两级领
导干部工作信息公开化,向社会公开领导干部工作分工、年度分管工作责任
目标,实行了市级领导干部包保重点项目、重点工程责任制。建立了推进科
学发展的工作机制,成立了督查考核和优化发展环境的两个工作机构,制定
实施了考核、奖惩、评议的具体办法,形成了完整的工作体系。高度重视对
机关作风建设的社会监督,广泛开展“双评”活动。56个市直部门通过电视
直播向社会作出服务承诺,组织社会各界代表对142个市直部门及涉企窗口
单位进行了公开评议。深入开展“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跨越发展大讨论”活动
和“学苏北精神,促济宁跨越”活动,切实解决干部思想状态、精神状态、
工作状态方面的突出问题,以思想大解放、体制大创新实现发展大跨越。
【重大决策与主要工作】 坚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总基调,全面落实
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挑战中抢抓机遇,在困难中开
拓进取,经济社会呈现出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200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
产总值2122.16亿元,增长13.1%;地方财政收入119.45亿元,增长18%;规
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796.8亿元, 增长25.2%;农民人均纯收入5965元,增长
13.2%;城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17元,增长12.4%。
一是转变发展方式初见成效。坚持在转变发展方式中培植区域竞争新优势,
努力走出“依靠资源起步,凭借转型跨越”的科学发展新路。1、新型产业
发展明显加快。新型主导产业加速膨胀,制造业增加值超过煤电产业,占规
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58%,重点培植能源工业、煤化工、装备制造、食品工
业四大“千亿元”产业集群,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213家,比上年增
加651家。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全市新开工规模以上项目达到3172个,
在建和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83个,已有25个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落户济
宁。坚持举全市之力扩大开放招商引资,出台了《全市招商引资工作督查考
核办法》,全年直接利用外资3.88亿美元、增长22.9%。2、科技创新能力不
断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快速成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013亿元,增长28.3%;
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521家,其中国家级和省级达到219家。着力完善区域创
新体系,建成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1家,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5家,
其中国家级2家。成功举办了第七次“院士济宁行”活动和第九届中国专利
高新技术产品博览会,现拥有11个国家驰名商标、100个全国全省名牌产品。
3、现代服务业快速膨胀。强力推进旅游业、文化产业、现代物流业、金融
服务业四大优势产业发展,投资增长40.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了2.8
个百分点。旅游社会收入达到150.8亿元,增长19.7%。着力打造“运河物流”
品牌,全市11处港口年吞吐能力突破4000万吨。4、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取得
明显成效。全力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推广了一批节能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
培育了一批循环经济先导示范企业。加大对“五小企业”关停力度,完成了
“十一五”淘汰关停计划。启动了一批生态重点工程项目,累计治理采煤塌
陷地8.4万亩,修复湿地面积近10万亩。
二是“三农”工作稳步发展。积极探索特色现代农业发展路子,大力发展优
势特色产业,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林牧渔业占
农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6.1%,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255家。新增农
村劳动力转移11.8万人,工资性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4.6%。农业生
产全年丰收,粮食单产总产均创十年来最高水平。狠抓了农业标准化生产和
农产品质量安全,新增农产品“三品”认证610个,建成标准化农业生产基
地285万亩,规划建设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151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
益事业不断完善。全面实施农村“水电路气医学”工程,自来水普及率达到
98.1%,通油路率达到98%,90%的行政村通上了有线电视,基本实现村村通
客车。全市共有2197个村、14.6万农户实施了“一池三改”。积极发展农村
超市连锁,加快建设农村商品流通服务网络,搞活农村流通市场。
三是城市化进程全面加速。按照“中心突破、梯次推进、组群结构、一体发
展”的总体布局,加快推进济宁城区“东拓西跨南联北延”,进一步拉开城
市框架。组建了北湖省级旅游度假区,实施了市中区、任城区行政区划调整,
解决了多年制约中心城区发展的瓶颈,形成了一城四区、竞相发展的格局。
陆续启动了总投资80亿元的47项城市重点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项目,完成投
资超过35亿元。路网延伸改造、引水入城工程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公益工
程按时完成,太白楼路东西跨河大桥、全民健身广场、市文体中心等重点工
程按时间节点顺利推进,孔子文化会展中心、圣都国际会议中心按时投入使
用,5处市区大型公园基本竣工。济宁曲阜机场正式通航。加快组群结构大
城市建设,推进济宁市区、兖州、曲阜、邹城、嘉祥相向发展,“都市区”
半小时核心圈初见雏形。各县城和中心镇规划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
四是民生工作进一步改善。高度重视和加强民生工作,做到了民生问题优先
研究、民生工作优先保障、民生政策优先落实。2008年市级财政预算安排民
生资金8.2亿元,增长48%。1、实施教育优先战略。加大了教育投入力度,
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建立
了覆盖各级各类学校的贫困生资助体系。全市城乡教师工资全部纳入县级财
政预算,实现县域内统一标准发放。2、完善就业扶持政策和服务体系。积
极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统筹做好城乡双零家庭、高校毕业生等各类群体的
就业援助工作;高度重视大学生尤其是贫困家庭学生的就业工作。全市新增
城镇就业8.6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0.8万人,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3.85万人,
基本实现了零就业家庭“动态消零”。3、积极推进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建设。新农合医疗补助标准进一步提高,农民参合率达到97%;城镇居民医
疗保险制度全面启动,参保人数达到69.8万人。改革了“大病”救助办法,
实行了大病医疗“零起付线”救助,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大病医疗救助机
制,这一经验在全国推广。4、加大了社会保障力度。进一步扩大基本保险
覆盖面, 新增养老、 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员11万人,提高了城乡低保和
“五保”供养标准,“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提高到76.3%。逐步建立起住
房供给体系,县市区全面建立廉租住房保障制度,全市建设经济适用房24万
平方米,为2840户低收入家庭提供了廉租住房保障,资助2145户农村贫困家
庭新建住房12万平方米。
【改革与创新】 一是纵深拓展各项改革。着力创新体制机制,解决制约科
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深层次问题。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清理审
批项目、减少审批程序,规范完善公共交易平台相关运行机制,从源头上推
动“阳光政府”建设。启动城乡统筹发展配套改革,在全市确定了14个镇为
试点,实行开发区与驻地镇“镇区合一”管理体制,积极探索打破城乡二元
结构、改进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有效途径。实施市属国企改革攻坚,
对市属45家困难国企集中进行改制和破产重组。推进地方国有煤炭企业整合
与管理体制改革,整合市属地方国有煤矿资源,组建了新的“济宁能源发展
集团公司”,大力提升产业集中度,增强产业竞争力。创新旅游管理体制,
成立了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以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为牵动,加快旅游资源深
度整合。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在完善城建投融资平台的基础上,组建了市
政建设、水利、交通、北湖度假区等投融资机构,市场化、多元化的融资格
局初步形成。
二是以创新举措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坚持把稳定作为第一责任,平安济宁建
设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全市12个县市区全部进入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县行列。
针对边界稳定问题,建立起鲁苏边界微山湖地区稳定机制,与徐州缔结了经
济社会发展全面合作框架协议,成功化解了百年历史恩怨,得到了中央领导
同志及中央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坚持不懈地抓安全生产工作,主要指标连
续6年下降,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经验在全国推广。加大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
力度, 全年共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8914起,化解18422起,调处成功率达
97.4%。积极探索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构建起群众工作新格局,形成了
三级领导体系和四级工作网络,市县两级都建立起群众工作服务大厅,整合
各职能部门力量,实行集中办公,为群众提供“一条龙一站式”服务。利用
群众工作“平台”,妥善解决了一批城市拆迁、土地征用、企业改革中涉及
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化解了大量社会矛盾。深入开展了县市区委书记大接
访、市级领导干部带案下访、包案回访活动,严格落实信访案件限时办结制。
三是着力推进文化创新和发展。围绕建设“文化名市”,全面深化文化体制
改革,积极推进文化创新,充分发挥文化底蕴丰厚的优势,增强文化整体实
力和竞争力,文化建设呈现出“亮点增多、实力增强、对外影响力持续扩大”
的局面。把文化旅游作为最具潜力的产业来培育、作为最重要的资源来挖掘。
大力实施“孔子文化品牌带动”战略,孔子文化节办节规模、层次和水平有
了较大提升。省文博会济宁展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教育奖”颁奖和
第一届世界儒学大会、尼山文化论坛国际筹备会议成功举办。备受瞩目的国
家级文化重点工程——中华文化标志城,正面向全球进行创意征集,各项前
期工作有序推进。围绕“中华文化标志城”规划建设,加强了文物保护修复,
开展了主建区环境综合整治,启动了一批基础设施和文化工程项目。大力发
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大系列文化工程实施力度,曲阜新区文化产业园
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曲阜明故城、嘉祥石雕文化
产业园被命名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建设,开展了“知荣辱、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知荣辱,树新
风,我行动”、“五个一”等道德实践活动,不断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
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获得“省级文明城市”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