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8&A=6&rec=217&run=13

【概况】 济宁市民政局行政编制40人,工勤编制3人。局属事业单位13个。
2008年,全市民政系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
决策部署,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勇于担当、扎实工作,不仅顺利实现
了年初预定的目标,而且出色地完成了支援抗震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为服
务大局、服务群众、促进和谐、维护稳定做出了新的贡献。
【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完
善城乡低保制度,先后出台了《关于在全市规范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审批
程序的通知》、《关于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实行分类施保的通知》、
《关于发放市城区城镇困难居民家庭冬季取暖补贴的通知》、《济宁市申请
廉租住房城市低收入家庭资格认定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初步建立了物价上
涨与低保标准挂钩联动机制,当年度低收入价格指数同比涨幅超过5%时。
启动联动机制,调整低保标准。从1月份开始,提高了城乡低保标准。城市
低保标准由上年的每人每月150~210元提高到170~240元,月人均补差由上
年的127.1元提高到159.2元;农村低保标准由上年的每人每年800~1000元提
高到900~1100元,月人均补差由上年的30元提高到48.1元。全年共保障城市
低保对象43988人,累计支出保障金8715.8万元,比上年增加1394.3万元,增
幅19%,月人均补差159.2元,比上年增加32.1元;保障农村低保对象169862
人,累计支出保障金9364.8万元,比上年增加6897.7万元,增幅达260.4%,
月人均补差达到48.1元,比上年增加18.2元。积极推进“零起付”救助、医
前救助、限额资金救助、参保资助、政策减免、单病种救助“六位一体”的
救助措施,探索建立医疗救助“一站式”管理服务网络平台。全年筹集医疗
救助基金2160万元,比上年增长120%。全市共救助城乡困难居民7963人,发
放救助资金1252.61万元;其中,救助城乡大病患者3120人,发放资金1015.7
万元;门诊救助4843人,发放资金48.43万元。资助14.9万低保、五保等困难
群众参加了新农合,发放资金120万元;资助2.2万名困难群众参加了城镇居
民基本医疗保险,发放资金68.5万元,较好地缓解了困难群众的医疗难问题。
济宁市医疗救助工作被国家民政部授予“社会救助探索创新奖”。实施“安
居工程”,投入资金3745万元,资助2145户农村贫困家庭新建住房,完成市
政府既定目标的143%。实施乡镇敬老院温暖工程,投入资金822万元,为50
个敬老院配备了锅炉等供热设施,80%的敬老院实现了集中供暖。健全完善
农村五保“四级联保”和供养标准自然增长机制,五保集中供养标准由每人
每年2160元提高到2400元,分散供养标准由每人每年1360元提高到1500元,
全年共投入五保供养经费4361.51万元,比上年增加7.9%;全市89%的乡镇敬
老院达到省等级标准,其中61处敬老院通过省一级敬老院检查验收;集中供
养率达到76.1%,位居全省前列。认真落实专项救助制度,首次为15838户城
区特困家庭发放冬季取暖补贴共计720余万元;为14682名生活困难职工发放
“绿卡” 救助金1383.11万元; 救助临时困难家庭9158户, 发放救助资金
490.27万元; 救助流浪乞讨人员5100名。大力发展慈善事业,累计募集善款
1.8亿元(含抗震救灾捐赠款物和慈善冠名基金),实施慈心送暖救助工程,
投入善款2490万元,救助各类困难群众38724户。济宁市慈善工作经验被作为
全省典型宣传推广。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抗震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圆满完成】 积极支
援南方抗击冰雪灾害,在全省率先将价值68万元的救灾物资送往南方灾区。
“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以后,各级民政部门迅速行动,全力
以赴,夜以继日开展工作,组织接收捐赠款物总计2.65亿元,向灾区紧急调
运了3311万元的救灾物资,及时有力地支援了灾区的抗震救灾,市民政局援
川办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抗震救灾英雄集体。10月份,为支援灾区群众温
暖越冬,全市又捐赠筹集了价值270多万元的棉衣被运往北川地震灾区。在
全力做好支援四川抗震救灾的同时,统筹做好全市抗灾救灾工作,共投入救
灾资金1604.8万元,安排救济粮4179吨,救济困难群众18万人次,较好地保
障了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针对“中区无乡、
任城无城”两区在区划上存在的矛盾和弊端,积极优化中心城市结构,任城
区的安居镇、唐口镇、喻屯镇整建制划归市中区管辖,市中区的金城街道、
仙营街道的五个社区划归任城区,打破了市中区、任城区行政区域同心圆的
城市结构,全市市区结构模式成扇形放射式,形成了“中心突破、扇形放射,
城乡一体、联动发展”的城市格局,有利于任城区集中力量实施城市北延战
略,使济宁北部的济北经济开发区尽快成为新的中心城区;有利于市中区实
施城市南联战略和对运河沿岸的综合开发,形成了两区竞争发展的局面。积
极推行新型乡镇建设,完成了涉及9个县市区的29个镇街、211个村居的调整
任务。对全市1595个社会团体进行了清理整顿,使1257个社会团体与业务主
管单位实现了住所分离,1280个与业务主管单位实施了财务分离,1359个赋
予了相应的社团职能, 346名公务员退出了社团职务。全市199个行业协会,
122个实现了与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四分离”,54个限期整改,23个注销登
记。以市政府名义出台了全市第一部关于民间组织管理的规范性文件—《济
宁市民间组织管理暂行办法》,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新培育
发展农村经济协会94个,社区社会组织503个。
【坚持高点定位〓勇于创新〓重点工作实现新突破】 养老服务社会化步伐
明显加快,各县市区相继出台了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的政策意见,部分县市
区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散居城镇“三无”老人、困难高龄老人提供了
无偿或低偿的养老服务。济宁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建设进展顺利,儿童福利
院、老年公寓、康复医疗中心、公共服务中心等主体工程顺利封顶。全市新
建(筹建)老年公寓4处,各类老年福利机构达到28家,床位3712张。福利彩
票销售在政策趋紧、竞争激烈、环境不优的情况下,巩固了市场占有率,全
年销量达3.3亿元。扎实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在77个乡镇285个村进
行了农村社区建设试点, 分别占全市乡镇(街道)和全市村庄总数的50%和
4.5%,为全面实施农村社区建设探索了模式、积累了经验。继续推进村务公
开民主管理制度,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编制了《村务公开目录》,会同市委
组织部出台了《关于健全完善村“两委”任期目标承诺和践诺奖惩制度的意
见》,实行了村务公开“暗访”通报制度。根据第九届村委会刚刚换届的实
际情况,建立了领导干部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包保责任制,全市有6000多名干
部分赴各村指导工作。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各级投入资金2053万元,
用于44个社区的办公和服务用房建设项目,截至年底,21个社区项目竣工并
投入使用。 全面加强优抚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以市政府规范性文件出台了
《济宁市抚恤定补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实施办法》,形成了全市第一个较为全
面、 规范的优抚医疗保障政府规章。 在全市基本建立起保险、补助、优待
“三结合”,社会医疗保险、政府医疗补助、医疗机构优惠减免、大病医疗
救助“四个层次保障”,优抚医疗“一站式”即时结算报销的新型优抚医疗
保障制度。率先在全省推行优抚政务公开,制定下发了《济宁市优抚政务公
开工作规定》,在全市普遍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公开网络,实行了优抚对
象联系户、优抚政务公开监督员、优抚对象座谈会、优抚对象精神抚慰等四
项制度,受到省民政厅充分肯定。
【坚持统筹发展〓协调推进〓民政工作水平得到整体提升】
新一轮双拥创城活动全面启动,国防双拥宣传教育逐步深入,拥军支前服务
保障及时到位,双拥工作机制更加健全,军政军民团结得到巩固发展。实行
“阳光安置”,圆满完成城镇退役士兵安置任务。军休干部住房改革稳步推
进,政治生活待遇得到全面落实。移风易俗工作不断深化,成功举办了“携
手文明相约08”大型集体婚礼,圆满完成了清明节祭祀安全保障工作。认真
做好婚姻登记工作,全年共办理结婚登记82712对,离婚登记7039对,补领婚
姻登记证3514件,出具婚姻登记记录证明和无婚姻登记记录证明12364份,合
格率达到100%。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取得新成果,12个婚姻登记处被评为全
省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达标单位,其中7个达到国家标准。严格依法办理收
养登记,全年共办理收养登记301件,合格率达到100%。殡葬服务环境进一
步优化,新增投资近500万元用于殡仪馆基础设施建设,兖州、泗水、鱼台、
嘉祥等殡仪馆达到国家等级馆水平。全年共火化遗体46230具,全市火化率达
到99%。深入开展平安边界创建活动,12个县市区普遍建立了“两图一责”
边界管理制度,市与市、县与县、乡镇与乡镇之间层层签订了《平安边界建
设协议书》,依法联合检查边界线497公里,有效地维护了边界地区的和谐
稳定。推进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全市6个县市区开通了以全面展示济宁
地名信息、弘扬地名文化的地名网站,开发建设了13台地名查询触摸屏。民
政计财、人事教育、宣传信息调研、信访稳定、老干部工作、三峡移民帮扶、
包村工作等都取得了新的成绩。局属各事业单位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了
新的提升。
(杨殿生〓朱金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