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简介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8&A=6&rec=196&run=13

·曲阜师范大学·

【概况】 2008年,学校有在校本专科学生22491人,博士、硕士研究生2331
人,成人教育在读生16167人,外国留学生83人。有本科专业64个,硕士点78
个,其中硕士一级学科7个,博士点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学科专业
覆盖了文、 理、工、法等10大学科门类。设有26个院(系),29个研究所,
14个省级重点学科,其中包括6个省级重点强化建设项目。有3个省级重点实
验室,1个省级强化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设有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
学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曲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山东省激光
偏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儒学研究基地、山东省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
究基地和山东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基地。在孔子儒学研究领域形成了自
己的特色和优势。
【学科结构调整彰显特色优势】 抓住学科建设这个龙头,整合资源,调整
结构,科研水平和学术实力进一步增强。遵循学科发展规律,对部分相同相
近学科和学术类机构进行了调整归并,建立了儒学研究中心、山东新农村建
设研究中心,学术平台更加厚重,优势和竞争力进一步突出。重点建设进一
步加强,全校18个省级重点建设项目均以高分顺利通过“十一五”省级重点
建设项目中期评估。
【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以科研项目为纽带,以创新团队为重点,以提高研究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为
目标,全面提升科研实力和整体创新能力,在科研课题申报、评奖方面取得
重大进展。获得国家级项目11项,其中国家社科项目4项,国家古籍整理项
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省部级项目85项,在2008年度山东省社科规
划项目评审中,全校33项课题获准立项。立项数量和经费资助都创历史新高,
在省属同类高校中名列前茅。获得省部级奖励17项,已连续3年获得山东省
社科一等奖,人文社科研究的实力和水平明显提升。
【人才培养质量有了新提升】 深入实施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
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的一系列创新举措取得成效。召开全校教学工作会议,
修订本科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学分制管理模式下新的学士学位授
予细则。制定了《曲阜师范大学双专业双学位人才培养实施办法(试行)》、
《曲阜师范大学学科类招生学生择选专业办法(试行)》。教学精品项目建
设取得阶段性成果,获得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
省级品牌特色专业3个,省级精品课建设立项1门,新增省级教学团队1个,
省级教学名师1名。在山东省大学生数学建模与电子设计大赛中,获一等奖5
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
【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 通过设立教学、科研关键岗、重点岗,实施
“161”人才工程,加快科研团队建设和教学名师工程建设等举措,建立起
了一支结构较为合理、素质优良、富有活力和潜力的高水平教师队伍。2008
年新增体育人文社会学“泰山学者”岗位1个,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1名,山
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名;第二批“161”人才工程遴选第二层次人
才9人、第三层次人才19人;引进博士15人;第一批博士后人员进站研究。
【校园文化建设呈现新气象】 努力创建节约型校园,推行家属区水电卡管
理和教学区水电定量管理,完善了医疗费管理办法,对全校公有商业用房进
行公开招租,节约资金近千万元。落实综合治理目标责任制,建设平安校园。
开展了安全教育月活动,加大校园秩序整顿力度,较好地完成了奥运会期间
的安全稳定工作,成功防治了“手足口病”疫情,加强了密码和机要保密工
作,学校被评为济宁市保密工作先进单位。出台了《曲阜师范大学文化建设
规划和行动计划》,启动了特色文化品牌建设和文化精品工程创建评选活动,
面向全校征集校歌和路名,完成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课题的研究。积极推进
十七大精神“三进”工作,加强对德育骨干教师培养和培训,推进思政课程
改革。动员全校师生积极参与抗震救灾、北京奥运等重大活动,激发爱国情
怀,弘扬民族精神。开展“迎奥运盛会·承改革伟业·立核心价值”主题教
育活动和科技创新活动,在山东省率先推行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举办“挑
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和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独具特色的“人文讲
坛”、“曲阜师范大学科技文化艺术节”等活动,提高青年学生的综合素质。
【社会服务得到稳步发展】
服务地方工作逐步深入,稳步推进与日照、济宁、曲阜、庆云、青州等地方
政府的交流合作。积极推动服务地方行动计划的实施,制定了《服务济宁地
方行动计划》和《服务日照地方行动计划》,发挥基础教育资源和学科优势,
为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服务,与费县实验中学结成对口帮扶关系。修订了
《科技开发与服务管理办法》,鼓励教师积极进行应用研究,力促优秀成果
的产生;征集新的应用成果,编辑成册,并通过网络,报纸,参加高新技术
博览会等形式,积极向社会推介;加强和地方职能部门沟通与联系,搭建科
研平台,拓宽服务地方的渠道;继续落实和日照市、济宁市科技局的各项协
议;与济宁市民委达成合作意向,通过民委将校科技成果下发到其下属企业,
积极为教师转化成果和技术开发牵线搭桥。
【对外交流工作拓展新领域】 继续坚持开放办学战略,扩大国际交流合作,
与韩国的韩京大学签订了友好交流协议,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联合培养学生,
与弗罗里达国际大学等达成新的合作意向。在加拿大设立学校第一所孔子学
院,为汉语国际推广提供了良好平台。(李 毅)

·济宁医学院·

【概况】 济宁医学院有济宁和日照两个校区,占地1198.3亩,教学行政用房
面积156544.6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429.63万元,馆藏图书总
量为150余万册。学校设有临床学院、基础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精神卫生
学院、护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药学院、管理学院8个二级学院。开设临
床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等20个本科专业和方向。学校有教职工902人,专
任教师580人。学校面向全国21个省市招生,共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2956
人。拥有112个实践教学基地,附属医院10所,其中直属附属医院1所,非直
属附属医院9所。
学校设有山东省行为医学教育研究所等22个省级、厅(局)级、校级研究机
构,其中山东省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
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1个。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和山东省行为医学专业
委员会挂靠学校,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和山东省行为医学会主
任委员均由学校教授担任。学校主办的全国性核心期刊——《中国行为医学
科学》和《济宁医学院学报》,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校园网站被评为“山
东省优秀网站”。
【思想政治和干部队伍建设】 2008年,学校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第
九次党代会精神为主要内容、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题,开展了解
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从加强制度建设、改革机构设置和加大培训力度等方面
入手,大力加强了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对外事处和实践教学部职能归属进
行了调整,成立了招投标管理办公室。新提拔副处级干部1名,平职调整处
级干部8名、科级干部3名,1名正处级干部和10名科级干部改任非领导职务。
协助上级组织部门完成了3名厅级领导干部外出学习培训工作,选派4名处级
干部参加了省、市举办的培训进修班;按要求完成了干部双向挂职考选、民
办高校党建工作联络员(督导专员)选派和选调生报名考察工作。完成“山
东省高层次人才库”人选推荐报名工作。
改进党员发展薄弱环节,调动基层组织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了对党
员的教育管理,对部分党支部进行了改选,选举出了新的支部书记。认真做
好“抗震救灾”工作,全校有2073名党员交纳“特殊党费”共计835208元。
先后有5名党员干部、教师赴灾区,开展了心理医疗救助工作。1人被省委评
为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有1个基层党组织和4人获省委高校工委和济宁市委
表彰。2人在抗震救灾工作中表现突出,分别被评为山东省和济宁市“支援
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
组织开展了第二届“济宁医学院教学名师奖评选活动”,评选出校级教学名
师5名。1人获得山东省教学名师称号,1人被评为“山东省优秀青年知识分
子”。组织开展了2008年度校级教学团队的评审及省级教学团队的推荐工作,
卫生检验专业课程教学团队被评为山东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2008年4月13~18日,教育部组织的评估专家组对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进行
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形成了《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
评估专家组对济宁医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考察意见》,并及时向全
校师生员工代表进行了反馈,评估成绩为优秀。专家评估工作结束后,学校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进入了全面整改阶段,在注重整改工作的针对性和实
效性的基础上,建立整改工作的长效机制,全面落实各项整改任务。
【德育工作评估】 按照中共山东省委高校工委关于在全省普通高等学校开
展德育工作评估的要求,学校认真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
重在建设”的方针,德育工作和办学质量不断提高。2008年12月9~12日,山
东省委高校工委德育评估专家组进驻学校进行检查评估,专家组充分肯定了
学校德育工作取得的成绩,达到了山东省高等学校德育工作评估优秀标准。
【人事与分配制度改革】
起草并制订了人事管理规章制度,并与收入分配制度有机结合,逐步实现了
由人事向人力资源管理观念的转变。组织实施了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审工作,
学校评审通过教师系列78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5人,讲师63人;教师外
系列13人,其中高级实验师2人,副研究馆员1人,馆员1人,实验师2人。全
年共引进研究生26人,其中博士3人,硕士23人。
【学生管理体制改革】 对日照校区学生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将临床学院、
公共卫生学院、精神卫生学院、护理学院一、二年级的本科学生和一年级的
专科学生划归基础学院统一管理。按照公开、公正、公平和择优的原则,以
应聘人员工作表现和工作考核成绩为基础,结合其综合素质情况,面向学校
内组织实施了基础学院辅导员竞聘上岗工作。
【专业和课程建设】 积极向教育部成功申报了英语、生物技术、精神医学3
个新专业,组织完成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和山东省省级品牌专业
特色专业的申报工作。预防医学专业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临床医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方向)被评为山东省省级特色专业。建成校级
精品课程16门,其中省级精品课程5门。学校《诊断学》获2008年山东省高等
学校省级精品课程。认真研究两校区办学、学年制、学分制并行的教材管理,
切实加强了教材建设。
【科研创新】 加强了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的管理,学校省级重点学科、
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了省教育厅、卫生厅的检查评估,取得了优秀成绩。全
年开展科研项目169项, 其中新上项目64项,结转项目105项。完成科研项目
60项,其中48项科研成果通过上级各部门组织的鉴定或评审。鉴定项目中,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43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3项。获
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和社会科学成果奖成果57项,发表学术论文505篇,主编
著作27部。
【对外交流】 2008年共接待来自4个国家和地区的十几位专家、学者到校讲
学、访问、洽谈合作。与台湾慈济大学医学院开展了学术交流和互访,与美
国太平洋联合医学护理中心、爱尔兰都柏林格里菲斯学院建立了学术交流与
合作关系,与新加坡新康国际卫生学院发展部签署了合作办学协议。聘请外
国客座教授2名, 外国专家2名, 其中外教LEON(利奥恩)先生获得济宁市
“孔子友谊”奖。
(刘本军)

·济宁学院·

【概况】 济宁学院是2007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由济宁师专改建成立的一所
地方性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座落在孔子故里,沂水之滨,环境优美,文化氛
围浓厚。占地1427亩,建筑面积35.8万平方米。图书馆藏有纸质图书94.93万
册。教学仪器设备固定资产总值5200余万元。拥有多媒体教室54口、语音室8
口;拥有8个实验中心、91个实验室。拥有2所附属中学、2所附属小学。校园
网使用千兆以太网技术,集网络管理、教学管理、教学资源、远程教育、教
师培训等功能于一体。设有13个教学系、2个公共教学部和2个内设学院。设
有46个专业(其中本科专业14个,专科专业32个),涵盖文学、历史学、法
学、教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7大学科门类,初步形成了文理工协调发
展、教师教育与非教师教育并举的办学格局。有教职工936人,专任教师647
人。 其中教授32人, 副教授140人; 博士23人,硕士318人。全日制在校生
9677人。
【思想政治建设】 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作为首要
的政治任务。加强党委班子自身建设,形成了学院首届强有力的领导核心。
做好基层党组织的调整和设置工作,将各系党支部改建为党总支。认真做好
党员发展工作,共发展党员376名。推进党校主阵地建设,举办党校第六、
七期重点培训班,培训学员500余人。开展党内创先争优评比表彰工作。2人
获山东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人获济宁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机关六
支部获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附中党委获济宁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积
极有效地组织党员干部开展了抗震救灾活动。严格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着力抓好干部作风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结合地域文化优势,
实施以儒家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特色德育,取得了显著效果。做好党的十七大
精神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的工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
以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为重点,进一步增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
实效性。
【提高教学质量】 以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为契机,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强化教学管理,加强精品课程建设,探索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完
善人才培养方案, 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评选出2008年度校级精品课程6门;
《现代汉语》被评为2008年度省级精品课程,使学校省级精品课程达到了6门。
成立大学外语教学部,加强了大学外语教学。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
全国第二届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中,2人获一等奖,4人获二等奖,6人获三
等奖;在全国大学英语竞赛中获专科组1个特等奖,2个一等奖;在山东省高
校首届美术专业师生基本功比赛和第二届音乐专业师生基本功比赛中分获优
秀组织奖。2008年“专生本”中,有702名同学升入本科深造,升本率达34%。
【提升科研水平】 科研管理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科学化,科研
成果的数量、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2008年共发表论文近600篇,其中核心期
刊241篇;申报成功国家级课题7项,省厅级科研立项22项,学校立项23项;
获省厅级科研奖13项、市级8项、校级31项。
【加强教师队伍和干部人事工作】 加强师德教育,提升师德水平。改进选
人用人机制,制定优惠政策,培养、吸引高层次人才、急需人才。2008年选
派19名教师参加了9门全国精品课程培训;1人被评为“山东省教学名师”。
认真组织实施了正处级干部的选拔调整工作, 副处级干部竞争上岗工作。
2008年,共提拔正处级干部29人,副处级干部41人。圆满完成35个中层机构
的设置和重大调整,积极推进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
【加强学生资助和就业工作】 健全学生资助工作制度和管理办法,加强对
贫困生的扶持救助力度。建立了完备的贫困生救助档案信息,为300余名新
生办理了绿色通道手续;更加重视勤工助学工作,努力拓展岗位设置数量。
2008年普通毕业生2924人,一次性就业率为82%。
【办好成人教育】 不断转变培训理念,坚持开放办学,加强与外界交流,
走出了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路子。同时,完成了汉语言文学等5个专业的
升本申报和评估验收工作,结束了建校以来成人教育没有本科专业的历史。
【确保安全稳定工作】 强化安全措施,进一步健全校园治安防范体系,促
进了学校安全稳定;严格通勤管理,确保了通勤车辆的安全运行,为办学提
供了强有力的后勤保障,“平安校园”建设再上新台阶。
【扩大国际交流和合作】
提升国际合作和交流的层次,深化国际合作的内容。先后同美国、德国、韩
国、日本等国家以及中国澳门地区的高校进行了广泛交流,共接待到校的外
宾近110人次;特聘了美国圣托马斯大学教授黄桂友博士为学院名誉教授。
学校先后5人次出国(境)进行考察、学术交流或学习深造。在学校工作的
英籍专家布尔·杰瑞米先生荣获济宁市“孔子友谊奖”。
【成功举办揭牌庆典】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于2008
年11月16日,学校成功举办了揭牌庆典和迎接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启动活动,
扩大了济宁学院的社会影响,凝聚了广大师生的力量,为学院提供了一个快
速发展的契机。
(李洪伟)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

【概况】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是2000年10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全日
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前身是具有30年办学历史的济宁职工大学与济宁广播
电视大学,下辖济宁工业学校、济宁农业学校、济宁市财政学校。总占地面
积781.26亩,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718.82万元,图书馆藏书55.3万余册,期刊
杂志千余种。有教职工900人,其中正高职称14人,副高职称252人,博士、
硕士学位173人。学院设有机电工程系、计算机工程系、汽车工程系、生物
与化学工程系、文法系、经济管理系、外语系和基础教学部和3个研究所,
开设高职专业47个,全日制专科在校生11702人。
2008年,学院校区扩建工程和教工住宅区建设启动,世界银行中国职教贷款
项目进一步调整完善。学院被授予济宁市职业道德建设十佳单位、“五一”
劳动奖状、山东省高校学生宿舍管理工作达标单位。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紧紧围绕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济宁市主导产业对高
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积极推进专业建设,强化传统专业内涵改造和整合,
增设社会急需的新兴专业,重点发展优势、特色专业。旅游管理、工程造价、
汽车应用电子技术、煤炭深加工应用技术4个新专业顺利通过省教育厅批准,
学院专业总数达到47个,初步形成了富有特色的10个专业群。专业建设与区
域产业发展的关联度和契合度进一步提高。不断探索高职教育规律,推行课
程体系改革,推进精品课程建设,强化课程设置,加快人才培养由专业知识
本位向岗位能力本位的转变。《数控编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强化教学
过程管理,健全管理规章制度,建立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信息采集平台,出
台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学生顶岗实习若干意见、青年教
师到企业一线锻炼的实施意见。通过青年教师教学评优活动、举办专家讲座
等措施,提升教学管理水平。重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广泛开展素质拓展和
社会实践活动。生化系两名学生在“首届全国高职高专生物技术技能大赛”
中分获一、二等奖,在“第三届石油化工职业院校化学检验工全国大赛”中
获团体三等奖;在全市职业院校2008年技能竞赛中,学院代表队荣获4项团体
一等奖和多项个人一、二等奖。在第九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创业计划
竞赛中,学院荣获2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建立
“互动双赢”机制,实现校中有厂、厂中有校。努力构建科学有效的实践教
学体系,完善实践教学质量督导与监控机制。将盛源汽车维修服务有限公司
引进校园,建立了沃尔沃、华威冠名班,实习实训基地增至120余处。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积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师重教的良好氛
围,大力弘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师德风范。1位
老师被评为山东省劳动模范,1位老师被评为济宁市职业院校十佳“双师型”
教师,1位教师被评为济宁市中青年专家,1位教师被市总工会评为知识型职
工,1个单位被评为学习型组织。落实济宁市“千名人才引进计划”,择优
录用了28名硕士研究生充实教师队伍,加强了师资力量。积极推荐优秀教师
晋升专业技术职务,有2人晋升为教授,5人晋升为副教授,43人晋升为中级
职称。 鼓励教师在职攻读学位,有7人获得硕士学位。学院博士、硕士超过
200人。落实教师培养培训计划,对近三年来进校的184名青年教师组织了培
训。选派7名教师作为访问学者到国内相关高校交流学习。投资7万余元,组
织了39名教师、学生政工干部和辅导员参加心理咨询师培训班,教师教书育
人的水平普遍提高。学院列15万元专项经费,表彰奖励在科研中取得优异成
绩的教职工。全年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70余篇,4项成果获山东省软科
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课题获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立
项,3项课题获山东省教育厅科研课题立项,6项科研课题申报省级课题立项。
【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完善学生管理制度,理顺院系两级管理体制,加强
辅导员队伍建设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出台困难学生帮扶配套措施。全年安
排勤工助学3000余人次,发放各类补助金636万元,协助369名学生办理国家
助学贷款356万元,帮助家庭困难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困难。积极向四川地震
灾区开展捐款活动,全院师生共计捐款94万余元。做好川籍学子帮扶工作,
免除川籍学生一学年的学费,为受灾学生发放慰问金。加强行政管理,完善
后勤服务体系,把为学生服务、为教师服务、为教学服务放在突出位置,服
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保证了教育教学和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的正
常运行。加强车辆和招待管理,严格水电暖和食堂管理,有效地防止了浪费。
加强防疫监督,开展新生查体工作,确保了校园卫生防疫安全。重视国有资
产管理和审计监督,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招投标制度和阳光采购制度。坚持财
务预算编制向教学一线、向学生倾斜服务。增加财务收支透明度,杜绝乱收
费。精打细算、增收节支、量入为出。全年实现了收支平衡,确保了各项事
业的正常运转。坚持以人为本理念,进一步加强校园安全防范。全年未发生
一起重大人身、财产安全事故和群体性事件,确保了校园平安。
【招生就业工作取得新突破】 招生计划比2007年增加11.8%,在全省同类院
校中增幅最高。进一步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招生组的工作积极性,
招生质量进一步提高。实际注册学籍3842人,比2007年增加540人,全日制高
职在校生突破万人。高度重视就业工作,不断研究学生就业形势、就业政策,
加强就业择业观的教育,鼓励学生考取各类职业技能证书,提高就业竞争力。
想方设法拓宽就业渠道,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40名应届毕业生被
录用为部队士官,11名应届毕业生被录用为空军及武警战士,毕业生就业质
量稳步提高。进一步拓宽办学渠道,坚持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办学,积
极推进成人教育、远程教育、电大开放教育、中职教育持续稳步发展。成人
教育、远程教育在校生达3000人,创造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形成
了高职教育为主体、多种办学形式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
【深化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 学院干部队伍建设及班子建设进一步加强,
充实院级领导班子,增强了班子整体活力和战斗力。坚持党委中心组学习、
干部职工政治学习和寒暑假教师培训制度。规范基层党组织活动,重视在青
年教师和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发展教工党员8名、学生党员243名。深化思
想政治教育,积极推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
党的十七大精神的“三进”工作。开展人生价值观、荣辱观和理想信念教育,
提高了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开展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迎新生文艺演出、
大学生“三下乡”等各类活动。
(梁玉振 方 丹)

·济宁市技术学院·

【概况】 济宁市技术学院创建于1958年,系政府举办的国家级重点技工院
校。学院主要培养技师、高级技工、中级技工等技能型人才。
学院占地465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有本部校区和崇文校区两个校区。有
教师316人,硕士研究生56人,高级职称、技师及以上职业资格的占教师总数
的56.6%。学院拥有实训车间10000余平方米,有机加工、数控、电气、焊接、
电子、 汽车、 生化等20余个标准化实习车间和实验室、 实训室,设备总值
5000余万元。
学院分技师、高级技工、中级技工部和职业中专部,在校生8000余人。设有
机械工程、数控技术、电气工程、金属材料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汽车工程、
生物化工工程、轻纺服装8个专业系部,开设技师、高技、中技专业37个,
其中机械钳加工、数控机加工、电气工程为省级百强名牌重点专业,机床切
削加工、电子与信息技术、焊接与钣金为市级名牌专业。
2008年是学院成立50周年,成功举办了院庆活动,进一步扩大了学院的社会
影响。学院为四川震区捐款527349.8元,接纳了来自四川德阳东气高级技工
学校的25名同学,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全国技工院校培训救助活动
“抗震救灾突出贡献学校”称号。
【新校区建设实现突破】
根据市委、市政府“迁建济宁市技术学院,创建技师学院”的决定,学院成
立了新校区筹建工作小组,积极协调各方关系,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新
校区建设可研报告、环评报告、土地预审和项目立项。接收原乔羽学校后,
投资近800万元,利用2个月的时间对其进行修缮改造,确保了3000名学生入
驻。崇文校区的顺利启用,突破了学院办学空间狭小的瓶颈。
【办学规模实现突破】 为尽快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创建万人规模技师
学院的目标,通过加大宣传力度、调整宣传策略、强化工作措施,积极协调
各方面关系等,全年实际招生3123人,使在校学生达到7800余人,创历史最
高纪录,实现了办学规模的历史性突破。
在建立市内100余家长期稳定就业基地的前提下,不断拓展向部队输送技术
士官和赴日研修等就业渠道,加强就业指导,转变就业观念,积极推荐指导
学生就业,毕业生当年就业率达95%以上。
【师资队伍建设实现突破】
学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坚持引进和培养并重,扩充数量与提高素质并
进,师德教育与业务培训结合,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优化专业教师结构。
吸收了33名研究生、21名本科生来院任教,派出14名教师到高等院校、培训
中心接受专业技能培训和辅导员培训,2名教师取得研究生学历,13人研究
生在读。组织专业教师技能培训,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使学院师资队伍符
合技师学院设置标准要求,与专业设置和办学规模相适应。
【管理机制实现突破】 为适应办学规模扩大对管理的要求,学院对组织机
构设置做了调整,建立了精简高效的组织网络。按照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
要求,完成了院系两级管理体制的改革。设立了机械工程系、数控技术系、
电气工程系、材料工程系、电子与信息工程系、汽车工程系、生物化工系、
轻纺服装系、基础教学部8系1部,建立了院系结合,以系(部)为主的教学、
科研及学生管理工作新机制,充分调动系部的积极性,促进学院各项事业稳
定、健康、可持续发展。
【科研、培训鉴定和自创收入实现突破】 学院设立了科研处,制定了科研
奖励政策,不断提高学院科研工作水平。“车床数控化改造及操作平台”和
“基于组态软件的测控实训系统开发”两项项目通过市级科技验收;在劳动
部、省、市级论文、课件、优质课、教案评比中获奖56篇(件);在省级以
上报刊、杂志发表论文43篇,编写国家级职业规划教材6部。
学院设立金蓝领就业服务中心,承办了全市维修电工、钳工、数控专业“金
蓝领”技师培训班,圆满完成了560名技师的培训任务。面向社会积极开展
各种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每年鉴定人数3000余人。通过财务运作和学院创
收,使学院可用财力同比增长了21%,为学院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冯延臣 张东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