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8&A=6&rec=195&run=13

【概况】 2008年,济宁市有各级各类学校2927所,在校生131.3万人,教职
工9.4万人。高等院校8所,普通高中57所,普通中专10所,职业高中30所,
成人中专21所,普通初中265所,普通小学1319所,特殊教育学校13所,学前
教育机构1204所,形成各级各类学校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
全市教育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
照“学苏北精神、促济宁跨越”决策部署,深入实施教育优先战略,扎实推
进教育改革创新,突出抓好重点项目建设,教育工作总体水平上了新台阶。
【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巩固提高,小学、初中入学率达到99.9%。学前三年
儿童入园率达到81.6%,有省级实验示范幼儿园58处。市政府出台《关于深
入贯彻〈义务教育法〉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意见》,成立了以市委常委、
副市长侯端敏为组长的济宁市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全市推
进中小学素质教育动员大会,真正把素质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第一要务,全
面推进、全面落实。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化教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
严格按省定课程计划组织教学,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
高。教学研究与教育科研工作成绩显著。建立了教研员联系学校制度,每个
教研员联系1所学校,切实履行教学研究、课程指导的工作职责。召开了全
市初中“创新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研讨会,在全市高中推广了《学案
导学》 。 国家级实验课题“因学定教实践模式的实践与研究”、教育科研
“五大行动计划”取得阶段性成果。开展了“济宁市教育教学创新工作项目”
评选活动。深入开展“学校管理年”活动,市政府召开全市中小学管理工作
现场观摩会,制定了《济宁市中小学学校管理考核评估办法》,以《山东省
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 为抓手, 以“规范、创新、提升”为主题,以
“建立实施一个章程、十项制度”为主要内容,建立了符合教育发展规律、
素质教育要求和学校工作实际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坚持把规范办学行为
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市教育局成立6个督查组,对12县市区和市
直学校规范办学行为情况进行了10多次明查暗访,发现问题,立即整改。教
育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26名教师赴外国交流任教,33所学校与美国、
日本等国家学校结为友好学校。
健全扶困助学机制。成立了“济宁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建立了覆盖城乡
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
全部免除学杂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由
每生每年300元提高到小学每生每年500元、初中每生每年750元。2008年全市
资助各级各类学校家庭困难学生16.8万人次,发放助学金1.1亿元。其中义务
教育阶段2.2万人, 发放生活补助1370万元;普通高中2.6万人,发放助学金
12 80万元;中等职业学校11.2万人,发放助学金6650万元;普通高校7400人,
发放奖助学金1120万元。 资助家庭困难高考大学新生1700多人,发放助学金
330多万元;落实普通高校助学贷款1100万元。
【高中阶段教育】 入学率达到86%。职业教育形成以5所高职院校为龙头、
61所中职学校为主体、168所职业培训机构为依托的办学格局;争取中央预算
内资金600万元,用于全市3个职业教育实训基地项目建设。成功举办50所职
业学校参加的“济宁市首届职业教育节”和第七届全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每年向社会输送毕业生5万人,各类培训规模达70万人
次,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市政府下发《关于实行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
价制度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启动了初中学生学业水平
考试,将高中招生指标半数以上分配到初中学校,完善了对政府、学校、校
长、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机制和评价标准。2008年11月份,对全市高中学校课
程实施水平进行了检查评估。高考本科录取1.5万人,比上年增加2000多人;
专科以上录取率达到71.2%,高于全省4.2个百分点。济宁一中新校区规划选
址基本确定,规划占地面积500亩。调整中等师范学校布局结构,将曲阜师
范学校、金乡师范学校整建制并入济宁学院,实现由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的
过渡。实施“2513”工程,邹城、曲阜、汶上、嘉祥职教中心建设初具规模,
兖州高标准职教中心已完成规划,金乡、鱼台、梁山、泗水、高新区职教中
心改扩建工程开始实施。
【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在校生达到9万人,济宁学院、济宁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省贸易职工大学在校生均达到1万人。山东省贸易职工大学、山东省机
电学校、济宁商业学校整合组建为新的“山东省贸易职工大学”,新校规划
占地1022亩,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的一期工程全部
完工,二期工程全面开工。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新增占地
210亩。济宁技术学院完成整合迁建,已迁入新校区,3000多名学生入校。
【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 建立了大中小学相衔接的德育工作体系和学校、
家庭、社会相配合的德育工作机制,充分发挥“青少年法制教育宣讲团”、
“现代家庭教育讲师团”的作用,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
健康教育。关心下一代工作成效明显,家庭教育创新提高,全市12个县市区、
73个乡镇、186个学校进入家庭教育实验工作,实验区人口覆盖率达到50%,
学生覆盖率达到40%。落实教育“五五”普法规划,全面推进“法律进学校”,
评选表彰了30所市级依法治校示范校。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内涵,推动“廉政
文化进校园”、“儒家文化进校园”,在全市中小学开展了“中华经典诵读
活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校徽、校旗、校歌、校训评选”活
动。开展“百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成功举办
济宁市第18届中学生运动会和“中小学生阳光体育擂台赛”,青少年体质健
康水平逐步提升。
【办学条件】 展开新一轮规划布局调整,市政府召开全市中小学规划调整
暨危房改造工作现场会,出台了中小学校规划调整意见。2008年改造D级危
房5万平方米,新改扩建校舍19.3万平方米。5所“明德小学”建设项目基本
完工。1500所学校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全部完成,共装备教学光盘播放设备254
套, 建设地面卫星接收站171个,计算机4585台,微机室412间,多媒体教室
126间。11月中旬,济宁市农村远工程顺利通过省检查组验收。年底,全市已
有16 00所学校接入教育网,中小学配备微机7.5万台。市政府颁布了“济宁
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利用3年左右时间在全市建设300个网络资源基
地,推动城市与农村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应用与共建共享。全市农村中小学
更新配备30万套课桌凳,农村中小学仪器更新完成500所学校,新增仪器设备
总值2600万元;图书配备完成200所学校,新增图书300万册。实施“百所学
校精品配备工程”,100所农村小学教学仪器完成更新设备。全市中小学实
验室及各种功能室达到6560个,仪器设备总值达3.8亿元。实施农村寄宿制学
校取暖,学生宿舍、食堂、厕所改造“一暖三改”工程,财政投入3500万元,
采用集中供暖、锅炉供暖、空调取暖等方式,保障全市中小学冬季取暖。实
施省“211”工程试点工作,在汶上县首批选定10所乡镇中小学开展“两热一
暖一改”工程试点(即热水热饭、取暖、改厕),综合利用地热、太阳能等
新型能源,为师生提供取暖、饮用热水和洗澡热水,学生生活条件得到明显
改善。
【师资队伍建设】 坚持“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的原则,抓好
各类师资培训。 市级财政每年安排教师培训经费200万元。 深入开展了以
“守道守责守业”为主题的师德师风建设活动。举办了“教育名师博客沙龙”。
组织60名高中校长参加全省素质教育专题培训,12名高中校长参加省级提高
培训,选派2名中学校长赴美国进行骨干校长研修。对全市“杏坛名师”和
“特级教师”进行年度考核,安排50名“杏坛名师”赴北师大、华师大进行
培训;组织一批齐鲁名师和特级教师开展“名师送教下乡”活动;暑期集中
培训1.2万名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建立了“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济宁培训中心”,
培训校长1000名。落实“千名教育硕士人才培养计划”,与山大、山师大、
曲师大等高校联合培养350名教育硕士。教师节表彰了30名教育创新型校长、
创新型教师和创新型班主任。做好“三支一扶”大学生支教工作,117名优
秀教师充实到农村学校。抓好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安置就业
生毕业1 663人。全市补充教师2300多名,其中博士生、硕士生300多名,教
师队伍年龄结构、知识结构逐步优化。
【经费保障】 健全经费保障机制。2008年全市教育总投入54亿元,比上年增
加8亿元,增长15%;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36亿元,比上年增加4亿元,
增长13%;教育税费征收5亿元,比上年增加0.8亿元,增长20%。生均公用
经费农村小学由240元提高至345元,农村初中由340元提高至495元。全市城
乡教师工资全部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实现统一标准发放, 教师人均月工资由
2006年的1340元增长到2355元; 班主任津贴义务教育阶段由每月15元增加到
80元,高中阶段由15元增加到100元;市属高校具有博士学位和正高级专业技
术职务的高层次教育人才,每月享受市政府津贴2000元。
【安全保障】 市教育局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的意见》 、
《关于做好学校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在全市中小学开展
了“学校安全稳定百日行动”,突出抓了全市校舍抗震安全排查、学校食品
卫生专项检查、冬季取暖用电安全检查等活动,确保了师生生命安全。在全
市中小学推行校方责任险,1275所中小学参加责任保险,投保金额350万元。
【行风建设】 依法规范收费行为,深入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和创建规
范教育收费示范县活动,3个县市区被评为全省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实施
招生考试“阳光工程”,全市高考报名6.8万人,中考报名6.1万人,严密组
织、严格管理、严明法纪、严防死守,确保了高考中考安全平稳有序进行,
35个考点被评为省优秀考点。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答复
满意率达到100%。自觉接收社会监督,开通32部举报电话,组织参加“行风
热线”5次,对群众举报和新闻媒体反映的问题,认真调查核实,及时做出
处理。
【督导考核】 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教育督导工作的意见》 、
《关于加强教育督导工作的通知》,建立了同级督政制度和教育督导责任区
制度,聘请了56名督学,在全市划分了7个督导责任区。2008年3月,市人大、
市政府、市政协组成4个督导组,对12县市区素质教育实施情况进行了督导
评估,将督导结果作为考核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11月上旬,市教育局
组成5个督导组,对各县市区和市直学校规范办学行为、加强学校管理、教
育经费投入、课程设置评估等进行了综合督导检查。从全市党代表、人大代
表、政协委员、老干部和群众代表中聘请了100名教育监督员,在全市中小
学开展了教育行风民主评议活动。
(宫玉新 李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