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工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8&A=6&rec=190&run=13

【概况】 2008年济宁市科技局内设办公室、人事科、政策法规科、计划财
务科、合作交流科、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科、农村与社会发展科、科技成
果科、监察室等9个科室,行政编制22名,工勤人员编制2名。
全市科技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解
放思想跨越发展,围绕建设创新型城市,以科技经济一体化推进为主线,以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突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速优势特色产业培植,
努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和节能减排,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和服务平台,促进了经
济结构转型和产业优化升级,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
科技支撑。
【高新技术产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围绕生物技术、电子信息、光机电一
体化、新材料、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五大领域,突出新兴产业培植发展、传统
产业改造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三个重点,狠抓重点县市区、重点
行业、重点企业不放松,定期召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调度会,全力推进高新
技术产业化,传统产业高新化,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
值1013.13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同比增长28.32%,高新技术产业产
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0.81%,比年初提高了1.86个百分点,
首次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全市规模以上项目高新技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57.5
亿元,同比增长45.7%,占规模以上项目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13.3%。培
植壮大生物技术、工程机械、纺织新材料、专用汽车四大国家级高新技术产
业基地,省级高新区已发展到3处,济宁高新区具备进入国家级高新区的条
件。
【科技兴农取得新进展】 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了农业五大科技
工程。一是良种产业化工程进展顺利。全市引进培育农业优良品种260多个,
农业良种覆盖率达到98%,4个项目获省级重大专项支持。济宁市承担的“国
家粮食丰产工程”项目连续三年创小麦、玉米高产纪录。二是实施科技特派
员工程取得显著成效。2008年下派科技特派员3260名,数量居全省各市首位。
实施科技开发项目960多个,形成龙头企业106家,受益农户10万多户。三是
实施农业科技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围绕蛋品、大蒜、粮食深加工和生猪、肉
牛生产加工等,继续重点培育30家农业龙头企业,扩大了规模,提升了产品
档次。四是推进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工程向纵深发展。市农高园实现产值2亿
多元,带动周边种植户1万余户,培养技术人才2万多人次,成为首批省级农
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全市20家科技示范园区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增强。五
是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取得新进展。全市共举办各类培训班530多期,培训30余
万农民掌握1—2门实用技术。
【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 围绕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
大力实施科技攻关和成熟技术推广。累计实施节能减排技术攻关课题160项,
扶持资金3000万元,引导企业投入资金5亿元,煤矸石综合利用、节能变频器、
秸秆气化设备等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应用,带动和促进了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
邹城市被省科技厅批准为全省4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之一。积极推进民生科
技支撑计划,大力开展绿色乡村建设、农民健康生活、农村能源开发利用、
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村防灾减灾、农民就业创业、农村信息化、农村民生科
技服务等新农村建设民生科技八大行动,培植了一批科技示范基地(村、乡
镇)。积极开展科技强警工作,济宁市被科技部、公安部认定为第二批科技
强警示范城市。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一是列入国家、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取得重大突破。
年内共争取国家、省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61项,获上级支持资金5004万元,
其中,争取国家、省重大专项17项,包括国家863计划1项,新药创制专项1项,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3项等。二是加大了市级科技计划项目支持力度。围绕实
施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资源节约型
社会、产学研合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专利开发8
个重大科技专项,安排市级科技计划六批210项,安排支持经费3889万元,其
中5项重大科技招标项目面向全国招标, 组织省内专家评审,每个项目扶持
100万元。三是取得一批科技成果。全市取得重要科技成果175项,转化科技
成果310项,获得省级以上科技奖励48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
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奖等次和数量超过往年,取得新突破。
【科技创新机制不断完善】创新平台建设有了新发展,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
究中心达到45家,占全省总量的10%以上。国家级研发中心建设取得历史性
突破,建立了曲阜裕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免疫诊断试剂”和博特精工股份
有限公司“机械工业滚动功能部件”国家工程实验室;邹城泰山玻纤公司被
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建立了省科学院激光研究所“光线传感技术”
省级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达7个。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24家,申报
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新突破。民营科技企业达到122家。科技企业孵化
器面积总数达到40万平方米,在孵项目达到600个以上。全市科技中介机构达
到420家。
【产学研合作创新呈现新亮点】 隆重举办了第九届中国专利高新技术产品
博览会,第七次院士济宁行活动,搭建了产学研结合的平台,扩大了科技合
作交流,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科技会展品牌。 科技博览会签订技术项目合同
247项, 项目投资额156亿元,技术成交额3.37亿元。其中投资亿元以上项目
29个,建立技术合作关系39对。市委书记孙守刚对科技博览会专门批示:科
博会有创新、有亮点、有成效,要认真总结,深化成果,跟进推动落实。成
功举行院士科技报告会和院士济宁行活动,有3位院士、专家做了学术报告,
13位院士、专家深入16家园区和企业,开展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帮助解决
技术难题。济宁市人民政府分别与山东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举行了科技合作
签字仪式,拿出专项资金支持专家、教授开展技术合作创新,优先获得科技
成果使用权。全市已有1600多家企业与国内外800多所高校、科研单位建立长
期技术合作关系,组建产学研合作创新基地63个,产学研工作站12个。积极
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洽谈引进外资1200万美元,其中实际到位300万美元,签
订协议600万美元,达成意向300万美元。引进和争取国内资金8999万元,其
中引进内资4200万元,争取国家、省级科技项目经费4799万元。
【知识产权工作再上新台阶】 精心组织实施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建设,
加大专利申请和保护力度,促使知识产权工作跨上新台阶。邹城市经济开发
区被批准为省级知识产权试点园区,济宁高新区、曲阜市、嘉祥县、菱花集
团、兖矿集团被认定为省级知识产权试点单位。49家企业被新认定为中国专
利山东明星企业,总数达到110家。2008年,全市专利申请3649件,比上年增
长27.77%,专利授权2693件,比上年增长66.96%。其中发明专利356件。获
得全国和省级专利奖项64项。建立4家企业专利数据库。选择一批专利产业
化项目给予资金扶持,促进专利技术的转化实施。依法开展专利纠纷调处工
作,共受理专利侵权案件7起,有效地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科技创新环境进一步优化】 一是市委、市政府8月份隆重召开全市科学技
术奖励大会。隆重表彰奖励了获得国家、省科学技术奖和市科学技术最高奖、
科学技术奖的单位和个人,表彰奖励了国家重点实验室、百名优秀科技特派
员、十佳科技小巨人,营造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
二是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入。首次面向国内实施重大项目公开招投
标,首次异地评审科学技术奖,体现了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提高了科
技工作透明度。加大项目经费的跟踪管理力度,对重大项目进行了监督审计。
三是广泛开展全民科技创新活动。5月份举办了以“携手共建创新型城市”
为主题的科技活动周,参与群众达30多万人次。组织送科技卫生下乡活动100
余次,受益群众达到35万人次。举办了全市科技干部培训班,对县市区科技
局长、分管科技的乡(镇)长进行培训。四是广泛开展调查研究,为领导决
策提供依据。先后开展了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增强竞争发展优势的调研;面
对世界经济危机,提高技术创新抵御风险能力的调研;实施知识产权,提高
自主创新能力的调研;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现状的调研等。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摸清实情,分析存在问题和症结,提高了对策建议,纳入领导决策,为新时
期科技创新工作提供依据。五是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舆论环境。在中央、
省、市新闻媒体、刊物报道济宁科技工作稿件达到320余篇。在《济宁日报》
开辟了《济宁科技专版》,系统报道宣传全市科技创新工作。
【机关自身建设呈现新气象】 一是深化“三学三创”教育活动,努力转变
机关干部作风。组织机关全体人员学习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
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论述,举办了专题读书交流会,认
真查找在境界标准、创新精神、工作态度、服务质量、工作作风、工作效率
等方面的差距,有针对性地制定了整改措施。组织科技系统赴苏北参观学习,
借鉴苏北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改革创新、攻坚克难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
为推动济宁科技跨越发展注入活力。二是努力提高行政效能。修订完善了工
作流程,对科技计划申报、科学技术奖励、技术合同认定、高新技术企业认
定等工作流程作了进一步规范,做到了服务路径短、环节少、效率高。修订
完善了首问负责制、AB角制、工作责任制、延时办理制和过期追究制等制度,
进一步规范了行政审批行为,提高了服务质量,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
业法人评机关活动中,名列前茅。面向社会承诺,自我加压,一切工作具体
化。年初向社会作出五项承诺,按照承诺事项,细化分解,责任落实到科室
和个人,倒排时间表,工作高标准、严要求,提升了科技工作显示度。三是
积极开展献爱心活动。四川汶川大地震后,组织机关干部捐款捐物,援助恢
复重建工作,共捐款88450元。认真做好驻村帮扶工作,帮助修建学校、科技
文明一条街和发展优势产业,被评为驻村帮扶先进单位。
(徐 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