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工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8&A=5&rec=97&run=13

【概况】 2007年,济宁市科技局内设办公室、人事科、政策法规科、计划财务科、
合作交流科、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科、农村与社会发展科、科技成果科、监察室等
9个科室,行政编制21名,工勤人员编制2名。
全市科技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
领未来”的工作方针,紧紧围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这一目标和市委、
市政府确定的中心工作,突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突出产学研合作创新,突出科技创
新平台建设,大力推进科技经济一体化进程,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高新技术产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2007年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701.08亿元,
同比增长38.1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28.74%,比年初
提高3.10个百分点,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任务指标。各级各部门把发展高新技术产
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点任务,再次明确重点县市区、重点行业和
重点企业,实行领导干部联系县市区及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制度,对小松山推等74家产
值过亿元企业实行重点管理,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统计评价与督查,确保了高新
技术产业强劲的发展势头。2007年,12个县市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全部实现增长,其
中7个县市区增幅超过全市平均水平。 济宁高新区产值达到157.8亿元,增长33.4%,
起到了引领和带动作用。占比与年初相比,9个县市区提高,其中6个县市区占比提高
2个百分点以上。 全市纳入高新技术产业统计的32个行业中,有30个行业增长,其中
11个行业增幅超过50%以上。 10个支柱产业全部增长,产值达到494.87亿元,占全部
高新技术产值的75.59%。一批高新技术产品进入国家高精尖行列,其中正和电子生产
的高精密金属箔电组器被“嫦娥一号”探月卫星选用。嘉祥县经济开发区被省政府批
准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至此我市省级高新区已达到3个。
【科技兴农取得新进展】 围绕培植发展粮棉、畜禽、林果、瓜菜等五大产业链和十
大特色产业,实施了农业五大科技工程。一是良种产业化工程进展顺利。全市引进培
育农业优良品种230余个,农业良种覆盖率达到98%。汶上县畜牧局的“汶上芦花鸡资
源保护与产业技术开发”,泗水县虹鳟鱼良种厂的“鲟鱼规模化适养品种筛选及产业
化开发”,金乡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金乡县金谷品种提纯复壮及产业化开发”,
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的“黄淮海双高超高产夏大豆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等4个项目获省级计划支持。 这些项目的实施,对于全市农业良种产业化将具有积极
的促进作用。 “十一五”期间济宁市继续承担国家粮食丰产工程,获补助经费120万
元。 二是实施科技特派员工程取得显著成效。今年下派科技特派员754名,累计达到
3026人, 数量居全省各市首位。该项工程共实施科技项目900多个,建立科技示范基
地156个,创建利益共同体624家,受益农户达到10万多户。科技特派员工程覆盖的乡、
镇、 办达到150余个,实施科技特派员工程受益村达到2000多个,受益农户达到10万
多家,科技特派员创业基地及辐射所在地区主要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
先进适用技术覆盖率达到90%以上。 12月,市科技局组织各县市区及市直有关部门召
开了全市科技特派员工作经验交流会议。三是认真实施农业科技龙头企业培育工程。
围绕蛋品加工、大蒜加工、粮食安全、生猪生产等产业,继续重点培育30家农业龙头
企业。 山东永春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工程技术中心为平台,全年完成科技投入260
多万元,实施各类技术创新项目36项,实施了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银杏甙元黄酮软
胶囊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完成了对丹参银杏茶、天赐宝胶囊、保健枕、银杏养生
茶等传统产品的升级改造,实施了双藻球绿宝片、早必备营养乳片、晚安胶囊等功能
性保健食品及保健卫生巾的研制,这些新产品原料及配比实验已经完成,技术工艺及
质量标准已经确立,并已经制造出样品,并为下步生产做好了准备。四是推进农业科
技示范园区工程向纵深发展。市农高园实现产值2亿多元,带动周边种植户1万余户,
培养技术人才2万多人次, 目前已被批准为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全市20家
科技示范园区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增强。五是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取得新进展。全市共举
办各类培训班860多期,培训60余万农民掌握1~2门实用技术。
【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 一是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市政府出台
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社会主义新农村科技
支撑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提出实施七大科技支撑工程和五项
保障措施,启动了济宁市第一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技专项。二是积极推进生态市
建设。围绕节能减排、污染防治工作,下达了“发酵工业高效节水技术研发”、“内
河船舶风力发电机推广示范工程”、“农作物秸秆高效利用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等
一批重大专项, 拨出专项经费支持。令市10个项目列入省三个“节能100项”,其中
菱花集团在三个“节能100项” 中均榜上有名。邹城市承担的“资源型城市节能减排
科技示范市建设工程”被列入山东省节约型社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专项计划,成为省
资源型城市节能减排科技示范市之一。三是积极推进其他社会领域科技工作。上半年
同市公安局联合对第一批“科技强警”示范单位进行了验收,科技与公安的结合程度
进一步密切。四是加大民生科技支持力度,经专家评审,共有73项卫生项目列入市科
技发展计划。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一是列入国家、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取得重大突破。今年
共争取国家、 省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00余项,获上级支持资金3473万元,比上年增
长1倍以上。 列入国家科技计划项目43项,获支持经费2192万元。其中国家863计划1
项,科技支撑计划2项,火炬计划10项,星火计划22项,重点新产品计划2项,中小企
业创新基金项目2项, 农业成果转化资金项目1项,科技服务平台建设项目1项,粮食
丰产工程项目1项。 山推高性能全液压挖掘机项目列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获得1000
万元经费支持。列入省级科技计划项目91项,获支持经费1281万元。二是加大了市级
科技计划项目支持力度。 今年共组织实施市级科技项目290余项,安排支持资金1850
万元。 首次设立市重大科技专项,安排项目14项,经费510万元。全年实施招标及重
大专项51项,安排经费435万元,两大专项经费占应用研发经费的51%。三是取得一批
科技成果。已取得重要科技成果160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
奖18项;开发新产品590多个,其中高新技术产品占50%以上。
【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 一是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取得新成效。目前,全市各类科
研开发机构1000余个,80%以上的大中型骨干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其中国家级企业技
术中心4家,省级13家,市级31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41家,占全省总数的10%以上;
拥有国家级重点试验室1家, 省级试验室4家,建立3个博士后工作站。今年新增山东
省无损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 国家级研发中心建设取
得历史性突破,建立了兖矿集团“煤化工及煤液化”国家级首批企业重点实验室。二
是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发展。 今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7家,总数达到457家,有27家列
入享受省财政专项资金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名单。 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家,总数
达到12家, 为获国家认证最多的一年;省级新增17家,总数达到207家。三是百家民
营科技企业培育工程取得新成效, 实行了动态管理,总数达到122家。四是加大了创
新服务基地建设力度。 新增产学研基地7家,总数达到63家。科技企业孵化器面积总
数达到38万平方米。 在孵项目达到510个,济宁市生产力促进中心“百名人才”创业
园被评定为省级服务业重点园区。五是加强了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全市新增科技
中介机构40余家, 总数达到290家。大型仪器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取得新成效,济宁市
上报的大型共享科学仪器通过省科技厅考核,并受到表彰奖励。
【产学研合作创新呈现新亮点】
一是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初步形成。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逐步形成了具有济宁特
色的“政府强力推动、两大平台支撑、产学研共同参与、多种形式密切合作”的成功
创新模式,产学研合作向更深更广发展。二是博览会、院士行“两大平台”功能不断
增强。 9月28~30日在曲阜科技城隆重举行了第八届中国专利高新技术产品博览会和
中国工程院院士与济宁市人民政府第六次合作会议,会展规格、水平比往届更高,规
模更大,成效更突出,王军民副省长作出批示,给予肯定。国家、省市有关领导及12
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出席大会开幕式, 60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30多
家新闻媒体,及专利持有人、市有关部门负责人、科技人员共计5.1万人次参会参展,
成交项目、技术合同304项,项目投资额98亿元,技术成交额3.1亿元,市政府累计聘
请60位院士为科技顾问,其中30多位院士与济宁市40多家企业签订了长期技术合作。
先后有110多位院士专家深入济宁市300家企业解决技术难题320项,提供技术信息680
余条, 推荐高层次人才130余人。三是济南大学服务济宁行活动取得圆满成功。济南
大学发布了近年的最新科研成果,与济宁市8个政府部门、25个企业进行了交流对接,
校地合作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拓宽。
【科技支撑和服务平台建设成效显著】 一是科技中介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强。
2007年, 全市各类科技中介服务和技术成果推广应用机构均已达490多家,其中国家
级3家,省级12家,市级176家。每年组织推广新技术、新成果2000余项,向企业、社
会提供科技信息服务10000余条。 科技中介服务大厅面积1300平方米,入驻中介机构
20余家,为济宁市中小企业提供技术转让、技术培训、技术评估、查新咨询、专利申
请、项目调研、难题招标、认证咨询、企业策划、会计咨询、融资等“一站式”中介
服务。济宁市生产力促进中心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创新机制,致力于为济
宁市中小企业提供优质科技中介服务。中心已与国内外63家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技
术中介服务机构和230多名专家学者、 海外留学人员建立了广泛的联络与合作。2007
年中心承担的“中小企业技术转移服务平台”项目获国家科技部补助资金60万元;联
合市技术市场申报的“科技成果信息及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项目获山东省服务业
发展引导资金280万元, 取得新突破。济宁市“百名人才”创业园定期举办“百名人
才”学员创业座谈会,邀请学员到创业园参观考察,引进了一批投资规模较大、起点
高、技术先进、市场前景较好的高新技术项目。截止2007年底,共有24名学员入园创
办或联办企业20家, 实施项目24项,其中有6家企业为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创业基金
的支持,几个重点项目现已形成较大规模,有三家企业销售收入超过3000万元,达到
毕业标准。二是科技信息网络平台建设不断完善和加强。整个网络进行大力度地优化
和调整,并先后更新了服务器、交换机、光纤收发器等设备。全市12县区科技信息网
络全部建设完成,形成了以市科技信息网络为中心、12县区科技信息子网为节点的辐
射形网络。市科技局政务网站后台管理系统开发完成,正式投入使用。2007年建立了
济宁市自有的《科技政策法规库》《济宁市专业技术人员专家数据库》《济宁市科技
成果数据库》《济宁市大型科学仪器数据库》《济宁市高新技术企业信息库》等特色
数据资源。济宁市科技情报所作为省科技计划查新报告审核成员单位,2007年共完成
科技成果鉴定、 报奖、立项项目查新课题680项。三是科技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取
得新进展。 按照“整合、共享、完善、提高、利用”的目标,2007年6月建设了济宁
市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平台,收集、整合了28家单位的10万元以上仪器设备信
息资源156台(套) ,并与山东省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并网,实现资源共建、共
知、共享。山东省科技厅对上报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进行了考核,根据专家考评结果,
省科技厅对现有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资源开放服务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机组给予表
彰和奖励。济宁市上报的兖矿集团有限公司被评为先进单位,兖矿集团有限公司“特
大型煤自然发火实验台”、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高压氧舱”、省科学院激光研究所
“二次倍频氩离子激光器和光纤制造系统”3个机组获优秀机组奖。
【知识产权工作再上新台阶】
2007年,济宁市被列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嘉祥县和邹城经济开发区被认定为省
级知识产权试点单位,28家企业被新认定为中国专利山东明星企业,居全省第一位,
总数达到61家。 有2家商场被认定为省级“无假冒专利产品商场” 。 全市申请专利
2856件,同比增长85.33%,增幅居全省第2位,其中发明专利申请213件,比上年同期
增长35%。 授权专利达到1613件,同比增长95.75%。有11项专利技术获得山东省第九
届专利奖。全市累计申请专利9528件,授权专利5380件。今年建成了全市首家企业专
利信息数据库。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成功开展了跨地市执法活动。12个县市区都成立
了知识产权局,落实了专项经费,建立起规范的执法队伍,部分企业设立了专利联络
员,知识产权管理网络逐步延伸。
【科技创新环境进一步优化】
一是市委、 市政府7月份隆重召开全市产学研合作创新暨科技奖励大会。大会表彰奖
励了科技先进人物和重大成果,集中研究制定了推进产学研合作创新、加快创新型城
市建设的工作重点和关键举措。二是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修改《科学技
术奖励办法》,将科技功臣奖改为市科学技术最高奖,提高市科学技术一、二、三等
奖资金数额。首次实行重大专项异地招标评审,体现了科技计划公开、公正、公平的
宗旨。加大项目经费的跟踪管理力度,实行“先审计、后评审”。三是广泛开展全民
科技创新活动。 5月份举办了以“携手共建创新型城市”为主题的科技活动周,参与
群众达30多万人次。组织送科技卫生下乡活动90余次,受益群众达到32万人次。举办
了全市科技干部培训班,对县市区科技局长、分管科技的乡镇长进行培训。四是进一
步营造鼓励创新的舆论环境。今年,中央、省、市新闻媒体、刊物报道济宁科技工作
稿件达到300余篇。 在《济宁日报》开辟了《济宁科技专版》,系统报道宣传我市科
技创新工作。五是加强科技进步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按照科技部和省科技厅的部署
要求,组织12个县市区开展了全国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12个县市区已全部通过
初审。
【机关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
一是深入开展“三学三创”活动。广泛开展“三学三创”主题教育和创建高绩效机关
活动,努力做到“五个更加”,建设“五型机关”,打造“五个一流”,全局上下进
一步提高了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二是开展“一切工作具体化”大讨论。通过认真学
习领会市委、市政府关于“一切工作具体化”的要求,在精细化上下功夫,牢固树立
细节决定成败、细节说明境界、细节反映能力、细节体现作风的观念,科技工作更加
求真务实。三是加强党组织建设。认真开展了“党组织建设规范化”、“创建五好支
部”、“争做五个好党员”和“精神文明创建”等活动,领导干部自觉过好双重组织
生活,机关党委和各支部认真落实党建工作各项制度,深入推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加大监督监察力度,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四是提高行政效能。深入
推行领导责任制、目标责任制、首问负责制、AB角制、过错责任追究制及工作效能评
议考核制等,高绩效机关建设初见成效。五是推行服务承诺,政风行风建设取得明显
成效。局党组修订完善了服务承诺内容,制订了创建服务品牌方案,重新理顺了工作
流程,强化了监督管理、检查多种措施,保证了各项服务具体化、规范化、制度化,
树立了科技部门的良好形象。市行政审批中心科技局窗口办结率、准确率和群众满意
率均达到100%。
(杨旭清 宫 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