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和改革管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8&A=5&rec=28&run=13

【概况】 济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机关行政编制61名,工勤人员编制7名。内设办公
室、政策法规科、发展规划科、国民经济综合科、经济体制综合改革科、固定资产投
资科、国外资金利用科、地区经济科、农村经济科、能源交通科、工业科(挂稀土办
公室牌子)、高技术产业科、社会发展科、经济贸易科、财政金融科、资本市场发展
科、市重点项目办公室、经济合作与对口支持办公室(挂市县域经济发展办公室牌子)、
人事科、市国防动员委员会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市重大项目稽察办公室、老干部科、
服务业办公室、服务业规划科、服务业协调科、服务业项目科等26个职能科室。市纪
委派驻机构2个,即纪检组、监察室。
全市发展改革工作围绕发展主题,突出调整主线,认真履行宏观调控、参谋助手、协
调服务和项目管理等职能,为促进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积极努力。全年实现
生产总值1736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 比上年增长16.3%。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213.5亿元, 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960.1亿元,增长17.4%;第三产业增加值
562.4亿元,增长18.9%。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2.3∶55.3∶32.4,一产比重下降0.5
个百分点,二产比重提高0.1个百分点,三产比重提高0.4个百分点。农业和农村经济
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工业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运行质量继续改善,节能降耗成效
明显。深入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适度增长。消费市场繁荣活跃,
民营经济提速增效。对外经贸保持较快增长,外商投资实现新突破。财政实力不断增
强,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
进步。
【科学统筹发展改革 推动工作致新谋远】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宏
观调控政策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以搞好调研促进发展思路创新,以抓好项目
促进结构优化升级,努力推进改革开放,积极改善社会民生,统筹城乡区域发展,不
断增强发展活力,有力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搞好中长期规划编制工作,加强经济形势分析和重大问题研究。一是牵头搞好各类发
展规划。在全面完成“十一五”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基础上,代市政府印发了“十一
五”规划主要目标和任务分工的通知。积极对接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和鲁南经济带规
划,成立了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筹备召开了鲁南经济带
与济宁发展高层论坛。加强重点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组织编制了全市服务业发展规划、
物流业发展规划、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企业上市规划、热电联产规划等,形成了完整
的“十一五”规划体系。二是认真组织编制年度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年初在总结2006
年计划完成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2007年全市经济工作的基本思路,并编制了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经市人代会批准,代市政府起草了济政发〔2007〕1号文件,印
发全市执行。计划实施过程中,认真组织动态监测,并及时向人大常委会汇报计划执
行情况。十月底对全年进行了预测,分析了当前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走势,提
出了2008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调控预期目标、总体要求和基本思路。三是加强
经济形势的监测分析。按月份、分季度调度全市经济运行情况,起草经济形势分析报
告。分析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并及时向市委、市政
府汇报,为领导决策提供了依据。四是开展深层次调查研究。组织编写了《关于进一
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的思考》、《关于
促进五大产业集群健康发展的建议》等一批调研报告。为结构调整、产业发展等经济
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落实宏观调控政策,促进经济健康平稳运行。坚决贯彻宏观调控政策,着力优化投资
结构,努力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一是认真开展项目清理工作。按照国家和省统一部
署,对2007年新开工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审核,对其中一部分存在问题的违规项目依照
法规政策实行停建处理,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但手续不完备的项目及时补办相关手续。
二是加大投资结构调整力度。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严格控制新上高耗能、高污
染项目和产能过剩行业投资,集中支持薄弱环节、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项目建设。经
过努力, 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投资达到636.3亿元。投资结构与质量得到改善,煤电
投资比重下降, 机械制造、 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实现较快增长。市级领导联系的33个
“高大外” 项目完成投资75亿元,兖矿国宏一期、邹县电厂四期工程、银河400万套
轿车子午胎、济宁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等项目建成投产或部分试生产。按照“三个
一批” 的思路,在全市筛选了365个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两高两低”项目,组织专
门班子运作推进并取得积极进展。三是切实加强投资管理。围绕建立投资管理长效机
制,着力在规范项目建设程序上下功夫,增强了投资调控的主动性和有效性。四是继
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济宁机场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积极争取项
目获得国家核准。 霄云煤矿可研报告已通过国家发改委组织的评审,6个拟建煤矿列
入省煤炭发展规划。华润微山湖电厂、华能济宁电厂热电机组、阳城综合利用电厂、
梁济运河三级航道等项目前期工作取得较大进展。五是积极筹措建设资金。加大对上
级资金的争取力度,国家、省安排济宁市项目102个,安排建设资金3.3亿元,其中国
债和中央预算内资金2.3亿元。 参与举办了2006金融生态环境暨银企合作促进会,落
实到位商业银行贷款113.4亿元。
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推进增长方式转变。一是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全年共申报核准
新农村建设项目198个,争取国家、省投资1.5亿元,其中农业生产及农机装备项目26
个、资金4852万元,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2个、资金4679万元,完成农村公路
改造260公里。 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项目顺利启动,项目总投资7500万元,其中中央
和省投资6250万元。市发改委获得2007年度部门、单位共建新农村百件实事行动先进
部门称号。二是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围绕做大做强五大产业集群,加快建设煤化
工基地,积极争取将邹城、鱼台、微山、汶上等列入全省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争取
部分企业进入国家汽车产品公告目录,积极争取建设国家级工程实验室、国家级高新
技术产业示范工程,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三是加强对服务业发展的协调指导。研
究制定了促进服务业发展的补充意见和考核办法。抓好服务业“三大载体”建设,全
市有6个县市区、 3个服务业园区、4户重点企业分别进入全省服务经济重点城区、重
点园区和重点企业序列。积极做好省服务业引导资金争取工作。四是加大节能环保工
作力度。分解落实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全年共关停小火电机组22台46.8万千瓦;争取
43个项目列入淮河流域工业废水深度治理项目,累计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1.17亿元。
认真编制新能源规划,着手启动一批秸秆发电、污泥发电项目。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充分发挥综合协调职能,加强对重大改
革的总体指导,推动重点领域改革迈出新步伐。经过不懈努力,山东如意在深圳成功
上市, 一次性融资2.5亿元。全市上市资源库入库企业达到40余家,金皇活塞、博特
丝杠、辰阳碳素分别进入境内和境外上市程序。指导省级别开发区做好扩区准备工作。
加强外资项目管理,积极拓展利用外资渠道,市第一人民医院、曲阜第一人民医院、
曲阜红十字医院利用外国政府贷款及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利用世行贷款项目前期工作取
得实质性进展。切实做好进口设备免税和外资项目使用国产设备的退税工作,为企业
争取抵免税2.5亿元。 积极促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加强农产品进口的规范管理,全
年共争取棉花进口配额3.37万吨,为金乡蔬菜批发市场争取中央和省预算内专项资金
440万元。
搞好对外经济合作结对帮扶,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强横向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
开展与淮海经济区、陇海兰新经济区等区域经济组织的联合协作,重视支援新疆喀什、
重庆忠县、三峡库区和帮扶巨野工作,获得省发改委对口支援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积
极组织参加“西洽会”、“喀交会”、“三峡库区洽谈会”等各类经贸活动,签订一
批投资协议与合同。 切实做好3个省级欠发达县的结对帮扶工作,协调达成一批帮扶
项目。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筹备全市科学发展观现场观摩会,组织项目建设督导检查
等活动,对2006年度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考核。顺利完成了机关包村
和包企业年度工作目标。
大力推进和谐济宁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把发展社会事业放在更加重要的位
置,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切实关注民生问题,认真解决群众最关心的突出问题,
支持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就业。促进教育事业发展,为济宁高级技工学校、汶上及微
山职教中心实训楼等项目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和国债资金550万元。 完善卫生服务体
系, 申请农村卫生设施建设项目21个,争取国家和省专项资金516万元;争取县级计
划生育服务站项目1个, 中央及省补助资金236万元。 加强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申报
“三孔”国家遗产地保护、汶上县博物馆改造等项目,争取国家扶持资金1265万元。
上报了微山湖铁道游击队等红色旅游项目, 争取2008年中央预算内资金468万元。积
极做好压煤村庄搬迁工作,全市共有44个村、1个镇政府驻地和1个国营农场列入省搬
迁计划,涉及5.5万人,解放煤炭储量2.3亿吨,目前4个村庄已开工建设,5个村庄已
签订补偿合同。
丰富调控手段,完善目标保障机制。健全信息服务体系,加强各类信息载体建设,及
时印发《发展改革动态》、《呈阅件》、《信息与决策》、《信息与经济》等刊物,
为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掌握情况和指导工作提供决策依据。配合市纪委监察局对
全市重点项目建设环境检查督导,对企业反映强烈的影响发展环境的问题,及时向联
系重点项目的市级领导、各县市区及有关部门反馈,跟踪督促落实。抓好审批中心窗
口建设,按时办结率100%,群众满意率100%。工程项目咨询成效显著,12个县市区
均已成立了工程咨询分院,共编制完成各类项目咨询评估报告67个、总投资25亿元。
电子政务信息网络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成为首批实施省发改委信息管理系统建设项目
的地市之一。加强了对县市区发展改革局的工作指导,初步构建起上下联动、密切协
作、共同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出谋献策的新机制。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构建和谐高效机关】 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着力打造“一
流的精神状态、一流的战略思维、一流的工作业绩、一流的服务水平、一流的执行能
力”,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一是加强政治理论、业务知识
和法律法规的学习。围绕创建“学习型机关”,完善了正常的机关和党组理论学习中
心组制度。抓好政治理论学习、业务知识学习、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在编制规划、
研究政策、审批项目方面,坚持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积极转变学风,坚持理论联系
实际,做到学以致用。二是积极参加争创服务名牌活动。深化党员先进性教育,签订
了党员承诺书,扎实开展“作风建设年”和“优化发展环境《二十条》落实年”等主
题活动。进一步更新观念,转变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出台了《细化量化 标准》。创建“致新谋远”服务品牌活动,列入全市十佳服务品牌
候选。三是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以落实责任制和加强教育监督为工
作重点,强化反腐倡廉的工作措施,突出抓好教育,完善制度,强化监督检查,营造
风正气顺团结和谐氛围。 层层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3月份在全委开展了
“党风廉政教育月”活动,组织机关人员集中学习各级纪委全委会精神。四是切实注
重干部的培养选拔。积极鼓励支持干部参加多种形式的培训班,严格执行《公务员法》
和《干部任用条例》,提拔、调整了一批干部,使之走向更加重要的工作岗位。调动
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按照新的“三定方案”,顺利完成机构改革,服务业办公室迅
速启动,各项工作进展有序。五是领导班子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认真贯彻民主集中
制原则,按照市委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建设的要求,加强制
度建设,完善运作机制,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科学决策,重大决策集体研究、集思广益,
不断增强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六是大力推行政务公开,积极组织参加“万名代
表评机关”和“民主评议行风”双评活动,并被评为好单位。对年初确定的主要任务、
重点工作进行分解细化,切实加强行政效能监察。
(尤 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