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8&A=5&rec=124&run=13

济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 是1992年5月经省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级
高新区。全区规划面积169平方公里,总人口15万。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作为市委、
市政府派出机构在区内全面行使管辖权。管委会下设党政办公室、经济发展局、市政
建设管理局、社会事业发展局、人事劳动保障处、政法信访工作处、发展策划处、科
技与知识产权处、工会、团工委、妇工委11个部门和投资促进局、创业服务中心、投
资促进一处、投资促进二处、投资促进三处、财务集中支付中心、土地储备中心、园
区管理中心(外商服务中心)、市政工程处、质监造价站10个事业单位,辖光河、柳
行两个街道办事处,黄屯、王因两个镇。区内建有国家级创业中心、国家火炬计划生
物技术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工程机械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纺织新材料基地、
国家级留学生创业园、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级软件产业园,是ISO14001环境
管理体系认证园区。
2007年,高新区按照“一切工作具体化”的要求,紧紧围绕“六个定位”,加快推进
以经济工作“6+6” 工业园、城市建设“2367”工程、社会事业为民办好10件实事为
重点的发展工作,解放思想,创新机制,自我加压,不断进取,在招商引资、产业发
展、园区建设、环境优化、自主创新、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经济社
会发展呈现增长加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后劲增强、民生改善的良好局面,超额
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各项任务目标,为高新区实现发展新跨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全年完成技工贸总收入523.65亿元,同比增长33.4%;规模工业总产值317亿元,增长
33.5%;地区生产总值162.36亿元,增长31.6%;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57.78亿元,占规
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9.7%; 实现财政总收入17.83亿元,增长30.1%,一般预算
收入8.36亿元,增长30.08%;固定资产投资41亿元,增长30.1%;实际利用外资1亿零
92万美元,增长42.7%;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6.4%。
【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项目建设加快推进】 高新区始终把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放在
总揽经济工作全局的核心位置,全力抓好主导产业龙头企业专业招商、上下游产业链
招商、优势企业重组招商和重点企业以商招商,认真制定招商专案,精心组织招商活
动,准确把握宏观调控形势,找准工作切入点,成功引进一批“国家鼓励、市场看好、
集群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在招商引资的总量、规模和层次上均实现新的突破。
2007年共洽谈项目200余个,正式签定合同50多项,合同外资3.5亿美元,内资50多亿
元,其中投资额合计在1—23亿元的20余个高大外项目实现签约并实施前期准备工作。
其中,小松工业园、小松行走系统和小松精密铸造是小松集团除日本本土以外对外投
资最大的项目, 小松集团并将以这三个项目作为平台,联合11家日本公司以3亿美元
的总投资规模,共同在高新区打造世界级工程机械产业基地;吉利汽车零部件基地项
目是2007年全省第三、全市最大内资项目,计划实施5个主导产品的开发生产,在3年
内将形成年销售收入86.35亿元、 利税13亿元的规模效益,其中得到国家科技部扶持
的欧5型乘用车柴油发动机项目,各项开工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并于2008年3月中旬
动工兴建。
【企业发展健康推进 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主导产业、骨干企业是高新区经济
增长的重要基础。全区坚持扶优扶强的工作方针,不断加大对主导产业、骨干企业的
扶持力度。在政策上出台《鼓励企业投资创新发展的暂行规定》,帮助企业打破瓶颈
制约,加快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在硬件设施上不断完善配套建设,及时满足企业发展
需求;在服务手段上,加强与企业沟通和信息共享,积极构筑银企合作、技术交流等
平台,严格实行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负责制、重点项目包保责任制、项目
代办制等制度,千方百计培育项目,扶持企业做大做强。2007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
企业达到181家,其中产值过亿元的40家。
全面建设创新型科技园区,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区高新技术企
业达到138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4家。60家企业设立了研发机构,3个国家级企业技
术中心和1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10个高新技术研发项目入
选全市年度重大科技项目,10个重点科技项目获省市扶持资金729万元,4个创新项目
获市170万元科技重大立项支持。 以德源纱厂为载体研发成功和应用成熟的紧密纺技
术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攀上国内纺织行业自主创新的最高峰;正和电子研制的
高精密元器件,以其优越性能成为我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组成部分。创
业中心先后被批准为“高新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全省“服务业发展引导资
金扶持项目”和全省首家省市共建留学人员创业园。
【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展开〓城乡面貌发生新的变化】 坚持把城市建设作为促进经
济发展、优化发展环境、改善人民生活条件的一项重要举措,致力于提高城市承载能
力和完善城市配套服务,大力实施城市建设“2367”工程。坚持规划先行。先后编制
完成了《杨桥绿地标志性地段景观规划》、《王因、黄屯控制性详细规划》、《济宁
高新区外商服务中心规划》等专业规划15项,为全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编制修建性详细
规划提供了依据。加强道路建设和绿化、美化、亮化。建设完成琵琶山路北延高新区
段、诗仙路西延段、太行山路、松花江路、同济科技园南路、西浦路等主要干道,共
计4.53公里, 完成“村村通”工程20.44公里,区内基本形成以“19纵19横”为主,
工业园区、生活居住区、服务区规划有序的布局框架。配合道路建设和主要街景整治,
对日东高速济宁东连接线、 新327国道府河两侧、崇文大道、东外环路交叉口等进行
高标准、立体式绿化,绿化面积25.6万平方米。立交桥的护栏及照明工程,各主要路
段的路灯安装和配电柜改造,以及蓼沟河桥两侧的景观灯安装等项工程均顺利完成。
集中抓好城市拆迁。 结合实施琵琶山路北延拆迁、新村拆迁等7项重点拆迁工程,集
中攻克一批难事、 硬事,全年完成拆迁面积10.66万平方米,并开发建设安居小区、
卞厂小区、小店新村、柳行新村等项旧村改造工程,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实施大范
围的市政公益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新建移动公厕8座,新建垃圾站2座,设计安装大
型垃圾箱10个、果皮箱800个,在居民小区敷设了6处健身配套设施;在重点区域规划
杨桥绿地、 香港大厦南片区、府河公园等3处大型休闲及商务设施,高档商务区和外
商服务中心相继启动建设。 配合6个新建工业园区的施工及重点在建项目的推进,相
关的道路、水、电、通信等配套设施也均同步或超前进行规划建设,及时满足了项目
的落地。
【区域民生水平显著提高〓新农村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 按照统筹城
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总目标,高度关注民生,全力推进新
农村建设和社会事业快速协调发展。镇办经济加速发展。四镇办抢抓机遇,更新观念,
集中精力培植骨干企业,下力气引进项目,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和三产服务业,努力拓
宽农民增产增收的渠道,推动镇办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持续快速增长,辖区农民人
均纯收入达到5987元。 全面落实为民十件实事。 劳动就业、合作医疗、校舍改造、
“一新两改”、社会救助、生活保障等项民生工程均顺利完成,其中新型农村合作医
疗在全市率先引入“政企合管” 机制,参保率达到95.6%。“平安高新区”建设取得
新进展。把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和推进平安建设作为社会稳定的重大举措摆在突出位置,
狠抓信访、治安、安全生产三项重点,先后建立健全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严打
整治斗争工作机制、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安全生产管理机制、综治专项工作机制等,
促进平安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通过健全信访长效管理和“责任追究”机制,完善预
案的制定实施,积极化解遗留信访积案,辖区内到市来区上访次数较往年同期下降了
34%和36%,处结率达到98%以上。
【生态建设与保护迈出坚实步伐 科学发展落实有力】 按照“管住排放总量、严控污
染总量、腾出环境容量、用好资源容量”的工作思想,编制了《济宁高新区“十一五”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实施方案》,将总量目标细化分解,确定49家大气、污染物
排放重点企业。 采用BOT方式,新建日处理2万吨的污水处理厂1座,全区集中污水处
理能力达到每天6万吨, 基本解决高新区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不足问题。重点加强对
空气和水污染的综合治理,出台《高新区城市污水排放管理办法》,建立起对排污企
业的收费管理机制,对纳入城市污水处理管网的30家工业企业强化末端控制,确保达
标排放。建立健全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力、运转高效的环境执法体系,充分
发挥环保、公安、建设等部门联动优势,对擅自停运治污设施、超标排污、偷排偷放
的企业依法从严查处。
【机关服务效能进一步加强〓发展建设环境全面优化】 严格按照《济宁市创新发展
环境20条规定》,积极倡树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和谐型机关,努力打造“政策
优、环境美、服务好、效率高”的新型产业园区。在管委机关深入开展了树“四型机
关”、立“五种风气”、创“一流业绩”主题实践活动,着力解决影响机关形象的突
出问题,进一步改进了机关作风、提升了工作效能、提高了执政能力和服务水平,受
到广大企业和群众的好评。通过建立办公自动化0A系统和设立阳光服务台、企业呼声
在线、供求信息发布、企业来文通报等栏目,增强了行政工作协同和沟通能力,办事
效率和透明度得到提高,监督落实手段得以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