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济宁市委员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8&A=4&rec=9&run=13

·综 述·

2006年,中共济宁市委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国家
宏观调控政策,在解放思想中推进干事创业,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加快发展,在历届班
子打下的良好基础上,实现了“十一五”发展的良好开局。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增长,
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生活继续改善,社会政治更加和谐稳定,党的建设、精
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市上下呈现出人心思上、政通人和、风清
气正、创新发展的良好局面。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着眼于
推动济宁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组织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重大课题大
调研、科学发展大观摩、重点工作大推动和以“解放思想,加快发展”为主题的“三
学三创”教育活动,在进一步解放思想、达成共识、集中方方面面智慧的基础上,以
与时俱进的精神确立了济宁今后一个时期新的总体发展布局。工作中坚持抓重点、抓
关键、 抓突破、 抓落实, 经济社会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市GDP达到
1456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地方财政收入81.5亿元,增长23.3%;规模以上固定资
产投资完成491.2亿元,增长17.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07亿元,增长27.2%;实际
直接利用外资3.58亿美元,增长44.5%;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9.6亿元,增长16.3
%; 农民人均纯收入4590元, 增长11.2%;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96元,增长
11.7%。
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围绕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貌、倡树新风尚、培育新农民、完
善新机制“五新目标” , 实施“十大重点工程” , 建立“六项工作机制”,落实
“321” 示范计划,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五大产业体系向纵深推进,全年粮食总产
376.3万吨、增长7.5%,林牧渔业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8.5%,新增规模以上龙头
企业136家。“水电气路医学”建设力度加大,自来水村庄普及率达到88.1%,1518个
村启动实施了“一池三改” ,96.5%的村实现了村村通油路。新型合作医疗试点范围
扩大到所有县市区,全市农民参合率达到87.8%。
工业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突出抓好一批支柱产业、一批骨干企业、一批知名品牌,
加快构建以高新技术为主导,以煤化工、机械制造、生物技术、医药食品、纺织服装
五大产业集群为支撑的新型工业化体系。五大产业集群增势迅猛,主营业务收入占规
模以上工业比重达50.6%。 下大气力抓开放抓招商,大力调整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完
成出口额15亿美元、增长30%。强化自主创新,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90家,其中国家级
6家、 省级19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25.6%,比年初提
高3.23个百分点。成功举办了第七届中国专利高新技术产品博览会。民营经济总资产
达到1000亿元, 8家企业进入全省民营企业百强, 民营经济上缴税金79亿元、 增长
40.1%。
服务业发展开始提速。发挥济宁优势,打好孔子牌,做活运河文章,集中突破旅游业、
文化产业、现代物流业三大重点。旅游业重点建设孔孟文化、运河文化、水浒文化、
宗教文化及微山湖生态休闲文化五大景区,全市接待游客1481.8万人次,旅游社会收
入100.6亿元。 加快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市图书馆新馆、运河音乐厅、运河大剧
院、体育中心、新闻大厦、中华文化标志城等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孔子文化节期间,
成功举办了首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教育奖”颁奖盛典、“两岸孔子文化交流周”
和“同根一脉,两岸祭孔”等系列活动。规划建设一批现代物流园区、配送中心,培
植引进一批大型物流集团, 抓住京杭大运河改造扩能和南水北调的机遇, 倾力打造
“运河物流”品牌。
城市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确定了新一轮城市发展战略定位,确立了“东拓、西跨、南
联、北延”的发展布局和“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水城风貌、生态宜居城市”的定位,
逐步打造济宁滨湖抱河、河湖一体、碧水灵动的独特风貌。军民合用济宁机场正在加
紧建设,河湖水系整治改造示范段工程全面展开,古运河改造全面铺开,市区新增绿
化面积58.16万平方米。 组织规划论证市区新外环、沿运河和微山湖西岸贯通南北的
滨湖大道、全市旅游快速干道体系,在更大范围内拉开济宁市区的道路框架。
县域经济发展呈现良好势头。加快实施促强扶弱带中间战略,制定出台了《关于扶持
经济欠发达县加快发展的意见》和《关于欠发达县经济社会发展年度综合考核工作意
见》 ,加大对欠发达县帮扶力度。县市区规模以上工业利税、利润分别增长33.5%、
33.2%, 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0.9和9.1个百分点。6个财政困难县完成地方财政收入,
占全市、县级地方财政收入比重均有所提高。邹城和兖州进入全国百强县行列,分别
列22位和48位。
生态市建设步伐加快。把节能降耗主要预期目标纳入统计指标体系,集中在煤炭、电
力等6个重点耗能行业和100家重点耗能企业推广一批节能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全市
万元GDP能耗和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均下降4%。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培植出
菱花、雪花等10家循环经济先导示范企业。实施“蓝天碧水计划”,城区污水处理率
达到95%以上,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5%以上。集中开展采煤塌陷地治理会战。加
大南水北调水污染防治力度,加强各类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建设管理,南四湖人工湿地
面积扩大到4万亩。
【以解决民生问题为出发点 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重,把
维护群众利益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和归宿,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
做好事,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一是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新
进展。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开辟多种渠道促进充分就业,全市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
8.5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加大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力度,继续做到“两个
确保”,搞好“三条保障线”衔接,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应助尽助。二是平
安济宁建设扎实推进。建立了县乡村三级排查调处网络,开通群众来信“绿色邮政”,
全面推行网格化巡防工程和社区防范、治安承包责任制、军警民联防和保安进村等措
施,完善鲁苏边界微山湖地区长期稳定协作机制,取得明显成效。三是各项社会事业
全面进步。出台了《关于实施教育优先战略加快建设教育强市的决定》,济宁学院申
报成功。 确定为教师办的八件实事正在逐步落实,已有6个县市区将教师工资纳入县
级财政预算。四是文明创建活动成效明显。深入开展“十大行动”,“文明济宁”建
设呈现出城乡联动、全面参与、深入发展的良好局面,被授予全省“创建文明城市工
作先进城市” 。 探索“文明小康村”、“文明生态村”等新的文明创建形式,农村
“文明一条街”在全面普及的基础上不断巩固成果。
【以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 全面推进党的建设】 以加强先进性建设和
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不断增强各级领
导干部的决策力、理解力、执行力和创造力。一是深入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始终把
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作为重大政治任务, 分三批在近2万个基层党组织、42万名党员
中,扎实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探索建立保持党员和基层组织先进性
的长效机制, 全市98%以上的党员填写了党员承诺书,涌现出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等
一批先进典型。二是大力加强班子队伍和基层组织建设。市县乡三级党委换届稳妥进
行,各级领导班子素质结构进一步优化、整体功能进一步提升。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
革,落实大规模培训干部的任务,抓好“四百人才工程”,制定出台了《关于建立和
完善全市党政机关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综合考核体系的实施意见》。深入开展“三级
联创”活动和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活动,选派万名机关干部蹲点包村,基层组织建设
进一步加强。三是坚持不懈抓好反腐倡廉工作。大力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进社区、
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六进”活动,在市直机关推行国库集中支付、会
计集中核算改革, 148个单位纳入中心实行集中支付与核算。出台《济宁市创新发展
环境二十条规定》,以优良的环境保证和促进又好又快发展。
(市委办公室)

·办公室工作·

【概况】 2006年,市委办公室设12个科、室、局和市委机关服务中心。分别是综合
一科、综合二科、秘书一科、秘书二科,信息科、保卫科、人事科、行政科、市委督
促检查室、老干部科、市委机要局、市委保密委员会办公室(市政府保密局)。市委
办公室行政编制58名, 工勤人员6名。市委机关服务中心为全额事业单位,未定编。
市委办公室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
会一系列战略思想,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和总体部署,积极创新服务理念,切实强
化参政职能,努力搞好事务管理和综合协调,全面加强自身建设,为市委工作的正常、
有序、高效运转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年来,共起草和参与起草市委领导讲话、工作报
告等综合文稿496份,完成向中央和省领导及外省市考察团的汇报材料、情况介绍116
份, 为市委领导提供综合性分析材料89份;审核市委、市委办公室文件380份;主办
省委、省委办公厅文件90份;收发中央、省、市委文件2万余份;编发信息862期4640
条; 开展决策督查活动28次,办理中央和省、市领导批示件350件,市政协委员提案
44件;收发办理明密电报2335份;编发《济办通报》43期、《参阅》14期、《工作情
况交流》 8期、《督查专报》及《督查专报(特刊)》72期、《县市区主要经济指标
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通报》 8期、《市委常委会议纪要》65期。会务服务、值班、接
待、机要、保密、人事管理、党的建设、老干部管理、行政管理、后勤服务、安全保
卫、车辆管理等各项工作都有了新的进步。
【主要领导对办公室工作越来越重视】 7月22日,孙守刚书记专门到办公室看望科级
以上干部,在听取办公室工作情况汇报后,孙书记充分肯定办公室“是一个高效运转、
热情服务、具有良好形象的机关”,同时,就进一步做好办公室工作、加强办公室干
部队伍建设讲了重要意见,对广大干部职工思想、学习、工作、作风等提出殷切期望。
体现了领导对办公室工作的重视、关心和关爱,同志们坚定了做好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各科室对照先进找差距,围绕增强工作的主动性、超前性、创造性,细化了高点定位
争创一流的工作措施,并积极付诸工作实践,为做好各项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参谋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办公室坚持以“三个服务”为宗旨,以“三个满意”为
目标,较好地发挥了参与政务、管理事务、协调服务职能。一是以文辅政能力明显增
强。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努力做好决策前、决策中、决策后各项服务,为领导提供了
带有方向性、前瞻性、借鉴性的文字材料。二是协调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按照周密、
高效、守纪的要求,发挥枢纽作用,加大协调工作力度,确保市委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三是后勤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协调运河宾馆开展了送餐服务;保证了市委机关和宿舍
区安全;保证了领导和机关安全用车。
【落实力度持续加大】 5月30日,市委书记孙守刚召集市委、市政府办公室和督查室
主要负责同志座谈,就进一步强化和改进督查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在其后多次会议
上反复强调抓落实的重要性。市委办公室根据孙书记的要求,主动工作,全年开展决
策督查28次,不断提高督查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一大批督查成果进入了领导视野、进
入了决策,一些报告市委领导作了重要批示,特别是办公室上报省委办公厅的《济宁
市站在新起点谋划新发展》的文稿,省委张高丽书记作了重要批示。拓宽督查工作领
域,先后联合市政府督查室、市优化办、市招商局等单位对优化发展环境进行了暗访,
解决了一些制约发展环境的问题。对办公室督查工作,市委非常满意,给予了充分肯
定。
【规范化建设取得新突破】 以健全工作制度、完善工作流程为切入点,狠抓了办公
室规范化建设,办公室工作的程序化、制度化、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一是优化工
作流程,确保各项工作顺畅运转。按照简洁、高效的原则,各科室对业务工作流程进
行细化梳理,制作了流程图,使每项工作流程都明确关键节点,每个节点都明确工作
时限、质量要求和责任人等要素。共建立健全公文处理、会议服务、督查、信息、接
待、机要、保密、值班、后勤管理等工作流程40多项并编印成册。二是完善各项工作
制度,规范日常管理。各科室以“零差错”为目标,建立了工作人员工作日志、过错
登记和定期通报制度,修订完善业务工作制度,做到每项工作、每个环节都有章可循、
有规可依、方便监督。三是明确岗位工作职责,严格目标考核。各项工作、各个岗位
全部做到工作内容、目标、责任“三落实”,有效解决了有人没事做、有事没人做的
问题。
【自身建设全面加强】 深入开展“三学三创”教育活动和“科室创建”活动,干部
队伍建设迈出新步伐。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完善学习制度,丰富学习内容,增强学习
实效。年内,重点学习了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理
论及市委重要会议精神,深入开展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加强作风建设,以实际行
动践行“5+2”、“白+黑”的奉献精神,形成了一心一意搞服务、满腔热情干工作的
良好氛围。加强和谐机关建设,发扬团结协调的优良传统,树立办公室工作“一盘棋”
思想,各尽其职、各负其责,互相支持、互相补台,形成了整体工作合力。一年来办
公室有22名干部得到提拔重用,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注重加强廉政建设,严格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树立了办公室廉洁、高效、团结、和谐的良好形象。
(陈妍妍)

·政研工作·

2006年,市委政策研究室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为指导,自觉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和决策部署,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积极发挥了参谋部智囊团作用。
【调研工作开创新局面】 始终把调查研究作为服务市委决策的基础性工作,开展了
全方位多层面的调研工作。在调研活动中,既关注全面性、普遍性、战略性问题,又
关注重点性、特殊性、紧迫性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形成了一批理论性和实践性
比较强的高质量调研成果,进入了市委决策。全年共组织大型调研活动15次,专题调
研13次,协助中央、省委政研室调研8次,形成各类调研报告40余份,上报《呈阅件》
11件, 市委领导作出批示8件。一是决策调研。坚持“决策前深入调查摸实情,决策
中形成预案出主意,决策后反馈信息促落实”的思路,始终把调研成果进入领导决策
作为调查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课题,积极主动
地开展调研活动,形成了《关于优化高校发展环境的调查与建议》、《关于理顺市区
城市管理体制的建议》、《大多数乡村公路无人管护问题亟需解决》、《合作共赢框
架下的城市拓展策略》、《关于济宁市投融资问题的调研》、《以资本经营打开城市
发展通道》等调研报告,市委领导都作了重要批示。市领导批示的调研报告有的在市
委主要领导的讲话中被分别吸收进去,有的在此基础上形成市委市政府文件。二是典
型经验调研。按照“抓好一个典型,总结一方面经验,推动一项工作”的思路,对全
市出现的各类先进典型及时进行总结和推广。通过对兖州市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做法的
调查,形成了《一个全国百强县的新农村建设之路》的调查报告,在中央政策研究室
的《学习与研究》上发表,省委政研室《山东农村工作》也予以刊用,起到了良好的
典型示范作用。对嘉祥县疃里镇“平安夜会”的做法进行了调查,形成了《新形势下
做好群众工作的有益探索》的调研报告,以《呈阅件》的形式呈送市委、市政府领导,
为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群众工作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三是热点难点问题调研。围绕全
市职工维权机制建设,对企业职工工资状况进行了一次集中调研,起草了《关注企业
职工工资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的调查报告,提供给领导参考,并在《山东工运》上
发表。为解决全市农村信贷资金瓶颈这一难点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了《解决当
前农村信贷瓶颈的六条路子》的调查报告。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的进行了专
题调研,形成了《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建议》的调研报告。为市委谋事、决策、
破解难题,发挥了参谋助手作用。
【综合文字工作水平进一步提升】 始终把起草好市委的重要文稿作为政研室做好决
策服务的关键环节。 全年起草、参与领导讲话10份,市委文件5份,向上级领导部门
调研组的综合汇报材料10份。 代市委起草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 着力打造区域
竞争新优势》呈报省委。起草的《济宁市新农村建设创新思路突出重点》,被《山东
农村工作》刊用。起草的《关于济宁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作为市委
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会重要课题,并在读书会上进行汇报。围绕服务市委决策,特别
是配合全市开展的解放思想大讨论和“三学三创”教育活动,起草了一批有份量的理
论文章。撰写了《大力营造改革发展良好环境》、《反对坐而论道》两篇特约评论员
文章,刊发在《济宁日报》,并参与了所有评论员文章的终审工作。牵头组织协调市
直有关部门和新闻媒体,召开了“站在新起点、解放思想、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
研讨会,起草了《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专题稿件刊发在《济宁日报》。
按照“贴近市委、服务基层、研究政策、引导舆论、交流经验、促进工作”的办刊宗
旨,承担了《济宁通讯》的编辑任务。全年共编印发行12期,刊发文稿240多篇、100
多万字,宣传图片100多幅。以《济宁通讯》为“窗口”,与全国200多个大中城市建
立了信息交流联系。在临沂召开的全国城市党刊交流会上,被评为“全国城市党刊优
秀期刊”,《济宁通讯》编辑部再次当选城市党刊常任理事。认真编发《领导参阅》,
及时向领导反映全市发展过程中的新情况、新动态、新经验,在决策信息服务方面发
挥了积极作用。
【自身建设取得新进步】 围绕创建学习型、研究型、高效型机关,以解放思想大讨
论和“三学三创”教育活动为契机,结合政研室工作实际,大力加强自身建设。一是
加强作风建设。自觉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保持了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营造
了“把工作当成学习,把学习当成乐趣,把事业当作追求”的良好风气,以良好学风
促进研究风气的改善,促进研究能力的提高,做到了“业必求精、言必责实、学必致
用、研必有成”。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创新机关工作理念,完善机关工作流程,以制
度促进规范化、高效化,激发干事创业的激情,提高了工作实效和政策研究水平。三
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室领导班子成员政治坚定,作风扎实,严谨务实,工作上讲大
局、讲奉献,团结协作,相互配合,以身作则,带头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发挥了较好
的表率作用。
(陈建新)

·组织工作·

2006年,组织部内设办公室、研究室、组织科(新型办)、干部调配科、干部科、干
部教育科、干部监督科、济宁企业干部处、干部信息科和干部信息中心(副县级)合
属办公、市委组织员办公室、济宁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中心、人才办;行政编制
46人、事业编制15人、工勤人员4人。
2006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省委组织部的具体指导下,全市各级组织部门以邓小平
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
十六大以来历次全会精神,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紧紧围绕
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集中精力抓大事,突出重点带全局,开拓创新抓落实,圆满
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顺利完成县乡党委领导班子换届调整工作】 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市委部署要求,
认真执行《干部任用条例》和换届工作有关规定,运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改
进考察方法,不断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深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严肃组织人事纪
律,大力推进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和干部交流,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圆满完
成了县(市、区)党委换届考察调整和乡镇党委换届工作,对部分市直部门和县(市、
区)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充实,对部分新建单位和缺职的领导班子进行了选拔配备,
各级领导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 整体素质明显增强。全年共调整市管干部513人,其
中提拔163人, 重用83人。新提拔任职的干部中,40岁以下的26人,全日制大学文化
程度的45人,研究生学历的22人,女干部15人,党外干部7人。
【干部培训工作取得新进展】 深入学习贯彻《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
扎实推进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充分发挥党校主阵地的作用,积极整合培训资源,以
学习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主要内容,精心组织好主体班次培训,重点抓好对
新任县级领导干部和优秀中青年干部的教育培训。会同有关部门举办了文化名市专题
培训班、党外中青班、企业领导干部培训班等专题培训班。2006年,全市共培训各级
各类干部16.5万多人次; 选调32类45期142名学员参加了省委党校和省级以上培训机
构的培训。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干部监督力度进一步加大】 以贯彻实施《公务员法》为重点,
加强政策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培训,积极稳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标准条件,
严格审查把关,圆满完成了市直党群系统公务员登记工作。按照“三个体系”建设的
要求, 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对年度考核办法进行了修订完善。积极推进乡镇
(街道)党政正职“一人兼”试点工作,结合乡镇党委换届,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
全市有14个乡镇(街道)实行了党政正职“一人兼”。结合党委领导班子换届,进一
步加大了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的力度。坚持对县(市、区)及部分市直部门研究
干部任免情况进行严格审核把关。 做好“12380”电话举报和来信来访处理,全年共
受理来信186封,来电600人次。认真落实干部诫勉、函询、谈话、打招呼等制度。加
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力度,将审计对象延伸到任职时间较长的县(市、区)委书
记、县(市、区)长和所有市管干部。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水平和党员队伍素质有了新提高】 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进一步深化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积极推进基层党组织设置创新、无职党
员设岗定责等农村党建“1+X” 制度体系建设,重点对基层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村级
党组织活动内容、村级转移支付、农村基层干部补贴报酬、党费收缴管理等进行了规
范,对转移支付的村级资金普遍实行了乡级管理、村级使用、审核报销的做法。大力
实施科技知识培训“十、百、万”工程、“百万农民培训工程”和“一村一名大学生”
计划。继续深入开展部门包村、干部驻村、结对帮扶新农村建设工作。包村部门和驻
村干部帮助整顿软弱涣散村级班子116个,为包驻村引进各类项目322个,新建或改造
村“两委” 办公场所466间、校舍2270间。继续抓好新型经济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党
组织组建力度进一步加大。 2006年,在全市新型经济社会组织中新建党组织238个,
从业50人以上和从业100人以上的非公有制企业有党员的比例分别达到93%和89%。 大
力实施新型经济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先锋工程”,积极推进党建工作创新,进一步建
立健全了新型经济社会组织党建人才培养、 党组织活动保障激励、 永葆党员先进性
“三个机制”。积极推进社区党建“网格化”管理试点和县(市、区)直部门工作进
社区申报准入制度,建立健全了社区基层组织机构网、党建工作机制网、党员教育服
务网和便民利民服务网。国有企业、高等院校、机关等领域党的建设也取得新进展。
【为各类人才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人才工作的宏观管理。
组织开展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等人才专题调研活动。着眼
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抓好各类人才的培养、选拔和表彰工作。建立了包括
国务院特贴人员、突出贡献专家、科技功臣、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和具有正高职称或博
士学位人员在内的468人的高层次人才库。选拔59名“百名MBA人才”到北京理工大学
进行了集中培训。扩大增强“百名人才”创业园的服务功能,截至2006年底,已有20
多名“百名人才”学员入园创业或参股创业,入园项目达到18个。重视抓好人才工作
的宣传,在《济宁日报》和济宁电视台开办了“首席技师风采”和“专家风采”栏目,
进一步营造了人才工作的良好环境。
【组织部门自身建设有了新提高】 认真贯彻落实中组部提出的“标准更高、要求更
严、效果更好”的要求,围绕“搞好理论武装,加强能力建设,树立良好形象”这一
主题,以开展文化建设、能力建设、制度建设等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在全体组工干
部中深入开展了“心中有党、和党一心、让党放心”主题教育和“三学三创”教育活
动,部机关干部整体素质、业务能力、精神面貌、工作作风有了新的增强和改进。组
织部门党建理论研究、调研信息、干部调配、干部档案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朱险峰)

·宣传工作·

【概况】 中共济宁市委宣传部设办公室、干部科、调研科、宣传教育科、新闻出版
科、 文艺科、理论与党员教育科、企业宣传科8个职能科室,内设市精神文明建设委
员会办公室、 市委对外宣传办公室(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市互联网信息研究中心
(市互联网管理办公室);行政编制33人、事业编制8人、工勤编制4人。2006年,全
市宣传思想战线在市委正确领导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
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宣传思想工作主题突出、基调鲜明、引导有力,有突破、
有提高、有亮点,为实现“十一五”良好开局,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构建和
谐济宁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思想保证。
【理论武装工作扎实推进 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一步普及】 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等为首要任务,推动理
论武装工作向深度广度拓展。认真做好市委理论中心组的学习计划、安排、协调和服
务工作,围绕5个学习专题,配合有关部门举办市委理论报告会和读书会8次。进一步
加大全市县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督导检查和考核奖惩力度,对学习情况进行全面检
查考核。 邹城市委等5个理论学习中心组获省先进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充分利用理
论工作实践基地、基层党校和党员活动室等阵地,开展党课集中教育活动和理论下基
层活动。 全市各级开展宣讲活动800余场次,受教育面达40万人次。精心组织开展了
党员教育工作先进评选活动,54个单位和个人受省委宣传部表彰。认真做好《江泽民
文选》的学习宣传和发行,开展了第16届全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比活动,评出73
项成果,举办了以“科学发展中的你我他”为主题的全市第三届社科普及周活动,推
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读本》等一批理论成果。在省委宣传部、省高校工委、省
社科联组织的纪念建党8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知识竞赛中,济宁市获组织奖。
【舆论引导正确有力 又好又快发展的氛围进一步形成】 全力做好重大活动、重要会
议及重大节庆日的宣传报道。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精心组织开展了落实科学发
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加强宏观调控政策、建设社会
主义新农村、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县域经济、节能降耗、先进性教育,以及学习
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市十届十一次全委会议精神、科学发展看济宁等主题宣传,
做到全方位、多体裁、系列化,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舆论支
持。积极参与并牵头开展了站在新起点实现新发展大讨论和解放思想加快发展“三学
三创”主题宣传,推出了《解放思想是永恒的主题》等5篇系列评论员文章,制作了6
期专题访谈,策划设计10个专题,分系列组织专版专栏进行集中宣传,推动兴起新一
轮的思想解放热潮。组织开展“走进长三角”异地新闻采访活动,集中报道了苏浙沪
先进地区改革创新经验,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积极反映全市发展的新思路新亮点,
加强对上宣传报道。在省以上主要媒体刊播重点稿件1000多件,呈现出数量多、份量
重、影响大的特点。济宁人民广播电台获省电台集体记者一等奖,荣获11连冠称号,
济宁电视台获全省电视新闻宣传先进集体一等奖。严格新闻宣传宏观管理,建立健全
了“两会一评”等制度,确保了舆论导向把握平稳、健康向上。加强和改进突发性事
件新闻报道,对热点难点问题加强研究分析,提前应对,及时化解,维护了社会稳定。
【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深化 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弘扬】 部署开展“回顾‘十五’辉
煌成就、展望‘十一五’美好前景”主题教育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宣传教育活动,纪念建党8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以及《公民道德
建设实施纲要》颁布实施五周年和第四个公民道德建设宣传日活动,主题鲜明、形式
多样,声势大、效果好。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开展了以“知荣辱、树新风,文
明在济宁”为主题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举办了演讲比赛,全面推进“八荣八
耻”社会主义荣辱观进机关、进企业、进单位、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家庭,
知荣辱、树新风、讲正气、促和谐的文明道德风尚正在全市形成。开展了全市第三届
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奖暨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评选活动。未成年人思想道
德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和改进,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
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形成。组织开展了青
少年“红色之旅”活动,考察确定了第二批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立了以离退休
老同志为主体的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报告团,在市区学校巡回宣讲,收到很好效果。
进一步改进和规范典型宣传,精心设计了以深度报道为主,以评论、图片及相关链接
报道为辅的报道模式,增强了典型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全市推出了社会主义新
农村建设、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和“三学三创”等先进典型24个。积极向中宣部、省
委宣传部推荐,李目辉舍己救人的英雄事迹在中央电视台《共同关注》、人民日报等
媒体宣传推出,胡桂花下岗再创业的事迹、兖州市和兖州市小马青村新农村建设的经
验先后被省委宣传部确定为重大典型。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院长武广华被评为首届感
动山东十佳人物。少年英雄李目辉入选“感动山东2006年度人物”,其事迹报告会在
省举行。继续深入开展“五重一创”活动和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命名表彰了28家全
市首批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认真参与省企业文化创新成果评选活动,济宁市获组
织奖。兖矿集团和邹县电厂等10家企业获省先进单位称号,数量居全省前列。
【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深入推进 全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
以“文明济宁”建设为牵动,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单位等创建活
动为载体,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现代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城乡面貌和社会环境日益改
善。巩固农村“文明一条街”创建成果,在全市农村广泛开展文明小康村、文明生态
村创建活动,提出了“五化、五通、五有”的创建内容和近远期目标,制定了《济宁
市文明小康村文明生态村考核验收办法》,实行市文明委成员单位联系县市区责任制,
创建活动稳步健康发展。开展国道、省道及沿线乡镇、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和文明创建
工作,促进农村文明创建工作连片开展。加强文明社区建设,开展科教、文体、法律、
卫生“四进社区”活动。开展文明规范化市场、文明诚信企业、绿色文明社区、文明
公交线路等文明行业创建活动,交通、航运、公路、税务系统的文明行业创建工作在
全省成绩突出。强化对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机关的动态管理,全市新增市级文
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社区114个,总数为806个;新增省级文明单位、文明村镇、
文明机关、 文明社区60个,总数为268个,数量居全省前列。“行风热线”节目已开
办七年,年初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行风热线”工作的意见》和《“行风热线”
工作考核办法》,市纠风办参与组织,“上线”单位由原来的33家增加到48家,节目
质量明显提高,更好地服务了群众。
【文化活动精彩纷呈 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 积极组织参加2006山东(国际)文化产
业博览会,展演、展览、展示都取得较好成绩,济宁市承担的开幕式演出节目、“孔
子文化与文化产业高层论坛”、“孔子像回家乡”、闭幕式等,组委会给予了充分肯
定; 招商效果显著,签约文化项目8个,合同投资总额10.77亿元。认真落实文化名
市建设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举办“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名市”专题培训班,起
草了《济宁市“十一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作为文化名市建设重
点工程之一的报业大厦已经开工建设。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投资3000多
万元的新华物流二期当年建成当年投入使用。 整合全市文化资源, 制定了《2006—
2008年全市重点文艺作品创作生产规划》,规划了一批体现时代精神、健康向上、具
有地域特色的重点文艺作品,戏剧《媳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电视剧《强制执行》、
《孝子闵子骞》、《福星临门》拍摄完成。市杂技团参加了意大利国际艺术节杂技比
赛,参赛的五个节目分获一个剧目奖、两个金奖、两个铜奖;在“文华奖”全国青少
年杂技比赛中,《圣地情韵—舞中幡》等三个节目全部获奖。在全市开展了“文明济
宁歌唱家乡”新创歌曲征集活动。群众文化活动更加活跃,举办了第九届农民文化艺
术节、文化广场演出、公益电影放映、“四进社区”、“百团进村”和“知识工程”
等文化活动,运河文化广场连续五年获省十佳文化广场。“三下乡”活动进一步向常
下乡、常在乡转变,全年送图书38万多册,送戏6400余场,送电影3600场,培训农民
25万人次, 诊治9万多人次,“三下乡”工作在省里作了典型发言。加大文化市场监
管力度,开展反盗版百日行动和网吧检查活动,净化了文化市场。初步建立文化产业
统计指标体系,文化产业统计工作得到加强。强化民间文化保护,孔孟之乡梁祝传说、
祭孔乐舞、鲁西南鼓吹乐成为全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19个项目进入省第一批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数量居全省第二。
【对外宣传不断改进 对外影响进一步扩大】 在央视新闻频道、 一套、二套进行了
“孔孟之乡、运河之都、中国济宁”城市形象宣传。策划制作了《建设文化名市》画
册、光盘等外宣品。成功举办孔子文化节北京新闻发布会,70家省以上媒体参加了孔
子文化节,对外发稿6000余篇(条)。中央电视台、台湾中天电视台对“同根一脉”
祭孔活动进行了现场直播,十大网站对孔子文化节开幕式、两岸祭孔活动进行了视频
直播,有力地宣传了济宁。加强与海外媒体合作,组织外事宣传报道40余次,对外供
稿1万余件。 参与赴香港、广州、温州等地招商活动的异地宣传,协助开展了中华文
化标志城创意方案征集活动。积极推进新闻发布工作,建立新闻发布会制度,举办了
全市新闻发言人培训班,全年举行关于国民经济运行、环保工作等新闻发布会16次。
【注重互联网管理应用 网上舆论引导进一步加强】 成立了全市网络宣传管理工作协
调指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在全省第一家设立“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网站”,
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互联网管理工作的意见》。加强网络宣传管理和评论引导工
作,组建网上评论员队伍,举办全市网络评论员培训班,提高应对网络各种复杂问题
的本领。密切关注网上舆情,积极做好清理整治违规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登载工作,
及时封堵和删除各类有害信息、垃圾信息,净化了网络环境。加大了互联网新闻宣传
力度,在新华网、人民网等中央10家主要新闻网站和新浪、搜狐等综合门户网站发稿
9000多件。成功举办了2006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网络宣传报道、济宁形象大使大赛活
动、“相约文博会—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济宁采访活动,全国48家知名网站80多位
记者前来采访,扩大了济宁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王 磊 张 猛)

·统战工作·

【概况】 中共济宁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部内设办公室、党派工商科、研究室、干部科、
民族宗教科5个职能科室, 代管济宁市海外联谊会办公室。2006年,全市统战工作以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学习贯彻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精
神为动力,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统战工作全局,积极投身全市上下开展的解放思想大讨
论和“三学三创”活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优势、开拓创新,认真做好统一
战线各方面的工作,为全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作出了积极贡
献。被评为“2006年度全市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工作先进集体”、“全市理论教育
工作先进单位”、“2006国际孔子文化节承办单位履行职责优秀单位”。2006年12月
被省委统战部、省人事厅授予“全省统战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取得新突破】 支持和推动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
人士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开展调查研究、参政议政、建言献策。重点围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以及能源、
环境、就业、分配等热点、难点问题深入调研,提出一系列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市
民盟、市民建、市九三学社、市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以团体和个人名义提交提案、议
案174件, 绝大部分被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采纳。2006年,全市各级统战部门和统
一战线各界成员共介绍引进投资项目240个,已实施项目57个,实际到位资金3.835亿
元。其中外资及台港澳项目87个,实际到位资金1.05亿元;外地(国内)投资项目47
个,实际到位资金2.785亿元。
【民主党派、 工商联和党外干部工作取得新进展】 调研起草了济宁市贯彻《中共中
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 (中发
[2005] 5号文件)和省委实施意见(鲁发[2005]33号文件)的落实意见。2006年12
月29日,市委以济发[2006]30号文件印发了《中共济宁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
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支持民主党派进一步加强自身
建设,协助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做好换届的各项筹备工作。分别召开了市级民主党派、
全市工商联换届工作会议,传达上级文件精神,部署换届任务。积极筹措资金10余万
元,对党派机关大楼进行了全面维修。召开了高规格的民主协商会、情况通报会和征
求意见座谈会。 市委召开了4次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守刚等市领导参加
的民主协商会、情况通报会和征求意见座谈会。加大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力度,加强党
外后备干部队伍建设。2006年7月,市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在全市公开考选7名副县级非
中共党员领导干部和10名副县级年轻干部,市委统战部抽调人员进行全程参与。党外
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继续被列入市委党校主体培训班次, 累计培训学员达400余人次。
调整充实了70人的党外知识分子联络员队伍, 推荐了3名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担任
省社会新阶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理事。
【民族、 宗教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新贡献】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发
展。 2006年7月20日,市委民族工作会议暨第五次全市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召开。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守刚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表彰了25个市民族团结
进步模范集体和55名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市委、市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
步加强民族工作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市级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由
每年20万元增加到30万元。继续帮助民族村居巩固、发展重点项目,一批民族村居相
继被当地党委、政府列入新农村建设试点单位加以重点扶持。省民委下拨民族发展资
金30万元、小尾寒羊调拨计划20万元,市财政拨出民族发展资金30万元,对民族村居
的7个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项目给予重点扶持。 深入开展第六次全市民族团结进
步宣传月活动, 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制定了《济宁市涉及民族方面群体性事件应
急预案》,指导组建了处置涉及民族方面群体性事件联络员队伍,处理了涉及少数民
族的旧城改造拆迁、经济和刑事案件等方面的问题。依法加强了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市、县两级民宗局长签订了《2006年度济宁市宗教行政执法责任书》,同时与市级各
宗教团体签订了2006年度宗教工作目标责任书。认真抓好宗教活动场所重新登记工作。
协助道教成立了市道协筹委会。制定了《宗教突发事件处置预案》。举办了全市宗教
行政执法培训班。针对个别地方发生的“拆小堂、建大堂”和滥建庙宇等问题,采取
摸清情况、疏导教育和现场执法等多种有效方式,及时妥善地解决了存在问题,净化
了宗教执法环境。举行了全市民族宗教界“践行八荣八耻、共建和谐社会”演讲比赛
活动,推动宗教界“三进一奔”和“双文明”(科技知识、文化图书、致富信息进场
所及信教群众奔小康和创文明宗教场所、做文明信徒)活动上了一个新台阶。积极推
进解决戴庄天主教房产落实问题, 答复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4份。帮助伊斯
兰搞好清真寺修缮,清真东大寺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统战理论调研宣传和信息工作再上新台阶】 组织全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
派人士和各级统战部门,认真学习贯彻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和全省统战工作会议
精神。认真组织开展全市统一战线知识竞赛活动,收回、上报竞赛答题卡3000余份。
向各有关单位下发了《关于印发<2006年全市统战理论调研课题计划>的通知》,研究
上报兖州、汶上统战部为全省统战信息工作直报点。部领导带领办公室和研究室负责
人到部分县市区统战部,就统战调研宣传和信息工作开展了联合调研,制定了《全市
统战调研宣传工作考评办法》和《市委统战部信息工作制度》,召开了全市统战宣传
信息工作会议,邀请省委统战部领导到会作辅导讲座。全市各级统战部门和市各民主
党派、工商联机关共上报宣传稿件、信息300余篇,编发《济宁统战》8期、《济宁统
战信息》17期。其中,四篇稿件在省以上获奖;在全省统战部长会议上,济宁市委统
战部荣获2006年度全省统战宣传工作一等奖。
【统战部门自身建设和统战干部素质得到新提高】 召开全市统战工作会议、纪念中
国民主建国会在济宁建立组织五十周年座谈会,举行了民建济宁市委网站开通仪式,
市工商联召开了十届四次执委(扩大)会议,九三学社济宁市委举行庆祝九三学社成
立61周年暨参政议政服务社会表彰大会,对参政议政服务社会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了
表彰。进一步加强机关自身建设。市委统战部、市社会主义学院在省社会主义学院举
办了为期一周的济宁市统战干部及党外人士培训班,在全市选调了61名无党派代表人
士、党外知识分子联络员代表、社会新阶层代表人士和部分专兼职统战干部参加培训。
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庆祝建党85周年活动。积极做好驻点包村工作,开展了多种形式的
扶贫济困、捐资助学和送温暖活动。在2006年度全市“双评”活动中,市委统战部机
关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市委统战部)

·对台工作·

【概况】 中共济宁市委台湾工作办公室(济宁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下设
人秘科、经贸科、宣传科三个科,编制11人,现有工作人员11人。2006年,在市委、
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对台方针政策和省、
市委工作部署,紧紧围绕祖国统一大局,努力服务经济建设中心,充分发挥优势,打
好“孔子牌”,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全市对台工作取得新成
绩。
【扎实做好反“独” 遏“独”和争取台湾民心的工作】 综合运用各种手段,积极做
台湾人民的工作。市委、市政府领导亲自接见台湾重要人士,直接做工作。2006年,
市领导会见台湾重要人士和团组300多人次。 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率领的经贸考
察团,中国国民党原副主席、现评议委员会议主席团主席林澄枝、中国国民党副主席
章仁香率领的“中国国民党祭孔文化参访团”在济宁市活动期间都给予了很高礼遇,
对济宁留下了深刻印象。
【突出对台招商 济台经贸合作成效显著】 2006年,全市新批准台资项目9个,合同
利用台资6207万美元,实际利用台资3874万美元。一是国际孔子文化节“两岸孔子文
化交流周”期间,在曲阜和邹城举办了2场经贸恳谈会,120余位台商参会。二是走出
去招商。拜会了30多位参加两岸经贸论坛的全国各地的台资企业协会会长,扩大了对
外联络渠道;积极促成旺旺集团在济宁建立销售网络;组织有关县市区和开发区人员
赴深圳招商;组织参加了第十二届鲁台经贸洽谈会。三是先后邀请和接待了三三会、
磐石会、禧通公司等多个台湾企业和企业联合会负责人来济宁考察、洽谈。四是积极
争取和接受台胞捐赠。去年台塑集团捐助120万元的3所明德小学正在建设之中,台湾
味丹集团向汶上红十字会捐赠价值38万元的救护车一辆,台湾曹氏基金会向微山县残
疾人捐赠价值20万元的150辆轮椅。 五是加大对台商投资大项目的支持扶持力度。认
真贯彻落实《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及实施细则,加大对台商投资大项目的支持扶持
力度。经常走访台资企业,定期召开台商座谈会,听取台商意见、建议和要求,及时
协调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远东高科技公司协调国家开发银行专项贷款6000万元,
促成王乃昌先生砷化镓项目增资扩产1000万元;协调有关部门及时为华泰生物科技有
限公司办理有关手续,保证如期开工生产。积极争取省台办在市第一人民医院设立了
“台湾同胞定点医疗服务机构”。
【“两岸孔子文化交流周” 活动圆满成功】 孔子文化节期间举办了“两岸孔子文化
交流周” 活动,台湾知名人士和文化、教育、企业界500多人组成27个团组参加,海
峡两岸首次联合祭孔,并在台湾台南孔庙举办了《大哉孔子》图片展。“中国国民党
祭孔文化参访团”是第一个正式到山东参加交流活动的国民党高层团组。这次层次高、
主题鲜明、互动性好的大型活动,得到了方方面面的充分肯定和海内外人士的高度评
价,产生了积极反响,取得了明显成效。加强了两岸的交流与合作,扩大了济宁在国
际上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作出重要批示,予以充分肯定。
此次活动被《中国台湾网》评为“2006两岸关系十大新闻”,被省台办评为2006年度
山东省最佳对台交流项目。
(申云涛)

·信访工作·

【概况】 济宁市委市政府信访局内设办公室、调研科、接访科、督查办信科四个科
室; 行政编制14人、事业编制8人、工勤编制2人。2006年,市信访局共受理群众来信
来访3323件起,其中,来信2038件,同比下降23%;来访1285起8577人次,同比分别
下降16.9%和37.9%,集体访271起6828人次,同比分别下降19.3%和41.7%,全市信
访工作保持了较为平稳的态势,2006年市信访局被评为全国信访工作先进集体。
【加强信访法律法规宣传】结合《信访条例》颁布实施一周年,通过在电台、电视台
和报纸设专题专栏,组织宣传车巡回宣传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市、县(市区)和市
直有关部门集中时间、 集中力量在城区开展了集中宣传活动。全市共发放明白纸280
余万张, 设置宣传板2300块,悬挂宣传条1600余幅,出动宣传车400多台次,接受群
众咨询2.1万人次,群众覆盖率达99%以上。
【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 落实部门联合接访和信访接待日制度,向社会公布各县市
区党委、政府及市直有关部门、单位信访工作机构的通信地址、接访时间、地点和工
作程序。制订下发了《办信工作制度》和《督查工作制度》,进一步提高“绿色邮政”
信件的办理质量和效率。公开济宁信访网站地址和各级各部门热线电话,受理电话、
传真、电子邮件等形式的信访诉求。
【强化基层基础工作】 深入开展“创学习型高绩效机关,建高素质队伍”活动,信
访干部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加强市、县、乡、村四级信访网络和硬件建设,市县两级
信访部门增配了微机、打印机等硬件设备,统一安装了信访工作软件,实现了与政府
专网的互联互通。部分县(市)新建了接访大厅。总结推广了“平安夜会”、“村级
月报”、信访代理、“三员一体”工作机制等基层经验。
【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 采取条块结合、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常规与重点
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坚持平时周排查,敏感时期日排查、日报告、日调度制度,全面
排查调处信访问题和矛盾隐患。2006年,分别在元旦和春节、三级“两会”、“五一”、
“八一”、全国全省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工作会议之后,开展了矛盾纠纷
集中排查调处活动,对排查的起苗头隐患全部立案交办,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抓好信访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 集中6个月时间深入开展非正常上访“百日整治会
战”活动,对非正常上访人员反映的问题全部建立台帐,落实“四定四包”责任制,
并组织下访工作组、督导组,深入基层矛盾多、上访量大的地方走访、巡回接访,上
门解决群众问题,一大批疑难信访案件妥善化解。省交办案件87件,要结果案件60件
全部按期处结,全市非正常上访形势明显好转。
【重点时期信访的工作扎实有效】在做好正常驻省驻京值班的基础上,三级“两会”
和重大节日、重大政治活动期间,各级信访和公安部门抽调精干力量,全力做好上访
群众的接待和劝返工作,及时处置各类异常情况。全市没有发生在京在省丢丑滋事事
件,有效维护了济宁形象。
(赵红军 冯丽丽)

·党校工作·

【概况】 2006年,市委党校编制143人,现有人数135人,其中,公务员39人,专业
技术人员77人, 工勤人员19人。内设处室16个,其中,教研室7个(哲学、经管、科
社、 党史党建、文史、行管、信息工作处);行政处室3个(办公室、政治处、行政
处) ;业务管理处室6个(教务处、科研处、学员管理处、社会教育处、公务员培训
管理处、图书馆,其中公务员培训管理处为行政学院的内设机构)。
2006年,市委党校紧贴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按照“贴主题、练内功、树形象、创
一流”的工作思路,集中精力抓培训、千方百计谋发展。行政后勤、业务指导、业余
函授教育、保密教育、环境卫生方面被评为全省先进单位,市委党校被评为全市“文
明机关”、“文明单位”。
【办学规模再创新高】 全年共开办主体班次17类27期,培训领导干部1550人,成功
举办了2期“全市示范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班” 。业余函授教育稳居全省第一。注册新
生5266人, 毕业3879人,在校生达到13115人。为社会各部门举办各类培训班43期,
培训人员达11500余人次。
【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在教学内容上,坚持和完善教学新布局,教学专题更新率达
到60%以上, 学员满意度95%以上。在教学方式上,以菜单式、研究式、体验式2+0.5
式教学等方式为载体,不断创新教学新方法。先后聘请60多位高校专家学者和市直部
门领导来校授课,丰富了教学内容。在教材建设上,先后编写了《马列著作选编》、
《领导干部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读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解读》、《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学习读本》等教材。在党性锻炼上,突出党史、党建、党性修养和
党风党纪、廉政勤政教学的份量,建立了一整套严格的党性锻炼制度。
【科研重心转移初见成效】 全年结项课题13项,其中中宣部子课题1项,中组部子课
题1项,省软课题1项,省委组织部课题1项,省委党校课题3项,市软课题3项,市委、
市政府委托课题各1项。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课题进入领导决策。在
全省党校系统评选中,获三等奖2项;在全市社科评奖中,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
出版著作5部,发表论文100余篇。
【党校呈现新气象】 一是领导班子加强学习、争创一流,营造了“风清气正、人心
思进、奋勇争先”的干事创业环境。二是认真贯彻“从严治校、从严施教、从严管理”
的方针,学员管理工作得到了加强。三是坚持以人为本,关心职工生活,为教职工办
了一大批好事、实事。四是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做到了用制度规范人、用政策激
励人。五是强化了作风建设,特别是在践行“八个方面”良好作风上,取得了新的成
效。
(李 晗 孙其瑞)

·党史工作·

【概况】 中共济宁市委党史研究室是市委主管党史工作的部门。全室共设研究一科、
研究二科、 宣教联络科、秘书科4个科室,编制15人。2006年,全市党史工作以邓小
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资政育人为根本任
务,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以来历届全会精神,以贯彻落实中办[2006]23号文件为
契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围绕中心,服务现实,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拓宽领域,
提升水平,在党史资料征集、党史编纂、党史研究、党史宣传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新
成绩,充分发挥了党史资政育人的作用,为全市“三个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五年一度的全国党史系统评比中,被评为全国党史系统先进集体,是山东省唯一受
到中央党史研究室和国家人事部联合表彰的先进集体;在两年一度的全省党史系统评
比中,被评为全省党史系统先进集体。
【全面加强党史研究】 一是圆满完成了《中共济宁年鉴》(2006)的编撰、出版工
作。二是《中共济宁地方历史》(第二卷)编写工作有了新进展。对比、辨析、求证、
核实, 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梳理档案资料400余万字,加强专题研究,并撰写初稿
23万字,为完成征求意见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是完成了大型画集《亲切关怀——
党和国家领导人与济宁》初稿的编撰任务。在征集副国家级以上领导人视察济宁照片
500余幅的基础上, 按照不同时期、不同级别、不同序列进行了编排,并查阅《中国
共产党组织史资料》,对每个领导人的任职情况进行了逐个核实,对文字说明进行了
初步规范。
【党史宣传活动丰富多彩】 一是举办了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中共济宁地方
组织成立80周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型图片展览等一系列活动。两次图片展
先后巡回展出30余天,约10万余人次观看了展览,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二是宣讲
地方党史,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在市直机关工委的统一组织下,与市委宣传部联合成
立了革命传统教育报告团,开展党史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宣讲活动。三
是开展学术研讨活动,撰写理论文章。组织党史学会会员撰写纪念建党85周年、红军
长征胜利70周年等理论文章31篇, 有7篇在省委党史研究室组织的纪念建党85周年理
论研讨会上获优秀论文奖。另外,在《济宁日报》开辟纪念建党85周年特刊3个整版,
20多幅图片, 2万多字,宣传了党的伟大历程和光辉业绩。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
年和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胜利召开, 撰写了《弘扬长征精神 建设和谐济宁》一文,
3000余字,在《济宁日报》上发表,获得了广泛赞誉。
【开展对党史纪念地和革命遗址的摸底调查工作】 在全市范围内对党史纪念地和革
命遗址进行了摸底调查,对革命遗址的具体位置、筹建情况、确立时间及现状等进行
了摸底登记。 45处革命遗址中,已确立的17处,属国家级1处、省级1处、市级4处、
县级11处;有纪念建筑物12处,纪念碑(塔)5处。已经将调查材料及100余幅图片报
省委党史研究室,为正在开展的红色旅游提供了重要依据。
【完成抗战课题调研任务】 抗战课题调研工作,历时两个多月,共查阅档案5521卷,
文献资料10431册, 走访70岁以上老人40多万人,形成有较高价值的综合调研材料14
份、专题调研材料40份,录制声像资料68盘,编写大事记10万余字,简报18期,汇总
各类统计报表、 总结等共计3万余字。通过这次调研,基本摸清了济宁抗战时期的人
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
【文明机关建设再上新台阶】
一是狠抓学习,形成机关学习制度化。室领导班子和室机关党支部始终坚持周五学习
制,狠抓政治理论和党史业务知识的学习,使全室人员的政治理论素质和业务工作能
力不断提高。二是完善规章制度,严格照章办事。制定和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领导
班子成员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全体人员自觉遵守。在财务、人事、接待、用车、婚
丧嫁娶等热点问题上,认真照章办事,形成了良好的廉洁自律意识。三是注重发挥机
关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认真开展“三学三创” 活动,注重培养良好室风。坚持
“三会一课”制度,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开展建立学习型、和谐型机关活
动,加强“动笔能写,开口能讲,遇事会办”三种能力建设。不定期地召开讨论会,
充分发挥大家的积极性、创造性,为文明机关建设积极谏言献策。在开展残疾人救助、
贫困学生救助等活动中,全室人员踊跃捐献。在日常工作中,注重机关组织纪律观念、
文明礼貌、勤俭节约、行为规范、清洁卫生、保护环境等良好习惯的养成,使全室形
成了比学习、比工作、比奉献、讲文明的良好风气。
(李仲波 樊翠云)

·老干部工作·

【概况】 中共济宁市委老干部局是市委主管老干部工作的职能部门。内设办公室、
调研科、 基层科、保健科4个科室,下辖干休所、老年大学、曲阜接待处、老干部活
动中心4个县级事业单位, 编制14人。2006年底,全市共有离休干部6448人。其中,
红军时期4人,抗战时期1432人,解放战争时期5012人。享受厅局(地专)级待遇149
人,享受处(县)级待遇2140人,享受乡(科)级待遇4159人。行政机关2273人,事
业单位2045人,企业单位2130人。市直单位1735人,县市区4713人。市、县两级老干
部局13个,老干部科(处、室)171个。专职干部676人;机关事业单位兼职1350人。
离退休干部党总支3个,党支部426个,党小组1113个。干休所9个,安置老干部103户。
老年大学(学校) 126个, 设立班261个,在校学员9987人。活动中心22处,活动室
481处。
2006年,全市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
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落实老干部政治、生活待遇这个重点,切实从政
治上尊重老干部,思想上关心老干部,生活上照顾老干部,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济宁老年大学被中组部、人事部授予“全国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并作为
全省代表之一到人民大会堂接受中央领导颁奖。济宁市委老干部局被省委老干部局评
为“全省三个机制先进集体”。济宁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兖州市老干部活动中心、曲
阜市老干部活动中心被省委老干部局命名为首批“省级示范老干部活动中心”。济宁
老年大学、中区区委老干部局、兖州市委老干部局局长付永奎、梁山县委老干部局局
长于观亮的先进事迹入选《情注夕阳红——全省老干部工作者先进事迹》。
【老干部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强】
市委书记孙守刚2月28日下午上任, 29日上午即走访看望老干部,并专题听取老干部
工作汇报,提出进一步做好老干部工作的要求。各级党政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分管领
导靠上抓。离退休干部工作领导小组发挥了领导指导作用,组织部长发挥了第一责任
人作用,协调解决了重点难点问题。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兼任市老干部局长,并选配一
名正县级干部主持老干部局日常工作。
【老干部待遇得到更好落实】
市老干部局将中组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工作的意见》,
印发到全市每一个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党小组,各基层组织认真贯彻。举办了全市老
干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知识竞赛答卷活动。市委、市政府两次向老干部通报情
况,两次走访老干部。市里组织市级老干部4次参加重要会议,7次参观工农业生产。
市县两级在活动中心建立了老干部阅文室。 两次组织全市离休干部“两费” 保障的
“三个机制”运行情况检查,各级进一步完善了“三个机制”。市直和各县市区普遍
建立了离休干部医疗费递增机制,基本满足了离休干部医疗保健需要。全市12个县市
区全部拉平了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离休干部的待遇差距,并将关停破产企业离休干部
收归主管部门管理。企业离休费和拉平待遇增资由两次发放改为一次发放。各县市区
普遍组织了离休干部健康查体。针对老干部高龄的情况,继续加强了亲情服务工作。
市中区在老年大学成立了中老年婚姻介绍所,开展义务服务。兖州市拓宽了定点医院、
定点药店、老干部公寓等机构的服务领域;开通了亲情服务热线。
【老干部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市县乡三级老年教育和活动场所建设更加完善。在市县两级全部建起老年大学、老干
部党校的基础上, 曲阜、任城、嘉祥、中区、兖州、鱼台、梁山、泗水、金乡9个县
市区全部建起乡镇老年学校,鱼台老年大学建立了远程教育系统。济宁市老干部活动
中心停止经营, 财政投资230余万元进行装修改造,各项活动上了新水平。各级以活
动中心、老年大学为阵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七·一期间,三次举办了纪念建党
85周年全市老干部书画展。10月前后,在全市组织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十个
一”和“三个一”活动。在基层广泛活动的基础上市里组织了走访老红军、走访百岁
离休干部、全市老干部风采大赛、广场文艺演出、市直老干部健康快乐和谐美好报告
会、老干部电影专场、老少乐乒乓球赛、对出省易地老干部打慰问电话、给全市离休
干部发贺卡保健书、给老干部党支部发电影光盘。
【发挥老干部作用工作取得新进展】 各级加强了指导引导、提供条件、树立典型的
工作,老干部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做了大量
卓有成效的工作,山东省在济宁市召开了现场会。市老年书画研究会围绕党的中心工
作在书画研究、人才培养、社会宣传等方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取得显著成效。
市级实职老同志多数在各种学会、协会中任职,继续发挥作用。

·机关党建·

【概况】 2006年,市直机关工委设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市直机关纪律检查工
作委员会、市直机关工会妇女工作委员会、市直机关共青团工作委员会6个职能机构,
行政编制20名, 工勤人员编制2名。2006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市直机关各级党
组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以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为主线,全面加强机关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
较好地发挥了机关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学三创” 教育活动逐步深入】 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全市机关“三学三创”
教育活动做到了“三个不放松”:一是抓住学习教育不放松。组织机关党员干部深入
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胡锦涛总书记有关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等一系列重要论述,学习贯彻全省县域经济现场会、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会精神,
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自己摆进去,紧密联系思想工作实际,对
创业精神、干事胆识和科学态度的认识有了较大的提升,对市委“解放思想科学发展”
的要求有了深刻的理解,在事关济宁全局和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上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增强了干事创业、科学发展的决心和信心。二是抓住更新观念不放松。引
导党员干部破除眼界低、起点低、标准低和思路小、气魄小、力度小的“三低三小”
旧观念,自觉在科学发展的实践中,在解决困难的过程中,在迎接挑战的竞争中创新
观念,为推进改革发展提供保障、增添动力。三是抓住查摆问题不放松。坚持把查摆
问题作为“三学三创”教育活动的关键环节来抓,据市直机关统计,共征求群众意见
建议8410条,归纳为思想观念、工作作风、精神状态、服务水平等4大类1378个问题。
许多单位边学边改、边查边改,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建立落实整改台帐,一些群众
关心的热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市直机关“三学三创”教育活动被省直机关工委评为
2006年度“理论学习成果一等奖”,在全省机关党(工)委书记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
受到与会同志的好评。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
根据中央印发的四个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文件,进一步充实了机关基层党组
织规范化建设的内容,健全完善了以党的组织生活制度为核心的各项制度规定,广泛
推行党务公开,增强了机关党的工作透明度。坚持把抓班子、强队伍作为组织建设的
重点来抓。严格按照《条例》规定,合理设置机关党委、总支、支部,按期进行换届
选举。年内党委、总支、支部换届选举68个,增补委员56名,新建党委、总支、支部
9个。发展党员239名,预备党员转正269名,培训入党积极分子207名。加强了对党员
的教育管理,组织开展了以纪念建党85周年为主要内容的主题教育活动,隆重举行了
市直机关“爱党颂党”大型歌咏比赛,充分展示了党员干部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先进性
教育后呈现的新气象。按照规范化建设考核办法,对系统机关党委和不归口管理单位
党委、总支进行了述职测评,对规范化建设活动进行了考核验收。“七一”前夕,召
开全市机关党组织规范化建设经验交流会, 命名表彰了60个先进党支部,110个达标
党支部,100名优秀共产党员,50名优秀党务工作者,16个先进党员活动室和2个先进
基层党校。济宁市机关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的经验做法,被省直机关工委评为“党
建工作创新奖” 。2006年5月,在曲阜召开的全省机关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会议上,
作了典型发言。
【机关和行业作风有了新转变】
把开展“创建高绩效机关”主题实践活动,作为“三学三创”的重要载体来抓,制定
了具体的工作《意见》,提出了“六最”的目标要求。各部门各单位根据自身特点,
修订完善了政务公开、服务承诺等方面的制度规定,普遍实行了挂牌上岗和首问负责
制、AB角工作制。通过开展“创建高绩效机关”主题实践活动,各部门各单位充实完
善政务公开5713项、服务承诺3958条,制定明确工作流程2309条,建立健全各项规章
制度4586个。坚持把创建高绩效机关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相结合。督促各部门各单位
认真开好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配合有关部门对党风政风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专
项治理,开展了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承办了“以廉为荣”首场文艺演出,获得了演
出一等奖。坚持把创建高绩效机关与“评机关、评行风”相结合。组织万名代表对机
关和行业作风进行评议,认真受理涉及工作作风、发展环境、群众利益等问题的投诉
举报,督促有关部门认真抓好整改。坚持把创建高绩效机关与创建文明机关相结合。
按照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不断充实拓展“文明机关”创建活动的内容,把平安济宁
建设、节约型机关建设、新农村建设和计划生育工作等纳入创建活动之中,提升了创
建标准,扩大了创建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机关党建调研工作取得新成果】 依托市机关党建研究会,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
设和先进性建设为重点,采取走出去、请进来,集中研讨、外出学习等多种形式开展
调研活动,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有些调研文章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
视,被列入领导决策参考;有些经验做法参加了全省、全市的交流,受到有关方面的
好评。2006年7月,市机关党建研究会对全市机关党建调研优秀论文进行了通报表彰,
评出了特别奖7篇, 一等奖10篇,二等奖20篇,三等奖30篇。上报省机关党建研究专
委会调研成果3篇,均被编入了《省机关党建经验汇编》一书。市直机关工委连续7年
被评为全省机关党建调研先进单位和宣传报道先进单位。
【群团工作生动活泼富有成效】
加强了对机关群团工作的领导,支持机关工、青、妇组织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开
展各具特色的活动。机关工会组织加强对工会干部的业务培训,开展了建设“职工之
家”、“送温暖、献爱心”活动,为市直2000余名干部职工实施了大病保障计划。组
织了首届“五一” 劳动奖章评选, 20名成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同志获得了市直机关
“五一”劳动奖章称号。机关团组织开展了创建“青年文明号”、争当“青年岗位能
手”活动,表彰了市直“十佳青年行业标兵”。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积极拓宽青年
工作的渠道和领域。机关妇女组织开展了“美在家庭”、“巾帼建功”等活动,维护
了女职工的合法权益。机关工委成功举办了市直机关篮球运动会,活跃了机关生活,
陶冶了干部职工情操,促进了机关精神文明建设。
(程守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