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8&A=4&rec=77&run=13

【概况】 2006年是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健全粮食执法体系的关键一年。粮食工
作既面临重大历史机遇,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问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
市各级粮食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始终坚持从全市改革发展稳
定的大局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圆满完成了粮食改革与发展任务,超额完成了市
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目标。市粮食局机关内设办公室、人事教育科、调控监督科、储
运基建科、 财务科、产业发展科、离退休干部科、监察室、工会等9个科室,共有行
政编制22人。 市粮食局所属事业单位2个,分别是粮油购销储运处和军粮供应中心。
粮食职工中专于2006年8月24日合并到济宁市纺织服装学校, 划归市轻纺办管理;直
属企业有第一粮库、第二粮库、兖州粮库、粮食储运站、粮油购销公司、第一面粉厂、
第二面粉厂、浸出油厂、冠宇饲料厂、淀粉厂。
【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圆满完成】 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是建国以来粮食系
统实施的一次力度最大的改革,也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矛盾问题复杂的艰巨
任务, 关系到全市1万多名粮食职工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全市社会稳定的大局。为确
保圆满顺利地完成改革任务,各级粮食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把国有粮
食购销企业改革作为中心任务,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深入企业认真调查摸底,积极
当好政府的参谋助手,精心制订改革方案,严格按改革程序办事,始终坚持改革政策
公开、改革方案公开、企业家底公开、职工安置补偿费用公开、竞聘上岗标准公开等
“五公开”原则,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保持了企业和社会稳定,顺利完成了改
革任务。全市独立核算的32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全部完成改革改制,改制后新组建企
业13家,其中国有独资11家,国有控股1家,国有参股1家;共分流职工9293人,其中
置换身份8961人, 内退、协保职工332人;共发放职工身份置换补偿金9680万元。全
市共筹措改革成本21092万元, 其中省级补助2800万元,市级财政补助1400万元,县
级财政补助11056万元,企业自筹5836万元。全市7.2亿元政策性粮食财务挂账全部剥
离到县级以上粮食行政管理部门集中管理。通过购销企业改革,推进了体制创新,消
化了历史包袱,破解了多年来困扰粮食部门的老人、老粮、老帐“三老”难题,激发
了粮食企业活力,为粮食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明显加强】 各级粮食部门把推进依法管粮、加强粮食
监督检查作为主要工作职能,加大了粮食行政执法力度。一是粮食行政执法体系建设
不断加强。全市12个县市区中,有10个县市粮食局列入行政编制,市中区、任城区粮
食局列为事业编制,都具备了行政执法资格。汶上县、梁山县成立了粮食监督检查大
队,市粮食局成立了监督检查科、军粮供应中心、粮食质检中心和粮食统计信息中心,
达到了省粮食局关于成立“一科三中心”的要求,为开展粮食行政执法创造了条件。
二是粮食法规宣传不断扩大。以庆祝《条例》颁布两周年为契机,各级粮食部门进一
步加大了粮食法规的宣传力度,组织开展了较大规模的宣传活动,全市粮食部门共制
作展版130多块, 悬挂条幅420多条,印制发放宣传材料1万余份。市粮食局在《济宁
日报》刊发了半个版面的署名文章和有关政策法规,起到了良好宣传效果。市人大、
市政府、市政协的领导视察了宣传现场,给予了高度评价。三是粮食收购资格审核工
作不断深入。按照国务院颁布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省政府发布的《山东省粮食
收购管理办法》,严格审核粮食收购资格,严把经营者入市收购关。截止2006年底,
全市累计办理粮食收购许可536户, 其中企业法人单位262户,个体工商户245户,其
他经济组织29户。四是粮食市场检查力度不断加大。各级粮食部门与工商部门密切配
合,联合对粮食收购市场进行了两次检查,取消粮食收购资格21户,规范了粮食收购
市场。
【粮食购销工作成效显著】 按照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制订的《2006年小麦最低
收购价执行预案》和省政府通知要求,各级粮食部门和企业认真落实济宁市政府关于
小麦托市收购工作的安排部署,积极开展收购工作,严格执行粮食收购质量标准和论
价政策,坚持以质论价、优质优价,杜绝压级压价、坑农骗农现象。做到了现场结算
售粮款, 不给农民打白条。全市共按最低收购价收购小麦2.2亿斤,较好地保护了农
民利益。在抓好小麦托市收购的同时,各县市区粮食部门积极调整经营策略,采取即
购即销、薄利多销等经营方式,努力开展粮食购销经营,取得明显成效。2006年,全
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共收购粮食5.4亿斤,销售粮食5.4亿斤,实现了粮食购销平衡,
稳定了粮食市场,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粮食购销指标。
【市级储备粮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省政府核定全市的粮食储备规模已经全部
落实到位,增强了市政府调控粮食市场、确保市场供应的能力。各级粮食部门把管好
市级储备粮、确保全市粮食安全作为重要职责,进一步完善并坚持集中储存制度和动
用审批制度,认真落实市政府确定的统一调控、分级储存的管理办法,对全市地方储
备粮按县市区、储存单位和仓号建立台帐,按照“流程细、操作精,指标细、控制精”
的管理模式,加强地方储备粮的管理和监督检查,达到了储存完好、数量真实,需要
时调得动、用得上的要求。
【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各级粮食部门把保证粮食供应安全作为政治责任和重要职责,着力抓好保障体系建设。
一是完善粮食应急体系。市政府印发了《济宁市粮食应急预案》,在全市指定了24个
粮食应急加工企业、58个粮食应急供应企业,明确了应对突发事件的粮食供应责任和
工作程序,形成了覆盖全市、功能完善的粮食应急体系。二是完善粮食预警预报体系。
根据粮食产销供求状况, 在全市确定了56个粮油价格信息监测点,指定了520户农户
作为粮情固定调查点,建立了定时测报制度,随时掌握粮食市场变化,增强了应对异
常局面的能力。三是完善社会粮食流通统计制度。按照《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的
要求, 各级粮食部门积极开展工作,全市纳入统计范围的各类企业已达到258户,其
中国有粮食企业99户, 非国有粮食经营企业、重点转化用粮企业和连锁超市159户,
为实施粮食宏观调控提供了科学依据。四是完善军粮供应体系。认真落实军供政策,
狠抓军供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创建规范化军供站活动,圆满完成了各项军供任务。市
军粮供应中心被评为全省“十佳”军供先进单位,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双拥工作先进
单位称号。
【粮食产业化经营持续发展】
全市规模以上各种经济类型的粮油加工企业已达到37家,面粉加工能力达到108万吨,
食用油生产能力达到34万吨。2006年,全市纳入会计决算范围的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
实现经营收入12.78亿元, 完成工业产值20.5亿元,实现利润2251万元,呈现出较强
的发展后劲。全市粮食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市粮食局被省粮食局授予经济效益
二等奖。为加快粮食产业化发展步伐,市政府召开粮食产业化发展工作会议,确定了
全市粮食产业化发展目标,并将任务目标分解落实到县市区,为加快粮食产业化发展
奠定了良好基础。
【企业基础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 各级粮食部门针对企业改革后的实际情况,
进一步修订完善了监督管理制度,继续推行经济工作目标责任制,分解落实生产经营
指标,调整修改考核奖罚办法,加强资金费用管理,努力降低非生产性开支,提高了
粮食企业管理水平。各级粮食部门把确保粮食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稳定保粮队伍,
健全规章制度,落实保粮措施,加强粮食检查。一年来,先后组织开展了三次粮油安
全大普查,全市共抽调180多人次,累计检查粮油8.2亿斤,及时排除了事故隐患,保
证了储粮安全。在安全生产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一法二规”,按照安全生产目标
指令书的要求,扎扎实实地抓好重点企业、重点部位的安全防范工作,杜绝了各类事
故的发生。
(龙晓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