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8&A=4&rec=72&run=13

2006年,民营委内设7个科室,在职人员26人。全市上下把加快民营经济发展作为战
略重点,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努力拓展发展空间,强力推进创新提高,民营经济、中
小企业充满了勃勃生机,在增加就业岗位、促进财政增收、保持社会稳定、优化产业
结构、推进国企改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推动了全市经济快速增长,成为构
建“和谐济宁”的重要力量。
【经济总量持续扩大】〓2006年,全市民营经济户数达27.7万户,其中,民营企业
2.22万户,分别比年初增加39348户和3346户;民营经济从业人员达158.5万人,比上
年同期增加31.4万人;实现营业收入2519.3亿元,实现增加值782.5亿元,占全市GDP
的比重达53.6%, 比上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实际缴纳税金达78.9亿元,占全市税收
总收入的50.6%, 比上年同期提高6.9个百分点;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6.1亿元,
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88.2%,比上年同期提高22.2个百分点。
【发展速度持续加快】〓“十五”期间,全市民营经济实现了从数量扩张转向了产
业升级和内在素质提高,其产业层次和企业组织化程度明显提升,并由此转入比较稳
定快速的增长。“十一五”开局之年,全市民营经济的内在运行质量进一步优化提高,
主要经济指标仍保持着稳定快速的增长,有效推动了全市社会和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
2006年,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33.9%,比同期GDP增长快17.5个百分点;实际缴纳
税金增长40.1%, 比同期税收总收入的增长快15.4个百分点。正是由于民营经济加速
发展,有力地支撑了全市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
【产业结构日渐多样化】〓在宏观调控政策的作用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回
落,但民营经济投资仍呈现较快的态势。正是由于不断注入的新投资,使全市民营经
济实现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内源式向开放型发展,使其生产经营范围已从传统日
用消费品生产、零售和餐饮等传统服务业,拓展到现代制造业和新兴现代服务业,涉
及到一、二、三产业各个领域,广度和深度不断提升。而在第三产业中,房地产、交
通运输和贸易餐饮业成为民营经济“跻身”的主要行业。原来以零售餐饮业为主,现
又向新兴服务业进军,并开始进入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和城市基础设施、公用事
业等领域。 截止2006年底,从事制造业的民营经济户数占全部民营经济的16.2%、交
通运输业占9.8%、批发零售贸易业占53.8%、住宿餐饮业占8.0%、居民服务业占7.3%。
【规模品牌企业不断涌现】〓近年来,民营经济的发展已由早期的分散粗放型向规
模集约化发展,实力不断增强,一批规模较大、行业龙头支柱型民营企业迅速崛起,
对发挥民营经济规模和集聚效应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大项目投资继续增加。截
止2006年底,全市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发展到2304家,其中,工业企业1760家,贸易企
业246家,住宿餐饮企业39家,建筑企业259家。已拥有山东太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
银河德普胶带有限公司、山东雪花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菱花集团公司、山东华金
集团、山东翔宇化纤有限公司、嘉冠公司、济宁碳素工业总公司等年销售收入过亿元
的企业有190个, 比上年同期增加36家,其中过10亿元的多达10家;上交税金过百万
元的民营企业有625个,比上年同期增加173家,其中上交税金过500万元的138家,过
千万元的72家。尤其是山东太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成功上市,为济宁市更多民营企
业上市开创了先例。在民营企业规模扩大的同时,其自身素质得到明显提高,主要表
现在:不少民营企业逐步进入基础产业,产品质量档次大幅提高;企业资本规模明显
扩大,产权结构日益多元化;管理人员素质提升,治理结构走向规范;诚信守法渐成
趋势,劳动关系走向和谐;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大力奉献公益事业。
【技术创新战略日益加快】〓在民营企业规模总量迅速扩张的同时,民营企业的产
业、产品也由生产初加工和科技含量低的产业向高新技术、教育、研究等新兴产业调
整,逐步实现由传统型、粗放型、封闭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实业型、科技型、外向
型的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拓展。山东永春堂科技生物有限公司通过八年的发展,先后取
得各类科研新成果16项, 获省级科技进步奖4项, 国家专利12项, 进入“中国直销
2006年度十大新锐企业”行列。2006年,全市民营企业共开发新产品92项,比上年增
加32项,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1项,填补国内空白的7项,国内先进水平20项,
省内先进水平的34项; 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有3家
企业进入山东省民营中小食品行业30强。现在,济宁市10个全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
5个来自民营企业;141个全省著名商标和知名品牌,99个来自民营企业。全市市级以
上科技型民营企业126家,比上年增加28家。有960家民营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
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外向拓展能力不断提升】〓伴随着较大规模民营企业的成熟和增加,越来越多的
民营企业挤身于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其产品也显示出较强的竞争力。2006年,全市民
营经济对外贸易承接了上年强劲增长的走势,进出口总量稳步扩大。统计显示,2006
年全市民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国有企业实现出口分别为5.94亿美元、6.65亿美元
和2.41亿美元, 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32.6%、28.3%和22.1%。非公有制经济出口占全
市出口总额的比重由上年的83.0%上升到83.9%, 对全市经济总额的贡献率达87%,拉
动出口增长22.1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出口的强劲势头,不但表明其产品具有一定的竞
争能力,同时也说明民营经济已成为全市对外贸易的新生力量和增长点。
【块状经济特色日趋显现】〓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加快,企业进入城镇的多种限制逐
步放松,原先萌生于乡村的民营企业被逐渐吸入城镇体系之中,形成了集约式的民营
经济园区或聚集区,民营经济集聚化发展带动块状经济的提升。尤其在产业链逐渐拉
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地一品”、“一镇一业”的块状经济特色。最典型的是
梁山的挂车、金乡的大蒜、泗水淀粉和邹城市食用菌等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产业,梁山
挂车被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挂车(专用车)生产基地,金乡把被命名为中国
大蒜之乡,泗水冷冻粉条获“中国专利高新技术金奖”,邹城食用菌被评为“全国小
蘑菇新农村建设示范镇”,这些在全国乃至国际同类市场中均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据
初步统计,全市近160个民营经济园区和聚集区,进区企业达5千多家,从业人员30余
万人, 累计总投资近200亿元。民营经济园区与小城镇建设的结合,进一步加快了农
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
【增长方式发生较大转变】〓市政府先后出台了节能、节电、促进循环经济建设等
一系列政策措施,始终把环保治理、节能降耗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狠抓了重点行业和
用能大户的节能降耗, 逐一落实煤炭、电力、化工、建材、造纸、生物、医药等6个
重点行业和100家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降耗年度控制目标, 推广应用50项节能新技术
新成果,限期淘汰耗能高、污染重的落后生产工艺装备,严格控制新上高耗能产业项
目。 督促211家重点废水排放企业依照省定标准,细化落实深度治理措施,确保所有
点源治理项目按照全部建成投运。完成了40家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着力抓了10个“三
废” 资源化项目,集中培植了4家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10家先导示范企业,促进了民
营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杜昌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