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8&A=4&rec=47&run=13

【概况】〓济宁市农业机械管理局内设办公室、计财科、人事劳资科、农机管理科、
科教科、 质量监督科、安全科、老干部科8个科室,下辖农机安全监理站、农业机械
化学校2个全额事业单位。2006年底,全市农机总动力已达714.3万千瓦,比2005年增
长4%; 农机资产总值44.68亿元,同比增长7%;拖拉机9.56万台,增长3%;各种与农
机相配套的农具15.8万台(套),农机配套比达到1:1.6。2006年,全市共完成机耕
面积589.48千公顷,农作物机播面积333.46千公顷,机收面积331.95千公顷。农业综
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 农机化经营服务总收入26.9亿元。2006年,济宁市农机局取
得显著成绩,被评为全国农机跨区作业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农机监理行风评议活动先
进单位、全国农机化信息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农机科技推广、农机教育培训、农机安
全监理、农机质量监督、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和农机投诉6项工作被评为全省先进档次。
【农机发展结构进一步优化】〓受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拉动,全市大中型和复式作
业机械迅速增长, 大中型拖拉机总量达2.35万台,占拖拉机保有量的24%,比2005年
增长0.7个百分点;联合收获机保有1.5万台,同比增长7%,其中小麦联合收获机1.23
万台, 连续7年居全省第一。农业机械趋于多样化,粮食和经济作物生产机械、秸秆
综合利用机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农田灌溉机械等得到全面发展。农机科技含量稳
步提升,农机化节本增效新技术应用面积进一步扩大,农机化在农民增收中的作用更
加显现。
【农机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在巩固提高小麦生产机械化的基础上,重点发展玉
米、水稻、经济作物和特色农业机械化。2006年,全市玉米联合收获机发展到910台,
秸秆还田机械4143台,经济作物机械403台。完成玉米机收面积31.56万亩,比2005年
增长30%, 机收率达到11.2%,增长5%。玉米秸秆还田面积125万亩,秸秆还田率达到
44.3%。 水稻联合收获和插秧机械从无到有,育秧、插秧和联合收获技术推广均有较
大进展。花生、薯类、棉花、大蒜、湖藕、蔬菜、林果等特色农业机械稳步增长,旱
作农业机具快速增加。农业机械化作业领域已经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由大田农业
向设施农业,由种植业向畜牧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全面发展,由产中向产前、
产后延伸,由三夏机收、机耕、机播服务向三秋玉米收获、秸秆还田和冬春农田水利
基本建设等新的领域扩展,发展空间不断扩大。农业机械化向深度和广度全面拓展。
【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大力培育以农机协会、农机服务合作社和农
机大户为主体的各类农机服务组织。 2006年全市各类农机服务组织发展到385个,农
机协会14个, 全市农机总值在30万元以上的农机专业大户366个,农机修配服务组织
1375个,农机从业者64万人。农机跨区作业成为农民增收和农业农村经济的一大亮点。
在三夏期间, 全市参加跨区作业的小麦联合收割机达9856台,收获小麦面积774.5万
亩, 作业收入1.23亿元。 麦收高峰期,全市上阵机械11.3万台,完成小麦联合收获
490.7万亩,占小麦面积的93%,创历史最好水平。三秋期间,全市参加跨区作业机械
6790台,其中跨省674台,跨市1140台,跨县5156台,跨区作业总面积242万亩,作业
总收入7450万元。三秋生产结束后,各县市区投入到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农业综合开
发的农业机械达到9800多台, 完成工程量700多万方。全市累计跨区作业总收入2.64
亿元。
【农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一是加强农机安全规范化管理。与安监部门联合在全
市开展为期三年的“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到2006年,全市已累计
创建“农机安全示范县”2个,“农机安全示范乡镇”27个,“农机安全示范村”248
个,“农机安全示范户”2225个。扎实开展换发农机新牌证工作,年内全市换发农机
新牌证17672付,驾驶员换证12803人。加强农机安全监理,严查农机违章行为,从源
头上消除农机事故隐患,确保农机安全生产。二是加强农机生产、销售、修配市场规
范化管理。对全市农机维修厂(点)进行整顿规范,全年换、核发《农业机械维修技
术合格证》1200多个,开展农机职业技能鉴定51批次,鉴定各类农机技术人员4965人,
受理农机投诉55起, 办结率96%,为农民挽回直接经济损失40多万元。春季和三夏、
三秋期间,联合工商部门开展农机市场专项检查整顿活动,先后检查农机销售、维修
企业1000多家, 查处假冒伪劣农机产品200多台件。加强农机企业管理,在全市开展
创建“星级文明农机经销企业”、“星级文明农机修配网点”活动,经过验收有17家
农机经销企业和13家农机修配网点被评为市级“星级文明经销企业”和“星级文明维
修网点”。三是加强农机培训机构规范化管理。投入资金80多万元专项用于农机校建
设,进一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加强农机实用技术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年内全市共举
办各类农机实用技术培训班80余期, 印发实用技术宣传材料8万多份,培训各类农机
人员5.43万人次,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1800多人。
【农机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继《道路交通安全法》、《农机化促进法》颁布实
施后,《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经全国人大通过,将于2007年7月1日起施行;农业部关
于农机管理方面的法规逐步完善;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得到全面落实,省、市也分
别出台《关于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意见》等,为全市农机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
力的法律和政策保障。全市各级领导对农机化工作高度重视,经常听取农机化工作情
况汇报,并亲临农机作业现场指导工作,对《农机化促进法》的贯彻实施情况进行视
察;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爱岗敬业,创新工作,为全市农机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
有力的组织保障。同时,进一步加强农机化信息宣传工作,2006年,市级以上新闻媒
体共播出、刊出农机化工作方面的新闻稿件40余次;被市委、市政府、省委办公厅和
国家农业部采用各类农机化信息240余条,其中仅农业部就采用50余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