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吕在模)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8&A=4&rec=152&run=13

———2006年3月20日在济宁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济宁市市长 吕在模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济宁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
提出意见。
一、“十五”计划主要预期目标提前实现,济宁站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
新世纪的头五年,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十五”计划主要
预期目标提前一年实现,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年度各项任务全面完成。
(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200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1266.2亿元, 比上年增长17.3%,比“九五”末翻了一番。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956美
元,比“九五”末增长1.2倍。地方财政收入66.5亿元、增长23%,比“九五”末增长
1.39倍。 固定资产投资667.1亿元、增长31.3%,比“九五”末增长2.8倍。金融机构
年末存款余额939.57亿元、 贷款余额623.14亿元, 比“九五”末增加528.45亿元和
306.65亿元。
(二)经济结构日趋优化,产业层次获得新提升。三次产业比例由“九五”末的
20.8:43.6:35.6调整到2005年的13.7:55:31.3。农业五大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阶段性成
果, 林牧渔业产值占比提高到46%。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559家、比“九五”
末增加1038家, 利税过千万元工业企业149家、增加89家。重汽商用车、山推国际事
业园、小松叉车、德源纱厂、嘉达纺织、凯赛生物、明治鲁抗、胜利制药、伊顿液压、
太阳纸业技改扩能、易路轮胎、科澳铝业、泰山玻纤、金皇活塞、金威电化、东岳专
用车等一批“高大外”项目竣工投产,建成工程机械、生物技术、纺织新材料三大国
家级产业基地, 创出6个中国驰名商标、43个省著名商标和53个全省全国名牌产品,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2.4%, 比“九五”末提高14个百分点。
大型商贸流通企业通过改造重组焕发新的活力,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等新型业态加
速发展。我市跨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2005年接待中外游客1234万人次,旅
游社会总收入81.5亿元,比上年增长30%。民营经济增势强劲,完成增加值533.9亿元,
比上年增长34.4%,上缴税金54.7亿元、增长37.1%。统计执法和工商、物价监管力度
持续加大。
(三)改革迈出较大步伐,对外开放实现新跨越。骨干企业规范化股份制改造进
度加快,首批21家国有及控股企业纳入市国资委监管体系。政府机构和行政审批制度
改革积极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开始启动。农村税费改革成果进一步巩固,综合配套改
革进入试点阶段。 投资、财税、金融和粮食流通体制等改革稳步实施。500千伏输变
电工程投入运行,长期制约我市发电企业的“窝电”问题得到解决。15个开发区获得
上级核准。一批水利、交通、航运等基础设施及采煤塌陷地治理项目进入国家、省专
项计划。先后两次争取到提高煤炭资源税单位税额的调整政策,增加了可观的地方财
力。6个经济薄弱县通过优化结构、做实收入获得专项扶持资金1.6亿元,使编制内财
政供养人员按国家标准发工资的目标提前实现。成功举办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暨银企合
作促进会, 与24家市外金融机构签署262.8亿元合作协议,去年到位资金98亿元。国
际孔子文化节招商平台作用日益凸显,组团参加境内外招商活动成果丰硕。2005年引
进市外国内资金201亿元,外商直接投资2.48亿美元、增长68.4%,完成外贸进出口总
额18.68亿美元、 增长29.3%,其中出口11.6亿美元、增长41.1%。全市经济外向度由
“九五”末的5.5%提高到12%。
(四)城乡建设力度加大,人居环境有了新改善。编制完成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
和一批专业规划。城市化水平达到40.5%,比“九五”末提高6.2个百分点。五年新建
改造公路7600公里,高速公路里程增加到183公里,327国道城区段改线工程加快建设,
崇文大道、 日东高速济宁连接线及105国道改造等城际间公路干线建成通车。“绿亮
清” 工程五年累计投入46.3亿元,建成一批广场、绿地及标志性建筑。2005年完成3
条市区主干道和25条小街巷新建改造任务,河湖水系综合整治工程启动建设。新增集
中供热面积60万平方米, 天然气引进正在加紧施工。城区绿化率达到35.4%,我市荣
获省级园林城市称号。 8处城市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营。济宁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厂开工
建设。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初见成效。城市经营性用地先详规再招拍挂制度全面落实。
生态市建设规划深入实施,工业点源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封停城区供
水管网内自备井84眼,南四湖人工湿地建设扩大到3000亩。30家燃煤电厂完成脱硫改
造任务,化工发酵企业异味污染得到有效遏制,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0%以上。
(五)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新提高。五年累计完成重要科技成
果730项,其中118项获省以上科技进步奖,申报专利2715件、授权1511件。连年成功
举办中国专利高新技术产品博览会和“院士济宁行” 活动。建成44处产学研基地、3
处博士后工作站,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发展到26家。“普九”成果巩固提高,省级规范
化学校增加到62处。职业技术教育在资源整合中创新发展。济宁师专迁入新校区,申
报济宁学院通过省级评估验收。“中华文化标志城”前期工作有效推进。一批文艺精
品在全国、全省获奖。公共卫生“两大体系”建设基本完成,市疾控中心挂牌成立,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扩大到6个县市区,惠及197.3万农民群众。高致病性禽流感防
控工作扎实开展。我市体育健儿在十运会上获得好成绩。连年完成省下达人口与计划
生育工作责任目标。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民族宗教、外事侨务、人防地震、水文气
象、 档案史志、 老龄和残疾人等事业获得新的发展。2005年实施村村通自来水工程
173项, 解决50万群众安全饮水问题。建成农村公路2100公里。改造农村中小学校舍
危房5万平方米, 救助贫困生1.53万人。建设经济适用房10.29万平方米,市区319户
困难居民迁入廉租房。新增城镇就业11万人,登记失业率3.2%。全市养老、失业、医
疗、 工伤保险参保人数新增10.8万人、达到216.8万人。市县财政投入低保资金5400
多万元,4万多户城乡低保对象生活得到保障。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39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4128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13.2%。市政府承诺为民所办10件实事
如期完成。
(六)民主法制建设加强,文明创建取得新成果。及时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
作、向人民政协通报情况,认真办复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坚持依法行政。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效明显。完成“四五”普法和第八届村民委员会换届
直选。 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制度逐步完善。开通“12345”“市长公开电
话”。建立了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强化审计监督和行政效能监察。严格执行反腐倡
廉各项规定。“文明济宁”、“平安济宁”、“和谐济宁”建设扎实推进,15个单位
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和文明创建先进单位称号,我市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
全省创建文明城市先进单位。社会治安防控网络日趋完善,矛盾纠纷调处机制进一步
健全,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各位代表,“十五”的发展成就,归功于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得益
于历届领导班子打下的良好基础,离不开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凝结着全市广
大干部群众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工人、农民、知识
分子和干部,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济
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中央、省驻济单位,向来济宁创业发展的各位
投资者和建设者,向关心支持济宁现代化建设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
表示衷心感谢,致以崇高敬意!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还不少。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
突出,煤炭产业占比过大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对外贸易比
重偏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不够高,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自主创新能力不
强,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市场取向改革深度不够,困难企业改制脱困进展迟缓。
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工业基础较为薄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就业、社
保和人口、资源、环境面临较大压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一些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
解决。各级政府职能转变不快,一些工作落实不够,办事效率不高,不作为、滥作为
现象时有发生,影响发展环境的问题比较突出。我们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
以昂扬向上的斗志、奋发有为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作风,努力把政府各项工作做得更
好,不辜负人民的厚望与重托。
二、围绕“十一五”发展目标,扎实做好开局年的各项工作
从今年开始,我们步入“十一五”发展新阶段。按照中央《建议》和省、市委部
署要求,市政府编制完成了《济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
案)》,在系统总结“十五”计划实施情况,透彻分析未来五年发展走势与宏观环境
的基础上,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纲要(草案)》
及其《说明》已印发大会,请一并审议。
《纲要(草案)》确定的“十一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
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
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按照省委“一二三四五六”的总体工作思路,
围绕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名市、组群结构大城市目标,坚持“全党抓经济,重点抓调
整”,坚持举全市之力扩大开放,坚持工业化与城市化双轮驱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和体制机制活力,大力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增长方式根本转变和城乡统筹协调发
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努力构建和谐济宁、生态济宁,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
活水平,开创科学发展、加快发展新局面,为提前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
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纲要(草案)》从经济增长、改革开放、
协调发展、和谐社会、资源环境、人民生活等方面,提出了“十一五”发展的主要预
期目标, 其中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以上,2010年达到2330亿元,人均占有
3800美元;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比“十五”末翻一番,达到135亿元;固定资
产投资年均增长20%左右, 五年累计完成5950亿元;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末
降低23%左右。 《纲要(草案)》从七个方面安排了“十一五”发展的战略任务,对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结构优化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
战略、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等重点工作, 提出了明确的阶段性目标和政策措施。
《纲要(草案)》经本次大会审查批准后,我们将分解目标,落实责任,细化措施,
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如期完成各项既定任务。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我们要按照省、市委的部署要求,全面落
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改革开放、自主创新和增长方式转变,努力
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统筹抓好城乡建设,更加注重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认真解决
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确保实现“十一五”发展良好开
局。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万元生产总值
能耗降低5%, 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外贸进出口增长25%、
其中出口增长30%,外商直接投资增长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
入均增长8%,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今
年要着力抓好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中央确定的20字目标要求,贯彻工业
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大对“三农”支持力度。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
分类指导,搞好规划。尊重广大农民意愿,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真抓实干,务求实效。
加快生产发展。 今年市级财政安排“三农”支出2.4亿元,比上年增长45.17%。
继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围绕拉长“五大产业链”,规划建设一批规模化、标准化种
养基地,大力兴办农村二三产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规范发展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和
农村经济协会,推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增强农业科技创新和转
化能力,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加快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和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
扎实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从兴办配套协作项目、盘活各类集体资产等入手,
探索新形势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立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坚持不懈地开
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重点推进灌溉、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向种养基地延伸配套。
加紧实施南水北调东线和治淮东调南下系列项目,尽早开工泗河治理工程。
促进生活宽裕。千方百计拓展增收渠道,引导农民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粮食作物,
扩大高价值经济作物和畜禽、淡水产品饲养规模。强化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配套建
设县乡劳动力市场,力争有劳动能力的农户至少一人外出务工。落实粮食直补、粮种
补贴、农机具补贴等项支农惠农政策,今年起全市范围内全部免征农业税。
倡树乡风文明。以提高农民素质为着力点,大力实施系列教育培训工程。增加公
共财政对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投入,今年市级财政安排农村义务教育经费1015万元,
比上年增长34.43%。从今年起用两年时间,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
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及时改造校舍危房,年内解决
部分学校学生带桌凳上学问题。各县市区全部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参合农民
达到80%以上, 按规定提高补助标准,其中市级财政安排补助资金3019万元。积极推
进农村“文化大院”建设。抓好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创建工作。坚持实行农村计划
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
务求村容整洁。深入开展镇村环境综合整治,集中抓好卫生保洁、绿化美化、监
督管理,乡镇驻地要率先改善面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巩固发展农村“文明一条街”
建设成果, 实施“清洁家园工程”,年内10%的行政村完成“一池三改”,积极推广
太阳能和秸秆综合利用。结合压煤村庄搬迁和城市近郊村庄整理,规划建设小康村示
范点。市级财政安排2000万元投入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今年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
率达到75%以上。以加快向自然村延伸贯通为重点,新建乡村公路500公里。
推进管理民主。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建立健全村“两委”班
子议事规则和工作运行机制,修订完善村规民约,严格村民自治制度,规范村务公开
内容与形式,健全村级服务组织,保证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环境整治、公用设施建
设等职责落实到位。
(二)大幅提高经济增长外向度。在更高层次上扩大对外开放,创新招商方式,
增强招商实效,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扩大对外贸易规模。
全力突破外资大项目。从企业招商上突破,指导利税超千万元企业搞好项目推介
和对接洽谈, 拿出优质资产与国内外大企业特别是世界500强合资合作,靠引进外资
发展壮大。引导外资企业着眼拉长产业链条,在增资扩股的同时,积极引进海外企业
上下游配套项目,争取承接主导产品生产线的整体转移。从园区招商上突破,督促省
级开发区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创新管理运行机制,提升承载功能和服务水平,面向重
点国家、地区组织开展富有成效的招商活动,力求尽快形成外资企业集群。济宁高新
区集中引进基地型、龙头型、高端型外资大项目,争取尽早跨入国家级高新区行列。
从节会招商上突破,放大孔子文化节品牌效应,着力创新办节方式,突出招商主题,
把握会前广泛洽谈、会上集中推进、会后跟踪落实三个环节,进一步提高招商实效。
从基础设施和服务业招商上突破,加快运作落实城市污水处理及供水供气合资合作项
目,力求现代物流、旅游和文化产业招商开发尽快破题。重视扩大对内开放,面向市
外发展经济技术交流合作。
积极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努力提高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培植壮大
出口骨干企业群体,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集中引进重要原材料、关键技术和设备。
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争取在海外战略资源开发、生产基地建设、
承包工程和外派劳务方面有大的进展。
切实优化开放环境。着力营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严格兑现“只要项目定了干,
一切手续我来办”等服务承诺,建立完善“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条龙服
务”的工作机制,保证项目审批建设“一路绿灯”。着力营造公平安全的法制环境,
完善促进外资项目建设有关政策,细化落实项目施工建设包保措施。及时处理投诉案
件,严厉查处侵害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不法行为。着力营造舒适宜人的生活环境,有条
件的地方要规划建设外商集中居住区,配套完善服务设施,解决好外商休闲、就医、
家政服务、子女入学等实际问题。着力营造亲商安商的社会环境,广大干部群众必须
强化“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事事关系济宁形象”的责任意识,齐心协力为扩大开放办
实事、办好事,真正让投资者放心、安心地在济宁创业发展。
(三)集中力量打造制造业强市。立足做大做强工业经济,下更大气力调整优化
产业结构,加快建设五大产业基地,着力培育制造业发展的规模优势、技术优势和品
牌优势,尽快改变资源型产业占比过大的状况。一是建设煤化工产业基地。发挥兖矿
集团的龙头带动作用,有机整合市内煤炭企业要素资源,围绕煤焦化、煤气化、煤液
化三大链条, 主攻“醇、 苯、酸、烯、油、肥”系列产品开发。煤矿企业都要落实
“一矿一区”精深加工项目,构建煤矿园区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逐步形成横向成峰、
纵向成链的煤化工产业集群。二是建设机械制造产业基地。依托山推股份、中国重汽
商用车、山东东岳等骨干企业,做大重型卡车、推土机、挖掘机、叉车、专用改装车
等整机产品生产规模,兴办专业协作项目,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和集中度。三是建设生
物技术产业基地。以凯赛、菱花、雪花等重点企业为主导,转化最新科技成果,加快
建设合资项目,主攻生物制品、生物材料、生物能源等领域,集中开发生产赖氨酸、
氨基酸、长碳链二元酸、燃料乙醇等系列产品。四是建设医药食品产业基地。加快抗
生素系列产品换代升级,发展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生物医药产品;立足农副产品
精深加工,积极开发新兴系列食品,培育特色优质品牌,不断提升食品产业档次水平
和规模效益。五是建设纺织服装产业基地。以如意、樱花、德源、嘉达、欧化日棉等
企业为主体,发展高支精梳纱,研制生产多功能面料,提高印染后整理水平,开发中
高档西服、时装、休闲装及床上用品,精心培育国内一流服装品牌。对造纸建材等产
业实施系统改造和战略重组,重点发展高档纸制品和新型建材。从培植高新技术企业
入手,促使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加速成长。今年全市高新技术
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 围绕建设五大产业基地,继续实
施大项目带动, 集中力量加快建设144个亿元以上产业项目;扎实推进创百亿工程,
年内销售收入过50亿元企业达到4家, 新增利税超千万元企业30家;强化质量兴市,
支持骨干企业争创省以上名牌产品。
(四)激发服务业发展活力。认真落实发展服务业各项扶持政策,进一步拓展领
域、创新业态、优化结构、扩张规模,提高对全市经济和就业的贡献率。
改造提升流通业。整合传统商业资源,大力发展连锁、超市、配送和现代批发市
场等新型业态。引进国内外大型商贸企业参与市内流通企业改制重组。加快供销企业
转型,构建农村新型流通服务网络。着力开发生产性服务业项目,科学规划建设现代
物流中心,支持大型骨干企业兴办第三方物流。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业,组建济宁市商
业银行,引进更多市外金融机构来济宁合作发展。支持各商业银行开发金融服务新品
种,拓展银企合作新路子,持续增加信贷投放规模。积极创办中介咨询、社区服务、
物业管理、教育培训、医疗保健等新兴服务业项目。
加快发展旅游业。认真实施《济宁市旅游发展规划》,突出抓好旅游资源深度开
发,打造一批人文景观、山水风光、民俗风情、休闲度假等重点旅游项目。加快旅游
宾馆等服务设施建设。强化旅游从业人员管理培训,提高接待服务水平。开发健康、
文明、参与性强的娱乐项目,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增加旅游消费。抓好旅游环境综合
整治,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抓好旅游客源市场开发,利用海内外主流媒体打造“孔孟
之乡”旅游品牌,实现我市精品旅游线路与周边城市的有机对接、客源共享,年内接
待中外游客1400万人次,旅游社会总收入达到100亿元。
积极培育文化产业。规划建设市体育中心、图书馆、济宁大剧院等场馆,在城市
社区和乡镇配套建设文化体育设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落实相关扶持政策,有序推
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培育组建广电、报业、演艺和印刷出版等领域的重
点文化企业集团。借助山东省首届文化产业博览会平台,包装推介一批文化产业项目
对外招商。积极探索文企联姻新路子。
(五)发展壮大县域经济。鼓励经济强县放大优势、率先发展,把功夫下在高起
点推进结构调整、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扩大对外开放、培植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集群
上,不断提升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实力,在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和谐发展上走在全
市全省前列。促进中间县自加压力、加速崛起,重点是增加有效投入,兴办新型工业
项目,壮大特色主导产业,在夯实基础、膨胀规模、增强后劲上见到大的成效,争取
综合实力排名在全省位次前移。激励经济薄弱县知难而进、跨越发展,着力在用好扶
持政策、增强内生动力、主攻工业经济、大办创税项目上加大力度、有所作为,力争
经济总量、投资规模、可用财力三项指标增幅高于全市全省平均水平,尽快走出困境。
以实施“百家中小企业成长计划”为抓手,优化系列服务,支持全民创业,引导民营
企业创新发展模式,提升档次水平,培植立县立乡大企业。年内每个县市区新增规模
以上工业企业40家,经济强县力争多上大项目、多办大企业,经济薄弱县要充分挖掘
自身潜力,创办更多规模以上企业。
(六)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围绕建设创新型企业、创新型社会和创新型城市,
坚持把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作为自主创新的主渠道,重点抓创新体系建设,在骨干企
业建立完善研发机构, 年内新增省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5家,争取建成1—2家国家级
工程技术中心。依托济宁高新区办好创业中心,发展专业型孵化器。抓成果引进转化,
提升中国专利高新技术产品博览会档次和外向度,深入开展“院士济宁行”活动,争
取新建中试基地和“引进国外智力示范园”。支持各类企业采取购买专利、难题招标
等形式, 转化吸收最新科技成果, 提高装备工艺水平。年内争取开发高新技术产品
260项, 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0家。抓联合集中攻关,围绕主导产业发展特别是五大产
业基地建设,整合市内企业及驻济高校、科研院所研发力量,开展共性、关键、核心
技术联合攻关,争取在煤炭精深加工、生物医药等领域率先开发一批拥有自主品牌的
新产品,在节能降耗、废物利用、污染防治等方面破解技术瓶颈。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管理。探索发展风险投资。
围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人才高地。发挥驻济高校和各类职业技术院校
优势,为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定向培养技能型人才。舍得花钱引进对外经贸、经营管
理、自主研发、城市规划建设等方面的创新型人才。规范完善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
收益分配的政策,鼓励支持学科带头人和专利持有人来我市创业发展。对创新发展贡
献突出的企业家、科研人员给予重奖。
(七)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扎实推进各项改革,争取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
取得突破性进展。坚持分类指导抓好事业单位改革,年内基本完成市属社会公益类事
业单位改革任务。强化人事编制管理,严格执行有编制、有计划、有预算和逢进必考、
优中选优的制度规定,切实把住进人关口。从试点入手抓好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力求
在整合精简乡镇机构、妥善分流超编人员、改进事业站所服务功能、减轻财政支出压
力等方面率先见效。因企制宜抓好企业改革,加快骨干企业规范化股份制改造,完善
法人治理结构。坚持一厂一法、合力攻坚,促使困难企业尽早实现改制脱困。按照管
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统一的原则抓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落实国有资本出资人制度
和经营预算制度,完善监管考核体系,调整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企业组织结构,促使
监管企业做大做强。以建立公共财政框架为目标抓好财税体制改革,积极推行部门预
算、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加快实行“乡财乡用县管”。健全社会
综合治税机制,保证各类税收足额入库。稳步推进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继续深化农村
信用社改革。
(八)加大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力度。坚持城乡统筹、以人为本的原则,按照
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水平经营的要求,打造更多城乡建设亮点。
按照超前、适时要求抓规划。依据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加快编制专项规划,及
时满足建设需要,尽早实现重点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加紧编制镇村规划,强
化对新农村规划建设指导,向农民群众无偿提供新型住宅设计样图。搞好规划、建设、
综合执法等部门协调配合,依法查处乱搭乱建等违法违规行为。
按照优质、高速要求抓建设。重点抓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济菏高速公路济宁段、
327国道改线及一批国省道改造工程年内竣工通车。 优化京沪高速铁路建设环境。加
紧建设军民合用济宁机场。做好济徐高速济宁段、京杭运河济宁至东平湖三级航道复
航前期工作。立足挖掘文化内涵、体现区域特色、提升品位形象,扎实推进济宁城区
“绿亮清”工程,规划建设一批标志性建筑。优化河湖水系综合整治施工方案,加快
建设进度,打造清新灵动、风格别致的沿河景观带,展示“运河之都”风采。加快北
湖旅游度假区开发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增强服务功能,为市民营造休闲娱乐好去处。
高起点招商开发城北片区,务求形成城市建设的新亮点。着眼打通交通瓶颈、提高通
行能力,完成一批城区道路改造建设任务。明确市中区、任城区职责权限,加快改造
城中村。完善城市建设重点项目推进机制,实行规划审批与工程建设同步监管,保证
审批项目及时开工、在建项目尽早竣工。依法规范工程招投标,运用市场机制提高拆
迁效率、降低拆迁成本。引导建设单位集中优势力量,改进施工方式,提高施工效率。
按照严格、精准要求抓管理。着眼于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覆盖的城市
管理网络,合理划分市区管理事权,促使管理重心下移,在街道、社区推行网格化管
理和居民自我管理,形成“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管理格局。加强综合
执法能力建设,及时查处各种影响城市容貌与秩序的违规行为。改进环卫作业方式,
完善门前“三包”制度,突出抓好城乡结合部、城市出入口、车站、广场及背街小巷
等重点区域、部位的环境综合整治与管理,在城区创建一批“管理示范街”。
按照开放、高效要求抓经营。完善土地收购储备机制,实行供应规模总量控制,
努力实现土地资产收益最大化。坚定不移地放开城市开发建设市场,严格竞标企业资
格审查和刚性条件,大力引进资质高、信誉好、实力强的投资者参与城市建设。按照
产业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的要求,加快推进市政公用事业改制转机,探索城市道路、
桥梁、广场、绿地等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市场化的有效办法和途径,对一些公用设施的
经营权、冠名权实施公开招标拍卖,多渠道增加城市经营收益。
(九)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认真实施《济宁生态市建设规划》,
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争取在减少资源原料消耗、减少废弃物排
放、减少环境污染及生态保护与重建等方面大见成效。
推行节约型增长方式。突出抓好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节约矿产资源措施落
实。集中在煤炭、电力、化工、建材、造纸、医药6个重点耗能行业和100家重点耗能
企业推广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加快淘汰消耗高、污染重的落后生产能力,争取
万元工业产值综合能耗年内降低8个百分点。 修编完善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
定落实节约集约用地强制性标准,提高各类园区项目容积率和单位土地投入产出率。
抬高矿产资源开发市场准入门槛,监督煤炭企业严格按核定能力组织生产,坚决杜绝
掠夺式开采行为,确保煤矿回采率年内提高2个百分点。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组织企业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广泛开展ISO14000环境管理体
系认证,培植10家循环经济先导示范企业。选择部分园区和产业关联度高的重点行业,
搞好行业之间、企业之间的生产协调与组合,努力形成上下游配套成龙、原料产品循
环利用、废弃污染物零排放的绿色产业集群。
加大污染防治力度。监督污水排放企业按照南水北调调水水质要求深化治理,同
步抓好回收利用,确保2007年按调水标准排放,力争特定区域和部分行业实现污水零
排放。 加强水资源管理保护,继续封停城市供水管网内自备井。完成3处在建城市污
水处理厂建设任务,保证已建成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营。加快中水回用等配套管网建设,
开工建设截污导流工程。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建成济宁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厂。完
成燃煤电厂年度脱硫改造任务,同步落实新建电厂脱硫装备。有效治理化工发酵企业
异味污染, 全年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0%以上。构建全覆盖、全天候环境质量
在线监测网络,严厉查处违法排污行为。认真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
防止新污染源产生。
强化生态保护与重建。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卓有成效地开展采煤塌陷地治理会战,
年内完成3万亩治理任务。 落实各类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管理措施,扩大南四湖人工
湿地面积。深化小流域综合治理,广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加快荒山绿化和绿色通道
建设,年内全市林木覆盖率提高到24%。
(十)积极构建和谐社会。牢记执政为民宗旨,切实解决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
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好就业、社保、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工作。
努力促进充分就业。把扩大就业作为发展的优先目标,千方百计开辟就业岗位。
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确保城镇“零就业家庭”至少一人实现稳定就业。做
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和退役军人安置工作。建立完善城乡一体化的人力资源市场,向
农村劳动力提供平等竞争、 自主择业的机会。今年全市新增城镇就业8万人,新增农
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0万人。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严格落实劳动合同制度,依法抓好养老、失业、医疗、工伤
等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力争参保人数和基金征缴同步增长。增加各级财政低保投入,
依托社区建立完善城镇低保动态管理网络,扩大农村低保覆盖面。完善失地农民基本
生活保障制度。 健全农村五保供养“四级联保”机制,年内集中供养率提高到70%。
市区开工经济适用房10万平方米,及时为城镇“双困户”解决好廉租住房。继续对城
乡贫困学生实施救助。加强防灾救灾工作。落实军烈属优抚政策。整合捐赠救助资源,
积极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使失去父母的儿童、没有生活来源的老人和残疾人,
得到更多的关爱与帮助。围绕群众迫切要求解决的困难问题,继续为民办好10件实事。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增加各级财政的教育投入,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双高普九”,
强化农村和城镇薄弱学校建设,年内创建省市级规范化学校30所。整合职业技术教育
资源,发展与市内外大企业的战略协作。济宁学院申报通过国家验收。着力优化教学
科研环境,支持驻济高校立足济宁加快建设发展。完成文化名市年度建设任务。有效
推进中华文化标志城前期工作。提高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社会科学事业发展水平。
完善文博、史志、档案社会服务功能。围绕树立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
辱观,深入开展思想道德建设和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扎实推进双拥共建,加强国防
教育和民兵预备役建设,争创省级文明城市和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加快36个
中心镇卫生院改造建设,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推进中医现代化。强化药品、食品
安全监管,整顿规范药品流通秩序,引导各类医疗机构学习济医附院的先进经验,落
实便民利民服务措施,努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
竞技体育水平,力争21届省运会再创佳绩。积极应对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有效治理
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提高人口出生质量。保障妇女儿童权益。重视做好民族宗
教、外事侨务、对台和老龄工作。提高气象、人防、地震监测预报水平。
深入创建“平安济宁”。完善社会治安群防群控体系,强化基层基础工作,集中
整治治安落后单位,持续开展严打整治、打霸除恶斗争,坚决扫除“黄赌毒”等社会
丑恶现象。启动实施“五五”普法,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健全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层
层落实信访责任制。加强社会应急管理,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严格落实安全生
产责任制,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坚持不懈地开展隐患排查和安全生产专项整
治,完善安全生产技术规范和质量工作标准,充分发挥职工群众对安全生产的参与和
监督作用,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确保安全生产万无一失。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为又快又好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各级政府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着力创新管理、转变职能,改进政风、真抓实干,不断提
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更好地担负起站在新起点实现新发展的历史重任。
要始终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着力建设学习型政府,在更高境界上解放思想,
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理念指导工作。善于把握大势、据情决断,把上级部署与
济宁实际结合起来,把长远目标与当前任务结合起来,把满腔热情与务实态度结合起
来,创新发展思路与工作举措。健全重大问题调查研究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
示与听证制度和集体决策制度,完善决策后评估反馈机制,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
化。
要始终做到依法行政、高效服务。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认真贯
彻执行各项决议决定,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认真
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深入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善于
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社会事务,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制和责任追究
制。继续推进政府工作提速,提高行政审批效能和服务质量。认真贯彻《公务员法》,
确立“支持改革、鼓励干事、保护创业”的理念,身体力行第一时间服务、零距离服
务、全程服务,促进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要始终做到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全部精力用在求真
务实、干事创业上。对年度任务目标、重点工作事项层层分解,明确责任,跟踪督查,
严格考核。从市政府做起,进一步精简会议、文件,减少事务性活动,带头深入一线,
到条件差、困难多、工作进展慢、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攻坚克难、寻求突破。对坚持原
则、敢抓善管、脚踏实地、勤勉敬业的干部,要关心再关心、支持再支持、保护再保
护。
要始终做到执政为民、造福群众。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
由人民共享,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进一步办好市长公开电
话,拓宽联系群众的渠道,尊重群众意愿,维护群众利益,增进群众福祉,从柴米油
盐、衣食住行、入学就业、求医问药、助老托幼等方面入手,一件一件地为群众办实
事、解忧难、谋利益。通过优质高效服务,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
要始终做到令行禁止、廉洁自律。深入落实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
护党章的具体措施,切实强化党性修养,严格遵守政治纪律,与党中央和省、市委保
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地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反
对铺张浪费,带头创建节约型机关。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
败体系,今年集中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重点治理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
交易、医药购销和政府采购等领域的商业贿赂问题,坚决纠正不正当交易行为,依法
查处商业贿赂案件。继续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强化审计监督,支持监察机
关依法查办案件,严惩腐败分子。
各位代表!新的目标催人奋进,新的征程任重道远。让我们在中共济宁市委的坚
强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定信心,奋发图强,
努力把“十一五”规划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谱写济宁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