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和社会保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8&A=4&rec=126&run=13

【概况】〓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现有行政编制37人,局属单位有:市劳动就业办公室、
市机关事业保险处、市劳动保险处、市医疗保险处、市农村保险处、市劳动争议仲裁
办公室、 市劳动保障监察大队7个副处级事业单位和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市技工教
育教研室两个科级事业单位,代管副厅级事业单位济宁技术学院,全系统共有干部职
工430人。 2006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按照“抓重点、攻难点、创亮点、
求突破”的工作思路,不断加大就业再就业工作力度,大力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劳动保障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为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新成效】
2006年,继续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强化政府责任,
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全面落实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积极开展再就业援助活动,
狠抓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的落实,进一步完善再就业帮扶机制,把“零就业家庭”再
就业援助作为重点,建立动态帮扶机制,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实现稳定就
业。把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创建工作的重点,由抓场所设施建设达标转到抓特
色服务品牌提升上来,完善服务手段,开发服务项目,拓展服务职能,全力提高就业
服务“新三化”水平。加快劳动力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逐步形成全市统一、开放、
规范、有序的劳动力市场体系。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加快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
全市实现城镇就业再就业8.53万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06.6%;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
业4.3万人, 完成全年任务的122.9%;“4050”等困难群体再就业6750人,完成全年
任务的104%;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0.8万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04%。全市累计发
放《再就业优惠证》4.56万个,为自谋职业的下岗失业人员减免各项税费1128万元,
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74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5%,低于省里下达的4%的控制目标,
就业局势基本稳定。
【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实现新突破】 2006年,围绕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各级劳动保障
部门层层分解任务,狠抓各项社会保险扩面征缴,继续完善社会保险“一票征缴”机
制。实现了参保人数、缴费人数和基金收入的同步增长。全市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
49.79万人, 完成任务的100%;失业保险参保人数61.5万人,完成任务的102.3%;机
关事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9.70万人,完成任务的102%;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2.49万人,
完成任务的103.2%; 工伤保险参保人数42.20万人,完成任务的101%;农村养老保险
参保人数66.30万人,完成任务的101%。全市全年共征缴企业养老金10.61亿元,完成
任务的109.4%; 征缴失业金1.5亿元,完成任务的130.4%;征缴机关事业养老金7.67
亿元,完成任务的151%;征缴医疗保险基金6.28亿元,完成任务的126%;征缴工伤保
险基金7795万元,完成任务的155.6%;征缴农村养老保险费1185.8万元,完成任务的
107.8%。共为87692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9.16亿元,为47591名机关事业单位
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8.7亿元, 支付医疗保险金4.39亿元,支付工伤保险金3349万
元。
【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得到新加强】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加快高技能人才
队伍建设的文件精神,以高技能人才建设为重点,建立符合济宁实际的多层次、市场
化、社会化的职业技能大培训格局。整合利用各类教育资源,广泛开展就业前培训和
再就业培训。鼓励民办培训事业上水平、上档次。指导技工学校按照市场需求扩大办
学规模,搞好专业设置,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在高职院校和普通职业学校、
职业高中全面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做到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互相促进。先后组织
实施技能扶贫招生600人, 开展金蓝领培训446人,对160家社会培训机构进行了检查
评估,首席技师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组织全市技工学校教职工参加了全省技工学校
优秀教学研究成果评选活动,上报的教学论文、教案、教学课件获奖率达92%。目前,
全市技工学校发展到20所,当年招生1.2万人,在校学生2.6万人,各技工学校呈现招
生、就业两旺的势头。职业技能鉴定方面,开展了数控技能大赛、烹饪技能大赛、计
算机技术技能大赛等活动,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得到大力推行,全市共鉴定发证3.5万
人。
【劳动关系协调取得新突破】〓加强劳动合同管理,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指导和规
范企业通过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协调劳动关系。国有企业关闭破产、改组改制工作中,
严格执行有关政策规定,做好职工安置、劳动关系处理和各项社会保险的接续等工作。
认真执行最低工资制度。认真贯彻《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积极开展劳动保障执法检
查,把日常检查、举报投诉调查处理、专项检查和书面审查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全方
位、多层次的监察体系。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先后开展了煤矿企业执行《劳动法》
情况、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劳动力市场整顿和社会保险清欠四个方面的专项检查。
通过检查, 共解决拖欠职工工资2179万元,为7111名农民工补发工资943万元。针对
劳动争议案件大量上升的问题,实行了“一步到庭”和“阳光仲裁”办案制度,全市
共受理企业与职工发生的劳动争议案件500多件(起) ,涉及职工1000多人,结案率
在95%以上。劳动信访案件也得到了及时处理,有效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
【劳动保障基础建设有了新提高】 就业和各项社会保障的经办能力明显增强,服务
水平不断提高,内部监控制度逐步完善。乡镇(街道)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建设进一步
加强,较好地发挥了服务平台的作用。劳动保障统计数据实行了统一管理,做到了及
时准确,为领导决策及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较好的服务。宣传信息工作进一步加强。
开通了“12333”劳动保障电话咨询服务热线,积极参与市里举办的行风热线。
【劳动保障系统行风和作风建设取得新进展】〓2006年,全市劳动保障部门按照市委、
市政府统一部署和要求,以公正、便民、廉洁、高效为要求,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大
力加强行风和机关作风建设。认真组织开展了以优美环境、优质服务、优良作风为主
要内容的“三优”文明窗口创建活动,以创建为载体,促党风廉政建设,促政风行风
转变。局党委根据劳动保障工作实际,制定了八个方面的创优标准,将所有业务工作
流程予以公布,防止暗箱操作,规范了办事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工作透明
度,增强了全体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提升了干部职工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真正
树立劳动保障工作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全心全意为劳动者服务的理念。同时结合干
部职工思想、工作实际,强化了“四种意识”的教育,即强化服务意识教育,积极为
企业和职工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强化公开意识教育,以公开、便民为基本要求,凡
是能够公开的政策和办事程序以及办事结果一律要公开,增强工作的透明度,自觉接
受社会监督;强化效率意识教育,提倡“一次办理、二次办结、杜绝第三次”;强化
廉洁自律意识教育,公布了投诉电话,健全了投诉记录,认真接受企业和群众投诉,
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真正做到政务公开。在市里组织的“双评”活动中位次逐年提高。
与此同时,纪检监察、机关党建、宣传信息、规划财务、人事教育、后勤保障等工作
也取得新的成绩,全市劳动保障工作呈现出全面、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
(任宪民〓孟令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