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生活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8&A=4&rec=124&run=13

·城区居民生活·

【概况】 2006年,全市经济继续保持了健康快速发展势头,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加快,
消费支出稳中上升,居民家庭生活水平不断改善。根据统计调查资料显示:2006年,
市城区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达到12926.62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84%,人均可支配收
入为11995.90元, 比去年同期增长11.70%,人均消费性支出为7125.98元,比去年同
期增长5.34%。
【工薪收入发挥龙头效应〓带动居民收入整体上升】 2006年, 人均工薪收入达到
10134.38元,同比增长18.48%,占总收入近八成,成为拉动居民人均总收入增长的主
导力量. 主要增长因素:一是全市下半年出台增加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的生活补
贴的增资政策, 机关事业单位每月人均约增长490元,随之,中央、省直驻济单位以
及效益较好的企业的员工工资也有较大幅度提高;二是2006年根据国家政策将暖气费
由暗补变为明补,增加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收入;三是随着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城区单位在岗职工的工资、奖金等都有所增加。
【财产性收入增幅明显〓居民理财趋于多元化】〓随着国内市场进一步开放,投资环
境改善,各家银行、保险公司推出各种理财产品,使居民投资渠道日益拓宽. 除了银
行储蓄外、购买国债、投资股票、货币基金、个人黄金买卖、外汇期权等多元化的理
财方式,越来越多家庭被吸引其中。再加上近年来房地产市场价格不断升温,参与房
屋交易、房屋租赁的居民家庭也逐渐增多,据资料显示:2006年城区人均财产性收入
达到226.97元, 同比增长35.47%,其中人均其他投资收入90.26元,人均出租房屋收
入为44.78元,增长显著。
【经营净收入有所增长】〓随着出台一系列鼓励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积
极扶持个体经济,鼓励个体经济参与市场竞争,带动了个体经济的发展,城区居民经
营净收入成为促进全市城区居民收入的一个亮点。 2006年全市人均经营净收入达到
186.87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46%。
【捐赠收入减少〓“人情消费”负担日益加重】〓由全市城区居民家庭抽样调查资料
显示:2006年全市人均捐赠收入比去年减少169.56元,降低30.07%。此项收入的减少
也影响了转移性收入的减少。居民人均捐赠支出已达到1506.51元,同比增长9.72%,
捐赠支出也远远大于捐赠收入,居民付出的越来越多,回报越来越少,人情消费逐年
加重,影响到了居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价格波动对于居民食品消费整体影响不大】〓2006年以来食品价格的上扬是影响全
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升的重要力量,食品细类价格的波动也引起居民在食品支出细
项的内在变化:一方面由于粮食、淀粉、蔬菜类和干鲜瓜果类的价格上涨,使人均支
出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72%、11.76%、12.17%和17.58%;另一方面由于肉禽、蛋、
水产品类和烟草类价格的下降使居民支出相对减少, 分别降低了0.5%和15.8%。城区
居民人均食品类消费支出为2542.88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8%,扣除物价因素,食品
类支出基本与上年持平。
【衣着消费成为居民消费新亮点】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衣着市场的日益繁荣,
人们不再满足于穿暖的基本消费,衣着消费观念从“温”变“美”、从一衣多穿到一
季多衣,时装的使用周期缩短、变化节奏加快,从原来追求朴实、大方、实惠,到现
在追求品牌化、高档化、个性化、时尚化。2006年人均衣着消费支出为964.07元,比
去年同期增加143.22元,同比增长17.45%。
【城区居民住房水平呈现“四高” 】 随着城市建设改造步伐的加快,城区居民住房
条件不断改善,居民住房水平呈现“四高”。一是人均居住面积高。2006年全市人均
建筑面积达到27.74平方米, 已接近中高收入国家水平(据建设部住宅与房地产管理
司对不同国家居住水平资料分析,中高收入国家人均住房面积为30平方米)。二是房
屋产权私有率高。 随着住房制度的改革,城区居民房屋产权私有率已达到91%。其中
原有私房占3%,房改私房占76%,商品房占12%,房改私房占的比重最大。三是住宅建
筑设施标准高。 首先住房的成套率达86%,其中二居室、三居室套房是主流,分别占
21%、60%,四居室套房也达到5%。其次住房设施配备齐全,随着居民家底的日益殷实,
住宅装潢品位及配套设施也不断提升。四是房产升值潜力高。由150户调查资料显示:
每户购房实际支出是36175.39元, 根据居民自测,现住房按市场价评估值为91370.8
元, 增长了1.5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划的不断扩大和配套设施的加速
完善,城区用地日趋紧张,地价不断升值,从而带动房价上涨,原有房产升值潜力更
明显地显现出来。
(刘仰夫〓胡永华)

·农民生活·

【概况】 2006年,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中央、省委一号文件和省、市农村
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调
整农业产业结构,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农业与农村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农民收入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农民消费水平逐步提高。据对全市1350个农村住户的
抽样调查结果显示: 2006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4590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62元,
增长11.2%。其中,农民人均从非农产业获得的收入为2695元,增长22.3%,占农民人
均纯收入的比重由上年的53.4%,上升到58.7%。非农产业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亮点和
主要支撑点。
【农民收入平稳增长】〓一是工资收入不断提高。2006年,随着国务院《关于解决农
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的颁布及各地具体实施意见的陆续出台,农民外出务工环境进
一步优化,劳动力资源利用成本上升,再加上全市实施的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
—“阳光工程”,使外出务工人员继续增加、工资水平不断提高。2006年,全市农民
人均工资性纯收入为1845.6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30.6%。工资性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
重也由去年同期的34.2%上升到40.2%, 上升了6个百分点。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
达93.5%, 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其中,农民从本乡地域内劳动得到的收入迅速
提高, 人均766.5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29.8元,增长42.8%;农村劳动力外出规模继
续扩大, 外出从业得到的收入人均850.4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28.1元,增长36.7%。
二是家庭经营收入平稳增长。2006年,全市农民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2506元,比上年
同期增加77元, 增长3.2%,成为农民持续增收的稳定因素。(1)来自第一产业收入
下降1.6%。2006年全市农民人均从第一产业获得的收入为1895元,比上年同期减少30
元,下降1.6%,占农民收入的比重为41.3%,下降了5.3个百分点,但仍是农民收入的
重要来源。种植业收入平稳增长。2006年以来,全市农业生产形势较好,粮食生产全
面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达395万吨,同比增加45万吨,增长12.9%;主要经济作物由
于播种面积的减少,产量有所下降,但今年经济作物产品均价比上年同期均有不同程
度的增长,相对抵消了产量下降导致的收入减少。农民人均种植业收入达到1515.5元,
同比增加40.6元,增长2.8%。林业收入大幅增长。今年全市林业生产以新农村建设为
动力,以工程造林为突破口,以培育、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为主线,加大了植树
造林力度, 林业效益显著增加。 农民人均林业收入43.4元,同比增加18.1元,增长
71.8%。 畜牧业收入大幅减少。受生猪、家禽等畜产品价格下降和外地高致病性禽流
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情以及运输成本增加等不利因素影响,导致畜产品消费市场
收缩、饲养成本增加,主要畜产品产量下降明显,效益缩减。据抽样调查统计,2006
年全市肉类总产量、 禽蛋产量比上年分别下降12.5%和13.2%。 农民人均牧业收入
242.1元,比上年同期减少88.8元,下降26.8%。渔业收入持平略增。2006年全市本着
节约土地原则,注重对塌陷地的综合开发,大力发展水库渔业和网箱养殖,淡水捕捞、
水产品产量持续增加。 据水产部门统计,2006年水产品产量30.92万吨,其中养殖产
量25.3 5万吨, 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和3%。 农民人均渔业收入94.4元,同比增长
0.4%。 (2)来自第二、三产业收入增长21.3%。随着农业生产手段和效率的不断提
高,全市农村富余劳动力不断增多,更多有资金和技术优势的农民因地制宜从事非农
产业生产经营,为农民增收拓展了空间,同时也促进了农民家庭经营二、三产业收入
的快速增长。 农民人均从家庭经营二、三产业得到的收入为611元,比上年同期增加
107元, 增长21.3%。其中,人均交通运输业和邮电业收入158元,同比增加32.9元,
增长26.2%; 人均批发和零售贸易业、餐饮业收入172.6元,同比增加46.7元,增长
37.1%; 人均社会服务业收入69元, 同比增加8.6元,增长14.3%。(3)转移性和财
产性收入下降16.3%。2006年,全市农民人均家庭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为238.8元,
同比减少46.3元, 下降16.3%。这主要缘于租金和土地征用补偿等财产性收入,以及
城市亲友赠送等转移性收入的减少。 农民人均租金和土地征用补偿收入比上年同期
分别减少11.2元和13.6元;农民人均城市亲友赠送收入比上年同期减少21.8元。2006
年全市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
设。除继续实行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还对种粮农民柴油、
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进行综合直补,农村居民各项政策性补贴人均收入14元,同比增
长55.6%,其中,粮食直补人均收入达11元。
【农民消费稳定增长〓生活质量逐步提高】〓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增强了农民消费的
信心,生活质量逐步提高。据调查统计,2006年农民生活消费支出为2821元,比上年
增加301元,增长11.9%。从全年农民生活消费支出看,农民生活消费结构发生变化。
一是家庭设备和用品、交通工具和通讯成为农民消费新热点,呈现了较高的增长势头。
家庭设备及用品消费支出人均156.7元,同比增长23.6%;交通和通讯消费支出人均支
出338.6元,同比增长24.5%。二是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深入认识,膳食讲究营养,
主、 副食消费搭配更趋向合理。全年食品消费支出人均1071元,同比增长11.6%,其
中: 谷物制品消费人均支出193元,同上年基本持平;肉、禽、蛋、奶及制品人均消
费228.3元,同比增长9.8%;蔬菜及制品人均支出92.8元,同比增长17.9%,在外饮食
人均支出179.2元, 同比增长35.7%。三是衣着成衣化,人均衣着消费支出159.7元,
同比增长16.9%, 其中购买成衣人均支出101.3元,同比增长19.3%。四是农民居住质
量进一步提高。农村生活水平提高最直观、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住房条件的逐步改善。
2006年全市农民人均居住支出478.2元,同比增长18.2%;年末住房面积人均32.5平方
米,人均增加2.3平方米。其中,楼房面积3.9平方米;钢筋混泥土面积11.4平方米;
砖瓦平房面积27.6平方米;砖木结构面积20.5平方米。农民人均住房价值9748.9元,
同比增长26.8%。
(鹿宏剑〓胡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