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简介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8&A=4&rec=111&run=13

·曲阜师范大学·

【概况】 曲阜师范大学是山东省重点大学,设学于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
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故里,在美丽的海滨城市日照设有新校区。学校现有6
个博士点, 7个硕士一级学科,77个硕士点,55个本科专业,涵盖了文、理、工、法
等10大学科门类; 设有1个独立学院(杏坛学院),29个院(系),28个研究所,14
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 1个省级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学校聘请著名物
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先生为名誉校长,同时聘有院士2人,特聘教授8人;
现有教职工2220人,专任教师1302人,其中教授194人,副教授251人,国家有突出贡
献中青年专家2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1人,
山东省高校中青年学术骨干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40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6人;现有
博士、 硕士研究生1834人,普通本专科生25075人,成人教育在读生8756人。学校占
地2653.41亩,校舍建筑面积102.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55亿元,图书
馆藏书286.46万册;电子图书32.3万册。公开出版《齐鲁学刊》、《曲阜师范大学学
报(自然科学版)》、《中学数学杂志》和《现代语文》等学术刊物。
【完善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
认真组织全校师生员工学习贯彻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和全国、全省高校党建工作会
议精神,坚持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和干部培训制度,把学习活动与推动学校各项工作
相结合,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理论水平。抓好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做好干部任
职届满的调整任用工作, 强化干部岗前培训。根据工作需要,成立了8个院系、部处
党总支, 调整了145个党支部,党的基层组织更加健全。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
负责制,制定实施《党委工作制度》和《行政工作规则》,重点对党委的领导职责、
工作原则、议事范围和程序,以及校长职责、校长办公会议制度、行政工作实施和反
馈等内容作了明确和规范,为提高党委的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提供了制度保障。认真
贯彻党风廉政责任制,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抓好各个层面的理论学习,形成促发展、促稳定、促改革的强大动力。坚持党委理论
中心组学习、处级干部暑期集中学习和全校师生日常学习三级理论学习制度。实行领
导接访日制度,举办各类座谈会,积极畅通民主渠道,推进民主治校进程,营造出和
谐团结的氛围,推动了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优化教学工作】 召开了年度教学工作会议,对如何加强学校教育教学内涵发
展、学分制实施以及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完善管理机构,教
务处增设教学研究科、教务行政科、实践教学科和评估办公室,从培养方案制订、教
学过程控制到教学质量评价形成了完整的教学管理体系。优化教学管理体制,强化教
学管理措施,规范教学工作秩序,提高服务意识。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
理规定》,结合学分制的运行机制和新的培养方案,制定了新的《曲阜师范大学学则》,
在学生休学、选修专业方向、选课、创新实践等方面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加了自由空
间。本年度有两位教师获第二届“山东省教学名师”荣誉称号;组织评建校级精品课
程立项11门,省级精品课程立项2门;组织评审出校级品牌特色专业6个,其中数学与
应用数学专业获省级品牌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体育)获省级特色专业;新上本科专
业6个;对校级精品课程和教学研究项目进行了中期检查。
【强化科研工作】 2006年共获得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在内
的各级各类项目201项, 科研经费885.6万元,其中省部级以上项目59项,经费430万
元, 鉴定科研成果4项, 发表科技学术论文539篇, 被SCI收录90篇,EI收录58篇,
ISTP收录34篇;获得厅局级以上科研奖励83项, 其中省部级以上奖励14项;科技成果
转让、技术服务、合作研究等项目共计12项,到位横向课题经费362万元;3月份与曲
阜福瑞德催化应用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专利转让合同,合同金额160万元,5月份与济宁
市国土资源局签订科技合作协议, 获准经费122万元,与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和首都师范大学药物研究中心开展合作研究,中标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鲍店煤矿煤
矸石烧结空心砖窑监控系统;参加了第七届中国专利高新技术产品博览会,展览全方
位介绍了学校科技发展状况,收到良好效果。11月份与日照签订市科技合作协议,依
托相关专业建立日照市印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日照市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日照
市电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派出合作研究人员27人次,接
受来访人员19人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人员38人次,提交学术交流论文47篇,特邀报
告6篇。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制定、修改、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形成科学、规范的教
师管理制度体系,出台《“十一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关于高层次人才引进与
管理工作的暂行规定》、《“161”人才工程暂行办法》等6项制度;召开系列会议,
研究制定引进人才年度计划;在加大引进力度的同时,积极采取措施做好人才的稳定
工作,实施“161”人才工程,首批上岗74人,其中第一层次2人,第二层次39人,第
三层次33人; 应用数学学科获设2006年度“泰山学者”岗位;2名教授享受政府特殊
津贴,1名教授获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2名教授获第二届山东省高等
学校教学名师奖。
【注重学科建设、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进一步调整、优化学科布局,18个项目
入选山东省“十一五” 省级重点建设项目,其中重点学科14个、重点实验室3个、人
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1998年以前获得授权的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顺利通过国务院
学位委员会开展的评估;积极贯彻《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文件精神,鼓励研
究生进行科学探索,进一步加大了研究生科研论文创新资助力度,在首次研究生教育
创新计划项目申报中,共有4项课题获省级立项,参与2项省级重大课题,在首届山东
省研究生科技创新成果奖评选中, 有1位同学获二等奖,4位同学获三等奖,3篇硕士
学位论文入选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4位导师荣获首届山东省优秀研究生导师;
加强研究生教材建设,2006年设立研究生教材建设资助项目,首次评选共有20个项目
入选;2006年招生录取博士研究生9人,硕士研究生684人,录取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
士学位学员54人, 教育硕士139人;积极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从招生、培养到就业
等环节实现了网络化管理。
【促进招生与就业工作】 创新思路,强化措施,促进招生和就业工作新进展。
2月中下旬组织了两校区艺术类专业测试,5月组织了曲阜校区运动训练(单招)专业
的专业及文化课测试, 7月8日至8月10日进行全国普通高考的录取工作,2006年计划
招生5100人,实际招生5152人,生源质量良好;加强对外宣传,积极开拓就业渠道,
开展毕业生就业、择业活动,积极推介毕业生,加强就业服务和指导。2006年学校师
范类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招生就业处荣获2001—2006年全省普通高
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以申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为突破口, 把2006年定为
“中外合作办学年”,加强中外合作办学工作。与韩国平泽大学合作,完成中外合作
办学机构——国际学院的审批, 当年招生110人;新增校际关系学校三所;与国外三
所大学签订学历联合培养协议;接待来访团组30余个;派出考察团组10余个;积极申
报国家汉办汉语国际推广项目;聘请外籍教师24人;制定《在校学生出国管理暂行规
定》;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与国际交流处成功分离,职责、业务范围更加明确。
【规范继续教育】 根据“山东省函授夜大学办学水平评估”专家组的反馈意见,
本着“以评促建、重在建设”的原则,开展有针对性地整改工作,使学校函授管理更
加规范、科学。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借鉴省内外兄弟院校的先进经验,结合当前成
人教育的办学实际,对函授教育教学和管理的若干环节作了必要的调整。进一步调整
函授站、教学点的布局和人员配备,加强对函授站的管理、培训和指导。根据社会需
求调整了招生专业的设置, 新增9个本专科专业。学科建设成果斐然,成人教育学被
确定为山东省“十一五”重点学科。
(李 毅)

·济宁医学院·

【概况】 济宁医学院是山东省省属本科高等医学院校, 创建于1952年,1987年1
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定名为济宁医学院。学院拥有济宁和日照两个校区,占地总
面积1686亩,校舍建筑总面积36万多平方米,藏书87万余册,中外文期刊2000余种,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76亿元。2006年有研究生、本专科在校生14024人,成人教
育在校生1888人。学院现有教职工1057人,专任教师724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57人。
还聘有院外兼职教授、 副教授360人。当年招收各类全日制在校生共5236人,其中普
通本科生1808人,专科生1828人,专升本学生1600人。与11个省市建立了对等协作招
生关系,在招生空间上实现了新的突破,极大地改善了生源结构。学院以本科教育为
主,兼有研究生教育、专科教育、现代远程教育和留学生教育,设有临床学院、预防
医学系、护理学系、精神医学系、药学系、信息科学技术系、成人教育学院、管理学
院8个院系和基础医学部、实践教学部2个部,下设65个教研室,10个研究所和18个研
究室。其中,行为医学实验室和心脏疾病诊疗实验室为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学院现有
8所附属医院和90多个实践教学基地。 学院主办的国家级临床医学类核心期刊《中国
行为医学科学》和《济宁医学院学报》,在国内外公开发行。
【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健全完善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认真组织党员
处级干部填写了党员承诺书,确保了党员承诺制工作深入扎实开展。开展党章“五个
一”专题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党员学习贯彻党章、永葆先进性的自觉性。向全院
处以上干部发放第二批全国干部培训教材,先后安排学习四个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
效机制文件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读本》,十六届六中全会召开后,及时组织学习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学习
读本》等。通过学习和讨论,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从整体上把握了“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的科学体系,更加牢固树立了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
素质进一步提高。
【完善组织干部工作】 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的原则、
干部条件和选拔程序, 充实调整了附属医院和临床学院领导班子,提拔正处级干部1
名, 副处级干部3名。平职调整正处级干部2名,副处级干部3名,领导班子结构进一
步优化。 加强了干部试用期满考核工作,分三批对2005年新任职的3名博士副处级干
部、6名科级干部和13名正处级干部、8名副处级干部进行了试用期满考核。调整了部
分部门设置,将社科系和原管理学院合并为新的管理学院,教务处原教务科分设为教
务科、 学籍管理科和考务中心等3个科室,实验室管理科由原隶属国资处改为隶属教
务处,进一步理顺了工作关系。认真做好干部的外派培训教育工作,增强了干部的综
合素质。认真协助省委组织部做好副厅级领导干部的选拔工作,通过民主测评、组织
考察、 个别谈话、公示等步骤,在全院正处级干部中推选出1名同志提拔为副厅级领
导干部,交流担任济宁技术学院院长。
【强化思想政治工作】 一年来,学院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全面推行素质
教育,高度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
质和心理素质的协调发展。大力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和科技创新活动、社会
实践活动及校园基础文明工程,引导大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加强主旋律教育,
充分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组织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
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加强了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制度化
建设,坚持并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服务体系、评价体系和奖惩体系。认真做好助学贷款
和勤工助学工作, 拓宽助学减负渠道,2006年实现贷款金额858.726万元,解除了贫
困生的后顾之忧。
【搞好综合治理工作】 加强了门卫管理,增强了保安力量,加大了校园巡逻力
度, 调整充实了校园110接警人员,强化“技防”建设,先后投资12.6万元对我院32
路电视监控进行了维修改造,使学校的“技防”设备对重点要害部位的覆盖率达到90
%, 及时遏制了一批突发应急事件。2006年,学校被省委高校工委授予“山东省平安
校园”荣誉称号。加强校园绿化美化工作,2006年被济宁市评为“创建园林城市先进
单位”。加强社区管理,建设“文明社区”,2006年学校宿舍家属区被济宁市市委组
织部、市民政局评为“济宁社区共建先进单位”。
【做好本科教学水平评建工作】
一年来,学院按照“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工作
方针,坚持科学运作,把握节奏,注重借鉴,全面推进,全力做好迎评促建各项工作。
一是认真学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学校采用了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本科教学评估
的意义和评建知识,让每一位教职工和学生了解评建工作的内容、程序和目标。学校
召开2次动员大会, 动员和部署了全院的评建工作。学校评建办公室建立了“评估专
题网站”,充分利用校园网宣传评建工作知识和政策,介绍评建动态,开展评建工作;
编发评建工作《疑难知识问答》、工作简报。二是健全机构,明确职责,责任到人。
学校成立了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领导小组,下设评建办公室和14个专项组,评建办
公室设有专职人员,负责协调指导全校的评建工作;各专项组均有相应的院领导主管,
成员由相关职能部门的人员组成, 负责7个一级指标和特色项目的评建工作,各专项
组组长是这些指标的第一责任人。各职能部门和系(院)、部均成立评建工作领导机
构和评建工作办公室,党政一把手为评建工作第一责任人。各系(院)、部克服困难,
按照《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任务分解表》,将评建工作任务分解到人。三是全
面自查,找出差距,重点推进。在各单位的积极配合下,学院评建办初步掌握了学校
软、硬件建设方面的基本情况,对照评估指标体系,找出差距,及时向学院党委进行
了汇报,学校及时制订了“硬件达标、软件创优”的工作目标和“建、改、管”齐头
并进的评建工作思路。
【深化教学改革】 严格教学管理,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全年共组织检查性听课、
院领导听课、 观摩教学听课、评议性听课、教学督导听课155次,促进了课堂教学质
量的进一步提高。全年共出台教学管理文件49份,使教学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和规范。
组织了2006年省级精品课程申报工作,学院《病理学》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组
织推荐了山东省高校十佳优秀教师和第二届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评选工作,传平
教授荣获“山东省高校十佳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孙勤枢教授荣获“山东省教学名师”
荣誉称号。举办了第一届实验技术人员岗位技能竞赛,促进了实验教学水平的进一步
提高。按照“站稳脚跟、渗透发展、资源共享”的工作方针,积极拓展后期教学空间,
全年新开辟实践教学基地14个,进一步改善了后期教学条件。
【办好成人教育】 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挖掘办学潜力,扩大办学空间,与山东
省医学科学院联合举办研究生课程班,与聊城市卫生职工中专、济宁卫校联合举办乡
村医生大专班,与协和医科大学签定联合举办研究生课程班办学协议,成人教育实现
了多层次、多形式全面发展的生动局面。积极探索办学模式改革,不断增强继续教育
活动,引进了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利用宽带卫星通讯系统,为各级医疗机构提供长
期、正规、系统的管理和临床医疗、护理知识培训。逐步建立健全系统完善的网络教
学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了现代远程教学质量。
【加强科研工作】 经过各方面积极努力,全年共争取和投入科研经费226万元。
重点建设取得新突破,我院《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与《神经病学》两个学科被评为
山东省重点学科,行为医学实验室与心血管疾病诊治实验室被成为山东省重点实验室。
全年共开展143个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其中新上项目42项,结转项目101项。全年共
有33项科研成果通过鉴定, 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13项,达国际水平的2项,达国内先
进水平的18项。全年共有41项成果获上级科技进步奖、社会科学成果奖,共发表学术
论文436篇。
【完善研究生教育】 通过广纳优秀生源,自主命题复试等环节顺利完成劳动卫
生与环境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计划,研究生全部入学注册,并根据培养计划进
入学位课程的学习。组织进行2004级硕士研究生中期筛选工作。加大了与山东大学联
合培养研究生工作力度,双方签定了联合培养深化协议,进一步拓展了联合培养学科
专业领域。切实做好研究生导师的遴选工作,进一步明确了导师组的职责要求。积极
做好硕士授权单位申报准备工作,加强了学科专业建设。
【扩大对外交流】 加强对留学生的教育管理,健全留学生管理制度,使留学生
教学与管理工作逐步规范。与美国麻省州立大学签订联合创办国际护理班的合作意向
书, 接待了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生命学院院长大卫安德鲁斯博士带领的考察团、美国
病理学会访问团等,在建立友谊合作关系的同时开展了一系列学术讲座,受到广大师
生的好评。 同时,司传平教授作为访问学者派往美国工作1年,进一步扩大了学院的
影响。
(常洪义 崔德行)

·济宁师范专科学校·

【概况】 济宁师范专科学校溯源于1951年,1971年在济宁师范学校和曲阜师范学
院附中的基础上恢复重建,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为规范化、标准化全日制普通高等专
科学校,是山东省成立较早的师范类专科学校之一。2005年7月,5个系搬迁到曲阜新
校。 2006年1月, 学校整体搬迁到曲阜新校。新校规划占地面积1632亩,计划总投资
7.2亿元, 总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 分两期工程用5年时间建成。一期工程占地面积
780亩, 完成建筑面积34.4万平方米,其中教学区18.9万平方米,建筑单体11个。学
校设中文系、政治系、外语系、历史系、音乐系、美术系、教育系、旅游地理系、数
学系、物理系、化学系、生物系、体育系、信息技术系、计算机科学系等15个系、语
文教育等30个专业, 其中教师教育专业17个,非教师教育专业13个,学制均为3年,
涵盖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理科、工科4大学科门类,以人文科学、理科为主要学科。
另设有11个函授专业,5个夜大专业。全日制普通在校生6310人,成人在校生1206人。
设有社科部、电教中心等公共教学部门。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科
研为先导, 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不断提高,为国家培养了近6万名合格人才,成
为济宁市教育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毕业生中考取了大批硕士生、博士生,其中包括
我国第一个运动生理学博士和第一个美术学博士。
【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全国、全省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
总书记在庆祝建党8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严格执行《关于改进党的作风,加
强领导班子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意见》,
把加强班子自身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坚决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
方针,坚持执行“三会一课”以及双周一次的党员学习活动日制度、组织生活制度。
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工作。2006年, 共发展预备党员270名,预备党员转正104名。不断
壮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特别是加大了在中青年教师和大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力度。校
党校举办了第25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 培训入党积极分子1590余名, 测试合格率
100%。 党校第2、3期重点培养对象的培训,共计400多人次。组织建党85周年系列庆
祝活动,进一步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表彰了“先进党支部”12个、“优秀共产
党员”44名和“优秀党务工作者”12名。根据中央、省市指示精神,按照《关于加强
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结合学校上本科建学院的工作实际,做好了邓
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网络、进公寓、进社团”的“三进”工作,进
一步加强了“两课”建设,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
染力,为新校办学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500多名学生报名参加志愿服务西部,有6
名学生毕业后奔赴新疆。“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活动中被团省委评为优秀组织单位。
【积极探索教学工作】 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进一步加强专业和课程建
设,教学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一年来,学校积极探索专业发展新模式,提升学校专业
建设水平。按照教育部和教育厅关于专业整理的要求和《全国高职高专指导性专业目
录》,对学校原有专业进行了整理更名,并新增电气自动化技术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专业。制定了《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十一五”专业建设规划》。按照本科院校的标准,
继续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加大课程建设力度,积极推广国家
和省级精品课程。中国现代文学和心理学两门精品课程顺利通过了省专家的评估验收。
全面完成了各专业学分制教学计划的修订和各门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制工作,积极稳妥
地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认真执行《济宁师专教育实习规程》,完成了2006届
毕业生教育见习、实习工作。2006年的专升本工作取得新成绩,共有800余名
学生考入本科深造,考取率达到50%以上,化学系升本率达到80%以上。为适应新校区
办学特点,先后制定《关于严格教学管理制度的意见》、《关于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
系的意见》、《关于日常教学保障体系的意见》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建立健全了学校
教学管理决策指导机构,公布了新一届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教学督导工作委员会等。
加大外事工作力度,聘请了3名外籍教师任教。成人教育办学活力和办学效益继续增
强,进一步加大了与本科院校联合办学的力度。
【强化科研工作】 进一步强化科研管理和科研激励机制,制定《济宁师范专科
学校“十一五”科研工作规划》,广大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得到进一步提高,
在科研立项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科研基金项目申请、科研成果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
成果。2006年科研立项共计2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
项, 山东省教育厅立项6项,山东省文化厅2项,“十一五”教育规划项目2项,济宁
市科技局立项2项, 学校立项13项。2006年共获科研成果奖43项,其中省高校优秀成
果奖4项, 山东省软科学优秀成果奖5项,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奖1项,济宁
市第十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0项,学校优秀成果奖22项。2006年学校公开发表论
文293 篇,核心期刊126篇,其中SCI论文收录31篇。
【加强教师队伍和干部人事工作】 对照本科院校师资队伍标准,以培养、引进
高学历教师为重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制定了《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十一五”师资
队伍建设规划》,进一步改进选人用人机制,制定优惠政策,培养、吸引高层次人才,
优化教师结构, 改善教师办公条件,凝聚教师队伍。目前,学校有教授36人,副教授
137人,博士12人,硕士217人,占专任教师的46.4%。本年度共培养回校博士4人,来
校工作的研究生47人。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济宁市委《关于加强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内设机
构及下属单位副县级干部管理工作的意见》(济组发[2005]13号)文件精神,对校本
部和附属单位的缺职干部职位进行了选拔、调整和充实,对聘期期满干部进行考核续
聘,对岗位变动、任职年龄到限、不称职和因其他原因不再担任领导职务的干部实行
免职, 共涉及128人次。按照上级要求,切实加强在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2006年选
派了11名科级以上干部到省、市委党校培训学习。围绕学校升本科的工作大局,积极
推进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顺利完成了专业技术职务的评聘、年度专业技术考核工作。
【做好学生、 招生与就业工作】 学校教育管理工作得以加强,建立完善了“校
系两级,以系为主”的教育管理模式。认真落实好《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政治辅导员
队伍建设的意见》,积极做好学生政治辅导员队伍的选拔、任用工作。积极筹措资金,
继续拓宽勤工助学渠道,加大对贫困生的经济扶持力度。认真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
心理咨询和社团建设工作。2006年招生3395人,其中教师专业2577人,非教师教育专
业818人。2006年普通毕业生2448人,一次就业率达到82.4%,圆满完成了2006届毕业
生就业工作。
【有序完成学校搬迁和升本工作】 2006年1月,全校稳妥有序地完成了整体搬迁
工作。 3月11日,曲阜新校全面启用。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指示精神,为早日实现升
本建院的发展目标,学校结合实际,举全校之力,倾师生之情,强化措施,落实责任,
10月31日,迎接全国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组来我校考察评估的各项准备工作全部
完成。12月28日至29日,全国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组来我校评估。专家组经过两
天的实地考察,对我校所作的申报晋升工作非常满意,并给予充分肯定。
(李洪伟 张书义)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

【概况】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是于2000年成立的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下辖
济宁广播电视大学和三所中专学校(济宁市工业学校、济宁农业学校、济宁市财政学
校),总占地781.26亩。院本部设有机电工程、计算机工程、经济管理、文法、汽车
工程、生物与化学工程、外语七个系和一个基础教学部,全日制专科在校生7986人,
教职工539人,其中正高职称14人,副高职称134人。先后荣获全省、全市先进基层党
组织荣誉称号;首批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全省10所骨干示范性职业技
术学院之一;全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全省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先进单位;全省会计工
作先进单位; 省级文明单位;济宁市“五一”劳动奖状获得单位和学习型组织标兵单
位。
【加强党建工作 进一步增强引领事业发展的能力】 一是巩固扩大先进性教育活
动成果。总结先进性教育活动经验,继续抓好各项整改措施的落实,健全党员长期受
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完善基层党组织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加强和改进对
党员的教育管理,实行党员承诺制,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各级党组织
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
责相结合的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学院党委会议、院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决策程序。
坚持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深入学习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
及高职教育、高校管理和科技文化知识,培养战略思维,创新发展理念,提高驾驭能
力。坚持重培养、重管理的“双重”机制,强化干部队伍思想和作风建设,增强了整
体功能和领导实际工作的能力。三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党章和法纪教育,
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拓展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的工作领域,从思想上、制度
上保证了党风廉政建设的落实。四是进一步强化理论武装工作。坚持教职工周二政治
学习和寒暑假集训制度,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习新
一届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加强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紧密联系学院实际,指导办学实践。同时,用学院改革发展中
形成的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凝聚力量、激发活力。
【大力推进办学条件建设 增强办学实力】 多措并举,全力推进新一轮建设。落
实了210亩土地的征用。争取到世界银行职业教育专项贷款项目,拟新建4万平方米的
实验实训中心,包括仪器设备总投资约8500万元,其中世行贷款4000万元,匹配资金
4500万元。征地和世行项目的落实,将会较大地改善学院办学条件,提升办学实力。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努力培育办学特色】 一是加强专业建设。强化传统专业内
涵改造和整合,增设社会急需的新兴专业,重点发展优势专业、特色专业。在充分调
研论证的基础上,增设了物流管理、工程监理、动漫设计与制作、金融保险、植物保
护等5个专业, 学院开设专业总数已达46个,较好地实现了专业设置与济宁经济发展
和社会需求相适应。机电一体化专业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会计
电算化专业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汽车检测与
维修专业被省教育厅确定为高职高专示范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特
色专业。二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围绕培养高技能人才这个根本,努力在提高质量、
培育特色方面下功夫。 建立了科学、高效的课程建设机制,并取得显著成效,《C程
序设计》 、《机械制图与CAD》、《汽车构造》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评出院级精品
课程9门、 一类课程27门、合格课程61门。按照职业岗位能力的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
案,编制和修订教学大纲和实训大纲,改革课程设置,整合课程内容,调整实践课与
理论课的课时比例,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和模式,积极开展技能培训、技能鉴定和职业
资格证书认证工作,在由专业知识本位向岗位能力本位的转变上实现了较大突破。投
入300余万元用于仪器设备、 图书资料建设。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实习实训基地增至80余处,建立了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三是加大科研工作力度。拨
付专项资金,支持鼓励教师立足本职,围绕教育教学搞科研,对在科研工作中取得优
异成绩的教职工给予表彰奖励。 教师的科研能力、科研水平有了明显增强和提高,1
项省级、 1项市级和10项院级科研课题结题,8项获省科研课题立项,3项获市科研课
题立项, 2项获省科研成果奖,5项获市科研成果奖,300余篇论文在各级学术期刊和
报刊上发表。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努力造就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一是强化师德建设。积极营
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大力弘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而
不厌、诲人不倦的师德风范,涌现出一批优秀教师和师德标兵,受到省、市和学院的
表彰。二是促进教师队伍的壮大与提高。采取有力措施吸引人才,为硕士以上高层次
人才发放津贴10余万元。拨付30余万元专项经费,支持鼓励教师在职进修学习,提高
业务能力和学历层次, 全年有31人在职获得硕士学位,5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84人
攻读硕士学位。 三是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先后举办教学基本功比赛、多媒体CAI课
件比赛、合格课程验收、一类课程评审、精品课程评审等一系列教学竞赛,累计近千
人次参加了活动,一批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脱颖而出。有计划地组织专业教师下基
层,深入企业、行业一线实践锻炼,支持他们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培养了一批“双师
型”、“复合型”教师。
【坚持以人为本 全力做好学生工作】 一是健全完善学生管理机制。制定《辅导
员工作条例》,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素质高的要求,选拔聘用了46名专职
辅导员。严格辅导员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对辅导员实行定期培训和有计
划的选派轮训,使辅导员队伍真正成为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进
一步明确、理顺了院、系和部门在新的管理体制下的职能、职责及管理关系。二是加
强和改进安全工作。充分认识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加强组织领导,采取
有力措施,切实做好学校安全工作,确保师生平安。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校园安全工作的意见》,确立以加强和改进学生管理、安全保卫、后勤服务为重点,
全面推进学院安全工作的工作方针,通过扎扎实实地抓落实,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
地促进了学院管理和平安校园、文明校园、和谐校园建设,学院教书育人、管理育人、
服务育人的能力和自觉性进一步增强。三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改
进教育方法,拓展教育途径,丰富教育内容,提高教育实效。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学的
主渠道作用,认真做好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强化德育
阵地建设,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网络、进宿舍、进社团。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
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基本道德规范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
文化、艺术、体育和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广大学
生的思想素质、人文素质、实践能力、科技能力进一步提高,我院同学在参加各级各
类大学生活动中,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四是完善对家庭困难学生的资助帮扶体系。
学院始终坚持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帮扶家庭困难学生, 安排勤工助学学生368人,
发放各类补助金55万元,为260名同学申请办理了国家助学贷款,贷款总金额149万元。
成立了励志社,弘扬自强不息精神,培养自立向上品格。
【强化措施 努力做好招生和就业指导工作】 一是招生工作取得新突破。通过加
大宣传力度,采取有力措施,赢得生源学校和社会认可,招生范围扩大到11省。2006
年普通专科招生2854人, 比上年增加500余人,全日制专科在校生人数已达7986人。
二是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加强了对学生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就业观念的教育,广开
就业渠道,为毕业生寻求更多的就业机会,努力提高就业质量,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
【统筹规划教育资源 广开办学渠道】 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多形式、多层次、
多渠道办学,不断拓展办学空间。成人教育、远程教育、电大开放教育、中职教育、
与本科院校联合办学、非学历教育等多种教育并举,持续稳步发展。目前,各类教育
在校生2971人, 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级考核及各种继续教育培训、考核近2万人次,创
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梁玉振)

·济宁市技术学院·

【概况】 2006年,济宁市技术学院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
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构建和谐校
园为目标,以服务顾客为宗旨,以就业为先导,以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为主线,紧紧抓
住技工教育发展的机遇期,各方面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计划招生1200人,实际招生
1745人,在籍学生达到5525人,院本部在校生达到3536人,创历史最高记录。积极做
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加强市场预测和调研,广泛收集用工信息,不断加强与企业的联
系,开辟了市外就业渠道,保证了毕业生的充分就业。2006年毕业生共计1060人,安
排就业1022人,当年就业率达到96%。
【毕业生技术比武和职业技能鉴定取得好成绩】 始终把教学作为中心工作,认
真组织教师备课,开展教学经验交流,组织观摩教学,提高了教师整体教学水平。同
时充分利用课件和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在抓好常
规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做好教学计划的调整更新。重新修订近10个专业的教学计划,
更新6门课程的教材, 使之更加适用于理论实习教学。为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加强专
业教研室建设,在继电气工程教研室建立之后,2006年又成立金属材料工程教研室,
实现了部分专业理论实习一体化教学。投资280万元添加1台加工中心,10台数控设备、
180台计算机等现代化的实习教学设备, 建立了钳工、电工标准化实习教室。教学条
件的改善,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有力保障。全年共有1060名学生参加技能鉴定考
试, 有1052人获得中、高级资格证书,合格率达99.2%。在全市技工学校毕业生技术
比武中,学院荣获特殊贡献奖,钳工、高级钳工、高级焊工、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等
专业均获得了全市个人第一名,中级电工包揽了个人前三名。组织参加了计算机应用
基础、机械基础、电气测量、电工基础等课程的全省统考,均取得优异成绩。
【开展平安校园建设 学生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 学院始终将学生的德育教育作
为学生管理主线,围绕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形式,完
善德育教育体系,加强了集体主义精神教育,培养了学生劳动观念和创新精神。以两
个独立的教研室为试点,积极探索辅导员管理模式。筹建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建立学生班级健康员队伍,广泛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认真做好学生心理辅导
和咨询工作。积极开展平安校园建设,认真落实维护安全稳定各项措施,育人环境进
一步优化。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构建和谐校园为目标,广泛开
展了各种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举办“弘扬雷锋精神,参与志愿服务”主题演讲
比赛,利用假期、双休日开展了各种志愿者服务活动;举办庆祝建党85周年文明礼仪
知识竞赛和学院首届“校园杯”学生乒乓球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对32名学生进行
预备党员考察推荐,300余名学生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
【增强服务意识 行政、后勤工作迈上新台阶】 行政、后勤坚持以服务教学一线
为中心,工作作风、工作质量进一步转变和提高。加强财务工作,管好、用好各项资
金,积极争取财政性资金,努力增收节支,为学院发展打下经济基础。2006年学院总
收入达到2300万元,同比增长20%。认真细致地做好职工调资、职称晋升、资格考试、
劳动保险、医疗保险、继续教育学分的登记审批等关系教职工切身利益的工作。积极
申请人员编制,增强师资力量。采用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对缺职部门进行了干部
选配。制定《超工作量酬金发放办法》、《关于临时用工管理的暂行规定》,逐步建
立起优质优酬、奖惩分明,公平透明的分配和用人机制。后勤服务工作充分发挥了保
障作用。新办公楼已竣工即将投入使用。在环境卫生、校园绿化、美化、医疗健身等
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投资增加食堂设备设施,改善食堂环境,在提高饭菜质量、卫生
防疫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被市卫生部门定为B级卫生达标单位,并评为管理示
范单位。认真做好计划生育工作,落实计划生育责任制被中区计生委评为年度计划生
育先进单位。 学院师生员工、 离退休老干部踊跃为患骨癌学生马勇募捐, 共捐款
26915.1元。
【认真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努力开发新产品】 在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指
导支持下,积极开展全市车工、钳工、焊接等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利用学院现
有条件,承办了维修电工专业“金蓝领”技师培训班,根据上级统一要求,按照培训
大纲圆满完成了156名技师的培训任务。开展了7次职业技能鉴定,共鉴定人数801人,
合格率85%。根据市场形势,适时调整产品结构,注重提高产品质量,全年生产TD101
订书机100余台、电动捆书机20台,学生用双人铁床200张。并不断强化内部管理,注
重提高产品质量,热情搞好售后服务,不断强占产品市场,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教职工文体生活丰富多彩 科研工作实现新突破】 召开学院第三届田径运动
会,举办了丰富多彩的第三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广大师生在艺术节中展现出健康向上
的精神风貌。 认真办好《济宁技术学院报》,全年共编印7期,营造了健康向上的文
化育人环境,为学院的建设和发展,为技能人才的培养发挥了集锦、传媒、示范教育
的重要作用。 启动了“微波热水装置和可编程序控制器实训装置” 两项科研项目。
“可编程序控制器实训装置”已实验成功,标志着学院在科研上有了新的突破。组织
教职工参加全国、省、市优秀教学成果评比活动,取得了优异成绩。成立了国际国内
公共关系协会,加强了与兄弟单位的学术交流,促进学院整体专业水平的提高。
(冯延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