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 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8&A=3&rec=77&run=13

济宁市经济贸易委员会是负责调节和管理全市近期国民经济运行的市政府工作部门。
2005年,内设办公室、综合科、经济运行处、投资与规划处、企业科、市场营销科、
对外经济科、技术进步与装备科、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科、电力科、医药科、人事科
等13个职能科室,共有人员46名,主任张昭贤,副主任王常瑞、马光辉、张宪、黄新
平、张文生,纪检组长冯作礼。
2005年,市经贸委认真贯彻国家各项宏观调控政策,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开
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动力,围绕培植“三个一批”、加快工业强市建设
这个目标,突出抓好结构调整、企业改革、招商引资、县域工业、循环经济、经济运
行等重点工作,努力破解经济发展中“瓶颈”和难点问题,全市工业流通经济继续保
持了强劲的良好发展态势,全面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达的任务目标,实现了“两个
确保”的要求。
工业生产效益快速增长,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转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
加值553.4亿元,同比增长30%;实现销售收入1443.3亿元、利税215.1亿元、利润131
亿元,分别增长34.8%、35%和40%;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46%,拉动GDP增长
10个百分点; 工业对地方财政收入贡献率达到75.3%;县域工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由
上年的48.2%提高到近51%;能源消耗增长速度低于工业产值增长速度25.7个百分点。
支柱产业发展壮大,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完成技改投资160.2亿元,同比增长33.3%。
六大支柱产业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改投资,分别占全市技改投资总量的83.3%和77%。
竣工项目1304个,其中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6个。煤电化、机械制造、生物技术、医药
食品、纺织服装、造纸建材六大支柱产业实现销售收入、利税、利润,分别占全市工
业总量的90%、93%和9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由上年的19%提高
到22.4%, 制造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为53.9%,新产品产值率达到18.1%。英克
莱健身器荣获“中国名牌”称号,樱花牌床上用品等16种产品获“山东名牌”称号。
骨干企业队伍壮大,支撑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全市利税过千万元企业达到191户,
其中工业企业156户, 比上年分别增加46户和27户,过亿元工业企业35户,比上年增
加7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1610户,新增532户。
融资引资工作成效显著,工业品出口快速增长。全市工业企业合同利用外资11.7亿
美元, 同比增长1.1倍,实际利用外资2.1亿美元,占全市到位外资总额的93.7%。全
市金融生态建设暨银企合作促进会, 到位资金92亿元。工业品出口8.5亿美元,同比
增长37.4%。
电力交通通信事业稳步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支撑条件不断增强。完成发电量296.3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3%,全社会用电量135.6亿千瓦时,增长16.4%,其中工业用
电量113.1亿千瓦时,增长17.3%,占总用电量的83.4%;全市电力装机容量突破600万
千瓦, 济宁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已全部竣工投入运营;全年产煤7478万吨,为全国、
全省和全市的经济建设提供了资源保障; 各种运输方式共完成货运周转量274.5亿吨
公里,同比增长16.8%,增开了济宁至北京始发列车;全市固定移动电话达到426.1万
户,新增57.8万户;邮电业务总量完成21.2亿元,增长11.8%。
城乡市场活跃, 流通新型业态建设迈出新步伐。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29.8
亿元,同比增长16.5%。各类连锁企业216家,连锁门店2109个,全年连锁企业新型流
通业态完成经营额41亿元,同比增长30%;各类市场发展到600处,其中交易额过亿元
的市场16个。
【着力壮大支柱产业】 围绕建设5大产业基地,拉长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坚
持新上项目与技术改造相结合,坚持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相结合,坚持投入拉动、大
项目推动、大企业带动。编制印发了《2005年重点项目导向计划》,加大了重点项目
的调度督查;组织召开了全市煤炭行业结构调整会议,推广煤炭企业“一矿一园区”
发展经验;召开了全市汽车零部件企业配套工作座谈会,10多家企业与中国重汽济宁
商用车建立了配套合作关系;积极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市级以上企业技术创新中
心由上年的28户发展到37户,其中国家级3户、省级12户,企业申请专利785件,开发
新产品640项。 金威煤电6万吨氯碱、泰山玻纤2万吨电子级玻璃纤维、如意科技3500
吨高性能氨纶、太阳纸业25万吨高档铜版纸、重汽商用车、伊顿液压、小松叉车、胜
利股份等重点项目先后投产运行。组织力量精心编制了《济宁市“十一五”工业产业
(产品) 结构调整与发展规划》、《济宁市煤化工产业基地发展规划》等8个专项规
划,为“十一五”全市工业经济的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着力培育骨干企业群体】 编制印发了《济宁市销售收入创百亿重点企业(首批)
发展规划》 ,明确了11户创百亿企业发展定位目标,规划了100项重点项目,提出了
五个方面的工作措施;分解落实了新增利税过千万元工业企业和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
业责任目标;对晋档升级企业进行了表彰奖励;对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实行了市级领
导包保责任制,在资金供应、项目用地、建设环境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骨干企业队
伍发展壮大。规划的首批销售收入创百亿企业,全年实现销售收入602亿元、利税120
亿元、 利润66亿元,分别占全市工业总量的43%、57%和51%。新列统的规模以上工业
企业拉动全市工业销售收入、利税、利润增幅,分别为11.5个、8.7个和8.3个百分点。
【着力推进节约型企业建设】 按照中央提出的“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研究制定并以市政府名义下发了《关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实施意见》,印发了《济宁市资源节约标准》、《济宁市清洁生产
审核暂行办法实施细则》 等8个配套文件,建立了市建设节约型社会联席会议制度,
明确了32个部门的职责分工,召开了全市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会议;在企业中大力开
展了“五节一循环”活动,加大了对95户重点用能企业和85户重点用水企业的跟踪调
度和监测;以化工、造纸、生物技术、食品酿造等重点行业和太阳纸业、菱花集团、
雪花生物、鲁抗集团等企业为样板,推行清洁生产,菱花集团被认定为全省清洁生产
示范企业,10万吨废水资源化项目列入了国债项目。积极推进南水北调沿线企业污染
治理项目的实施,中银电化、鲁抗集团、峄山化工等27家完成了电厂脱硫除尘改造。
同时,发挥政策的导向激励作用,支持企业搞好资源综合利用的深度开发,工业固体
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8%,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发展到123户,比上年新增20户,全年
协调落实减免税1.2亿元。全市工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1.33吨标准煤,同比降低4.3%;
万元产值耗水量36吨,降低12.2%。
【着力推进企业经营国际化】 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扩大开放,提
高经济国际化水平”的战略部署,以提高招商引资成效为目标,着重抓好企业对接和
产业对接, 推动重点企业与世界500强和国内大企业的战略合作,实现以大引大、以
强联强;以六大支柱产业为依托,围绕产业链的延伸和配套,开展专业招商,实现产
业延伸和聚集;精心筛选80个招商项目,在各类媒体和招商引资活动中发布推介;组
织开展了赴欧洲及国内长三角、珠三角专题招商引资活动,参加了青岛首届中国—欧
盟企业合作会议,南京跨国零售企业国际采购会和2005年国际孔子文化节经贸活动。
太阳纸业与美国国际、银河集团与意大利倍耐力、凯赛与德国德固赛等一批“高大外”
合资项目落户济宁,世界500强企业已有19家在济宁市落户。
【着力推进企业改革管理创新】 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企业活力,努力在
推进大企业资本多元化、中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劣势企业退出市场三个方面深化企
业改革。制定了《工交财贸企业改制规范运作监管意见》,从规范出资行为、完善法
人治理结构,加强剥扣资产管理、防止公有资产流失,增强企业改制透明度、切实维
护职工权益等五个方面提出了19条具体要求。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帮扶市属困难
工业企业工作的意见》,召开了帮扶工作会议,加大了帮扶工作的督导力度,济宁机
床厂、医药总公司等7户企业完成了股份制改造;济宁齿轮厂、济宁织布厂等7户特困
企业实施了破产,市属115户工业企业中,改革改制的达到了109户。同时,在企业中
大力推进管理创新和素质提高工程,华一轻机获全国和谐劳动关系优秀企业称号,烟
草公司获全国企业文化十大优秀案例, 兖矿集团、山推股份、鹿洼煤矿等8户企业14
项成果获省企业文化优秀成果奖,运河煤矿、网通公司获省现场管理样板企业称号,
菱花集团等5户企业获省管理创新优秀企业称号。
【着力强化经济运行调节】 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两个确保”,即确保今年
比上年发展得更快更好,确保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要求,制定
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工业中开展比学赶超竞赛活动的意见》,在企业中掀起了新一轮
比学赶超的热潮。围绕“提速、提质、增量、增效”,着力抓好支柱产业、骨干企业
的健康运行,重点项目能力的发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培育列统,加强了对宏观经
济形势的分析,及时搞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预警预测,把协调电煤供应、电力设
施建设、用电安全、银企对接、市场开拓作为组织经济运行的关键来抓,组织21家企
业参加了省政府举办的山东名牌产品万里行西线活动,签订投资和贸易合同协议18.4
亿元; 成功召开了全市金融生态建设暨银企合作促进会,推介项目204项,签订贷款
合同意向262亿元, 到位资金92亿元。编制了《济宁市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
(2005—2007)三年规划》。精心组织开展了食品、药品、农资等专项整治,以及保
护知识产权、打击商业欺诈、非法广告等专项工作;大力推进“诚信济宁”建设,积
极开展公路“三乱”治理、企业减负及成品油、煤炭经营市场整顿,有效地维护了市
场秩序。
【着力抓好机关自身建设】 切实加强党员队伍素质建设,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
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按照活动规定的步骤和程序,学习的科目和内容,以及达到的标
准和要求,规范操作,扎实推进。下大气力解决好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五个方面的
问题,结合实际,制定印发了《市经贸委领导干部、机关干部、离退休干部、事业单
位党员先进性具体要求和不合格党员主要表现四个规定》和《关于加强领导班子和机
关建设的整改意见》,从8个方面提出了27条整改措施。教育活动党员参学率达到100
%,群众测评满意率达到100%,省市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先后7次报道宣传了市经贸委教
育活动情况。同时,积极组织指导经贸系统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确保企业教育活
动达到了预期效果。切实加强班子建设,严格执行党组成员自律规定,坚持完善党组
集体议事和决策制度,坚持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坚持领导分工负责制;切实加
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和落实全面的人才观,较好地完成了县级后备干部推荐工作,
在上海复旦大学举办了工业经济领导干部培训班。加强“三个体系”建设,完善了激
励约束机制。切实加强机关作风建设,认真实行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和限时办结
制, 行政许可事项全部进入了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全年办理上报件715件,办结率
100%,经贸委窗口被评为“优秀窗口”。围绕改革、调整、发展中的难点热点问题,
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高质量完成《创百亿工程时限要求及对策研究》、《加快市
属困难企业改制脱困的对策措施》 等5篇市下达的重点调研课题,为领导决策提供了
依据;新成立了信访科,建立了矛盾纠纷排查协调机制,坚持领导信访接待制度,企
业稳定和信访工作得到加强,特别是面对山拖大规模集体上访的严峻局面,全力以赴
地做好矛盾化解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组成了由经贸委牵头、市直11个部
门参加的工作组进驻企业,在理顺职工情绪、解决实际问题,筹措资金、启动生产,
寻找合作伙伴、实施联合重组等方面,做了大量艰苦细致、卓有成效的工作,使这一
老大难问题得到很好地解决,确保了社会稳定;对机关所有科室进行了现代化办公改
造,添置了办公设备,实行了制度上墙,提升了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切实加强党的
组织建设,召开了系统机关第二次党委会,新发展(转正)党员23人,举办了党建理
论研讨会。切实加强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贯彻执行中央、
省市委关于反腐败一系列指示精神和《关于切实解决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方面突出问题
的规定》;组织机关人员参观《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大型展览》、赴西柏坡进行革
命传统教育。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普遍增强,委领导班子的战斗力、凝聚力不断提高,
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的责任感、紧迫感进一步增强。
(王 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