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工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8&A=3&rec=66&run=13

【概况】 2005年,全市统计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
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动力,紧紧围
绕全市中心工作,按照“坚持依法治统,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坚持强化职能,提高服
务水平;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统计机关”的总体思路,统谋全局,把握关键,不
断创新,勤奋工作,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步。
【经济普查、 1%人口抽样调查等工作进展顺利】 全市各级统计部门在认真完成各
项年报、常规统计工作任务的基础上,成功组织开展了各项大型国情国力调查任务。
圆满完成了第一次经济普查工作。 组建普查机构,选调培训了3万名普查人员,开展
了广泛深入的宣传动员、普查试点、单位清查摸底等各项准备工作。扎实组织了普查
入户登记、督促指导、质量抽查、复查审核。在每个环节都实行了严格的质量控制,
圆满完成了数据处理、质量评估、数据汇总及资料上报等工作,顺利通过了国家和省
经济普查办公室的数据质量抽查验收。经济普查公报已向社会发布。同时,利用经济
普查资料,对经济普查年度GDP数据进行了重新核算。
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进展顺利。全市严格按照国家、省调查方案的要求,积极准备,
迅速行动,成立了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四落实”工作扎实有效。多层次、全方位地
利用多种形式和载体对调查的目的、意义和内容等进行了宣传报道,选调培训县乡两
级业务骨干230多人, 并严格测试,为调查提供了人力保障。在摸底、登记、复查等
阶段严格检查、跟进督导,市及各县市区领导亲临调查小区视察现场入户登记工作,
确保了全市人口抽样调查工作的有效开展,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准备充分、开局良好、
进展顺利。
积极准备第二次农业普查工作。 成立了机构, 编制了预算;以市政府文件下发了
《济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第二次农业普查的通知》;印制了宣传农业普查的明信片,
提前造势宣传,各项前期准备工作有序开展。
精心组织,较好地完成了城镇劳动力调查、群众安全感调查、残疾人抽样调查、城
镇居民低收入户住房状况调查、旅游业调查等各项专题调查任务。在有条件的县市区
开展了城镇住户抽样调查工作。
【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以市政府文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统计
工作的意见》,特别是对全市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嘉祥县进行
了县政府统计乡镇派出制改革试点,实现了乡镇统计机构垂直,人员、编制、经费均
上划县统计局统一管理,取得很大成功。为此,省统计局在嘉祥县召开了全省统计基
层基础工作现场会,总结交流了统计基层基础工作经验。嘉祥经验在现场会上得到了
参会代表的广泛认同,省局杜昌祚局长给予高度赞扬。市委副书记、副市长张兆启专
门作出批示,要求认真总结嘉祥做法,加大力度推广。
普查机构与队伍建设又有新的进展。为适应大型普查和抽样调查工作的需要,全市
12县市区在2004年县县建立综合调查队的基础上,不断加快普查机构建设步伐。微山、
汶上、邹城先后成立了普查中心,配备了专职人员,充实了统计队伍。
【统计制度改革取得较大进展】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地区GDP核算工作。在规范核算
工作的基础上,成立了国民经济核算科,充实加强了核算力量。以市政府办公室文件
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地区GDP核算工作的意见》 ,市统计局随后下发了《关于进
一步加强GDP数据质量评估与控制工作的补充规定》 ,建立了农业、工业、建筑业和
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四大专业的统一计算方法制度和全市数据联审机制。成立了普查
年度GDP核算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利用第一次经济普查资料全面、客观地核算
了市及县市区经济普查年度GDP数据,较为平稳地实现了专业统计数据与GDP核算数之
间的衔接、 市与县核算数据之间的衔接。 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了“在地统计”改革。
“在地统计”改革经过一年多的适应性调整和完善,各项管理和工作机制运转正常,
达到了改革的预期目的。市中区、任城区、济宁高新区增加了人员编制30人,壮大了
统计队伍。建立完善了反映适应“三大亮点”发展要求的三项统计制度。进一步完善
了《科技综合统计制度》、民营经济统计制度,探索建立了《高新技术产业统计报表
制度》。开展促进县乡区域经济发展的监测工作。为科学评价县市区及乡镇经济发展
情况,研究建立了全市“强、弱县”、“30强、弱乡镇”统计监测体系和制度;扎实
推进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研究进程;实施城市化发展监测制度,积极做好城
乡划分工作。同时实施了扩大范围的劳动工资统计改革,继续完善了固定资产投资统
计制度。
【强化统计服务 统计职能得到进一步发挥】 及时提供信息服务,做到快、准、全。
及时提报统计快报、统计月报;及时发布统计公报,并作为参阅材料在市人大、政协
两会上发放;及时编印《济宁统计手册》、《济宁统计年度报告》,供领导决策使用。
加强横向对比,及时搜集全省各市、外省先进市地的对比资料,定期提供《全省十七
市主要经济指标对比资料》、《淮海经济区对比资料》。按照市委有关文件要求,不
断加大对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考核监测,按月向市委、市政府督察室提供县市
区经济发展情况通报;分季度在《济宁日报》公布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工业利税大
户完成情况,对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提高分
析质量。市县统计部门积极研究建立完善提升统计服务水平的机制和奖励办法,形成
统计优质高效服务的长效制度。市局相继出台了《关于改进统计服务的意见》、《关
于加强统计分析研究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统计网络信息上报工作的意见》,完
善了优秀统计分析(论文、信息)奖励办法。一年来,仅市局队就撰写统计分析95篇,
完成调研课题报告9篇,被领导批示和报刊采用的达45%。同时,报送统计信息内参件
25件,被领导批示的内参件10余件,批示信息6件;网上直报信息近300余条,被省局
采纳150余条,国家局采用20余条。多篇文章相继在《中国信息报》、《山东统计》、
《济宁政报》、《济宁日报》等报刊上发表。各县市区统计局也都撰写了许多有分量
的分析报告, 得到了当地党委、 政府领导的重视和肯定。建立了新闻发布制度,对
2004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和2005年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进行通报,增强了统计信
息公开透明度,受到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统计信息化建设取得新进步】 全市统计信息网络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
标准设计和高科技创新”,新的网站运用数据库管理模式,采用动态加载和查询,并
在此环境上自主开发了集网站信息的采集、编辑、审核、发布与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
网络采编发布系统,提高了信息采编效率。对市局及12县市区的视频、音频设备进行
升级改造,解决了视频、音频效果差的问题,为在全省统计部门推广应用视频会议系
统打下了基础。进一步深入市、县两级网络平台向乡镇一级扩展工作,规划了全市乡
镇以VPN方式登录统计内网的方案。 完成了《济宁市信息化建设“十一五”规划》。
大型宏观数据库建设已完成设计、调试,进入实施阶段。
积极推进企业网上直报工作,确保了国家统计局确定的全国5000家大型企业网上直
报中全市37家大型企业的网上直报率达到100%。积极推进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批发
零售贸易餐饮业、固定资产投资单位、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筑业企业统计的网上直报
工作。
【统计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 全市各级统计部门深入开展统计“四五”普法教育
与验收工作。市、县统计部门联合举办培训班,组织乡镇长、村委主任和企事业单位
负责人,深入学习《统计法》、《山东省统计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知识。全市共举
办普法培训班27次,对2000余人进行了普法培训。结合全市统计系统的自身情况,制
定出台了统计“四五”普法验收方案和检查办法,认真开展“四五”普法自查自纠活
动,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统计“四五”普法工作。全市的“四五”普法顺利通过省局验
收。为强化统计执法工作,提高执法水平,规范执法行为,促进依法行政,市局研究
制定了《统计行政执法责任制》、《统计行政执法检查制度》、《统计行政执法监督
制度》及《统计执法工作评比考核奖励办法》等制度文件,全市统计执法检查工作做
到了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不断加大统计执法力度,组织开展了工业、投资、贸
易等专业统计数据质量检查工作,预防和制止了一些统计违法行为的发生。
【统计干部队伍、 统计文化和机关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市、县统计部门按照中央
和省、市委统一安排部署,积极稳妥、扎实主动地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
动,圆满完成了教育内容,全局党员干部素质明显提高,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得到
了各级领导的肯定。 实施了部分科级干部竞争上岗,对5名任职人选,经过公示予以
公布任命。统计文化建设取得新的成绩。形成了“诚信统计”统计文化品牌及“诚信
永远、服务无限”等18个统计文化理念,整理编印了《发展先进统计文化 建设和谐
统计机关》画册。
狠抓机关建设和文明系统创建活动。在全市统计系统明确提出了用2~3年的时间创
建文明系统的目标,出台《统计人员“十不准”》、《济宁市统计局关于改进办公电
话管理制度的补充规定》等工作制度文件,规范了统计工作行为,进一步提高了工作
效能。市局档案管理经验收达到了省一级标准。2005年,市局已申报市级文明机关,
全市有11个县市区局完成了文明单位或文明机关申报工作。积极开展统计继续教育工
作, 全市有1000余人参加了培训和考试。 组织实施了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工作,全市
200余人参加了统计资格考试, 统计从业资格换证和免试办证工作稳步进行,市局被
评为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统计学会、史志编撰及包村扶贫等工作不断加强,取得
了新的成绩。
(姜守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