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和改革管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8&A=3&rec=56&run=13

【概况】 济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是综合研究拟定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规划
和政策,进行总量平衡、结构调整,指导全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市政府组成部门。2005
年,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机关行政编制48名,其中离退休干部工作人员3名,工勤人
员编制6名; 设办公室、政策法规科、发展规划科、国民经济综合科、经济体制综合
改革科、固定资产投资科、国外资金利用科、地区经济科、农村经济科、能源交通科、
工业科(挂市稀土办公室牌子)、高新技术产业科、社会发展科、经济贸易科、财政
金融科、资本市场发展科、市重点项目办公室、经济合作与对口支援办公室(挂市县
域经济发展办公室牌子)、人事科等19个职能科室。另设市国防动员委员会国民经济
动员办公室、 市重大建设项目稽查办公室;市纪委派驻机构2个:纪检组、监察室。
主任张生贤;副主任李文运、李朴、蔡体灵、姜勤芝、付学华、候典峰、王建刚;纪
检组长刘建文;市发改委系统党委专职副书记王鲁平。
【围绕科学发展 锐意创新改革 当好党委政府参谋助手】 济宁市发改委既是宏
观调控的主要执行部门,更是党委政府宏观决策的智囊团、参谋部。立足这一职能定
位,市发改委谋全局、议难题、办实事,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大进展。1.举全委之力,
高质量编制“十一五”规划。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全市“十一五”规划编制工
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确定了各重点专项规划、县市区规划联络员及委内调度
联系人。 二是搞好前期研究和重点专项规划编制,确定了21个重点专项规划和2个区
域规划。邀请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联合开展规划思路研究,形成了近百万字的
“十一五”规划系列研究报告。三是注重宣传发动,印发“十一五”规划编制宣传工
作方案,在《济宁日报》开展征文活动。四是认真编制规划纲要,集中力量起草“十
一五”规划纲要草案,反复修改,数易其稿,并分别向市政府常务会、市政协常委会、
党外人士座谈会、市委常委会、市委全委会和市人大常委会作了汇报说明。2.认真组
织制定年度计划,努力提高调研分析水平。一是科学编制年度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年
初在总结分析2004年计划完成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2005年全市经济工作的基本思路,
并编制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经市人代会批准后, 代市政府起草了济政发
[2005] 6号文件,印发全市执行。二是加强经济形势的监测分析。按月份、分季度调
度全市经济运行情况,起草经济形势分析报告,分析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并及时向市委、市人大、市政府汇报。三是开展深层次调查研
究。先后形成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推广“一矿一区”
模式,促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加快各类经济
园区建设的思路和对策》、《县域工业经济现状及发展出路》等一批高质量的调研报
告,其中推广“一矿一区”模式、实施工业“四个一批”战略、加快经济社会结构两
个转型等措施建议进入了市领导决策。3.着力抓好项目建设和资金融通,积极破解投
资瓶颈制约。一是深入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健全项目建设推进机制,通过市级领导
联系、定期召开调度会、组织开展外部环境检查等形式跟踪调度项目进展情况,促进
了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经过努力,全年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67亿元,增长31%,
胜利医药、伊顿液压件等16个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发挥效益,泰山玻纤三期、银河全钢
子午胎等10个在谈项目确定落地建设,特别是机场建设取得阶段性突破,与济南空军
顺利签约。二是积极融通建设资金。加大对上级资金的争取力度,到位国家和省资金
约7.1亿元。 搭建银企协作平台,会同有关部门成功组织召开银企合作促进会,协调
落实商业银行贷款87.5亿元, 争取国家开发银行贷款5.2亿元。收回市重点建设资金
贷款本息2295万元,有效实现了资金的循环利用。三是努力保障重点项目用地供应。
9个项目列入省年度重点建设名录, 争取直控用地指标3675亩。全力做好开发区设立
审核工作,15个开发区初步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核,其中4个省级开发区已经国家公告。
4.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认真做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项目贷
款贴息工作, 累计审批项目469个,总投资72亿元,审批贷款额30.8亿元,拨付财政
贷款贴息资金3904万元;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国家、省投资农林水项目12个、
资金2801万元。协调推动重大工业项目实施,先后完成菱花氨基酸生物工程、联诚汽
车零部件以及肖云、 杨营煤矿等项目的审批转报工作;争取煤矿安全改造项目5个,
国债补助资金225万元,国家贴息贷款135万元,大型煤炭基地煤矿项目国债资金6024
万元。促进服务业发展,编制服务业发展规划,代市委、市政府起草印发了《关于加
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政策》;积极申报文化旅游项目,配合编制“红色旅游”项目建
设方案。5.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努力扩大对外开放。代市政府起草印发了深化经济体
制改革实施意见,协调指导全市各项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积极推进企业改革,全市国
有集体企业改制面达到97.1%; 努力培育上市资源,太阳纸业已通过发审委审核,如
意毛纺上报证监会复审,晨阳碳素新加坡上市迈出实质性步伐;粮食流通企业改革进
展顺利。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做好德源纱厂等外资项目的跟踪服务,争取棉花进口
配额1.7万吨、 玉米30万吨,为部分企业办理进口设备免税1367万美元。搞好横向经
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与淮海经济区、陇海兰新经济带等区域经济组织的联合
协作,组织参加了西洽会、鲁宁经贸洽谈会等系列活动。认真做好重庆忠县、新疆喀
什以及菏泽市巨野县等地区的对口帮扶工作。6.坚持统筹兼顾,促进协调发展。加强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申报各类城市基础设施项目7个,争取资金2970万元,协调推进
西城区集中供热项目和城区天然气管网建设;争取农村公路改造国债资金1709万元。
实施促强扶弱战略,研究提出了关于扶持欠发达县发展的若干意见,协调争取了一批
帮扶项目和资金。 加大社会事业投入,争取高师中央预算内资金200万元,中等职业
教育国债补助资金200万元,中小学危房改造资金880万元,乡镇中心卫生院国债建设
项目12个、 补助资金720万元,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补助资金74万元。大力推进
生态市建设,编制下达并组织实施2005年度环境保护计划,积极提报节水、节能和资
源综合利用项目。申报中水回用等污水处理再提升工程,加快济宁等垃圾处理厂项目
前期工作进度,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累计争取城市污水处理厂、供水及管网改造
项目7个、资金3590万元。做好压煤村庄搬迁工作,全市计划搬迁村庄达到52个,5个
项目竣工、9个项目主体完成;全省压煤搬迁工作现场会在济宁市成功召开。7. 健全
调控手段,完善目标保障机制。组织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年度考核工作和科学发展现
场调度会,开展了全市开发区晋档升级考核,圆满完成国民经济动员潜力调查任务。
完善县市区固定资产投资目标责任制,引导县市区通过抓投资、上项目推进县域经济
发展。健全信息服务体系,加强各类信息载体建设,及时编印《发展和改革工作动态》、
《信息与决策》等刊物,为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掌握情况、指导工作提供了决策
依据。8.搞好综合协调,形成工作合力。认真执行人大各项决议和决定,办毕人大代
表、政协委员议案、提案25份。通过召开座谈会、协调会等多种形式,就计划安排、
政策制定、资金筹措和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的问题,与有关部门进行充分协商,理顺
了工作关系。积极主动地向国家、省发改部门汇报有关项目、资金等进展情况,加强
了对县市区发改工作指导,进一步密切了系统联系。
【增强党性修养 提高业务水平 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在注重抓好业务的同时,
市发改委始终把加强党性修养、强化廉政建设抓住不放,以队伍素质的提高促进工作
水平的提升。以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提高队伍政治业务素质。市发改委参加
了全市第一批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了确保活动效果,成立了领导机构,制订了配
档表,集中组织全体人员2次上党课、1次赴革命老区学习、3次动员大会、3次测评会
以及每周多次的党员学习,积极参与“心中有党”、“百千万”等主题实践活动,形
成了《党员评议意见》、《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承诺书》和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自
身建设的整改意见》,开展了“回头看”活动,扎扎实实地完成了每个阶段的学习任
务,全体党员的党性觉悟和政治理论素质明显提高。结合活动开展,健全党组理论学
习中心组制度,积极创建学习型机关。以机构改革为契机,加强机关作风建设。2005
年,原市发展计划委和市体改办顺利融合并组建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为了适应职
能调整和人员变动的新要求,市发改委狠抓机关作风建设。严格执行党组会、办公会
和党员民主生活会制度,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强化服务意识,坚持依
法行政,认真落实政务公开和对外服务承诺制度,机关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以制度
建设为契机,建立促进各项工作开展的长效机制。坚持以制度约束人、按规章去办事,
建立健全公文、财务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进一步明确了科室之间的职能分工,使各项
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通过健全完善廉政规章、
实行廉政谈话制度等多种形式,强化廉政勤政教育。同时,注重机关精神文明建设,
做好老干部、计划生育等项工作,丰富机关文娱生活,市发改委连续被评为文明机关
和市级先进单位,并在机关“双评”活动中获得较好名次。
(李振川 王 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