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8&A=3&rec=3&run=13

200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认
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省一系列决策部署,围绕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名市、组群
结构大城市,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创新思路、把握关键,破难攻坚、真抓实干,社
会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出坚实步伐,城
乡面貌发生较大变化,居民生活进一步提高,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经济发展·

【农业】 全市各级各部门紧紧围绕“三农”中心工作,继续实施科教兴农战略,
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进程,农村经
济保持了较好发展态势。全市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346.77亿元,比上年增长15.3%。
其中, 农业产值177.53亿元, 增长18.7%;林业产值5.36亿元,下降5.7%;牧业产值
133.11亿元, 增长13.0%; 渔业产值22.40亿元, 增长10.1%;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
8.37亿元,增长11.6%。
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业产业化程度明显提高。农、林、牧、渔和农林牧渔
服务业增加值比例为54.7∶1.9∶34.6∶6.9∶1.9, 各业结构进一步趋于合理。种植
业结构得到改善。全年粮食播种面积比上年增加0.6千公顷,粮食总产350万吨,比上
年增长1.3%, 单产达到445公斤/亩,增长1.1%,创近年来最好水平。经济作物播种
面积比上年增加76千公顷, 粮经作物播种面积比例为51:49。设施农业有较快发展。
全市塑料大棚发展到10.72万个,比上年增加0.24万个。蔬菜瓜果面积达到318千公顷,
增长24.7%。其中名优稀特蔬菜瓜果面积达到88千公顷,占蔬菜瓜果面积的25.6%,比
上年提高8个百分点。 全年新增造林面积17.4千公顷,较上年减少11.4千公顷,年末
实有林地面积达到138.4千公顷, 森林覆盖率达到23%。畜牧业生产克服“禽流感”的
不利影响,仍保持较快增长,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86.12万吨、55.05万吨和7.48
万吨, 分别比上年增长15.1%、8.7%和31.3%。水产养殖面积47.7千公顷,比上年增长
11.4%。水产品产量30.47万吨,增长14.8%。
农业机械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687.24万千瓦,增长5.2%;
农用拖拉机9.28万台, 增长3.3%; 农用汽车0.82万辆,增长9.3%;大型联合收割机
0.33万台,增长13.8%。全年机耕面积达到489.7千公顷,小麦机播面积262.99千公顷,
小麦机收面积259.52千公顷,占小麦收获面积的92%。农用化肥(折纯)施用量44.78万
吨。农村用电量17.09亿千瓦小时,增长12.3%。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累计达到438.78千
公顷, 占总耕地面积的84.2%。机电井累计达到13.41万眼,其中已配套11.71万眼,
配套率达到87.3%。
【工业】 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由上年的1078家发展到1559家,增加481家。工业完成增加值542.5亿元,增长29.6%。
其中,国有企业84.7亿元,增长18.6%;集体企业15.4亿元,增长33.0%;股份合作制
企业10.6亿元, 增长30.5%;股份制企业352.4亿元,增长38.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
资企业53.7亿元,增长35.0%;其他经济类型企业25.7亿元,增长60%。轻工业增加值
139.1亿元,增长43.0%;重工业增加值403.4亿元,增长24.3%。轻重工业增加值比例
为25.6:74.4。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累计实现产值327.9亿元,同比增长39.8%,
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22.4%,比上年增加3.4个百分点。运行质量继续改善,
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403.3亿元,增长35.6
%; 利税204.7亿元,增长41.0%;其中利润126.3亿元,增长46.7%;亏损面为7.6%,
下降3.5个百分点; 亏损企业亏损额2.94亿元,下降13.2%。总资产贡献率15.9%,提
高1.55个百分点; 资本保值增值率124.3%,下降2.34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59.5%,
提高0.2个百分点; 流动资产周转率2.3次,与去年持平;全员劳动生产率109216元/
人, 增长21.8%; 产品销售率97.6%, 提高0.2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
198.8%,提高17.42个百分点。工业利税超千万元的企业达到149家,增加20家。
【19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济宁】 2005年,济宁市继续举全市之力扩大开放,以
提高招商引资成效为目标, 着重抓好企业对接和产业对接,推动重点企业与世界500
强和国内大企业的战略合作,实现以大引大、以强联强;以六大支柱产业为依托,围
绕产业链的延伸和配套,开展专业招商;组织开展了赴欧洲及国内长三角、珠三角专
题招商引资活动,参加了青岛首届中国——欧盟企业合作会议,南京跨国零售企业国
际采购会和2005年国际孔子文化节经贸活动。太阳纸业与美国国际、银河集团与意大
利倍耐力、 凯赛与德国德固赛等一批“高大外”合资项目落户济宁,世界500强企业
已有19家在济宁市落户。
【建筑业】 建筑业生产增长较快,经济效益明显好转。资质以上建筑企业295家,
新增9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10.69亿元,增长8.2%;实现利税6.80亿元,增长6.3%。
期末从业人员15.72万人, 建筑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70414元/人。全市房屋施工面积
1308.56万平方米,竣工面积603.95万平方米,房屋竣工率46.1%。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适度增长,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全社会固
定资产投资完成667.1亿元, 增长31.3%。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38.6亿元,增
长30.3%, 其中,城镇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85.8亿元,增长27.6%,农村规模以上
固定资产投资252.8亿元, 增长34.2%。 在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
15.9亿元,增长39.9%;第二产业投资419.8亿元,增长28.0%,其中工业投资406.5亿
元, 增长32.3%;第三产业投资202.8亿元,增长45.1%。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
市41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20.3亿元, 其中,太阳纸业25万吨高档铜版纸、胜利股份
一期、小松叉车、欧化日棉、阳城煤矿、梁宝寺煤矿、汶上义桥煤矿等一批项目竣工
投产,为全市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全年在建项目3606个,其中,新开工建设项目
3193个,竣工项目1181个;在建项目总规模达到1155.3亿元。
【房地产业】 房地产开发平稳运行。房地产开发投资39.8亿元,增长8.4%。商
品房开发和竣工均出现持续增长势头。全市房地产开发量658.1万平方米,增长40.4%;
房屋竣工面积144.1万平方米,增长34.2%;商品房销售面积99.67万平方米,下降4.6
%。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90.3万平方米,占商品房销售面积的90.6%。个人购房比重
继续提高,达到75.5%。
【交通运输业】 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运输生产稳步增长。 全年公路建设投资
12.36亿元,新建改建公路2155.6公里,年末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876.2公里,其中高速
公路通车里程182.6公里。 全市公路运输完成货运量1.35亿吨,比上年增长6.1%,货
物周转量51.42亿吨公里,增长8.8%;客运量4672万人,增长3.0%,客运周转量30.95
亿人公里,下降1.4%。内河航运完成货运量1603万吨,增长10.9%;货物周转量108.3
亿吨公里,增长14.1%。
【邮电通信业】 邮电通信业发展较快。年末全市市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182.22
万门,增长5.5%;农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110.52万门,增长1.0%;移动电话交换机容
量达到196万门,比上年增加72.49万门。全市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71.68万户,比上年
增9.49万户。 其中,市内固定电话用户达到76.43万户,较上年末减少1.23万户;农
村固定电话用户达到95.25万户, 增加4.9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36.65万户,新
增21.62万户,增长18.8%。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1.82亿元,增长15.1%。其中电信业务
量19.17亿元,增长15.3%,邮政业务量2.65亿元,增长13.5%。
【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9.8亿元,
增长16.1%。 其中县及县以上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25.1亿元,增长17.5%;县以下农村
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04.7亿元, 增长11.9%。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62.2亿元,住宿
餐饮业零售额50.4亿元,分别增长14.6%和27.6%。在全部消费品零售总额中,个体私
营经济零售额340.9亿元, 增长18.2%,所占比重达到79%。城乡集贸市场稳步发展。
年末全市亿元商品交易市场达到16处。
【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保持强劲发展势头。截止2005年底,全市民营经济发展
到26.2万户,增长17.9%。其中民营企业1.8万户,增长22.2%;个体工商户24.4万户,
增长17.6%。从业人员达到127.2万人,增长15.3%;注册资金252.6亿元,增长16.4%;
上交税金54.7亿元,增长37.1%。
【财政】 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134.3亿元,比上年增长28.3
%,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66.5亿元,增长23.0%。财政支出完成87.82亿元,比上年
增长19.9%,财政收支基本保持平衡。
【金融】 金融运行平稳。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39.57亿元,比年初增加
145.62亿元。 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65.17亿元,比年初增加77.07亿元;各项
贷款余额623.14亿元,比年初增加94.28亿元。银行现金收入2782.53亿元,增长12.4
%;银行现金支出2815.59亿元,增长12.9%;全年货币净投放33.06亿元,比上年增加
15.54亿元。
【保险】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截止2005年底,全市累计保险金额1367.52亿元,
增长13.1%。其中人身险保险金额为337.58亿元,财产险保险金额1029.54亿元。全年
各类保费收入20.03亿元,增长6.5%,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5.42亿元,增长12.3%;人
身险保费收入14.6亿元,增长4.5%。全年累计支付赔款和给付保险金4.30亿元, 增长
9.1%。 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3.28亿元,增长11.4%;人身险赔给付金额1.02亿元,增
长2.5%。

·改革开放·

【对外经济贸易】 对外经济贸易再上新台阶。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86766万美
元, 增长29.3%。 其中, 出口116360万美元,增长41.1%,进口70406万美元,增长
13.6%。在全部出口中,一般贸易出口91249万美元,增长43.2%;加工贸易出口25102
万美元, 增长35.1%。 全年新签对外劳务合同4项,合同金额1930万美元,外派劳务
1765人次,较上年增长20%。
外商投资实现新突破。 全年新批准外商投资、 扩资项目161个, 合同利用外资
12.78亿美元,增长45.9%,实际利用外资(外商直接投资)2.48亿美元,增长68.4%。

·社会事业·

【科技】 科技事业取得较大进展。全市实施科技计划项目413项,其中国家级项
目34项, 省级83项, 市级296项。技术创新成果丰硕,取得重要科研成果163项,有
104项科研成果获得省、 市科技进步奖,其中16项获省科技进步奖,88项获市科技进
步奖。全市申请专利1022项,专利授权347项。6项专利获第八届山东省专利奖。技术
创新体系不断完善, 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09家, 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省级
164家,市级140家。民营科技企业达到100家。建立26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处
国家火炬计划技术产业基地, 高标准农业科技示范园18处。科技企业孵化器7处,孵
化面积32万平方米,孵化项目达410多个。签订技术合同301项,合同金额4.9元。
【科技创新成果又有新突破】 2005年,全市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高新技术
产业成果丰硕。兖矿集团自主研发的煤间接液化催化剂技术被称为“煤变油”技术,
居国际领先水平。2005年,“煤变油”万吨级中试装置一次投料试车成功,已生产出
合格的柴油、汽油和液化石油气,其中汽油达到98号标准,生产强度和产品优于国外
同类装置,并获得覆盖关键技术的8项专利。
济宁市通过国家火炬计划纺织新材料产业基地专家组评审验收。12月24日,国家
科技部火炬计划专家组对济宁市国家火炬计划纺织新材料产业基地进行考察和评审,
并认定合格。这是继国家级生物技术产业基地和工程机械产业基地后,经科技部评审
验收合格的第三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我国首批转基因细胞克隆牛,于2005年
12月28日在梁山“金牛园” 再克隆成功。此批再克隆体细胞转基因牛来源于1头健康
的转基因体细胞克隆牛耳朵成纤维细胞,经过细胞培养、克隆、胚胎培养和移植等克
隆牛繁育配套技术实现。出生5头,健康存活3头,分别命名为“福欢娃”、“福迎娃”
和“福圣娃”。
【教育】 教育事业取得新成就。年末全市共有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7所,在校学
生5.37万人; 各类中等专业学校10所,在校学生1.96万人;普通中学402所,在校学
生54.80万人;职业中学32所,在校学生5.47万人;小学1457所,在校学生55.09万人。
小学毕业生升初中率达101.2%,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57.8%,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95
%。幼儿教育及特殊教育有新的发展。
【文化】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12个,艺术表演
场所12个,公共图书馆11个,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12个,博物馆5个,纪念馆3个,
文物保护机构22个。 文化出版业进一步繁荣。全年共出版各类刊物14种,报纸5种。
广播电视覆盖面继续扩大, 年末全市有线电视用户达到13.55万户,广播人口覆盖率
93.34%,电视人口覆盖率92.67%。
【卫生】 卫生事业平稳发展,医疗防保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市现有各类卫生机
构1184个,其中,医院101个,卫生院148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7个,疾病防
控中心15个,妇幼保健机构12个,高等医学院校1个,中等医药教育机构7个。年末各
类卫生人员30980人, 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5878人。医疗床位19777张。农村村级医
疗点5170处,占行政村的88.3%,共有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1327人。
【体育事业】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竞技体育水平有新的提高,在参加全国比赛
中, 获金牌5枚,银牌2枚,铜牌5枚;在参加全省比赛中,获金牌38枚,银牌47枚,
铜牌66枚。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在全省继续保持较好位次。

·城乡建设和管理·

【城市建设】 城市化进程加快。“绿亮清”工程继续实施,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明显提高。 济宁市区建成面积51.56平方公里。济宁市区绿化工程完成建设投资5482
万元,绿化覆盖率达到39%,人均拥有公共绿地9.66平方米。明亮工程完成投资933万
元, 安装和改造35条道路的路灯共计855盏。清洁工程完成投资6200万元。市区污水
处理工程完成投资1993万元。济宁市区城市公用事业发展迅速。日供水能力达到60万
立方米/日, 城市供水普及率达到100%,用气普及率达到72%,集中供热面积552万平
方米, 新增60万平方米。新增公交车辆97辆,增加延伸线路2条。济宁市区年内新修
道路2条, 维修25条, 全年新增道路15公里, 面积10.58万平方米, 道路总长度达
399.31公里,排水管道长度为381.94公里,密度为7.4公里/平方公里。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市共完成环保投资14.41亿元,其中
城市建设环保投资8.7亿元, “三同时”环保投资1.58亿元,老污染源治理投资3.61
亿元,微山湖湿地生态建设及塌陷地复垦投资0.52亿元。环境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
建设项目“三同时”合格率及执行合格率均为100%;完成限期治理项目81个,关停污
染重、能耗高、浪费资源的企业15家。环境污染得到进一步控制,全市地表水水质明
显改善,各主要河流、湖库COD浓度较上年下降11%,城市饮用水源达标率达到100%;
市区空气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大气污染指数为71,全年达到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的天数为340天,比上年增加5天。
(李振川 王 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