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8&A=3&rec=115&run=13

【概述】 2005年,全市各级财政部门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
中全会精神,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努力克服政策性减收因素多、支出压力大的困难,
培植壮大财源,挖掘增收潜力,调整支出结构,集中财力保重点,财政收支规模迈上
新台阶。 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66.5亿元,占预算的107.80%,可比增长23.02%;
财政支出完成87.8亿元, 占预算的106.12%,增长19.92%,财政运行情况良好。市
财政局内设办公室、综合科、税政科、预算科、国库科、行政政法科、教科文科、经
济建设科、农业科、社会保障科、债务金融科、会计科、监督检查办公室、行政事业
资产管理科、人事教育科15个科室;另有机关党委和纪检组,机关编制总额41人。局
所属事业单位11个,分别是企业财务管理处、财政局开发区分局、预算外资金管理局、
农业税收管理局、财政局曲阜新区分局、财政投资评审中心、集中支付中心、财政信
息中心、经济开发投资公司、会计培训中心、机关后勤服务中心。局机关及所属事业
单位共有干部职工197人, 局长张延根,副局长路金琚、张明生、陈国华、张茂如,
纪检组长张明生(兼),总会计师韩梅。
【发挥职能〓广聚财源〓努力做大财政经济“蛋糕” 】 牢固树立发展为本的理
念,围绕调整经济结构和优化发展环境,狠抓各项政策、资金的落实,创新运用财税
政策支持经济发展的手段,增强激励机制,调动各方面培植壮大财源的积极性。一是
发挥财政资金的吸附引导作用,壮大骨干财源。促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支持和培育、
壮大产业集群,支持利用高新技术嫁接传统产业,加速产业链的延伸,提高大企业集
团的核心竞争力。积极向上级争取信息化建设、技术进步、流通企业等10类政策扶持
资金, 争取项目61个,争取资金553万元。鼓励外资和民营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
制,盘活国有资产,增强国有企业发展活力。实施重点项目带动,集中支持重点产业、
骨干企业,努力把工业经济“盘子”做大、做扎实。积极推进中央、省属驻济企业分
离办社会职能,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对山东拖拉机厂派驻工作组进行帮扶,并拿
出2000万元帮助企业应急解困,于8月份使该厂全面恢复生产。二是树立“结构兴财”
的思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用好扶持民营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
道,着力培育发展创税多、贡献大的项目,大幅增加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促进民营经
济为财政增收多做贡献。为更好地指导民营企业经营,市局建立了百强民营企业快报
信息制度,召开了民营企业座谈会,拟定了《济宁市高级民营经济发展资金管理暂行
办法》。充分运用现行的激励机制,共拿出1185万元对企业实行晋档升级、鼓励出口
创汇、民营经济发展进行奖励,有效激励了企业加快发展,使其在全市经济发展中更
好地发挥了牵头和支撑作用。发挥济宁市旅游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文化底蕴丰
厚等优势,大力支持旅游、现代物流、中介服务等行业发展,引导宾馆、培训中心等
各类服务机构成为面向市场、自我发展、依法纳税的主体,提高第三产业的税收贡献
率。及时落实出口退税资金,有力支持了外经贸发展。三是实施促强扶弱战略,促进
县域经济发展。充分利用县域优势,根据“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原则,按照“促
强扶弱带中间”的要求,广辟门路,千方百计推动县域经济协调发展。整合各类财政
支农资金,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吸引、聚合社会资金投入,加快农
业产业化进程,坚持并扩大培植区域产业聚集板块的做法,改善县域经济的产业结构
和所有制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四是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增加地方可用财
力。在煤炭资源税单位税额征收标准调高到每吨2.4元的基础上,2005年5月份又开始
执行每吨3.6元的征收新标准, 全市增加地方财政收入7000万元。跟踪研究中央和省
级出台的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的奖补政策,吃透上级精神,掌握最新动态,研究制定切
实可行的具体实施办法和配套措施,经过多方努力,金乡、嘉祥、汶上、梁山、泗水、
鱼台6县被纳入中央和省财政扶持范围,获得专项扶持资金1.5亿元,有力地缓解了县
乡财政困难状况。积极争取征收采煤塌陷耕地占用税政策,努力了解农村义务教育经
费保障改革政策,确保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和谐发展。
【加大措施〓强化征管〓确保完成全年收入任务】 围绕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0%的工
作目标,把组织收入作为财税工作的核心任务,坚持依法治税、依率计征,做到应收
尽收、足额均衡入库。一是强化收入目标责任制,把握财税征收主动权。各级特别是
县市区紧紧盯住全年任务目标,把四个季度的增收计划落实到月份、落实到税种、落
实到征收单位。积极主动协调国税、地税部门,定期召开协调会,做到未雨绸缪。加
大对收入工作的分类指导,制定税收增长的激励、考核制度,对县市区财政收入指标
着重考核国地税收入及占比情况,严肃查处弄虚作假行为,做实财政收入。二是加大
税收稽查力度,严厉打击各种偷逃骗税行为。各级财税部门以增加可用财力为重点,
突出重点税种、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对税源大户实行重点监控、直接调度,对生产
经营的各个环节,落实行之有效的征管措施,确保主体税源税收收入稳定增长。加强
对煤炭企业特别是煤炭销售环节的税收征管,有效防止关联交易行为,坚决防止税源
流失。在抓好主体税种征管的同时,加强对新兴行业、新增税种以及零星税源的监控
和征管。 在落实农业税减免2个百分点政策的同时,狠抓契税和耕地占用税的征收,
积极推行契税自征新模式,从而使农业税收总量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三是健全税
收征管制度,积极开展社会综合治税。利用先进技术促进征管手段的升级换代,继续
推广使用税控机,完善发票“双奖”办法,实现财政、税务、工商、银行等部门信息
联网共享。进一步完善“政府领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信息支持”的社会综合治
税工作机制,构筑细致缜密、反应灵敏的税源监控特别是涉税信息网络,建立健全协
税护税体系,强化对税务人员执法行为的监督,加强对纳税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四是
优化收入结构,非税比重得到较好控制。2005年,全市各级将提高“两税”占比作为
优化收入结构的突破口,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大征管和稽查清欠力度,努力提高税
收收入比重。同时,按照《行政许可法》规定,清理收费项目,规范收费管理,较好
地控制了非税收入的非正常增长。1~12月份,全市税收收入完成49.5亿元,占地方财
政收入的比重为74.48%,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收入质量逐步改善。
【优化结构〓切好“蛋糕” 〓进一步增强构建和谐社会的保障能力】 本着“稳
步推进财政支出改革,保障重点支出需要”的指导思想,合理运筹财政资金,整合存
量、调节增量、优化结构,集中财力统筹解决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一是加大对工资和重点支出项目的投入,提高公共保障能力。在预算安排时把工资支
出打足,不留工资缺口。认真落实县乡工资政策,明确上级“奖补”资金重点用工资
发放。按照轻重缓急、有保有压的原则,加大对重点支出项目的财政保障力度,增加
科教文卫事业的投入,促进各项社会重点事业的发展。1~12月份,用于济宁学院、人
才大厦、 枣曹线建设、 村村通公路及污水管网建设等基本建设支出1.4亿元, 增长
20.77%。二是加大社会保障投入,支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增加就业和社会保障支出,
落实以“4050”人员、夫妻双下岗、一户两代失业等困难群体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
足额拨付“两个确保”和“一个低保”所需资金。1~12月份,重大社会保障资金支出
1.2亿元,其中低保、绿卡救助资金2135万元,困难企业军转干部解困资金869万元,
安排下岗职工生活费393万元,离休干部“两费”3912万元。三是加大“三农”投入,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加大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力度,改善农村
生产生活条件。 深化农村税费改革,严格执行农业税税政征收1个百分点政策,部分
县市区实现农业税“零负担” ,减轻农民负担1亿多元。进一步研究完善对农民种粮
的补贴政策, 发放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7512.92万元,户数对付率为100%,继续兑现
良种补贴和购置大型农机具补贴政策。四是严格按预算安排支出,大力压缩一般性开
支。在确保重点支出的同时,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大力压缩“人车会话”等行
政管理费用支出。坚持“有编制、有计划、有预算”的进人原则,下大力气压减机构
设置、分流富余人员,最大限度地控制财政供养人员增长。按照省里规定要求制定相
关奖励办法,鼓励支持各级特别是县乡精简机构、分流人员。根据市政府意见,对市
级几大班子、常委部门和政法部门的水电暖、会议、印刷修缮、购置等大宗费用开支
实行政府采购和集中支付。配合市纪委等部门,认真开展了清理津贴补贴和行政事业
单位干部职工虚报冒领工资补贴工作。进一步完善专项资金项目库体系建设,加强对
专项支出的监督管理,对政府批转的专项经费报告进行认真核实,提出审核建议后,
及时报市政府审批。在均衡财政支出方面,积极协调部门预算单位,加大支出安排进
度,合理运筹财政资金,确保各项支出需要。
【深化改革〓加强监督〓完善公共财政体制】 按照建设公共财政的要求,抓住提
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这个关键环节,积极稳妥地推进财政改革。一是加快预算管理制
度改革步伐,大力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等改革。
强化公共财政理念,深化部门预算和经费包干,对大型购置、大型修缮、大型会议等
实行财政集中支付,积极推行综合财政预算改革。9月1日市级国库集中支付网络系统
正式上线运行, 并选择77个市直部门、4个县市区开展试点,扎实推进国库集中支付
改革。建立健全了政府采购日常监管机制,凡是采购项目达到公开招标标准的,必须
采用公开招标方式,因特殊情况需要采用公开招标以外方式的,须在采购活动开始前
报市财政部门批准。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充分发挥政府采购的宏观调控作用。
完善政府非税收入征收管理系统和网上对账查询系统,全面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
二是改进政府投资管理方式,完善财政资金支出评价体系。积极探索财政建设资金市
场化运作的路子,健全绩效评价机制,成立项目评审中心,强化审计监督,逐步形成
部门预算、项目评审、政府采购、集中支付和督查问效等环节相结合的公共财政支出
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财政资金效益。三是调整完善市县乡财政体制,积极做
好税制改革的准备工作。调整完善市县财政管理体制,调整煤炭资源税市县分成比例,
切实提高县乡财力水平。6个经济薄弱县及时将乡镇教师工资、乡镇离休人员离休费、
医药费上划给县级管理,增强了保障能力。对国家、省即将开始的新一轮税制改革,
提前搞好调查测算,并派人到东北地区考察增值税转型试点改革情况,保证改革顺利
进行。四是加强监督管理,完善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监督检查机制,改进监督方法
和手段,逐步把财政收支活动纳入监督范畴,按照国家法律法规,严肃查处各种违纪
行为。 受省厅驻济宁监督办事处的委托,自2005年4月开始,对全市工商系统的财务
收支及收支两条线管理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 6月,组织专人对兖矿集团、济宁矿业
集团、里能集团等8个纳税大户2002~2004年度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的缴纳情况进行了
调查。另外,还组织了对非法彩票、全市就业再就业资金使用、房租收入、教育收费、
土地储备运营资金收入、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管理等进行了专项检查,规范了财经秩
序。
(董 宏〓梁瑞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