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8&A=2&rec=73&run=13

济宁市经济贸易委员会是负责调节和管理全市近期国民经济运行的市政府工作部门。负责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技术进步、企业改革和管理,以及轻纺、机电、生化、电力、交通、医药等行业的管理工作。内设办公室、综合科、经济运行处、投资与规划处、企业科、市场营销科、对外经济科、技术进步与装备科、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科、电力科、医药科、人事科等13个职能科室,共有人员46名,张昭贤任党组书记、主任,王常瑞、马光辉、张宪、黄新平、张文生任党组成员、副主任,冯作礼任党组成员、纪检组长。
200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经贸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解放思想、创新思路、知难而进、扎实工作,以提升经济总量和增长质量为核心,精心组织经济运行,加快结构调整步伐,积极推进企业改革,努力扩大招商引资,着力培植骨干企业,工业流通经济呈现出了速度快、效益好、亮点多、后劲足的良好发展态势。
——工业经济实现“双高一超”,经济增长贡献率显著提高。200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408.5亿元, 同比增长32.1%;实现销售收入1070.4亿元,增长43.2%; 实现利税159.3亿元,增长53.6%;实现利润93.6亿元,增长53.2%。工业经济在上年基数较高的平台上实现了“两高一超”,即:增幅高于上年水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绝对额超额完成了全年任务目标。主要经济指标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87.55%,同比提高25.37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为45%,拉动GDP增长10.3个百分点。 为全市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百亿元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支柱产业不断壮大,发展后劲明显增强。2004年六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利税、利润,分别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90.4%、91.7%、94.9%和96.3%,全市技改投入120.3亿元,增长41.4%。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投资97.4亿元,六大支柱产业技改投入94.7亿元,分别占全市总量的81%和78.8%。一批重点项目竣工投产,工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骨干企业支撑带动作用显著,规模以上企业群体迅速膨胀。2004年底全市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达到18户,比上年新增6户;利税过千万元工业企业达到129户,新增26户, 其中过亿元企业28户,新增9户,利税过5亿元企业6户;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116户,新增347户。
——“三个亮点”明显增亮,经济增长质量不断提高。2004年全市工业合同利用外资5.26亿美元,增长35.5%,实际利用外资3.67亿美元,增长2.26倍。工业品出口交货值完成93.5亿元, 同比增长42.2%; 民营经济户数增长20.7%、注册资金增长36.5%、 营业收入增长4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97亿元,同比增长46.3%,占规模以上企业的比重达到19%,同比提高3.1个百分点。

——煤电交通通讯稳步发展,经济发展支撑能力增强。2004年全市产煤7705万吨,销售7548万吨;发电257.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6%,全社会用电116.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4%,其中工业用电95.4亿千瓦时,占总用电量的81.9%。50万伏变电站开工建设; 全市各种运输方式完成客运量4767.5万人,同比增长17.9%,货运量1.5亿吨, 同比增长7.9%;济宁至北京始发临客列车运行良好;固定、移动电话累计达到352.6万户,新增50.2万户;邮电业务量完成19.8亿元,同比增长16.1%。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国合流通企业效益继续好转。全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完成293.8亿元,同比增长16.5%,国合七系统实现销售收入86.2亿元,实现利税2.2亿元,分别增长14.8%和2.9%。
2004年的工作,主要抓了以下九个方面:
一、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贸工作,做到创新发展。面对国内外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结合济宁实际,按照市委、市政府建立“一个中心、五个基地”大产业格局的要求,明确提出了着眼全局、扬长避短、把握重点、创新思路、全面提升工业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加快全市新型工业化进程。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发挥比较优势,突出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发展,实施产业链调整,提高产业结构层次和产业关联度。坚持投入拉动、大项目推动、大企业带动,着力抓好煤电化工、生物技术、机械制造、医药食品、纺织服装、新型建材和造纸六大支柱产业的培植。在梯次发展骨干企业群体方面:实施大企业战略,从培植一批销售过百亿企业、扩大利税过千万元企业群体、培育发展规模以上企业三个层面上,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思路。在推进企业改革管理方面:实施“两个创新、三个突破”,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规范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推进企业体制创新;以企业文化建设为中心,管理现代化为手段,推进企业管理创新。大企业在寻找战略合作伙伴、资本运营、做大做强上实现新突破;中小企业在“精特专”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困难企业在改革脱困上实现新突破。在企业经营国际化方面:突出资源招商、产业招商和重点企业招商,实施骨干企业国际化发展规划。在促进循环经济方面:以创建节约型企业和环保型企业为方向,着力抓好“一扩、二治、三节”,扩大综合利用企业群体,加快污水治理、电厂烟气脱硫治理,在企业中深入开展节能、节水、节材活动。

二、围绕打造强势产业,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一是编制印发了《济宁市2004年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导向计划》,组织召开了项目推介会、银企座谈会,积极促进银企合作, 全市金融机构与46家企业达成贷款意向,金额24.18亿元。二是对投资过亿元的32个大项目、国债双高一优重点技改项目、县市区投资过1000万元的项目,加强协调服务,积极落实优惠政策,办理引进设备减免海关税、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项目37项,帮助企业减免税收2.15亿元,落实国债贴息资金2.31亿元。三是以实施《2003—2005年工业产品结构调整意见》为总抓手,推进“4516”工程,加大对煤电化工、生物技术、机械制造、医药食品、纺织服装、造纸建材等优势产业的培植。科澳煤电铝、银河集团60万套子午胎、太阳纸业15万吨高档信息用纸、里能日产2500吨水泥生产线、华金集团10万吨白板纸、嘉达纺织一期工程等一批新建或技改重点项目相继竣工投产。四是积极推进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技术合作,全年完成技术创新项目600项,其中新产品580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12项,填补国内空白的25项,完成新产品销售收入150亿元,利税28亿元。

三、围绕实施大企业战略,努力培植骨干企业群体。从三个层面上培育一批支撑和带动作用强的企业群体。一是努力培植一批销售收入过百亿企业。组织兖矿集团、邹县电厂、里能集团、山推股份、太阳纸业、银河集团、鲁抗医药等大企业编制实施创百亿方案,明确企业赶超目标。从提高主导产品竞争力、加大资金投入、加快项目建设、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技术支持等方面,强化工作措施。二是扩大利税过千万元企业群体。明确新增利税过千万元企业责任目标,继续实施跟踪监控责任制,强化预警预测,监控运行动态,鼓励企业晋档升级。对38家晋档升级企业的法人代表进行了奖励兑现。三是培育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加大产业项目投入,一批新的规模以上企业脱颖而出。
四、围绕企业机制创新,加快企业改革步伐。以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企业竞争力,加大改革和管理创新的力度。在推进大企业对外联合扩张上实现了新突破。兖矿、济矿与中国重汽实现了强强联合。如意科技集团成功的收购了淄博四砂股份公司,并购了临邑澳泰纺织有限公司,盘活了汶上凤凰棉纺。樱花纺织集团与中纺机联合建立了纺织样板基地,收购了金乡金利纺织公司。百货大楼与南京中央百货实现了联合重组;在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上实现了新突破。市属工交财贸19户企业实施了产权转让,华一轻机、远征电源、精益轴承借助改制后的优势,实现了与国内外大企业的挂靠联;在推进劣势企业退出市场上实现了新突破。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努力化解体制转轨中的矛盾和问题,按照“三集中、三统一”的要求,打好困难企业改革脱困攻坚战。向市属20户困难企业派驻了帮扶工作组,19户企业确定了改革脱困的路子。先后有东丽针织、济宁火柴厂等10户企业进入破产程序。同时,在企业中广泛开展“两学三创” 活动,推进管理创新。有6项管理成果获得省创新奖,英克莱、山推获中国驰名商标,菱花牌味精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有4个产品获山东名牌产品称号。全市32户医药生产企业中, 有27户完成了GMP认证;17户医药流通企业中,有15户通过了GSP认证。企业人才培训工作也取得了新成绩,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五、围绕企业经营国际化,积极开展招商引资。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下达的招商引资任务目标,编制了2004年工业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项目册子。组织企业参加了日韩、温州、深圳等一系列国内外招商活动、参加了APEC第三届中小企业技术交流会、山东省民营企业发展与海外融资论坛、孔子文化节中国专利技术博览会、鲁台经贸洽谈会等一系列经济技术合作活动。突出抓好资源招商,充分利用矿产、电力、淡水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围绕优势支柱产业,大力开展产业链和配套产品招商;突出抓好园区建设,把开发区和各类工业园区、经济园区作为招商引资的平台,加快产业的聚集度,形成经济增长的制高点;突出抓好重点企业招商,引导重点企业制定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规划,瞄准国内国际行业排头兵,推进合资合作。重汽商务车项目、伊顿液压件项目、德源纱厂、小松叉车等一批重点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济宁市。同时,大力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实施大口岸通关工程,强化口岸协调服务工作,为全市工业对外经贸工作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六、围绕可持续发展,大力推进资源节约综合利用。按照中央、省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以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等为重点,采取典型引导、依法监管、政策推动、技术服务等措施,重点培植了菱花、雪花等10家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对南水北调沿线43家企业的治污项目分批提出了治理方案,正逐步实施;15家电厂完成了脱硫除尘改造。狠抓了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节能工作,全市新增综合利用企业30户,累计达到103户,协调落实减免税收1亿元左右。全市重点产品单位能源消耗稳定降低率达到75%,工业万元产值能耗达到2.16吨标准煤,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资源综合利用产品产值近90亿元。济宁市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得到了省有关方面的肯定,并在省政府召开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工作会议上做了典型发言。

七、围绕优化发展环境,加强流通现代化建设和市场环境整治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按照“建设两大物流基地,十二个物流中心,构筑三大物流平台”的总体要求,加快新兴流通业态的发展。全市已发展各类连锁企业20余家,连锁店铺198个,各类市场600处,商业网点总数已达12万个。 17家企业加入中国商品交易中心,4家企业参与了山东省电子商务工作试点。组织32户企业参加了省政府举行的山东名牌产品万里行北线活动, 签约产品销售合同3.8亿元。 继续强化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协同有关部门开展了食品、药品安全、成品油、保护知识产权、大吨小标车辆等专项整治工作。大力推进“诚信济宁”建设,会同人行、工商、质检等部门制定了企业资信评审体系、市场信用管理体系、产品质量信用体系三大管理系统,开通运行了“诚信济宁信息网”。加大了公路“三乱”治理、企业减负及煤炭经营市场整顿,进一步净化了市场,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八、围绕提高机关服务水平,深入开展“双提高、双创建”活动。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在机关开展了以提高班子战斗力、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创建服务型机关、创建群众满意公务员为重点的“双提高、双创建”活动。在班子建设方面: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一系列指示精神和工作部署,把全部精力放在干事创业上,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加快发展上,把考虑问题的立足点放在解决群众的根本利益上,进一步加强班子团结,严格执行党组成员六条自律规定,坚持完善了党组集体议事和决策制度。委党组一班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团结协调,形成了心齐、风正、气顺、劲足的良好氛围,班子的战斗力不断增强。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按照全面的人才观,以鼓励干事创业、调动干部积极性为出发点,采取竞争上岗、择优选拔的办法,调整配备了部分科处室中层干部,进一步理顺了科室职能,干部队伍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争先夺优的氛围日益浓厚。在党的组织建设方面:充分发挥系统机关党委的作用,新组建了机关党总支部,设立了四个党支部,选举产生了总支部和党支部的组成人员,较好地开展了党内生活。在提高思想素质方面:制定了《委党组理论中心组2004年理论学习安排意见》;组织机关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温家宝总理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结业仪式上的讲话;开展了《行政许可法》的培训和法律考试,观看了海尔创新发展专题讲座。在转变机关作风方面:按照“工作落实年”的要求,坚持“说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认真落实服务承诺制,完善政务公开和行政审批制度,市经贸委“窗口”全年共办理上报件129件,办结率100%。坚持与重点企业、行办联系制度,党组成员和各科室拿出相当大的时间,深入企业和县市区指导工作;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把市和委党组确定的16项重点调研课题,分解落实到责任人和承办科处室。《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把科学的发展观落到实处》、《五大产业基地建设调研报告》、《市属经营困难工业企业改革脱困对策》等一些调研成果和文章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为领导决策提供了依据。在机关行政建设方面,对部分科处室进行了现代化办公改造装修,添置了部分办公设备,新设和装修了会议室,较好地改善了办公条件和工作环境。在直属单位管理方面,坚定不移地对经纬大厦实施了经营方式的改
革,较好地解决了历史积累问题,对其他单位也进一步理顺了关系,完善了制度,强化了指导和监管。组织经贸系统机关干部参加了市直机关第二届运动会,获得了“优秀组织奖”。市经贸委在全市“双评”活动中取得好名次,被授予“市直文明机关”称号。

九、围绕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各项工作措施。始终坚持“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机关廉政建设”,在完善责任制方面:做到党风廉政建设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一岗双责”。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2004年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要求,将经贸委牵头和协办的11项工作,按照主任分工和承办科室,进行了任务分解,做到责任落实。在组织体系方面:根据工作需要,市委、市纪委选配了委纪检组长,同时还设立了纪检室,配备了专职纪检副组长,形成了纪检监察相结合的纪检工作体系。在反腐倡廉教育方面:组织机关干部到西柏坡进行了牢记两个务必,弘扬革命传统教育;组织机关工作人员和直属单位班子成员到鲁西监狱进行警示教育; 组织机关人员观看了“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的先进事迹报告和王怀忠的“两面人生”电教片;组织机关人员认真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市政府关于行政效能告诫办法等三个文件规定。在抓制度落实方面: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关于切实解决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方面突出问题的规定》,开展了执法集中教育整顿活动,严格执行《机关工作规范》和《关于进一步加强直属单位财务管理规范工作的意见》,强化财务监管。按照市纪委、市监察局、市财政局的要求,对拖欠公款和企业违反规定用公款为个人购买商业保险问题进行了集中清理,对离任单位负责人进行了离任经济责任审计。

(王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