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行政管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8&A=2&rec=58&run=13

【概况】 济宁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下辖10个县市工商行政管理局、2个分局(市中分局、 任城分局),内设9个职能科室(办公室、人事政工科、财务装备科、法制科、市场管理科、合同管理科、商标广告管理科、消费者权益保护科、监察室)和机关党委、 5个直属派出机构(企业注册局、公平交易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局、车辆交易市场管理所、 经纪人和生产要素市场管理所)、5个直属事业单位(济宁消费者协会办公室、济宁市个体劳动者协会办公室、济宁市工商信息中心、济宁市企业登记代理中心、济宁市工商干部培训中心)。济宁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机关现有在职干部职工83人。 局党组成员5人,局长陈学隆,副局长张庆军、梁建华、周旭东,纪检组长王延东。2004年,济宁市工商局在省局党组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结合全市系统人员构成复杂、敏感问题较多、干部思想活跃、工作任务繁重的实际情况,始终不渝地坚持以人为本思想,耐心细致地探索具体工作方案,最大限度地激励不同身份的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步履艰难地走出了一条带有鲜明济宁特色的发展路子。2004年济宁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被山东省工商局表彰为全省工商系统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先进单位、行风建设先进单位,被济宁市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平安济宁”建设单位,被表彰为市直文明机关、市级文明单位,被中共济宁市委宣传部表彰为党员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被济宁市人民政府表彰为全市就业再就业先进工作单位。被济宁市“双评”活动领导小组评为“万名代表评机关”和“民主评议行风”的“双评”活动先进单位。市局党组中心组被评为全市县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先进中心组。

【坚持以人为本思想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新的成效】 为了有效地巩固发展近几年来形成的大好工作局面与和谐生活氛围,市工商局敏感细心地分析干部队伍的思想状态,与时俱进地创新队伍建设的工作思路,因地制宜地解决不同类型的思想倾向,从而为全面完成各项业务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一是,近年来济宁市工商局相继开展了“换位思考”、“四为”、“五个沉下心来”、以及“统一思想、振奋精神、鼓舞士气、团结拼搏”为主题的大讨论活动,有效解决了干部队伍中存在的错误认识和消极因素,巩固发展了大家精心呵护来之不易的宽松和谐的生活工作环境,进一步激发了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工作激情。二是,从实际出发大胆确立了“省局拨付一千万、市局补助一千万、县局自筹一千万、政府扶持一千万、新建和改造一百个工商所”的预期目标,务求全市系统基层基础建设在近两年内实现历史性突破。 与此同时,又投入资金近400万元实施金管二期工程,年底前后基本实现市、县、所三级联网,为改善基层的工作生活条件和提升监管执法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立足全市系统人员构成复杂(大致分为在册在编、在册超编、违规调入、体外循环、劳协人员和历史遗留的悬而未决人员)的实际情况,全面摸排系统内的各类不稳定因素,区别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基本稳住了各类人员在新形势下的波动情绪,为全省、全市的平安创建工作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四是,省局部署岗位资格达标工作后,全市系统通过召开座谈会,下发调查问卷,举办模拟知识测试,印发《基层基础工作》简报,在《红盾信息》开设学习园地等方式,使达标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全市系统共有8000余人次参加了考试,及格率达99%以上。与此同时,全市系统还广泛开展了《行政许可法》知识培训,深入开展了“五项清理”工作,聘请检察院的同志巡回作了预防职务犯罪报告,全面推进了“诚信工商”建设,有效地提升了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统筹兼顾标本兼治 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年来,全市系统认真贯彻国务院继续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重大部署,以食品专项整治和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行动为重点,全面推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各项工作的开展,取得了新的阶段性成效。一是,强化市场监管。全市系统认真汲取安徽阜阳“劣质奶粉”事件的沉痛教训,虚心借鉴先进市地的宝贵经验,积极开展强化市场监管大练兵活动,颇有成效地完成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承担的禽流感防治任务,全面整顿规范了粮食市场、成品油市场、农资市场以及群众反映强烈、新闻媒体关注的微山县再生棉非法加工市场,依靠敢打敢拼的无畏精神开创了市场监管工作的崭新局面。二是,拓宽执法领域。全市系统认真总结近年来查处电力、铁路、保险、图书发行等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企业的成功经验,借势在全省系统率先查办了一批房地产、殡葬、金融、医疗等行业存在的不正当竞争案件,依靠过硬的素质进一步拓宽了监管执法领域。三是,打造诚信品牌。在全面整合企业信用信息的基础上, 认真实施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制度,公布了第一批104家免检企业,有效地调动了企业践诺守信的积极性。组织召开了承诺生产销售“放心食品”新闻发布会、“兴唐杯”诚信知识电视竞赛,以及济宁市第一批守信企业授牌仪式,为打造诚信济宁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四是,加大维权力度。认真贯彻全省市场监管与升级改造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四个一点”的运作思路,积极着手建立市、县、所三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 同时健全12315申诉举报网络,整合市、县、所三级执法力量,完善“集中受理、快速分流、承办得力、反馈及时”的工作运行机制,奠定了开展消费维权工作的坚实平台。

【坚持发展第一要务 充分发挥职能优势 服务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是, 全面落实2003年出台的服务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76条意见和2004年出台的《关于实施执收执罚“阳光工程”,全力促进地方经济加快发展》的16条意见,组织召开了全市系统“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认真实施‘阳光工程’,全力服务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恳谈会”,受到与会的市级五大班子领导同志和广大行风监督员的一致好评。二是,根据省局党组的战略性部署,扣紧市委、市政府的兴奋神经,全市工商系统切实把开展招商引资活动作为促进地方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环节来抓。 2004年以来,全市系统直接洽谈落实国内外企业来济投资项目131个,合同投资总额63.91亿元。在全市集中招商活动和重点企业招商情况调度会议上,市委、市政府把工商局确认为全市唯一一个招商引资“榜样单位”。三是,热情指导企业制定商标广告策略,组建商标广告协会并广泛组织各类活动,推动各类企业积极参加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的评比认定。 目前济宁市已拥有中国驰名商标5件,仅次于青岛、烟台,名列全省前三位,从而大大提高了济宁市企业的市场知名度和综合竞争力。四是,牵头建立了部门联席商标办案制度,深入持久地开展“注册商标专用权保护行动”,全市系统先后为心酒、鲁抗、英克莱、樱花五金等企业挽回经济损失三千多万元。五是,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不管加多少班、吃多少苦,都要在法律和政策的底限内无条件地让企业满意,因而赢得了韩国、日本等一大批中外客商的高度赞扬。市行政审批大厅的工商窗口也多次被评为先进单位。由于工商部门的立足点和切入点定位得比较准确,因而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了市里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坚持与时俱进理念 加大学习借鉴力度 改革创新迈出了新的步伐】 改革是历史前进的火车头,创新是事业发展的驱动力。市工商局结合实际大胆改革传统的思维定势和固有的行为方式,采取一系列创新的措施、办法和制度,进一步激活干部队伍的创造力。一是创新学习方式。按照建立“学习型系统”的要求,大力倡导全员学习、全程学习、团队学习、终生学习等学习新理念,动态考核学习效果并把学习情况同评先树优和干部使用结合起来,充分调动了干部职工的学习积极性。在省局组织的基层工商人员岗位资格达标活动中,广大基层工商人员自觉加压,直接报考中级岗位资格达标考试的人数居全省第一位。二是创新监督方式。全面推行了“自我约束监督和纪检监察部门监督相结合、机关内部职工监督和社会各界群众监督相衔接、制度性定期检查督导和动态性全程跟踪监督相补充、八小时以内监督和八小时以外监督相对接”的“四结合”监督机制,比较有效地遏制了执法腐败和违规违纪案件的发生。据市纪委纠风办公室的领导同志反馈,2004年全市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实现了零投诉。在市委、市政府组织的行风评议活动中,市工商局又取得了名列前茅的喜人成绩。三是创新运行机制。在进一步修订完善《工作规范汇编》和《岗位目标责任制汇编》的基础上,又从实际出发及时推出了“三优季评”考核办法,从而更加科学公正地实现了对系统工作人员的动态、量化、刚性考核。还从实际出发研究草拟了“岗位特殊贡献奖”,为长期奋斗在工商行政管理战线而又因年龄、学历等原因而无法提拔的领导同志注入了拼搏创新活力。

另外,全市工商系统各级协会、中心,以及文秘、保密、档案、统计、信息、宣传、调研、安全保卫、信访、后勤保障和离退休干部工作等,也都不断加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取得了新的成绩。
(曲洪德 徐岩龙 裴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