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8&A=2&rec=163&run=13

【概况】 济宁市民政局是市政府行使社会救助和社会行政管理的职能部门,调
节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承担着社会救助、基层政权与社区建设,
优抚安置、社会福利、区划地名、婚丧改革、民间组织管理等职责。市民政局设13个
科(处)室,编制45人。局长丁颖,副局长王文元、林光、高团吉、刘昭璞,纪检组长
魏晓国。局直属事业单位13个。2004年,进一步完善了“五位一体、四制运作”的社
会大救助格局,加大城乡低保资金投入,加强低保规范化建设,实现了低保工作的程
序化、制度化、规范化。 着力推进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实施了城市居民住房解
困工程、“万名特困生救助”工程,积极开展农村医疗救助试点工作。深入开展“村
务公开规范化建设年”和“深化社区服务年”活动,社区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组织
实施了第八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市委、市政府、济宁军分区出台了《推动双拥工作创
新发展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的意见》,优抚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全面启动
优抚医疗保障制度建设。退役士兵安置改革迈出新步伐,圆满完成2004年度城镇退役
士兵安置任务。 全市电脑福利彩票发行突破2亿元。投入福利资金1414万元的第三批
23个“星光计划”项目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深入开展“慈心一日捐”活动,募集善
款1171万元。圆满完成第二批三峡库区移民安置工作,实现了国务院“迁得出,稳得
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要求。培育发展市级协会10个,示范协会40个,登记农村经
济协会430个,辐射济宁市115个乡镇45万农户,创造经济效益15亿元。加强婚姻登记
处规范化建设,移风易俗工作进一步深化,公墓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出版了《济宁
市地图集》。深入开展“政务全公开,满意在民政”、“诚信民政”、“民政联系户”、
创建“文明机关”、“平安单位”等活动,促进了民政行风建设。2004年,济宁市民
政局先后荣获省级和市级文明机关、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省理论教育先进
单位、全市理论学习先进中心组、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民政信息先进单位等一
系列荣誉。

【社会救助体系更趋完善】 不断巩固完善“五位一体、四制运作”的社会大救
助格局, 加大城乡低保资金投入, 济宁市累计投入城市低保资金3886万元,农村低
保资金656.9万元, 保障城市低保对象54282人,农村低保对象37034人,实现了动态
管理下的应保尽保。 为避免物价上涨给低保对象生活带来影响, 及时提高了保障线
标准, 城市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差58.2元, 比2003年增加11.5元。农村低保线标准由
550—600元提高到600—700元,人均补差1 77.4元,比2003年增加30.9元。针对不同
类别的困难群体,不断强化分类救助措施,对年富力强的下岗和失业职工家庭,给予
低保补差并通过帮助再就业, 增加其家庭收入,使1万多名低保对象走出了低保;对
于贫困的急难重病家庭,补差标准适当上调;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抚
养人的“三无”对象,给予全额最低生活保障金待遇。进一步加强低保规范化建设,
进出口畅通机制基本形成,实行低保资金的社会化发放,基本实现了低保工作的程序
化、 制度化、规范化。认真落实配套救助措施,为10921户因患重大疾病等突发性灾
难家庭发放临时救助金592.4万元。 积极配合企业改制,为30家破产企业的7299名困
难职工发放“绿卡” 救助资金581.8万元。着力推进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为更大
范围惠及城乡困难居民,积极联合教育、卫生、建设等部门,进一步加大教育、医疗、
住房等专项救助力度。启动 “万名特困生救助” 工程, 累计投入救助资金752.9万
元, 救助特困生15380名。实施住房解困工程,为市区人均住房面积低于15平方米的
303户低保特困家庭发放住房租金补贴。 积极开展农村医疗救助试点工作,社会救助
定点医院建设工作在全市全面推开。“爱心扶贫超市”为城区困难群众搭建了新的救
助平台。 济宁市投入五保供养资金3274.1万元,22803名农村五保对象生活得到基本
保障。 2004年,下拨救灾款1368万元,县乡两级配套资金695万元,救济灾民34.5万
人次,恢复重建受灾倒塌房屋3081间,保障了灾区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取得新突破】 围绕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大力推进基层民主
政治建设,在农村,扎实推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深入开展“村务公开规范化建设年”
活动,召开了全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经验交流会,加强了对村务公开的内容、形式、
程序、时间和监督管理等五个方面的规范化配套建设,在村务公开的规范落实、运作
质量、责任追究和奖惩方面进行了创新和实践,总结了“五规范、四让、三提高、两
监督、一追究”等富有济宁特色的工作经验并在全省推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
在全市98%的村得到较好落实,切实保障了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
督权。按照山东省统一部署,严格依法、稳妥有序地组织实施了第八届村委会换届选
举工作。 在5个社区居委会成功进行直选试点, 居民参选率达到96%。 在城市,以
“深化社区服务年”活动为主线,着力抓好拓展服务领域、整合社区资源、完善服务
设施、创新服务机制、壮大服务队伍等五项任务目标的落实。2004年,新增社区服务
项目371个,建立品牌服务实体44个,对1306个社区服务机构、2962个服务项目和156
个单位内部设施进行了普查和有效整合。积极开发社区就业岗位,安置低保对象和下
岗职工1100人。组织开展以“爱心献社会,真情暖人心”为主题的社区服务暨招募社
区服务志愿者宣传活动,共招募登记各类志愿者5800多人。开展“建设学习型社区、
卫生医疗、计生服务、法律服务进社区”和“关爱未成年人社区暑期活动”等丰富多
彩的社区建设活动。“村改居”社区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取得了成功的试点经验。

【优抚安置工作取得新成绩】 市委、市政府、济宁军分区出台了《推动双拥工
作创新发展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的意见》,深入开展了行业拥军、社区拥
军、科技拥军、智力拥军和双拥宣传教育,协调军地在更广范围和更多项目方面相互
合作与支持,形成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军事斗争准备的强大合力。举办了全市双拥
表彰大会、军民“八一”联欢等重大双拥活动。优抚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全市普遍建
立了优抚医疗保障制度, 市、县两级财政投入优抚医疗保障资金698.8万元,建立优
抚医疗中心或定点医院134处, 享受医疗补助的优抚对象达7865人,住院按比例报销
3400人次, 大病救助350人次。认真落实抚恤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积极推行优待金县
级财政保障,保证了优抚对象与当地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同步提高。退伍安置改革迈出
了新的步伐,出台了《关于扶持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优惠政策的实施意见》,发放
自谋职业补助金149万元,自谋职业退役士兵人数达145人。圆满完成了年度安置任务,
以考试考核为主要形式的“阳光安置”在全省安置工作会议上推广。圆满完成了军休
干部和无军籍职工接收安置任务,军休干部政治生活待遇全面落实,军休服务管理水
平有了新的提高。

【社会福利事业成效显著】 实施了农村扶老福利工程,市县两级投入福利资金
594万元, 县乡配套资金1142万元,对全市30处三级以下敬老院实施了改扩建。加快
了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步伐,各级民政部门投入福利资金1414万元,地方配套资金2548
万元,完成了第三批“星光计划”项目建设,全市新建老年福利服务设施23处。顺利
完成了福利彩票管理体制改革,市级直管、县级协调、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福彩发
行新机制己经形成, 福彩销量再次突破2亿元,荣获全省福彩销售总量和组织工作两
项一等奖。 慈善事业蓬勃发展, 完成了济宁市慈善总会的各项筹备工作。深入开展
“慈心一日捐”活动,全市募集善款1171余万元。开展了“慈善助学”、“情暖万家”、
“微笑列车”、“贫困白内障儿童复明”、“残疾孤儿手术康复明天计划”等慈善救
助项目。
【三峡库区移民安置任务圆满完成】 接收安置第二批三峡库区移民96户402人,
分别安置在任城区、兖州市、曲阜市、邹城市17个乡镇的26个村,圆满完成移民安置
工作任务,实现了国务院“迁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要求。移民建房严
把设计关、 材料关、 施工关、 资金关, 实行市领导包保责任制, 共建住房95套
10943.5平方米, 规划宅基地23227.25平方米。移民搬迁运输工作共动用人员及行李
车126辆次,行程5000多公里,搬运移民行李867件,在山东省第一个完成接收安置任
务,实现了国务院“不伤一人、不丢一人、不损一物”的要求。积极为移民搞好生活
生产服务,印制了《生产生活指南》和《三峡移民安置政策明白卡》,开展多种形式
的“送温暖”和帮扶活动,帮助移民尽快适应当地生活生产环境。及时为移民办理入
户、子女入托入学手续,落实移民房产证和土地使用证。举办各种形式的学习班,对
移民进行生产技能的学习培训,帮助移民掌握生产致富的技能和本领。根据移民的情
况和特点,帮助移民寻找致富门路,积极扶持有条件的移民发展二、三产业,为发展
致富提供信息、场所和优惠便利条件。在移民中广泛开展争创“文明户”和“五好家
庭”等活动。组织当地学校优秀学生与移民子女开展“心连心、手拉手”活动,并向
移民子女赠送学习用品。

【农村经济协会、社会事务管理工作得到加强】 全市培育发展市级协会10个,
示范协会40个,登记农村经济协会430个,备案164个,涵盖了畜牧、林果、蔬菜、粮
棉油和劳务输出五大产业领域,辐射到全市115个乡镇、3153个村,吸纳会员45万户,
拥有固定资产3165.5万元, 建立各类生产基地230余万亩,年创经济效益15亿元,促
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济宁市“实施六个一工程,推进农村经济协会快速健康发
展”的经验在全国培育农村经济协会工作会议和全省民政工作会议上推广。加强婚姻
登记处规范化建设,在山东省率先建立了婚姻登记社会监督员制度,婚姻登记合格率
达100%,济宁市3个婚姻登记处、13名婚姻登记员被评为全国、全省婚姻登记先进集
体和个人。移风易俗工作进一步深化。建立党员干部及其直系亲属婚丧事申报制度,
实行部门联检,开展了针对婚丧事大操大办、借机敛财现象和封建迷信活动的大规模
宣传与专项治理活动。公墓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银河公墓开工建设,济宁殡葬文化
园己初具规模, 实现了公墓建设与经营的统一管理。各县市区新增投资409万元,对
殡仪馆进行改扩建,殡葬服务水平有了新的提升,全市火化率保持在98%以上。立足
于提高城市品位, 打造城市名片,在济宁市城区130个街道设置了标准美观的地名标
牌。出版了《济宁市地图集》。

(杨殿生 邹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