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8&A=2&rec=147&run=13

2004年, 全市教育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办人民满意的教
育”的奋斗目标,全面贯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
认真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
市”战略,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
——坚持理论学习与法制教育并重,不断提高教育系统思想政治素质和依法治教
水平。市教育局党委将政治理论学习和法制宣传教育放在教育工作的突出位置,统筹
规划,精心组织,教育系统思想作风建设切实加强,依法治教水平全面提升。
充分发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示范作用,带动广大教职员工认真学习政治理论。
深入学习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集中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共产党
员先进性和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学习教育活动,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大力加强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干部教师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与责任意识。
市教育局连续两年被评为市先进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和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认真贯彻教育“六法一纲要”,加大教育系统“四五”普法工作力度。积极开展
“遵纪守法光荣校”创建活动,努力实现学校法制教育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
落实”。通过举办中小学教师教育法律知识电视大奖赛和教育普法考试,增强了广大
教师依法治校的自觉性。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按照建设“阳光政府”、“责任
政府”、“法治政府”的要求,大力推行政务、校务公开,依法规范行政行为,教育
系统依法行政、依法治教水平进一步提高。

——坚持科学发展观,全方位提高办学水平。全市教育系统从推进事业进步、提
高教育质量、加强基础建设、健全保障机制等四方面入手,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创
新思路,扎实苦干,教育工作力度加大,亮点增多,各项事业整体推进。
基础教育切实加强。深入贯彻三级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努力完善“以县为主”
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 建立了“控辍保学” 新机制,确定了“两区三市”实现
“双高普九”的任务目标。大力实施“万名特困生救助工程”,积极开展教育系统爱
心助学活动, 全年救助特困生12183人,确保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适龄入
学残疾儿童少年全部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高中办学坚持规模扩张与质量提高并重,
2004年招生103380人, 比上年增加863 6人;高考一、二批本科录取9400多人,比上
年增长27%,在全省提升了两个位次,进入全省高考录取先进行列。规范化学校建设
成效明显,14处学校通过省级规范化验收,27处学校通过市级规范化验收,带动提高
了基础教育整体办学水平。
职业与成人教育快速发展。积极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初步建立起与劳动就业相结
合,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特色鲜明、自主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强骨干学校
建设, 6处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全市职业
学校招生共计41878人。 努力搞好“订单培训”,学生就业率稳步保持在95%以上。
强化教学研究与实践技能教学, 新增数学、计算机、财会3个学科教研中心,举办了
全市第三届综合职业技能竞赛,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加大乡镇成教中
心与社区教育实验区建设力度,大力实施绿色证书教育,年内培训在职职工、下岗失
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70多万人次,全市青壮年非盲率保持在99%以上。

民办教育逐步壮大。 批准设立3所民办高中,全市新增民办学校32所。目前已有
民办教育机构269所, 在校生10.6万人,学校资产总额10亿元,教育多元化办学格局
逐步形成。
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扎实推进课程
改革。建立高中课改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完善课改培训机制、保障机制、评价机制
和合力机制,深化中考招生考试制度改革。2004年全市中小学起始年级和学前教育全
部进入新课改。将德育放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以爱国主义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
育、民族精神教育、诚信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充分发挥学校主课堂、主渠道、
主阵地作用,改革德育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不断增强德育工作
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教育基础建设成效显著。搞好学校布局调整。认真实施“以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整合资源、优化结构、抬起龙头、跨越发展”的城区职业教育
总体规划, 将济宁农校、济宁财校并入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对194处农村中小学和分
散教学点实行调整,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将危改列入全市十大安全防范体系,并作为
市政府为民办好的十件实事之一。建立了中小学校安全警报系统,出台了《济宁市中
小学校舍安全责任追究规定》 。2 004年全市投入危改资金4543.3万元,改造项目学
校174所,完成危改面积54899平方米,全年危改任务基本完成。同时,掀起了新一轮
危改热潮。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大力实施“校校通”工程,加强网络安全和有害信
息的防范工作, 全市接入市、县两级教育信息中心的学校近300所。高中、初中全部
开设信息技术课,小学开课率达75%,教育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教育发展保障机制进一步健全。加大教育投入与经费监管力度。本着“保工资、
保安全、保运转”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抓好了四项教育
经费的征管工作。 9个县市区实行了县级教育系统集中统一会计核算制度,提高了教
育经费的使用效益。依法治理中小学乱收费。充分发挥牵头责任部门的职能作用,进
一步完善治理教育乱收费联席会议制度,认真坚持“五个不准”、“六项制度”,严
格执行“一证、一卡、两公开、四统一”的收费管理办法,全市中小学全部执行省定
“一费制”收费标准,公办高中严格执行“限分数、限人数、限钱数”的“三限”政
策,有效遏制了教育乱收费现象。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局党委成员实行学校安全、危
房改造督导检查责任制,层层明确责任,狠抓措施落实。扎实开展中小学幼儿园及少
年儿童安全管理专项整治行动,加大学校周边环境整治力度,加强学校内部安全管理,
保证了广大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全市连续几年未发生学校学生安全事故,受到上级
有关部门的表扬。加强教育信息宣传。举办全市教育信息宣传干部培训班,努力完善
信息网络,加大正面宣传力度,树立教育良好形象。加强教育督导工作。采取“验证
法”对县市区2003年的教育工作进行督导检查,顺利通过省政府对济宁市教育工作的
督导评估。组织开展对民办学校、初中学校和职业学校的专项督导,认真做好“两基”
巩固提高的复查工作。

抓好干部教师队伍建设。对市直学校和直属单位的科级干部进行充实调整,举办
了第四期教育行政干部培训班。全面推行四制改革,进一步完善重激励、硬约束、严
考核的教育内部用人机制。大力加强师德建设,使教师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学识
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统筹做好市级骨干教师培训、中小学校长教师校本
培训和新课程培训,提高了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与水平。召开第20个教师节庆祝
暨表彰大会,对在教育教学和师德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了隆重表彰。
认真做好教师职称评审、教职工核编和面向社会的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初步建成了一
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学科配套、数量充足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机关各项建设。按照“为民、务实、清
廉”的要求,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把党风廉政建设与推进事业发展有机结
合起来,实行一岗双责。出台专门实施意见,将教育系统反腐倡廉的工作任务细化为
28条,逐项分解各责任科室及单位,努力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组织教育系
统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两个条例”,严格落实廉洁自律各项规定,立足制度反腐,
不断健全对人、财、物的监管机制,从源头上加大了反腐倡廉工作力度。

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从宣传教育、行风建设、党内民主、机关作风
等方面入手,统筹兼顾,整体推进,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抓宣传教育:以权力观教
育为重点,不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党纪国法教育、警示教育和“立党为公、执政为
民”主题教育,加强干部自我约束,时刻做到警钟长鸣。抓行风建设:积极参与“济
宁行风热线”栏目,完善行风监督网络,把行风建设同治理教育乱收费、推行政务校
务公开、加强师德建设、严肃考风考纪、规范高中招生、控制学生辍学和学校校舍安
全等热点难点问题结合起来,加大了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工作力度和对各类投诉问题
的查处力度。抓党内民主: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实行重大问题党委集体研究,
民主决策,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和民主法制建设切实加强。抓机关作风:精简会议文件,
健全工作制度,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把机关各项工作纳入科学化、制度化、
规范化管理轨道,建立了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教育行政管理
体制。
(李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