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探测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8&A=2&rec=144&run=13

【概况】 2004年是全市气象事业“迈大步”的一年。一年来,在山东省气象局党组
和济宁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气象局党组带领全市气象干部职工,高举邓小
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
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气象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推进气象“三大战略”的
实施,全市气象事业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明显的成绩。气象综合目标管理获全省优秀达
标单位,较2003年提升了四个位次;气象基础业务质量稳步提高,业务目标考核连续
9年达一级。 气象服务工作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市局荣获2004年度全省气象服务先进
集体称号,气象科技服务名列全省第二位;曲阜局和邹城局分别荣获山东省气象科技
服务五星级明星单位, 兖州局荣获气象科技服务明星单位;4人获气象科技服务明星
称号, 3人荣获2004年度气象科技服务突出贡献奖。气象科研工作与气象现代化建设
取得了一定成绩,全市气象部门获得地方科研课题2个,省局课题3个,市局自立课题
4个, 在《山东气象》或全国级刊物上发表论文10篇,用于科研开发资金近10万元。
在现代化建设上完成了8个县(市)局大气探测自动站建设、省—市可视化会商系统、
等效雷达、项目外,对市局局域网进行了改造,更换了性能较高的网络交换机,实现
了省局提出的局域网达到百兆的要求, 基本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开发了7套针对实际
工作需求的业务、办公软件;进一步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促进地方经济协调发展,
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纳入日常业务轨道;台站建设有了较大改善,市局投资50多万元改
善了办公和生活环境,使院内外实现了硬化、绿化、美化、亮化,所有办公室都更换
了办公用具,安装了空调,微机超出了人手一台,同时根据省局部署,完成了《济宁
市一流台站建设规划方案》,这是市局有史以来的第一部基本建设规划;机构设置、
队伍建设日趋合理, 市气象局下设5个科室:办公室、业务科技科、政策法规科、人
事教育科、计划财务科;2个事业单位:气象台、专业台;3个公司:济宁市星云气象
礼仪庆典有限责任公司、济宁市祥云影视广告有限责任公司、济宁市蓝天防雷工程有
限公司;管辖10个县市气象局。全市现有气象职工221人(其中市局108人),离休11
人,退休108人,在职124人;在职人员具有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36人,1人获得硕
士学位,两人攻读在职研究生。2004年底,在全市气象部门开展深化改革人员分流工
作,全市共有22位同志自动申请提前退休。气象局主要业务:天气气候预报预测、大
气探测、农气、人工影响天气、防雷检测、防雷工程、影视预报、气象信息服务、氢
气球施放等工作。周广振任副局长,主持工作,董战修任纪检组长,朱虹、朱桂林任
副局长。

【大气探测、天气预报及人工影响天气】 2004年是大气探测向自动化迈进的关
键一年, 全市11个观测点,有9个建成大气探测自动气象站,并实现探测资料全国联
网,从1月1日起投入业务双轨运行,气象数据逐步以仪器自动采集取代人工观测,科
技含量更高,数据更准确,每一分钟采集一次数据,数据量更大、更稠密。在天气预
测预报方面, 3月份完成省到市远程可视化天气会商系统,实现了省-市预报员面对
面会商天气,4月份完成等效雷达联网,对全省5部多普勒雷达探测信息实现全省共享,
随着气象现代化的进展,在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极端气候事件的监测和预警能力和
天气预报的精细化(定点、定时、定量)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展。在气象领域拓展方
面,预报工作紧紧联系各行各业的需要,3月份和市环保局联合开展空气质量预报,4
月份开展了紫外线等级预报,通过多种方式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气象服务。2004年,
发布预报的形式有临近预报、短时预报、短期预报、周报、旬报、月报、季报、年报、
专项气象保障等,预报内容有常规要素天气预报、空气质量预报、紫外线等级预报、
森林火险等级预报及各种指数预报等;服务方式有呈阅件、气象信息、电话自动答询、
电话传真、气象网站、气象短信、广播、电视、报纸等。2004年春季共成功组织人工
增雨作业4次,动用火箭发射架5部,发射火箭弹19枚,受益面积达9063.7平方公里,
增雨总量达1.16亿立方,有效缓解了旱情,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业效
果显著。

(朱桂林)